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动态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糖控制前后肾小管上皮细胞(TE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3、Smad4的表达情况,探讨四者在糖尿病大鼠TEC表型转变和肾间质纤维化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依病程长短分为①A组(2周组),②B组(4周组),③C组(8周组),④D组(16周组),⑤E组(24周组),每组分别设有正常对照组(N组)和糖尿病组(a组);另外,16周、24周两组加设胰岛素治疗组(b组)。采用尾静脉注射STZ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管VEGF、TGF-β1、Smad2/3、Smad4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纤连蛋白(F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VEGF和TGF-β1蛋白;PAS染色光镜观察肾小管基底膜变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情况等形态学改变;生化方法测定血糖、血肌酐及24小时尿蛋白量。结果正常对照组VEGF、TGF-β1及Smad2/3、Smad4在肾小管均有少量表达,-αSMA在肾小管无表达;糖尿病组肾小管前述四者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从16周开始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α-SMA蛋白阳性表达;糖尿病16周时肾小管VEGF、TGF-β1、Smad2/3、Smad4两两之间呈正相关;随糖尿病进展,α-SMA及FN在肾小管表达增多,24h尿蛋白增多,肾脏肥大指数增大,而VEGF、TGF-β1二者都分别和-αSMA、FN、24h尿蛋白及肾脏肥大指数呈正相关性;胰岛素治疗后,VEGF、TGF-β1、Smad2/3、Smad4及FN的表达都比糖尿病组明显下降,且各指标之间的正相关性依然存在,-αSMA蛋白则呈阴性表达。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的VEGF、TGF-β1及Smad2/3、Smad4参与了TEC表型转变和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并且VEGF和TGF-β1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肾脏损害。胰岛素对DN大鼠TEMT和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可能部分是通过间接阻断VEGF、TGF-β1和Smad2/3、Smad4在TEC中的合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小刀螳属新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刀螳属(Statilia St?l 1877)是螳螂科(Mantidae)螳螂亚科(Mantinae)螳螂族(Mentes)里的一个小属,多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报导极少,迄今为止全世界有记录的仅有4种及2变种,我国有2种。作者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各省共收集5种,经鉴定,其中3个是新种。从这可以证明在我国这属的种类是较丰富的。 本文检索表仅包括已采到的5个种,由于本属种类增多,过去的属征就显得不够完整,为此,本文予以重新补充描述。全部标本均保存在南京林产工业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花螳螂亚科巨腿花螳属二新种:半黑巨腿花螳 Hestiasula seminigra Zhang sp.nov.基黑巨腿花螳H.basinigra Zhang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石纹螳螂属 Humbertiella由Saussure氏建立于1869年,模式种是H.ceylonicaSauss.,属于方额螳螂亚科 Eremiaphilinae石纹螳螂族 Humbertiellae。方额螳螂亚科在我国曾记载1属1种,即方额螳螂 Theopompula ocularsi(Sauss.)(Tinkham.1937)。石纹螳螂属全世界已记载的有7种,多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缅甸、尼泊尔、老挝等地。我国尚首次记录,今所搜集的种经鉴定为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林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为尽快研制出国产HTLV抗体诊断试剂,首先从福建HTLV流行区1名HTLV感染者外周血细胞中克隆出HTLV-Ⅰ的全长膜基因(env),继而结合文献报道、PSA1软件的新疏水性分析和EPI软件的B细胞表位分析数据,选择了gp46中段开始延伸至gp21N端212个氨基酸(aa185-aa396)的基因,并在3‘端通过(GlySer)2与人工合成的HTLV-Ⅱ型的型特异性表位区基因嵌合,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RSET,在E.coli中得到了高效表达目的蛋白产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30%。通过Triton-X100洗涤,低湿度尿素逐步变性处理,8mol/L尿素溶解后纯度在75%左右,经电泳洗脱纯化,最终纯度可达95%短期,纯蛋白得率约为40%。经Western blottiong检测,该蛋白对4份HTLV-Ⅰ型和2份HTLV-Ⅱ型均有较强反应,而对4份阴性,血清无反应,从而可能用于研究HTLV抗体诊断试剂盒。  相似文献   
6.
古细足螳属palaeothespis隶属于细足螳亚科Thespinae,细足螳族palaeo-thespini。该亚科Giglio-Tos 1927年分为3族,分布于非洲、热带亚洲、热带美洲、南美洲。古细足螳螂族Palaeothespini是Tinkham 1937年建立的,但是Tinkham1937年只定了族名,而未说明族征。为了使细足螳螂亚科分类系统完整起见,特作补充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齿螳属新种记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齿螳属(Odontomantis Saussure 1871)是花螳螂亚科(Hymenopodinae)的一个属,迄今为止,世界上总共记载有11种,其中分布于我国的有4种,其余分布于苏门答腊、爪哇、婆罗州、越南、菲律宾、沙捞越等地。作者从近年来收集到西藏等省的标本中发现这属的2新种,至此,产于我国的增至6种。由于本属种类不断增多,过去的属征显得不够充分,为此本文予以补充描述。为完整起见,对4个老种也列于检索表中。  相似文献   
8.
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在我国十二大害虫中名列第一,目前正在大力开展松毛虫防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可是国内对于乌类尅制松毛虫的有关研究报导尚属不多,在湖南曾报导嗜食松毛虫乌18种(郑作新等,1960)。1963年3—5月,我们结合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在江苏茅山林区进行了为期三  相似文献   
9.
角胸螳螂属 Ceratomantis W.-Mas.属阔斧螳螂亚科 Oxypilinae阔斧螳螂族Oxypili。该亚科我国尚首次记录。角胸螳螂属全世界仅有一种Ceratomantis saussu-rii W.-Mas。分布于泰国,婆罗洲。今在云南采到的经鉴定为一新种。本文除详细记述新种云南角胸螳螂外,并把它和近缘种C.saussurii W.-Was.做一对比,以便区别。  相似文献   
10.
宽额广腹螳螂属Hierodulella隶属于广腹螳螂族Hierodulae,是Giglio-Tos 1912年建立的,与广腹螳螂属Hierodula近缘。主要识别特征是额盾片宽度较高为大,前胸背板扩大部两侧边缘明显弯曲,横沟之后急剧变狭,沟后区后端具2隆起,前翅前缘域网孔较大。全世界已记述3种,均分布于印尼松巴哇岛,龙月岛、苏拉威西岛等地。本文记述广腹螳螂属1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