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DNA的克隆,测序及表达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人胎肝组织总RNA为模板,扩增了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hCu,ZnSOD)的cDNA,并进行序列分析,将该hCu,ZnSODcDNA重组到T7启动子控制下的分泌型表达载体pET22b(+)中,构建表达质粒pETSOD,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SDSPAGE及蛋白质印迹分析表明,经1mmol/L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可高效表达一分子量为19kD的蛋白质,与抗人SOD多抗有特异的免疫反应,表达量约为菌体总蛋白质的30%,具有特异性SOD酶活性,酶活力可达1797u/ml培基。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阐明SPD对大鼠纹状体突触后D1受体的激动作用特性,本文应用反磷酸化在体内测定及放射配体结合方法,分别观察SPD对6OHDA损毁大鼠纹状体DARPP32体内磷酸化作用及突触后D1受体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皮下给予SPD(20,40mg/kg,21d),损毁侧纹状体DARPP32体外[32P]的掺入量较健侧下降50%(P<001)。换言之,损毁侧纹状体内DARPP32的磷酸化程度增加了。然而,SPD使损毁导致D1受体上调的作用减弱(Bmax从3850±261fmol/mg降至3197±201fmol/mg水平)。因此,SPD激动D1受体,使6OHDA损毁大鼠纹状体内DARPP32磷酸化作用加强,而受体密度减少。这是SPD调节脑内D1受体信号转导功能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吲哚3甘油磷酸合酶(IGS,indole3glycerolphosphatesynthase,EC4.1.1.48)在色氨酸与吲哚乙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中,催化生成吲哚3甘油磷酸。研究该基因的表达调控,对于阐明高等植物是如何调控色氨酸及生长素合成是十分重要的。利用已克隆的IGScDNA,构建了谷胱甘肽转移酶(GST,glutathioneStransferase,EC2.5.1.18)与吲哚3甘油磷酸合酶融合蛋白的表达质粒,并将其导入到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下能高效表达的IGS基因缺陷菌株trpC9800λKC大肠杆菌中。高表达的融合蛋白通过谷胱甘肽琼脂糖(glutathioneagarose)亲和层析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化后,用以免疫兔子制备抗血清。免疫印迹法分析表明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L.)Heynh.)四种常用生态型只合成一种分子量约为40kD的吲哚3甘油磷酸合酶蛋白。在Ag+、紫外线等逆境条件下,IGS含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这说明IGS可能与植物的防御反应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了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 (rhIL1β)、人重组白细胞介素2 (rhIL2)和人重组白细胞介素6 (rhIL6) 诱导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Fos表达。结果显示, 培养12 d 的海马神经元分别与rhIL1β、rhIL2 和rhIL6 培养2h 后, Fos免疫反应(FosIR) 阳性细胞百分率增多。随着所给剂量增加,FosIR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多。图像分析的结果显示,FosIR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亦随所给剂量的增大而增加。以上结果表明, rhIL1β、rhIL2 和rhIL6 均能诱导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Fos表达。提示rhIL1β、rhIL2 和rhIL6 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具有生物学作用。推测Fos表达可能是rhIL1β、rhIL2 和rhIL6 等细胞因子发挥生物效应的重要中间途径。  相似文献   

5.
Wu B  Wang TH  Zhu XN  Pan JY 《生理学报》1999,51(1):19-24
本实验用无血清的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探讨内皮素1(ET1)对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作用。结果显示:ET1可显著诱导cfos的表达,其表达的高峰在30min,2h恢复到正常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反应和被ETA的特异性受体拮抗剂BQ123所阻断;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PMA可诱导cfos表达,而PKC抑制剂Staurosporine则可阻断ET1诱导的cfos表达;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吡啶预处理心肌细胞对ET1诱导的心肌细胞的cfos表达无明显的作用。这些结果提示,ET1诱导cfos表达是通过ETA受体介导的,PKC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激对大鼠胃粘膜白细胞介素8阳性细胞的影响任晓东1朱运龙梅琦陈健康张庆红张万会王复周(第四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西安710032;1现址:西安铁路成人卫校)白细胞介素8(IL8)是近年来从培养的人单核细胞上清液中分离出的一种生物活性肽,具有诱导中性粒...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D 半乳糖合并Meynert基底核损毁Alzheimer病 (AD)大鼠模型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变化。方法 :通过0 .96 %D 半乳糖致亚急性损伤及鹅膏蕈氨酸损毁Meynert基底核建立AD动物模型 ,应用行为学测试、电生理学方法和电镜观察 ,研究AD模型大鼠海马突触形态结构和长时程增强现象 (long termpotentiation ,LTP)的变化。结果 :①AD模型大鼠在Morris水迷宫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②AD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的数密度、面密度明显减少 ;③AD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产生的LT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海马突触结构改变和功能可塑性的降低可能与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8.
心脏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是新发现的一种具有促心肌肥大作用的活性物质,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s6,IL6)细胞因子家族的新成员,其受体由三部分组成,包括gp130、gp190和分子量为80kD的CT1特异受体。CT1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未成熟心肌细胞的存活和增殖,并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可能在多种心血管疾病所致的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和方法: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图象分析,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肽Y、亮氨酸脑啡肽、强啡肽A113 在长期( 共7 周)大强度(速度由15 m/min 递增至35 m/min、运动时间为20 ~25 min/d) 的运动下的变化。结果:安静状态下在丘脑室旁核(PV) 、下丘脑背内侧核(DM) 、下丘脑腹内侧核(VMH)等核团NPY 无显著性变化;在此基础上的末次急性运动结束后3 h NPY 变化尤为明显。安静状态下大鼠尾壳核LENK 下降;而末次急性运动后大鼠下丘脑LENK 被迅速激活而升高。该强度运动能激活下丘脑DYNA113 ,尤以运动结束后30 min 最为明显。结论: NPY、LENK、DYNA113 在该强度运动下大鼠不同脑区呈现不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从单条草(LysimachiacandidaLindl)全草中分离出3个皂甙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并结合化学方法鉴定为:报春花素A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甙(1)、原报春花素A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甙(lysikoianoside,2)和α菠甾醇葡萄糖甙(3)。其中1是新化合物,命名为单条草甙(candidoside)。  相似文献   

11.
三角酵母D—氨基酸氧化酶基因的克隆,测序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跨越内含子的PCR技术,从三角酵母(Trigonopsisvariabilis)变种FA110中扩增得到D氨基酸氧化酶基因(daao),并通过TA克隆的方法将其克隆至pGEMT载体。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所得daao基因的5′端内含子已被删除,基因总长度为1071bp,它与Trigonopsisvariabilis的D氨基酸氧化酶同源性达983%,与Fusariumsolani和Rhodotorulagracilis的同源性分别是389%和308%。为提高表达水平,又将此基因转移至高表达载体pET28b上,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经IPTG诱导,目的蛋白的产生量可占菌体总蛋白量的46%,分子量约为38kD。D氨基酸氧化酶的活力可达802u/L。  相似文献   

12.
从木薯嫩叶直接诱导初生体细胞胚胎发生和芽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木薯(ManihotesculentaCrantz)品种“南植188”的嫩叶为外植体,用10~80mg/LNAA能直接诱导初生体细胞胚胎发生和芽的形成。与用4mg/L2,4D诱导木薯嫩叶产生初生体细胞胚及其植株再生相比,NAA具有以下特点:它不仅能直接诱导初生体细胞胚发生,而且能直接诱导芽的形成;而2,4D只能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而不能诱导芽的形成。NAA诱导初生体细胞胚较快,在培养9~13d后就能见到初生体细胞胚的形成,在培养10~14d就能见到芽的形成;而2,4D所诱导的体细胞胚至少在培养15d后才能见到。NAA诱导的初生体细胞胚的植株再生频率可高达48%;而2,4D所诱导的体细胞胚的再生频率只有4.1%。实验结果还证实,在供试的另外16个木薯品种中,有12个品种能够直接从嫩叶诱导初生体细胞胚胎发生或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吗啡成瘾大鼠胰腺外分泌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急性吗啡成瘾法,观察了吗啡成瘾大鼠在整体胰导管引流和离体胰片灌流条件下,胰腺对CCK8刺激的反应。结果如下:(1)吗啡成瘾大鼠对CCK8诱导的淀粉酶分泌反应降低;(2)吗啡成瘾大鼠胰腺组织中淀粉酶含量降低。提示吗啡成瘾大鼠胰淀粉酶合成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4.
大豆短叶柄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团结  盖钧镒 《遗传学报》1998,25(2):166-172
2个短叶柄遗传材料NJ90L1SP及D761609与长叶柄品种(系)杂交的9个组合的后代分离结果表明:(1)新发现的突变体NJ90L1SP的短叶柄与不正常叶枕两性状之间为一因多效,受2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2)由美国引进的D761609的短叶柄性状受2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3)NJ90L1SP与D761609短叶柄性状的遗传控制不同,叶柄长度至少受两两重叠的4对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5.
应用 N A D P Hd 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第三脑室视前区室管膜的伸展细胞⒚结果表明:1)第三脑室视前区室管膜存在 N A D P Hd 阳性的伸展细胞,其基突伸向视前区并与神经元或毛细血管相接触;2) N A D P Hd 阳性的伸展细胞在第三脑室侧壁常见、室底少见、室顶未发现其存在;3) N A D P Hd 阳性的伸展细胞的形态与分布,在雌、雄大鼠间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⒚尽管 N A D P Hd 阳性的伸展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十分清楚,但本研究为伸展细胞作为脑脑脊液环路的一部分,介导下丘脑对脑脊液中化学变化的感受提供了形态学依据,并提示一氧化氮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⒚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对大鼠离体垂体前叶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采用大鼠垂体前叶(AP)细胞原代培养方法,以3HTdR掺入率反映细胞增殖水平,研究了IL1和IL6对AP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IL1(1-100ng/ml)促进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AP细胞的增殖。(2)低浓度的IL6(0.1ng/ml)抑制雄性大鼠的AP细胞的增殖,而较高浓度的IL6(1-10ng/ml)则表现为刺激作用。(3)IL6(0.1-10ng/ml)促进雌性大鼠AP细胞的增殖。上述结果说明IL1和IL6除直接调控AP细胞的分泌外,也参与调节AP细胞增殖活动。  相似文献   

17.
高氧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时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氧化酶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在抗氧化酶中,比较重要的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为了解高氧预适应(HyperoxicPreconditioning,HOP)对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时抗氧化酶的影响,本实验将实验组大鼠放入高压氧舱内,每日吸80-85%氧气(1atm,15-20%为氮气)6h,连续7d。利用Langendorf装置做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可逆性心肌缺血(HOPA组与对照A组):缺血10min,再灌注60min。观察冠脉回流液中SOD活力,检测心肌内抗氧化酶活力(SOD,GSHpx,CAT)。第二部分不可逆性心肌缺血(HOPB组与对照B组):缺血60min,再灌注60min。测定冠脉回流液中肌酸磷酸激酶(CPK)含量,SOD及心肌内抗氧化酶活力。结果表明:对于可逆性心肌缺血:SOD,GSHpx活力升高;对于不可逆性心肌缺血损伤:HOP能减少CPK释放,SOD活力升高。  相似文献   

18.
细胞粘附分子(CAM)可介导细胞间及细胞与间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传导信息,参与机体胚胎发育、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组织修复及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是主要的CAM分子之一,可表达于活化的细胞,内皮细胞等。人膜是母体与胚胎滋养层直接接触的特殊组织、已发现蜕膜细胞在着床过程中参与了局部免疫耐受的形成,但对着床期ICAM1在蜕膜细胞表达的动态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采用免疫荧光、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别从整体和局部角度、着床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及子宫内膜/蜕膜(EC/DC)细胞ICAM1的不同表达特点进行了动态观察和对比性分析。结果发现,ICAM1在着床期PBLC及EC/DC中的表达均存在明显的动态变化(Tab.1;Figs.1&2)。ICAM1在PBLC中的表达于妊娠第一天(D1)即开始降低,D2降至最低;与此不同,ICAM1在EC/DC中的表达于D2开始降低,D4降至最低,D5开始恢复,但尚未恢复到对照水平。结果表明,ICAM1在蜕膜局部的表达调节方式不同于外周血;ICAM1表达阳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蜕膜细胞均代表着活化的功能性细胞,这些细胞表面ICAM  相似文献   

19.
采用Morris水迷宫法和NBT法分别检测了褪黑激素对D-半乳糖处理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超氧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D-半乳糖对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无显著影响,但降低小鼠的穿环系数,还促使小鼠的脑组织超氧物歧化酶活力明显升高;褪黑激素可提高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D-半乳糖所引起的超氧物歧化酶活力升高。  相似文献   

20.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用暂时性脑缺血的大鼠模型对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免疫组化显示,ICAM1的表达于缺血1h再灌6h后明显升高;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定量检测说明再灌后其表达量比单纯缺血增加了47%。脑组织过氧化物酶MPO(μ/g)含量检测及光镜观察均证实再灌后白细胞在缺血区聚集增多。局部脑组织IL1含量(OD值/g)在灌流3h后明显升高。结果说明: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为时间依赖性增加;②ICAM1的调节表达与脑损伤时局部细胞因子IL1的分泌有关;③再灌注后脑缺血区有白细胞的大量聚集;④ICAM1表达量的增加是白细胞在缺血区粘附到血管壁、游出血管损伤周围脑组织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