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成人最严重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溶瘤腺病毒H101,能够特异性地在p53突变的肿瘤细胞中复制并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少,且已由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上市.为了研究H101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治疗效果,通过体外感染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发现H101能够显著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周期,而对正常的ARPE-19细胞没有影响.在体内实验中,建立了SP6.5细胞的荷瘤小鼠模型,在H101治疗后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延长了动物寿命.上述结果表明,溶瘤腺病毒H101治疗葡萄膜黑色素瘤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嵌合型E1B 55-kDa蛋白缺陷型腺病毒载体治疗肿瘤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NYX-015和H101为可复制E1B 55-kDa蛋白缺陷的C族腺病毒,它们正作为抗癌药物进行临床研究. 然而它们在癌症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却受到了C族腺病毒天然特性的制约,部分原因是由于在恶性肿瘤中C族腺病毒受体(coxsackievirus-adenovirus receptor,CAR) 的表达量较低. 构建了一个以H101为骨架的含有编码35型腺病毒鞭毛区域的基因,替代5型腺病毒鞭毛基因的嵌合型腺病毒载体. 这一改动使得腺病毒载体可以通过一种在肿瘤中高表达的膜蛋白CD46感染肿瘤细胞. 应用RT-PCR方法检测不同肿瘤细胞株中CAR和CD46表达量的区别. 在CAR受体低表达的细胞株中(MDA-MB-435和MCF-7),H101-F35表现出比H101和ONYX-015更强的细胞杀伤效果;在CAR受体高表达的细胞株中(A549,NCI-H446,Hep3B,LNCaP,ZR-75-30和Bcap-37),H101-F35、 H101和ONYX-015的细胞杀伤效果则相似. 在荷MDA-MB-435肿瘤的裸鼠模型中,注射H101-F35的抑瘤效果比注射H101的抑瘤效果更明显. 这些结果表明嵌合型溶瘤腺病毒载体H101-F35在肿瘤基因治疗中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索拉非尼与重组腺病毒H101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作用并分析其具体机制。方法:选择索拉非尼、重组腺病毒H101分别组成重组腺病毒H101组、索拉非尼组、两药联合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并分别作用于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细胞库的肝癌细胞株HepG2。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epG2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以及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不同组别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重组腺病毒H101组、索拉非尼组、两药联合组的G0-G1期与G2-M期细胞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S期细胞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且两药联合组较重组腺病毒H101组与索拉非尼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组腺病毒H101组、索拉非尼组、两药联合组的HepG2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而两药联合组又明显高于重组腺病毒H101组与索拉非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组腺病毒H101组、索拉非尼组、两药联合组的p-ERK1/2、Mcl-1蛋白相对表达量和VEGF表达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而两药联合组又明显低于重组腺病毒H101组与索拉非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索拉非尼、重组腺病毒H101均可抑制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控制VEGF表达,联合应用具有更明显的效果,其主要机制可能与二者协同作用有效抑制p-ERK1/2、Mcl-1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羊驼体内存在天然缺少轻链的重链抗体,克隆重链抗体可变区(VHH),即可构建单域抗体(single-domain antibodies,sdAbs),又称纳米抗体(nanobody,Nb)。利用非免疫羊驼噬菌体文库筛选肿瘤特异性蛋白B7-H4的纳米抗体,经过4轮淘选,ELASE鉴定阳性克隆噬菌体,测序获得其DNA序列后体外转录为mRNA,将修饰纯化后的mRNA转染到肿瘤细胞,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mRNA在肿瘤细胞内是否表达,Western印迹进一步验证其表达情况;通过CCK-8法鉴定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能力;划痕实验鉴定其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法鉴定其对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的影响;裸鼠荷瘤模型瘤旁注射mRNA,鉴定其在体内实验对肿瘤组织的作用。结果显示,通过淘选获得1个高亲和性的噬菌体株菌H6;DNA测序并导出的氨基酸序列符合羊驼纳米抗体结构;将其mRNA导入肿瘤细胞,能有效表达出纳米抗体H6;转染H6-mRNA的肿瘤细胞(0.84±0.08)与未转染H6-mRNA的对照组(1.83±0.04)相比,其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1,其迁移和侵袭能力(78.60±5.36)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197.80±21.04),效果优于B7-H4 mRNA的siRNA(95.40±16.56);在裸鼠乳腺癌模型中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效果优于紫杉醇和B7-H4 mRNA的siRNA。这说明筛选所得抗B7-H4纳米抗体H6能特异结合B7-H4蛋白并封闭其功能,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受到抑制。该结果为利用B7-H4作为治疗癌症的靶点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1970年 H(?)yry 等首先报道了体外诱导细胞介导的细胞毒(CMC)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技术,随后 Golub 等用人的肿瘤细胞,和 Wagner 等用鼠的肿瘤细胞作为刺激细胞,分别建立了异基因,同基因,自身的淋巴细胞,肿瘤细胞混合培养(MLTC)系统诱导CMC。通过这一技术,学者们研究了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H19在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肿瘤细胞糖代谢过程中发挥的可能作用。方法:以ARK2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和OVCAR-3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作为实验对象;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特异性靶向小干扰RNA序列转染进细胞;利用TRIzol法提取样品的总RNA,并通过逆转录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样品中目的基因的表达;利用荧光标记的非放射性2-NBDG评估肿瘤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能力;采用方差齐性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19在ARK2和OVCAR-3细胞中的表达均较高。在ARK2和OVCAR-3细胞中,si H19抑制H19表达的效率分别为34.02%和30.30%。是否添加Insulin对于转染si Con的肿瘤细胞的糖摄取能力无明显影响,但是si H19转染后的ARK2和OVCAR-3细胞,在经Insulin处理后糖摄取能力均明显增强。结论:ARK2和OVCAR-3这两种细胞是研究H19在妇科恶性肿瘤中机制的较为理想的实验对象,ARK2和OVCAR-3细胞本身存在胰岛素抵抗,外源性抑制H19表达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有所改善,H19或成为我们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机体葡萄糖代谢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干细胞移植治疗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应用人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作用H7402肝癌细胞,拟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为今后应用人间充质干细胞进行肿瘤细胞治疗奠定理论基础.应用胎儿真皮来源的 Z3 间充质干细胞和胎儿骨髓来源的 BMMS-03 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液作用于H7402肝癌细胞,采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观察 H7402 细胞的克隆形成、增殖和基因表达谱变化.结果显示,H7402 细胞在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作用下,克隆形成和增殖受到了明显抑制;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H7402 细胞在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作用下有 23 个基因上调表达,17 个基因下调表达,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与细胞的转录调控、新陈代谢、信号转导、细胞周期、应激反应和细胞粘附等功能相关.本实验结果表明,人间充质干细胞对 H7402 肝癌细胞的克隆形成和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有多种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这些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参与了对上述肿瘤细胞的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香菇C91-3菌丝发酵蛋白(LFP91-3)对H22肿瘤细胞抑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应用不同剂量LFP91-3(50、100和150μg)对H22荷瘤小鼠腹水瘤模型和腋下实体瘤进行治疗,观察其生存期和体内抑瘤作用;并用MTT法(LFP91-3浓度5、10、15μg/mL)和流式细胞仪对经LFP作用的H22肿瘤细胞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香菇C91-3菌丝发酵提取蛋白(LFP91-3)能延长H22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对体外培养的H22有直接杀伤作用,抑瘤率出现对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LFP91-3能将H22肿瘤细胞株细胞周期阻滞到S期并诱导出细胞凋亡。结论 LFP91-3在体内、外对H22肿瘤细胞有较好的抑瘤作用,主要是诱导其调亡。  相似文献   

9.
为研制新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新型H7N9亚型(2013年)禽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HA)和神经氨酸酶抗原(NA)的基因序列,设计两套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建立基于TaqMan探针的多重荧光RT-PCR快速检测新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能够检测到最低浓度为10拷贝/μL数量级的阳性标准品,不但能够将禽流感病毒H7亚型与H1、H3、H5、H6和H9亚型区分开,而且可将新型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与原有的N9亚型区分开。采用该方法对珠海市2 700份样品的检测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证实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是否可以检测到来源于源细胞的融合基因m RNA。方法:培养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3122细胞,采用外泌体试剂盒提取细胞上清中的外泌体,并用Western Blot实验验证外泌体是否提取成功。分别提取外泌体以及H3122细胞中的总RNA,将RNA反转录为c DNA,通过PCR反应扩增v1型EML4-ALK融合基因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目的条带后,将两种PCR产物送公司进行基因测序,最后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从H3122细胞上清中成功提取了外泌体,并且在外泌体中检测到来源于H3122细胞的m RNA;从H3122细胞外泌体中检测到EML4-ALK融合基因,并发现外泌体中的EML4-ALK融合基因的融合形式为V1,与在H3122细胞中检测到的EML4-ALK融合基因的融合形式完全相同。结论: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可以检测到肿瘤细胞来源的m RNA,并且外泌体中的m RNA可以反映肿瘤细胞m RNA的基因融合情况等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桦木酸对H22荷瘤小鼠生命延长率、肿瘤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桦木酸能够明显延长H22荷瘤小鼠生生存时间,其中低、中剂量效果显著(P〈0.05);利用DNA结合性荧光探针直接对细胞DNA染色后FCM分析,桦木酸可能是通过影响H22肿瘤细胞S期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150 nm的小囊泡,含有丰富的mRNA、micro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目前,大多数外泌体研究都集中在mRNA和microRNA,而对lncRNA的生物学功能并不十分清楚。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外泌体 lncRNA H19在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将筛选到的lncRNA H19高表达的肝癌细胞HCCLM3,分别收集其高表达lncRNA H19的外泌体和其下调lncRNA H19表达后的外泌体。然后,将收集到的外泌体分别添加到lncRNA H19低表达的肝癌细胞Hep3B和HepG2孵育液中。孵育24 h后,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肝癌细胞HCCLM3可分泌大量的外泌体,且能被其他肿瘤细胞大量摄取;与下调lncRNA H19表达的外泌体相比,lncRNA H19高表达的外泌体能显著增强Hep3B和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而这一作用可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实现。上述结果表明,lncRNA H19高表达的肝癌细胞以外泌体方式,增强邻近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肝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构建表达GFP并具有感染性的重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并用高剂量和低剂量MOI病毒感染肿瘤细胞A549,研究其对A549肿瘤细胞的作用。方法:以A/Chicken/Jiangsu/14(H9N2)禽流感病毒为骨架,在NS1和NEP之间插入外源片段GFP。参考8质粒转染系统,在293T和MDCK细胞上包装产生重组H9N2病毒。提取尿囊液RNA,PCR鉴定并测序,检测其TCID50。按照MOI 0.1和2.0分别将重组病毒感染不同的细胞,通过MTT实验检测细胞活性。结果:应用反向遗传技术成功获得了重组病毒,并且发现病毒可以诱导A549的凋亡。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GFP的重组病毒,并且其可以诱导A549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肝癌细胞系SK-HEP-1及MHCC-97H中过表达mi R-155,研究其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pc DNA3.0-mi R-155表达载体瞬时转染SK-HEP-1及MHCC-97H肝癌细胞系,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mi R-155在转录水平的表达;采用CCK8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 R-155过表达后对SK-HEP-1及MHCC-97H肝癌细胞系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实验探讨mi R-155过表达后对肿瘤细胞浸润能力的影响。结果: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转染SK-HEP-1及MHCC-97H细胞后72 h,成熟mi R-155表达分别上调约424±48.5倍及63.69±7.8倍,表明mi R-155在肿瘤细胞内得到高表达;CCK8法及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mi R-155能够明显促进肝癌细胞增殖(P0.01);Transwell实验证明mi R-155明显促进MHCC-97H肿瘤细胞的浸润能力。结论:mi R-155在肝癌细胞中的高表达能够明显促进肝癌细胞增殖与浸润,提示其有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 4受体 (IL-4R)特异地存在于多种肿瘤细胞表面 ,这为某些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靶向标记。在以前的研究中 ,人白细胞介素-4(Hil-4)与白喉毒素 (DT)的融合蛋白 (DT4H)被构建 ,且它对某些肿瘤细胞系的高毒性得到了证明。但是 ,由于毒素部分的强免疫原性 ,它可以诱导人体的免疫反应。该研究中我们构建了白细胞介素 4与绿脓杆菌外毒素 (PE) 253~608aa的融合蛋白 ,并在其N端添加了 6×His标记方便纯化 ,在其C端添加了KDEL提高毒性。为了改善与IL-4R的亲和力我们将IL-4进行了环式重组 ,构建的融合毒素 ,H404K ,经DEAE$CSepharoseFastFlow及Ni-NTA纯化后 ,纯度达 90 %。纯化后的H404K与DT4H相似 ,对U251高度敏感 ,对MCF7及HepG2中度敏感 ,且我们首次证实该毒性不会被兔抗白喉毒素的多克隆抗体所抑制。这些研究表明 ,H404K与DT4H可以以一种互为替代的方式用于某些恶性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平台,评估PB2 E627K对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探究A/H6N1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分子基础。方法通过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A/Mallard/San-Jiang/275/2007株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和点突变技术拯救病毒rA/H6N1和PB2 E627K位点发生突变的rA/H6N1-627,两株拯救病毒分别以101EID50~106EID50的攻毒剂量人工感染BALB/c小鼠,通过体重变化、死亡率、病毒滴定等方面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平台,rA/H6N1的8个基因片段完全源于A/H6N1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及生物学特性与A/H6N1完全一致。rA/H6N1能够人工感染BALB/c小鼠,但不致死,对BALB/c小鼠呈现低致病性(MLD50>106.5EID50),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及各个脏器中的病毒滴度与A/H6N1保持一致;rA/H6N1-627能感染小鼠,引起小鼠体重下降,但不能引起所有106EID50组小鼠死亡,病毒能在小鼠的肺脏和脑部进行增殖。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在H5N1禽流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PB2-E627K位点并非A/H6N1流感病毒的毒力决定因子。A/H6N1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分子基础还有待继续研究,该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和点突变技术的建立为研究该亚型流感病毒致病机制、传播机制及病毒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A/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型疫苗的研制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拯救出一株能够在动物传代细胞中高水平复制的H3N2亚型猪流感疫苗株,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将A/Goose/Dalian/3/01(H9N2)毒株的PB1、PA、NP、M、NS基因和A/PR/8/34毒株的PB2基因作为内部基因与猪流感病毒A/Swine/Henan/S4/01(H3N2)毒株的HA、NA基因进行重组,成功拯救出了具有高度细胞适应性毒株rH3N2株,该毒株接毒MDCK细胞60h后,血凝价可以达到1∶512,表明该毒株具有高度适应细胞繁殖特性,为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细胞培养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现代肿瘤免疫学认为,MHC分子在肿瘤表面表达很少或不表达,肿瘤抗原不能被有效地加工和提呈,因而不能有效地激发肿瘤免疫排斥反应,是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据此,我们将MHC基因导入肿瘤细胞,使其在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纠正肿瘤细胞对抗原加工和提呈的缺陷,提高肿瘤的免疫原性,以达到增强肿瘤免疫的目的。 首先,根据文献报道的Ⅰ-A~K基因α、β链的DNA顺序,设计了各自的一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C3H小鼠脾细胞的总RNA中扩  相似文献   

19.
甲型H1N1流感病毒快速核酸检测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美国、墨西哥等国家相继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即刻引起全球关注。WHO日前宣布目前为流感大流行第五期,预示又一次流感大流行可能逼近。正确检测和鉴定病毒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开展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快速核酸检测技术的研制工作,目前已经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RT-PCR检测技术,并将其及时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150 nm的小囊泡,含有丰富的mRNA、micro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目前,大多数外泌体研究都集中在mRNA和microRNA,而对lncRNA的生物学功能并不十分清楚。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外泌体lncRNA H19在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将筛选到的lncRNA H19高表达的肝癌细胞HCCLM3,分别收集其高表达lncRNA H19的外泌体和其下调lncRNA H19表达后的外泌体。然后,将收集到的外泌体分别添加到lncRNA H19低表达的肝癌细胞Hep3B和HepG2孵育液中。孵育24 h后,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肝癌细胞HCCLM3可分泌大量的外泌体,且能被其他肿瘤细胞大量摄取;与下调lncRNA H19表达的外泌体相比,lncRNA H19高表达的外泌体能显著增强Hep3B和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而这一作用可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实现。上述结果表明,lncRNA H19高表达的肝癌细胞以外泌体方式,增强邻近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促进肝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