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参酮IIA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酮[IA高、低剂量组。各组动物于移植术后12d处死。分离肿瘤测量其体积,reahime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MGB1、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丹参酮IIA能明显降低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组织中HMGBl、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丹参酮IIA能抑制大鼠移植性肝癌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大鼠C6胶质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高、低剂量组。各组动物于移植术后7天给予干预,姜黄素组给予姜黄素灌胃,14天后处死。分离肿瘤测量其体积,realtime 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 B(nuclear factor-κ B,NF-κB)、EGFR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姜黄素能明显降低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组织中NF-κ B、EGFR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抑制大鼠C6胶质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 B、EGF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高效抑制VEGF的表达,明显降低了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致瘤性。化学合成针对人VEGF基因的siRNA,体外瞬时转染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RT-PCR和Elisa法检测表明VEGFsiRNA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内VEGFmRNA表达下降了76.16%,VEGF分泌蛋白表达则下降了96.28%,而MTT法结果显示VEGFsiRNA对SMMC7721细胞增殖没有明显作用。体内实验中,不同时间对荷SMMC7721细胞瘤裸小鼠进行siRNA直接瘤内注射,同时测量瘤体积,最后取瘤块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并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VEGFsiRNA实验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瘤内出现细胞坏死,同时肿瘤组织中VEG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血管内皮抑素组,放疗组,联合组,血管内皮抑素组和联合组每日尾静脉注射浓度为10%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0.1 ml(20μg),共12天,联合组在第5天~10天时给予放射治疗,1次/2天。各组动物于移植术后12d处死,分离肿瘤组织备用。结果:血管内皮抑素组、放疗组、联合组均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抑制VEGF表达,其中联合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结论:放射治疗联合血管内皮抑制素有明显肿瘤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干扰质粒pshRNA-COX-2对人肝癌细胞Hep3B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重组干扰质粒pshRNA-COX-2转染Hep3B细胞并筛选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OX-2mRNA和蛋白表达,RT-PCR检测VEGFmRNA表达。将被成功转染的Hep3B细胞种植于裸鼠皮下,测量肿瘤大小,4周后处死裸鼠,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未转染细胞相比,干扰组COX-2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5.3%和52.8%(P<0.05),干扰组VEGFmRNA表达抑制率为56.5%(P<0.05)。干扰组瘤体大小明显小于阴性组和空白组(P<0.01)。干扰组COX-2得分和MVD均明显低于阴性组和空白组(P<0.01)。结论:pshRNA-COX-2通过抑制COX-2表达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Hep3B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 A(TanshinoneⅡA)通过调节microRNA-1抗心肌细胞缺氧损伤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缺氧模型。MTT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TUNEL、流式细胞术测心肌细胞凋亡率;激光共聚焦检测心肌细胞内钙离子[Ca2+]i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MTT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对缺氧心肌细胞及过表达miR-1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丹参酮ⅡA增加了缺氧心肌细胞的存活率(P0.05),同时给予丹参酮ⅡA和miR-1组与单独miR-1损伤组相比较,存活率也明显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性。TUNEL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可以抑制缺氧诱导的细胞凋亡,丹参酮ⅡA可以明显降低由缺氧导致的细胞凋亡率(P0.05)。共聚焦检测结果显示,缺氧损伤的心肌细胞内[Ca2+]i显著升高1322.72±5.16(vs正常对照组,P0.05),丹参酮ⅡA则有效抑制由缺氧引起过高的[Ca2+]i。miR-1诱导的细胞内[Ca2+]i升高至1349.33±62.63,约为正常对照组的1.96倍,而丹参酮ⅡA则有效抑制胞内过高的[Ca2+]i,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是通过抑制胞内miR-1的表达,参与对钙离子浓度的调控,发挥其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丹参酮ⅡA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羟基丹参酮ⅡA。采用MTT法考察了羟基丹参酮ⅡA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羟基丹参酮ⅡA对三种肿瘤细胞增殖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羟基丹参酮ⅡA对SGC-7901细胞抑制作用最强,其IC_(50)为4.18μM;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次之,其IC_(50)为6.08μM;对HepG-2细胞抑制作用较弱,其IC_(50)为10.20μM。而丹参酮ⅡA对SGC-7901细胞、HeLa细胞和HepG-2细胞的IC_(50)分别是17.15μM、27.28μM和46.34μM。羟基丹参酮ⅡA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明显强于丹参酮ⅡA(P0.05)。  相似文献   

8.
茶多酚联合吉非替尼抗肺腺癌血管生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茶多酚联合吉非替尼对人肺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验证茶多酚抗肿瘤血管生成效应.方法:建立人肺腺癌A549移植瘤模型.设立对照组、茶多酚组、吉非替尼组及两者联合组.观察对肺腺癌A549移植瘤的抑制率,检测移植瘤体的微血管密度;并观察EGFR-VEGF这一肿瘤血管生成重要通路的相关因子VEGF、AKT-2、HIF-1a和STAT-3表达水平.结果:茶多酚组、吉非替尼组对移植性人肺腺癌A549瘤体、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及VEGF的表达都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明显增强;茶多酚组、吉非替尼组能明显抑制AKT-2、HIF-1a和STAT-3表达水平,但两者联合组对AKT-2、HIF-1a作用并不明显,而能明显抑制STAT3表达.结论:茶多酚、吉非替尼对移植性人肺腺癌A549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两者联合使用有一定增效作用,并能够影响肿瘤血管生成通路的相关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真核翻译延长因子1A1(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 α 1,eEF1A1)对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和HGF/c-MET通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和Western bolt检测肝癌细胞和组织中eEF1A1表达。构建eEF1A1敲除载体转染HLF和Alex肝癌细胞,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KM plotter分析患者的总体预后。通过eEF1A1基因敲除的转录组测序,Western bolt检测HGF、c-MET和p-c-MET蛋白的表达。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eEF1A1对肝癌肿瘤的影响。结果 eEF1A1在肝癌细胞和组织中显著升高,敲低eEF1A1能抑制H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eEF1A1高表达与肝癌的不良预后相关。此外,敲除eEF1A1显著降低HGF和p-c-MET蛋白水平,抑制肝癌肿瘤的生长,但c-MET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eEF1A1通过抑制HGF/c-MET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低血压灌注对无心跳大鼠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不同白细胞及HMGB1的影响。方法:将32只180-200g 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sham]、缺血30min组[30I]、缺血60 min组[60I]和缺血90 min组[90I](n=8),4组大鼠分别接受麻醉后持续机械通气,测定并统计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白细胞计数及不同白细胞计数,免疫印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HMGB1蛋白的表达。结果:总白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及HMGB1蛋白表达均随着低血压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尤其在[60I]和[90I]两组,灌洗液中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有显著增高,并且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与HMGB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证实HMGB1蛋白表达和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在低血压灌注缺血期内升高,提示HMGB1蛋白可能具有驱动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HMGB1在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小潮气量组和大潮气量组,分别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HMGB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和小潮气量组比较,大潮气量组大鼠肺组织HMGB1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小潮气量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潮气量机械通气可诱导肺组织HMGB1 mRNA及其蛋白高表达;HMGB1分泌增多导致肺组织炎症反应扩大,可能是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青藤碱对慢性非细菌性大鼠前列腺炎大鼠炎症反应及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青藤碱高、低剂量组。对照组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青藤碱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青藤碱40、80、160mg/kg灌胃,28天后处死。realtime 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TNF-、IL-6 mRNA和TNF-、IL-6、p-P38 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青藤碱能明显降低慢性非细菌性大鼠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中TNF-、IL-6 mRNA和TNF-、IL-6、p-P38 MAPK蛋白的表达。结论:青藤碱能抑制慢性非细菌性大鼠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 MAP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加良附方对移植性人胃癌细胞(BGC-823)Survivin与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移植性人胃癌动物模型,并将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5-Fu组及新加良附方高、中、低剂量5组.新加良附大、中、小剂量组给药量分别为10g/kg、5g/kg和2.5g/kg;5-Fu组给药剂量为17mg/kg;模型组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连续给药、给水15天处死模型小鼠分离肿瘤,瘤块称重,石蜡包埋,并将肿瘤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与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新加良附方高、中剂量组能上调肿瘤组织Caspase蛋白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加良附方高、低剂量组均能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加良附方能通过上调肿瘤组织Caspase蛋白表达,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从而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预示新加良附方在抗肿瘤方面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丹参酮ⅡA联合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癌易感性候选基因2(CASC2)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CASC2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将甲状腺癌SW579细胞分为pc DNA3.1组(转染pc DNA3.1质粒), pc DNA3.1-CASC2组(转染pc DNA3.1-CASC2质粒), con组(用与丹参酮ⅡA等量的二甲基亚砜处理),药物-1、2、3、4组(分别用1、2、4、8μg/m L丹参酮ⅡA处理),药物-4+pc DNA3.1组(转染pc DNA3.1质粒且用8μg/m L丹参酮ⅡA处理),药物-4+pc DNA3.1-CASC2组(转染pc DNA3.1-CASC2质粒且用8μg/m L丹参酮ⅡA处理)。分别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平板克隆检测细胞存活与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蛋白P21、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甲状腺癌组织中的CASC2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过表达CASC2明显降低SW579细胞的存活率、克隆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和MMP-2蛋白表达量,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P21、Caspase-3、E-cadherin蛋白表达量(P0.05)。丹参酮ⅡA明显降低SW579细胞的存活率、克隆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MMP-2蛋白水平,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P21、Caspase-3、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且均呈浓度依赖性(P0.05)。丹参酮ⅡA联合CASC2明显降低SW579细胞的存活率、克隆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MMP-2蛋白表达量,显著提高细胞凋亡率、P21、Caspase-3和E-cadherin蛋白水平(P0.05)。因此,丹参酮ⅡA联合CASC2可以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常黑胆质证肝癌移植模型大鼠Rho/Roc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诠释异常黑胆质肿瘤高发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足底电击、干寒饲料、铁管制动等多种因素刺激21 d建立异常黑胆质证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肝内注射walker-256瘤细胞建立异常黑胆质大鼠肝癌移植模型,观察其肝脏组织形态结构变化,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异黑肿瘤组肝脏组织形成明显癌巢,与对照组相比癌旁组织肝索结构紊乱,癌细胞向肝小叶深部迁移;异常黑胆质成熟剂给药组癌细胞崩解、凋亡,胶原纤维增生,癌旁肝索重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组Cdc42和Rock2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异黑肿瘤组Cdc42、Rac1、Rock1、Rock2和Myl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异黑肿瘤组相比,异常黑胆质成熟剂(ASM)给药组Cdc42、Rac1、Rock1、Rock2和Myl1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异常黑胆质证肝癌移植模型可能与Rho/Rock信号通路分子通过调控肌动蛋白收缩引起的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生物学行为等作用有关,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可能通过下调Rho/Rock信号通路分子使损伤的组织形态逆转。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一步了解糖尿病引起视网膜受损的分子机制、探讨牛磺酸保护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茵素诱导SD大鼠患糖尿病,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1%牛磺酸干预糖尿病组、5%%牛磺酸干预糖尿病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胰岛素治疗组饲以基础饲料,牛磺酸干预组饲以基础饲料分别添加1%、5% 牛磺酸的饲料喂养,胰岛素治疗组每天皮下注射20U/kg胰岛素.在第2周、1月、2月、3月取视网膜,用RT-PCR、免疫组织荧光化学、Western-blotting检测视网膜Muller细胞VEGF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经链脲佐菌素诱导惠糖尿病2周后,SD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VEGF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且随病程的延长表达量有持续增加趋势(P<0.05).患糖尿病3月后,整个视网膜中VEGF免疫染色明显增强,尤以外网状层(OPL)、内网状层(IPL)和视网膜外段变化最明显.牛磺酸干预糖尿病1月后.大鼠视网膜Muller细胞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牛磺酸抑制糖尿病患者视网膜Muller细胞VEGF的表达,减轻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损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分析丹参酮ⅡA(TIIA)结合有氧运动(AE)对高血压大鼠血管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模型组、TⅡA组、TⅡA+AE组,每组10只,另选取10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TⅡA组大鼠给予20 mg/kg的TⅡA,TⅡA+AE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模型组和健康对照组大鼠均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溶液。观察各组大鼠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变化,HE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血管舒缩功能,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表达水平,测定胸主动脉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的相对表达。结果:TⅡA组和TⅡA+AE组大鼠的SBP和DBP均低于同期的模型组大鼠;TⅡA+AE组大鼠的SBP和DBP在第8周时均低于同期TⅡA组大鼠(P<0.05);与模型组相比,在1×10-7、1×10-6和1×10-5mol/L的PE浓度下TⅡA组和TⅡA+AE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收缩率均降低,且TⅡA+AE组大鼠低于同浓度下的TⅡA组(P<0.05);在1×10-8、1×10-7和1×10-6的Ach浓度下TⅡA组和TⅡA+AE组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舒张率高于模型组,且ⅡA+AE组大鼠高于同浓度下的TⅡA组(P<0.05);TⅡA组和TⅡA+AE组大鼠血清AngⅡ和ET-1的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NO的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与TⅡA组相比,TⅡA+AE组大鼠血清AngⅡ和ET-1的表达水平较低、NO的表达水平较高(P<0.05);TⅡA组和TⅡA+AE组大鼠胸主动脉中AMPK、Nrf2、HO-1、和NQO-1蛋白的相对表达显于模型组,且TⅡA+AE组高于TⅡA组(P<0.05)。结论:TⅡA联合有氧运动可降低SHR的血压,改善血管舒缩功能和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与AMPK/Nrf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PIWI和piRN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类型密切相关。Piwil2 mRNA在肝癌中的表达量比肿瘤周围的肝脏组织的表达量高。PIWI/piRNA通路基因Piwil4、Mael和Ddx4为候选癌基因,在多种癌组织中表达,而在肝癌组织中的研究尚无报道。为探讨Piwil4、Mael和Ddx4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变化的影响,建立了大鼠肝癌模型,并提取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肿瘤标记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肝组织与模型组肝组织中Piwil4、Mael和Ddx4基因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大鼠肝癌动物模型血清中肿瘤标记物含量明显升高。Piwil4、Mael和Ddx4基因mRNA及蛋白在肝癌模型组织中高表达。研究表明,肝癌模型组织中Piwil4、Mael和Ddx4基因表达水平有望作为肝癌检测的一种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与肝癌行肝移植治疗后肿瘤复发与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肝癌行全肝移植患者45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切除的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移植后肝癌复发与转移之间的关系和意义.结果:肝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X<'2>=6.39,P<0.01).HIF-1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门静脉癌栓及肿瘤播散灶密切相关(P<0.01).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HIF-1α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X<'2>=8.46,P<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HIF-1α高表达是影响肝癌患者肝移植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结论:HIF-1α蛋白有望成为一个预测肝癌患者肝移植后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美洛昔康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脑内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抑制炎症作用的机制。方法:Aβ1-40海马注射建立A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海马核因子κBp65(NF-κBp65)和星形胶质细胞(AS)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Western-blot法测定大鼠皮层组织GFAP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皮层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美洛昔康能抑制AD大鼠海马NF-κBp65和GFAP的表达;降低大鼠皮层TNF-α的含量;抑制AD大鼠海马IL-1βmRNA的表达。结论:美洛昔康通过减少AD模型大鼠海马、皮层组织GFAP表达,抑制AS的增生,降低NF-κBp65的活性,减少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水平,减轻脑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