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3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6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382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生物学通报》2006,41(9):57-57
近年来,我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已达1.4亿亩,年均经济损失880亿元,其中外来有害生物灾害频发造成的损失就达560亿元,占70%以上,成为世界上因外来有害生物损失最重的国家。  相似文献   
72.
长期施用猪粪红壤稻田土壤Cu、Zn累积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长期施用猪粪红壤稻田土壤Cu、Zn累积规律,以设立于1981年的红壤稻田有机肥定位试验为载体,选取PM1(早稻施猪粪和紫云英)、PM2(早稻施紫云英+晚稻施猪粪)、GMS(早稻施紫云英+晚稻秸秆还田)和NPK(早稻施化肥)等处理为对象,分析了不同试验年限土壤全量和有效态Cu、Zn含量。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猪粪显著提高了土壤Cu、Zn含量;连续施用猪粪30 a后,土壤全量Cu、Zn含量分别增加了7.69—9.52 mg/kg和22.42—35.46 mg/kg;生物有效性显著增加,有效态Cu、Zn含量占全量Cu、Zn的比例分别由15%和5%增加到51%和27%。猪粪年度内的施用时间对土壤Cu的累积没有显著影响,早稻施用猪粪加剧了土壤Zn的累积。土壤铜、锌累积分为两个差异显著的阶段,1981—2002年为缓慢增长期,2002—2010年为快速增长期,这可能与2002年后施用的猪粪中Cu、Zn含量增高有关。以研究的结果推算,红壤稻田鲜猪粪施用量在9.5 t hm-2a-1以下,50 a内不会造成土壤Cu、Zn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73.
棉田非靶标害虫发生丰度与气象因子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近年来,全球气候条件不断变化,其对农田生态系统和病虫草害发生的影响较大。【方法】于2009~2013年在河南安阳田间小区系统调查了转基因棉田和非转基因棉田主要害虫种群丰度,结合5年间本地气象因素,分段分析了影响棉田主要害虫发生的关键气象因子及其关键影响时期。【结果】不同害虫发生危害的关键气象因子及其关键影响时期不同,且不同害虫种群丰度与气象因子及其影响时期有不同的相关性。影响棉蚜的关键性气象因子是1~8月的平均气温,与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相关性较低;影响棉叶蝉的关键气象因子是1~4月的降雨量,其次是1~8月的相对湿度,而平均气温与其相关性很低;5~8月降雨量对烟粉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对其无显著影响;影响棉蓟马的关键气象因子是平均气温,其次是5~8月相对湿度,降雨量与棉蓟马丰度相关性较低;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量与盲蝽种群丰度的相关性很低,其发生危害可能是多种气象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结论与意义】本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条件下棉田主要害虫的预测预报和防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点柄乳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并具有良好的药用活性,是广受欢迎的野生食药用菌。从分类学、发生规律、药用活性、与植物关系及驯化研究方面系统阐述了点柄乳牛肝菌的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5.
为了明确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在湖北省钟祥市的发生规律,对小麦玉米轮作田粘虫成虫和幼虫种群的发生动态、粘虫雌蛾卵巢发育进度以及粘虫越冬虫量作了调查,分析了粘虫种群虫源性质。结果表明,钟祥市为1代粘虫多发区,其虫源为外地迁入的越冬代成虫,1代粘虫危害高峰期在4月中下旬,羽化盛期在5月中下旬,羽化后以迁出为主。第2代粘虫发生量很小,羽化后基本全部迁出;在田间未调查到第3代粘虫幼虫,本区发现的第3代成虫可能为由北方南迁的过境种群;第4代粘虫发生量也很小,羽化后全部迁出,不在本区繁殖危害。在田间未调查到准备越冬的粘虫。  相似文献   
76.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6):1203-1204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王慧研究组在一项研究中,揭示了食品中化学污染物苯并芘对肝癌转移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环境与健康展望》。苯并芘是一种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是常见的食品和环境污染物,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I类致癌物。研究人员以人源肝癌细胞系为基础建立了苯并芘低浓度长期暴露研究模型,发现苯并芘长期暴露并不影响肝癌细胞的生长,但能促进肝癌  相似文献   
77.
为了探讨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血细胞发生发育的模式,采用Wright’s、碘酸雪夫氏(PAS)和苏丹黑B(SBB)染色方法对齐口裂腹鱼的头肾、中肾、脾和肝组织印片进行染色,了解其发生的具体组织和发育的一般过程。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粒细胞系和其他细胞,且这些细胞系的发育均经过3个阶段,即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通过观察和统计不同阶段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大小、比例及染色特征,发现原始阶段的血细胞体积较大,其中原始单核细胞最大,大小为(18.90±1.59)μm×(16.32±0.70)μm,在4种组织中原始阶段的红细胞和单核细胞在头肾中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0.64%和0.59%,原粒细胞和原淋巴细胞分别在中肾和脾中比例最大,在肝中少量存在,此外在各组织印片中均发现血栓细胞的存在,在肝中发现巨噬细胞。因此头肾、中肾和脾是齐口裂腹鱼的主要造血组织,少量细胞在肝中产生。粒细胞发育过程中,除原始粒细胞PAS染色阴性外,其他阶段均呈阳性,且阳性随不断成熟逐渐增强;单核细胞从原单核细胞到成熟的单核细胞,PAS阳性逐渐增强;而SBB染色发现,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均呈阳性,未成熟的细胞染色程度不一致,成熟的细胞阳性染色最为强烈。在红细胞系发育过程中经历了细胞由大变小再变大的过程,而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仅出现由大变小的过程,在红细胞的发育过程中还出现了染色质固缩和血红蛋白增加。  相似文献   
78.
采用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胚后发育各时期胃肠道中5-羟色胺(5-HT)细胞的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黑龙江林蛙胃中的5-羟色胺阳性细胞最早在第38期被检测到,小肠和大肠最早出现在第41期。从41期开始,5-羟色胺细胞分布于胃、小肠和大肠中,在同一发育时期中,胃部分布密度最大。同一部位在不同发育时期5-羟色胺细胞的分布密度不同,其中胃内5-羟色胺细胞在38期和43期分布最多,分布密度分别为1.8±0.62和1.8±0.89,45期分布数量最少,分布密度为1.1±0.31;小肠中5-羟色胺细胞在41期和43期分布最多,分布密度均为1.2±0.41,在44期和45期分布最少,分布密度分别为0.7±0.49和0.7±0.47;大肠中5-羟色胺细胞在第42期分布最多,分布密度为1.2±0.41,在44期分布最少,分布密度为0.7±0.47。5-羟色胺细胞最早分布在上皮细胞之间,随着胃肠道发育的日渐完善,在上皮基部或腺泡上皮之间也有分布。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有圆形、椭圆形、锥体形、长梭形和三角形。推测5-羟色胺阳性细胞的出现时间、形态以及分布型是与黑龙江林蛙的个体生长发育需要、胃肠道各段的功能以及食性转变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79.
云南不同菜区小菜蛾的产卵规律与发育起点温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室内不同温度条件下(15~27℃,RH60%~70%),系统测定了云南不同菜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产卵规律、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云南不同菜区小菜蛾的产卵规律、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有所不同,差异显著,呈现不同的区域性种群特征。(1)玉溪市通海县、昆明市呈贡县、红河州石屏县和曲靖市陆良县的小菜蛾单雌产卵量分别为213.0、182.5、132.2和71.6粒,区域间差异显著,以通海县小菜蛾种群的产卵量为最高,陆良县的最低;产卵天数分别为7.76、5.81、7.0和3.63d。(2)玉溪市通海县、昆明市呈贡县、红河州石屏县、曲靖市陆良县和大理州弥渡县的小菜蛾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5±0.5)、(10.0±0.5)、(9.3±1.0)、(9.2±0.7)和(9.4±0.8)℃;有效积温分别为:(407.2±17.2)、(404.5±15.4)、(419.2±29.6)、(383.0±20.5)和(398.0±23.9)日·度。  相似文献   
80.
以丽江云杉非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以及体胚发育过程的球型胚、鱼雷胚和子叶胚培养物为材料,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对体胚发生过程中特异表达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丽江云杉非胚性、胚性愈伤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体胚的蛋白质种类丰富(1 857-2 344个),胚性愈伤及发育体胚蛋白种类多于非胚性愈伤,球型胚蛋白种类最为丰富(2 344个).非胚性、愈伤组织及各发育阶段体胚共检测到44个差异表达蛋白,它们有明显的变化特点,子叶胚阶段的差异蛋白变化最为显著(23个,占特异蛋白总数的52.3%),鱼雷胚新出现大比例的分子量小于30 kD、pI为6.0左右的弱酸性小分子量特异蛋白(8个,占此阶段特异蛋白总数的88.9%),这些体胚发育晚期特异表达蛋白可能与体胚形态建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