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丽江云杉非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以及体胚发育过程的球型胚、鱼雷胚和子叶胚培养物为材料,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对体胚发生过程中特异表达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丽江云杉非胚性、胚性愈伤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体胚的蛋白质种类丰富(1 857-2 344个),胚性愈伤及发育体胚蛋白种类多于非胚性愈伤,球型胚蛋白种类最为丰富(2 344个).非胚性、愈伤组织及各发育阶段体胚共检测到44个差异表达蛋白,它们有明显的变化特点,子叶胚阶段的差异蛋白变化最为显著(23个,占特异蛋白总数的52.3%),鱼雷胚新出现大比例的分子量小于30 kD、pI为6.0左右的弱酸性小分子量特异蛋白(8个,占此阶段特异蛋白总数的88.9%),这些体胚发育晚期特异表达蛋白可能与体胚形态建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濒危植物大果木莲种群格局及濒危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以及方差均值比率法对木兰科(Magnoliaceae)木莲属(Manglietia Bl.)濒危植物大果木莲(Manglietia grandis Hu et Cheng)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种群格局进行了研究,并编制了大果木莲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和存活曲线;结合生殖生物学特征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分析了导致大果木莲濒危的主要原因.根据株高和胸径可分别将大果木莲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5级、高度结构分为6级;在大果木莲的5个年龄结构分级中,成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较少;其高度结构完整,个体高度主要在20 m以下.种群的方差均值比率为0.838 3,其空间分布格局属于随机分布.根据特定时间生命表可将大果木莲种群的发育分为3个阶段:幼树阶段(年龄级为Ⅱ~Ⅲ级)、成树阶段(年龄级为Ⅲ~Ⅳ级)、老树阶段(年龄级为Ⅳ~Ⅴ级),其中成树阶段个体死亡率最低.大果木莲种群存活曲线接近Deevey Ⅰ型,属于衰退型种群.种群自我更新能力差、种子生产力低下、有性生殖困难、生境片断化导致的基因流受限以及人为干扰是大果木莲濒危的主要原因.针对大果木莲濒危现状和致危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光学显微镜下,对中国秋海棠属(Begonia)植物7组52种2变种的叶表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秋海棠属植物叶表皮形态在属内组间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近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大多数种类表皮细胞内具有晶体,气孔器仅分布于下表皮,且以不等型为主。叶表皮综合特征,例如表皮细胞形状,表皮毛类型,表皮细胞内晶体的类型和形态,气孔器形态以及与一些种类独有特征的组合,在种间,尤其在近缘种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主要树种坡柳、银合欢、山毛豆实生幼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苗自然干旱胁迫,同时以浇水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坡柳、银合欢、山毛豆3个树种丙二醛含量、膜相对透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3个树种幼苗的细胞膜透性、MDA及SOD, POD酶活性都发生了变化,只是变化的幅度和进程不同。干旱胁迫对银合欢膜系统损伤生成的主要降解产物不是MDA;山毛豆清除活性氧毒害作用主要不是通过SOD和POD的作用;通过叶片相对保水力测定及膜透性、MDA相对含量、酶活性变化情况的分析,3个树种中坡柳耐旱性最强,其次为银合欢,山毛豆居后。  相似文献   
5.
甜叶菊叶片愈伤组织含有甜菊苷;分化的愈伤组织中含量比未分化的高;几种生长调节物质对甜菊苷的积累有促进作用;GA_3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Taq DNA聚合酶、DNA模板、引物(UBC 886)、dNTP、Mg2+浓度5个因素对云南八角ISSR-PCR反应的影响,建立其最佳反应体系。结果表明:25μL的反应体系中5个因子的最佳水平为:Mg2+3 mmol/L、Taq DNA聚合酶0.5 U、DNA模板0.016 ng、引物0.8μmol/L、dNTPs 0.2 mmol/L。PCR最佳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46℃退火45 s,72℃延伸1 min,40次循环;72℃最后延伸7 min,4℃保存。  相似文献   
7.
云南红豆杉天然群体内同工酶遗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丽圆  陈少瑜  项伟 《遗传》2001,23(3):237-242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分布于金沙江流域的云南红豆杉天然群体的10种酶系统同工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在谱带遗传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15个酶基因座及其等位基因。其中有14个酶基因座属多态,只有一个单态基因座(ME-3)。14个多态基因座中,4个基因座遗传变异小,对该天然群体的遗传变异贡献不大,其余10个基因座遗传变异丰富,对该天然群体的遗传变异贡献大。该天然群体具有明显丰富的遗传变异性,多态基因座比率P=0.933,等位基因平均数A=2.90,平均期望杂合度He=0.290。紫杉醇含量与群体遗传变异有着密切的关系。 Abstract:Genetic variation of ten isoenzymes was studied within population of Taxus yun nanensis Cheng et L. K. Fu in the Jinsha River Valley using the method of hor izo ntal starch gel electrophoresis.On the basis of banding analysis,eight enzyme sy stems , presumablly coded by fifteen isoenzyme loci and their alleles were score d , and fourteen were polymorphic with only one monomorphic locus(ME-3). Amon g them , four polymorphic loci with inevident genetic variation made little cont ribution to genetic variation of this population and other ten polymorphic loci with evident genetic variation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genetic variation of this population . Isoenzyme data indicated high level of genetic variability in this population with P=0.933,A=2.90,He=0.290 . The taxol content had close r elation to genetic variation of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8.
干旱胁迫下坡柳等幼苗质膜相对透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主要树种坡柳、银合欢和山毛豆幼苗为材料,通过盆栽苗自然干旱胁迫,同时以浇水处理为对照,探讨了干旱胁迫下三树种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质膜透性以及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三树种叶片的相对含水量、质膜相对透性以及脯氨酸含量都发生了变化,只是变化的幅度和进程不同。三项生理指标的综合分析及结合其自然表现,坡柳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其次为银合欢,最后是山毛豆。  相似文献   
9.
云杉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等位酶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等位酶淀粉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中国西部亚高山特有树种云杉 (Picea asperata)10个天然群体的30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研究。对8 个酶 系统17个酶位点(27个等位基因)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0个位点为单态位点,云杉具有中等偏低的遗传变异水平。群体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指标分别为:多态位点的百分率PP =29.41%~41.18%,等位基因平均数AP=1.4~1.6,平均期望杂合度Hep=0. 06~0 .131;种级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指标分别为:Ps=41.18%,As=1.2,Hes =0.138。10个群体的群体水平的观测杂合度为0.0943,期望杂合度为0.096 4;10个群体中,7个多 态位点的单位点的观测杂合度(Ho)的均值为0.229(变幅为0.142 9~0.342 9),期望杂合度(He)的均值为0.234 1(变幅为0.160 8~0 .317 3), 云杉天然群体间遗传分化度(FST)为0.311,云杉群体间变异占总变异的31.1% ,基因流低(Nm=0.553 9),说明群体间的基因交流有限。异交率高(t=0.957),近交率低 (Fis=0.005),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云杉群体间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化显著,其它云杉属树种基因的渐渗、群体微生境差异和不同强度的选择压力可能是造成群体间分化显著的主要原因; Fdh_2_B基因与综合生态梯度值呈显著的负相关(r=- 0.661 1*),He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r=-0.683*),云杉群体间的地理和遗传距离相关不显著。10个群体均含有绝大部分等位基因,且群体间分化很大,应加以重点保护和管理,作为云杉种质资源原地保存的基地和该树种进一步遗传改良的重要育种群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