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疆绿蟾蜍的染色体组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敏  赵亚江 《动物学研究》1987,8(4):339-342
近年来,有关两栖类的染色体组型已有不少报道。无尾两栖类中蜍蟾属(Bufo)的染色体数目分为两类:2n=22和2n=20(Blain,1972)。我们对采自新疆4个地区的绿蟾蜍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其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44,是四倍体。现将我们的初步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2.
中华大蟾蜍输卵管促受精因子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荣生  赵剑星 《动物学报》1995,41(4):400-406
在孕酮作用厂,切除卵巢的中华大蟾蜍输卵管上皮细胞不仅能够使外源移植的卵母细胞在输卵管中正常运行,还保证卵母细胞正常受精。根据输卵管卷曲部分泌物的SDS-PAGE分析,存在依赖孕酮的33kD蛋白质。经兔抗33kD蛋白抗体处理具输卵管分泌物的卵母细胞,受精率受到显著抑制·提示该蛋白有促受精活性。输卵管分泌物介入受精涉及复杂的多种因子。  相似文献   
23.
本实验采用静脉内注入乙醇的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乙醇对蟾蜍血压和心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乙醇浓度不同,但大多数注入乙醇后血压降低,少数升高;心率大多数变慢,少数加快或不变。随着乙醇浓度升高,这种现象仍然存在。提示动物种类和个体差异,对乙醇反应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4.
不同肖度乙醇对蟾蜍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25.
实验采用离体心脏灌流方法,观察了腺苷,腺苷受体特异性阻断DPCPX以及非特异性腺苷受体阻断剂茶碱对两栖类动物蟾蜍的离体心脏力和心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腺苷对心脏收缩力和心率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单纯的DPCPX或茶碱对心肌收缩力和心率无显著影响,但在含腺苷的灌流液中加入DPCPX或茶碱后,对腺苷有明显的拮抗效应。  相似文献   
26.
中华大蟾蜍和花背蟾蜍染色体同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培养 扣华大蟾蜍、花背蟾蜍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BrdU南极洲民法和胸苷标记的方法,获得了中华大蟾蜍与花背蟾蜍析搞分辨晚复制带,确定了中华大蟾蜍每一染色体的特征性晚复制区,并就中华大蟾蜍与花背蟾蜍的晚复纹带进行了精确比较,发现中华大蟾蜍与花背蟾蜍的染色体之间具有极高同源性,该结果说明,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只要BrdU掺入S期的时间较为统一,显示复制带的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利用复  相似文献   
27.
花背蟾蜍摄食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花背蟾蜍摄食生态的研究周立志宋榆钧(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春130024)AStudyofFedingEcologyofBuforaddei.ZhouLizhi,SongYujun(ColegeofLifeScience,NortheastNo...  相似文献   
28.
王刚  李成  吴军  韩金锋  江建平  谢锋 《生态学报》2016,36(17):5556-5563
近几十年来,全球两栖动物种群衰减显著,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生态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的关注。若尔盖湿地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高原泥炭沼泽湿地,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该地区分布有3种两栖类: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倭蛙(Narorana pleskei)和中华蟾蜍岷山亚种(Bufo gargarizans minshanica)。已有研究发现该3种两栖动物种群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采用人工掩蔽物法,在2011—2014年对该地区中华蟾蜍种群生态做了连续追踪。结果表明:该区域中华蟾蜍种群数量逐年波动较大,年龄结构数据显示该种群处于增长期;中华蟾蜍为聚集分布,且发现率与水体距离呈显著的线形关系(P0.01),在样地范围内离水体越远,发现的个体越多;线形样方比方形样方捕获动物的效率更高(P=0.018);中华蟾蜍亚成体的肥满度季节间无明显差异;中华蟾蜍具有较强的迁徙能力,可能沿着固定的线路周而复始的迁徙。对于家域范围大,迁徙距离远的中华蟾蜍这类物种,应加强最适栖息地的保护并防止栖息地破碎化。  相似文献   
29.
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活动性水平,变态时的体重、增长率和完成变态所需时间考察同水塘分布的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和高原林蛙蝌蚪(Rana kukunoris)的竞争策略。实验按照2×3因子设计,即:食物资源2个水平(高、低),组合方式3个水平(10只中华蟾蜍蝌蚪,记为B组;5只中华蟾蜍蝌蚪和5只高原林蛙蝌蚪,记为BR组;10只高原林蛙蝌蚪,记为R组)。中华蟾蜍蝌蚪的活动性在食物水平低时显著低于食物水平高时,而高原林蛙蝌蚪的活动性在不同食物水平下无显著差异;食物水平低时,混合组的高原林蛙蝌蚪变态时体重和体重增长率都显著高于R组,而混合组中华蟾蜍蝌蚪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在不同处理组中,食物水平低时混合组中华蟾蜍蝌蚪幼体期最短。这些结果表明:中华蟾蜍蝌蚪在不同食物资源条件下所选择的生存策略可能不同,即食物资源充足时,增加活动性获取更多食物;食物资源有限时,降低活动性且提前完成变态;与中华蟾蜍蝌蚪相比,在食物资源有限时高原林蛙蝌蚪获取食物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30.
本文对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测定结果进行了t检验。结果显示,中华蟾蜍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中白蛋白(ALB)、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血清钙(Ca)、血清氯(Cl)、血清磷(P)、血清镁(Mg)、尿素(Urea)、血清钠(Na)雌雄问均差异不显著(P〉0.05);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钾(K)两项指标雌雄之间差异显著(P〈0.05);肌酐(Cre)在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从测定结果可看出中华蟾蜍雌雄间血液生理生化值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