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4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桫椤科三种植物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土壤培养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Wall.exHook.)R.M.Tryon、中华桫椤A.costularis Baker和白桫椤Sphaeropteris brunoniana(Hook.)R.M.Tryon的孢子,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其配子体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观察,包括孢子形态及其萌发、原丝体发育特点、片状体和生长点的形成及分化、假根特征、精子器和颈卵器的分化及发育,以及原叶体感染真菌后的显微特征。初步讨论了桫椤科不同属(种)间的配子体发育的系统学意义和有性世代的濒危原因。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分别获得‘刺葡萄0943’的转录因子VdWRKY53基因的编码区和启动子区域,分析其序列特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其对白腐病菌侵染和水杨酸诱导的反应,并以感病品种欧亚种‘黑比诺’为对照,分析不同种质中转录因子VdWRKY53基因序列及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刺葡萄0943’的VdWRKY53基因,在其编码区和启动子区域都有抗病基因的序列和位点特征,在DNA和氨基酸水平上与‘黑比诺’VvWRKY53有5处差异,这5处氨基酸差异可能造成了其功能的差异;‘刺葡萄0943’和‘黑比诺’中的WRKY53基因启动子受葡萄白腐病菌和水杨酸诱导后表达量增加,且VdWRKY53基因表达量和趋势不同于‘黑比诺’VvWRKY53。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表明,在‘刺葡萄0943’抗病途径中VdWRKY53转录因子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03.
为寻找新型抗真菌活性物质,采用管碟法对7株分离自海洋的芽胞杆菌在不同Na Cl浓度下产生抗白念珠菌活性物质特性、活性物质的耐热性及不同p H值条件下的活性进行了比较,八大溶剂系统纸层析法对活性物质的类别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随着Na Cl浓度的变化产生活性物质的量也在变化,Na Cl浓度达7%时均不能产生,但在正常海洋环境盐浓度(Na Cl含量2%~3%)下都产生;活性物质有很强的耐热性和耐酸碱性,说明其较稳定;7株菌产生的抗白念珠菌活性物质均为碱性水溶性抗生素。由于目前临床上抑制人体病原真菌活性物质绝大多数为脂溶性,因而这些芽胞杆菌产生的抗白念珠活性物质有可能为新型物质,此外本研究结果为这些菌株所产生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4.
采用乙醇提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方法,以红柄白鹃梅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4个因素对提取红柄白鹃梅叶片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红柄白鹃梅叶中黄酮类物质提取量的影响依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因素顺次降低,当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2 h、料液比为1∶20时,提取效果最好,黄酮类物质提取量为22.412 mg/g。  相似文献   
105.
通过评价几株白腐菌固体发酵不同时间的胞外提取液与纤维素酶同时加入对玉米秸秆酶解产糖的影响,得到一个较高糖化效果的胞外降解体系,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进而初探其协同酶解的机制.结果表明,Echinodontium taxodii 2538固体培养5 d的胞外提取液与纤维素酶形成的胞外降解体系的协同酶解效果较好,酸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来源的50株白念珠菌的基因型及其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米卡芬净、伊曲康唑、氟康唑和咪康唑的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PCR法扩增白念珠菌rDNA 25S的Ⅰ类内含子包含区,根据扩增产物的大小判断基因型(A型为450 bp,B型为840 bp,C型为450 bp和840 bp)。采用CLSI M27-A液基微量稀释法测定50株白念珠菌对上述6种抗真菌药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50株菌分为3种基因型:A型30株,B型和C型各10株。所有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米卡芬净和咪康唑的MIC值较低,MIC范围依次为0.25~0.5μg/mL,0.125~0.5μg/mL,≤0.03μg/mL,0.25~8μg/mL;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MIC值较高,MIC范围分别为0.25~8μg/mL,0.5~64μg/mL。B型和C型对5-氟胞嘧啶的MIC值均为0.125μg/mL,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84%、70%。不同族别来源的菌株基因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基因型菌株的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疆地区白念珠菌分A,B,C三种基因型。汉...  相似文献   
107.
白腐真菌漆酶的纯化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体发酵培养白腐真菌F9,粗酶液经盐析、透析浓缩、葡聚糖G-100柱层析、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四步分离纯化,得电泳纯漆酶。经SDS-PAGE法测定酶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104,酶活回收率达46.47%,纯度提高了18.86倍。F9漆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为4.8,在35℃以下、pH 4.8~5.4的范围内稳定性较强。其催化愈创木酚的Km为4.61 mmol/L,vm为6.27 mmol/(L.min)。K+对其有激活作用,而Fe2+、Fe3+对其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水稻白叶枯病菌是一种引起水稻白叶枯病的植物病原细菌,水稻白叶枯病是世界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之一.本研究采用携带同源序列的自杀质粒pK18MobGⅡ整合的办法构建了水稻白叶枯病菌中国菌株13751编码6-磷酸葡糖酸内酯酶的基因XOO2193的非极性突变体GNM2193.对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发现其毒力在杂交水稻品种特优63上显著减弱,突变体在非寄主植物蓖麻上不能引起过敏反应.此外,突变体胞外多糖的产量是野生型的43.4%.用一段含有XOO2193基因的DNA 片段对GNM2193进行功能互补,互补菌株在水稻上的毒力、引起过敏反应的能力和胞外多糖产量恢复到野生型水平.说明XOO2193基因与病菌的毒力和胞外多糖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白腐菌对培养环境pH的调节及其产漆酶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不同种属白腐菌多孔菌属C1(Polyporussp.)、侧耳属B2(Pleurotussp.)、香菇属A3(Lentinusedodes)对培养环境pH的调节,及其与菌株产漆酶状况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株白腐菌均可调节培养液酸化,培养环境的pH可分别由初始的4.5~5.0持续下降至培养结束时3.0~3.5水平,相应C1、B2、A3三者的漆酶合成与分泌在pH值较高(pH 4.5以上)时均表现较弱(酶活分别处于约1 500、200、50 U/mL以下的水平),在pH 3.2~4.5范围内的不同偏酸性条件下则得到较好表达(最高酶活分别达5 000、340、144 U/mL)。统计学分析指出,白腐菌调节环境pH状况与其产漆酶状况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但不同白腐菌调节培养环境pH的能力之间并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0.
罗布麻资源利用与罗布麻植物分类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叙述了有关罗布麻分类的简要历史,讨论了我国罗布麻的植物分类问题,从植物分类学的依据和生产实践的需要考虑,应将我国罗布麻植物划分为1属2种,即罗布麻属(Apocynum L.)和罗布红麻(A.venetum L.)及罗布白麻(A.hendersonii Hook.f.)2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