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44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研究了高大山羊草(Aegilops longissima)的C-带带型,并对“中国春”-高大山羊草双端体异附加系(21"+t"_Bl)、双端体异代换系(20"+t"+t"_Bl)、2个二体异代换系(20"+1"_Bl)和易位系(4A/4Bl)进行了鉴定。本文还对小麦的B染色体组和4A染色体的起源进行了讨论。从带型上的明显差别可以推测高大山羊草不是B染色体组的直接供体。它们可能共同起源于一个原始的染色体组。  相似文献   
52.
调查了ms(Ae.kotschyi)-77(2)和ms(Ae.variabilis)-77(2)低、高世代和在转育、组配中单倍体频率的变化趋势及在不同胞质间、核型间存在的变异。结果表明:(1)粘、易型1B/1R小麦雄性不育系产生单倍体的遗传机理是由于1B/1R卵细胞与粘、易胞质的专一互作,并在花粉蒙导下而导致孤雌生殖的结果;(2)1B·1B/1R杂合核型比1B/1R·1B/1R纯合核型产生的单倍体频率高,1B/1R·1B/1R纯合核型世代间单倍体诱导频率相对稳定;(3)在同一核背景下,诱导单倍体频率粘质高于易质;(4)用不同来源的1B/1R易位系来转育粘、易型不育系及用不同核型的父本与其组配杂种,诱导单倍体频率明显不同;依此差异进行亲本选择,分别可选出与组配出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单倍体的粘、易型1B/1R不育系和F_1杂种。此外,分析了粘、易型1B/1R不育系一般恢复度不高的内在原由,认为与1B·1B/1R杂合核型中的易位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能否正常联会配对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53.
本研究通过对123只陕北白绒山羊DRB1基因外显子2的遗传变异分析,旨在获得陕北白绒山羊DRB1基因的多态性及变异信息,为山羊抗病基因的挖掘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共获得6条陕北白绒山羊DRB1基因外显子2序列,其中4条为首次发现。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DRB1位点具有较高的多态性,6条等位基因可能起源于2个祖先基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DRB1位点受到了明显的选择压力作用,这种选择作用有助于陕北白绒山羊对当地气候的适应。蛋白质结构的预测证实了DRB1*1与其它等位基因间的差异性,说明核苷酸变异可能会引起蛋白质结构的改变,最终可能影响宿主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本次对陕北白绒山羊DRB1基因多态性的调查与分析有助于筛选疾病抗性和易感性MHC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候选基因,进而可加速绒山羊抗病品系的改良与培育进程。  相似文献   
54.
2019年8至9月,在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和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鲁掌镇分别采集到1号和2号白环蛇属(Lycodon)标本。经过形态特征比较和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所采集3号标本均为贡山白环蛇(L. gongshan)。此次在察隅所采集到的贡山白环蛇为西藏自治区蛇类分布新记录种。察隅标本体背以橄榄褐色为主,具不规则黑色窄横纹,腹面为不规则斑纹,为该物种的一个新色型。此外,本文补充了该物种的半阴茎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55.
徐胜男  王晓晴  张雪丽  夏雨桐  仇萱  张卓  周婵 《生态学报》2021,41(19):7848-7857
基因型多样性作为遗传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群落水平,而且在种群水平均可以发挥重要生态作用。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基因型多样性梯度试验控制小区,进行基因型多样性对羊草种群年龄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基因型多样性梯度的逐步增加,2a分蘖株生物量和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1-4龄级羊草根茎生物量、长度和干物质积累量多数呈极显著性增加的变化趋势(P<0.01)。在1、2、4、8和12种基因型多样性梯度时,分蘖株生物量及数量年龄结构均以1a或2a分蘖株所占比例为最高,年龄结构表现为增长型或稳定型;而羊草种群根茎生物量和长度也以2a根茎所占比例为最高,年龄结构表现为稳定型。随基因型多样性水平的增加,羊草种群分蘖株数量和生物量的年龄结构从增长型向稳定型过渡,但根茎长度和生物量的年龄结构均为稳定型。12基因型多样性水平的4龄级分蘖株和根茎的特征高于其他基因型多样性水平。因此,在不同基因型多样性水平羊草种群分蘖株和根茎具有增长型或稳定型的年龄结构,适当的基因型多样性数量显著促进了各龄级羊草分蘖株和根茎的生物量和数量特征的升高,但高度的基因型多样性水平会增加羊草种群中高龄级的分蘖株和根茎所占的比例,种群发展表现出衰退信号。  相似文献   
56.
徐圣东  周金洋  王丽  朱孟娟 《菌物学报》2021,40(6):1525-1537
利用漆酶(laccase)处理染料废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和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的发酵液为试验材料,通过硫酸铵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和超滤等方法,对发酵液中的漆酶进行了初步的分离纯化,然后分别研究了两种初提纯漆酶及其与小分子介体组成的漆酶介体系统(laccase-mediator system,LMS)对12种常用染料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猴头菌的初提纯漆酶对甲基红、铬黑T、孔雀绿和活性蓝R都具有很好的降解效果,反应24h后,降解率分别为79.6%、66.8%、80.3%和64.6%,且表现出时间依赖性,而对其他染料的降解效果不明显。当反应体系中加入介体2,2′-连氮基-双-(3-乙基苯并二氢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ate),ABTS]后,可增加猴头菌漆酶对考马斯亮蓝、结晶紫和孔雀绿的降解率,分别提高到33.7%、45.6%和94.2%。金针菇初提纯漆酶对孔雀绿、活性艳橙K-7R和活性红KD-8B都具有一定的降解效果,降解率分别为37.8%、39.9%和49%,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时间依赖性。当反应体系中也加入ABTS后,金针菇漆酶对活性红KM-8B的降解率明显增加,由9.7%增加到58.2%。以上研究为猴头菌和金针菇漆酶在染料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采用菲律宾10个代表菌株和我国V型菌代表菌株在植株的分蘖初期和孕穗期人工接种,鉴定和评价近年选育的26个“绿色超级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多数品种在分蘖初期和孕穗期对病菌的抗感水平相同,少数品种接种在孕穗期接种部分菌株后的病斑长度小于苗期。此外,新黄占、华201S-1 和XF10450在分蘖初期和孕穗期接种10个菌株后的病斑长度均小于5cm,具有高度的广谱抗性;其它品种对不同菌株的抗性水平不同,黄华占、旱优113、新两优3411和天优145对4-5个菌株表现抗病,旱优75、旱优715和009067对测试的10-11个菌株高度感病;其它品系对所有菌株表现中度感病或感病。 关键词:水稻品种;白叶枯病;抗性  相似文献   
58.
白念珠菌是人类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链)是真核生物信号传递网络中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质功能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在白念珠菌中主要有4条MAPK途径:Mkcl途径、Cekl途径、Cek2途径和HOG途径。其中HOG途径在白念珠菌MAPK信号通路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白念珠菌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的了解,可以为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治疗念珠菌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常压低温等离子体(APNP)喷流对白念珠菌的杀灭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杀菌机制.方法 观察白念珠菌标准株经不同放电气体流量、作用时间及作用距离的APNP喷流处理后的菌落生长情况,并利用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观察处理后念珠菌细胞内外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经APNP处理后的菌株生长明显被抑制,通入的放电气体He/O2以2/0.06 L/min的抑制作用比2/0.02 L/min明显,处理时间10 min明显优于2 min,作用距离1 cm优于2 cm.扫描电镜观察APNP处理后的菌体细胞壁有不同程度的破裂,菌体干瘪,透射电镜下可见菌体细胞壁、细胞膜破裂,胞内物质外漏,细胞内物质稀疏.结论 APNP喷流对白念珠菌有明显的杀灭效果,且放电气体中氧气含量相对越大,处理时间越长,作用距离越短,杀菌效果也越明显.其主要杀菌机制可能与APNP中活性粒子导致微生物细胞壁、细胞膜的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60.
[目的]白念珠菌CaFTH1是一种铁通透酶编码基因.为了研究CaFTH1对胞内铁代谢和液泡功能的影响,构建fth1△/△单基因缺失菌株和fth1△/△fet33△/△双基因缺失菌株.[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CaFTH1进行序列比对和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铁离子丰度对CaFTH1表达的影响;利用PCR介导的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基因缺失菌株;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方法测定基因缺失菌株胞内铁含量的变化,并对基因缺失菌株在缺铁条件和菌丝诱导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进行研究;通过代谢转换实验,研究CaFTH1对细胞液泡功能的影响.[结果]序列比对结果表明白念珠菌CaFth1蛋白属于铁通透酶Ftr1超家族,与酿酒酵母液泡膜蛋白ScFth1具有最高的同源性.铁匮乏条件会诱导CaFTH1的表达,而富铁条件则会抑制其表达.白念珠菌CaFTH1的缺失会导致胞内铁含量的降低,fth1△/△突变菌株基础上CaFET33的缺失则会进一步降低胞内铁含量.在缺铁条件下,fth1△/△fet33△/△双基因缺失菌株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代谢转换能力的缺陷.另外,在某些固体菌丝诱导培养条件下,fth1△/△fet33△/△缺失菌株菌落表面形成褶皱能力显著增强;而在液体菌丝诱导条件下,则表现为增强的菌丝聚集能力.[结论]CaFTH1是一种低铁应答基因,在维持白念珠菌胞内铁离子稳态及液泡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CaFTH1和CaFET33基因的双缺失会对白念珠菌的菌落形态和菌丝聚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