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8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摘要 目的:研究SGLT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尿酸水平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性心功能不全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2型糖尿病饮食控制治疗方案,并给予心功能不全对症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尿酸(uric acid,UA)、血清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peptide,BNP)水平、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的餐后2 h血糖(2- hour postprandial glucose,2 h PBG)、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Ic)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UA和BNP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VEF水平显著升高,LVEDD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的SF-36健康调查量表(the SF-36 Health Survey,SF-36)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SF-36评分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达格列净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稳定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糖、血尿酸水平,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β淀粉样蛋白1-42(β-amyloid 1-42,Aβ1-42)、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SA)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7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36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病例组,依据Hoehn-Yahr(H-Y)分级分为早期组(n=76)与中晚期组(n=60);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n=94)与认知功能损害组(n=42)。另选同期本院体检正常者105例纳入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α-syn、SSA、Aβ1-42水平及MoCA,并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病例组患者血清α-syn、SSA、Aβ1-42水平与MoCA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血清α-syn、SSA、Aβ1-42水平对帕金森病和认知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清α-syn、SS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Aβ1-42、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晚期患者血清α-syn、SSA水平高于早期患者(P<0.05);病例组晚期患者Aβ1-42、MoCA评分低于早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有认知功能损害患者血清α-syn、SSA水平高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P<0.05);病例组有认知功能损害患者Aβ1-42、MoCA评分低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P<0.05)。病例组患者血清α-syn、SSA与MoCA均呈正相关(P<0.05),Aβ1-42与MoCA呈正相关(P<0.05)。血清α-syn、SSA、Aβ1-42水平对帕金森病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8、0.821、0.785;血清α-syn、SSA、Aβ1-42水平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损害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825、0.783。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清α-syn、SSA、Aβ1-42水平较健康者变化明显,且可能和帕金森病的诊断、病情进展和认知功能损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3.
摘要 目的:探讨与比较冠状动脉核磁共振(MR)血管成像和CT对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2018年4月到2020年10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10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冠状动脉MRI血管成像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随访患者的预后并进行预测价值分析。结果:10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随访到2021年4月1日,发生心血管不良终点事件23例(不良事件组),发生率为22.3%。不良事件组的MRI血管成像显示右冠状动脉血管长度与内径都低于非不良事件组(P<0.05)。不良事件组的CT显示斑块率、斑块性质等与非不良事件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位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斑块性质、斑块率、右冠状动脉血管长度与内径都为导致心血管不良终点事件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冠状动脉MRI血管成像和CT都可有效预测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能满足临床诊断可疑冠心病与预测预后的要求。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究心脏术后患者视幻觉症状发生情况及体内肠道菌群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接受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次或第2次排便、术后6~8 d进行微生物分析和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浓度测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肠道菌群组成,高效液相色谱检测SCFAs。术后1周进行视幻觉评价。结果21例患者中,视幻觉3例。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和第2份粪便样本的微生物总数显著降低(P<0.05)。在专性厌氧菌中,第一次术后粪便样本中的球形梭菌数量、柔嫩梭菌数量显著低于术前样本。兼性厌氧菌中,术后第1次和第2次标本的乳酸杆菌总数均显著降低。植物乳杆菌数量在第1次术后粪便样本中较低。L. sakei数量在第2次术后标本中明显下降。术后第1次粪便样本中肠杆菌科的数量明显高于术前样本。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次粪便样本中的肠球菌数量显著升高。术后第2次粪便标本中葡萄球菌数量明显高于术前标本。术后视幻觉组葡萄球菌数量明显高于非视幻觉组,第2次术后粪便样本中术后视幻觉组葡萄球菌数量也明显高于非幻视觉组。视幻觉组的假单胞菌数量明显高于非视幻觉组和术后第2次粪便样本。术后第1次粪便标本中,视幻觉组肠杆菌数量高于非视幻觉组。视幻觉组术后第一次粪便样本中总SCFAs浓度显著低于非视幻觉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手术后视幻觉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变化存在一定联系,表现为肠道内肠杆菌科和肠球菌属数量增多,乳杆菌数量降低,同时还伴随着SCFAs浓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成人心源性间充质样细胞 (CDMCs)的分子表型及向心脏谱系的分化潜能。方法实验分为:不同培养时间CDMCs (第3、5、7代),并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UCMSCs)为对照。分析各细胞分子表型并向心脏谱系诱导分化。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计算生长倍增时间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分析表面标志抗原表达;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干细胞多能分子及组织特异性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CDMCs具有UCMSCs形态特征与增殖能力,体外培养1 ~ 7 d,与UCMSCs比较,P3、5、7代CDMCs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UCMSCs相比,不同培养时间CDMCs表面标志抗原 (CD90)表达 (冻存前:97.13%±2.00%比59.87%±34.14%、38.83%±11.04%、34.77±14.78%;冻存后:99.83%±0.17%比56.00%±19.47%、47.48±11.88%、41.15±8.68%)降低(P< 0.05)。与UCMSCs相比,不同培养时间CDMCs中Rex1 (0.00±0.00比0.68±0.50、0.29±0.17、0.38±0.50)、Oct3/4 (1.00±0.02比5.28±0.78、3.88±0.95、3.63±0.34)、Nanog(1.00±0.16比7.57±4.69、5.40±3.58、5.34±0.76)以及心脏特异转录因子Nkx2.5 (1.00±0.12比30.60±22.43、19.69±9.65、8.82±4.94)、Gata4 (1.00±0.85比60467±25266、44350±25800、35067±23113)表达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与诱导前比较,向心肌诱导分化15 d后,不同培养时间CDMCs中cTnT蛋白表达水平 (0.40±0.13比0.98±0.16、0.38±0.18 比0.69±0.15、0.17±0.11比0.70±0.17)增高 (P< 0.05)。结论 CDMCs不仅具备部分干细胞和间充质细胞表型,还具有心脏组织特异性。其具备心脏谱系分化潜能,心肌细胞分化能力可能优于UCMSCs。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索马兜铃水提液对斑马鱼胚胎的致畸作用和心脏毒性.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马兜铃水提液和马兜铃酸A(AA)处理斑马鱼胚胎,观察致畸作用和对心脏发育影响.结果:给药组的斑马鱼胚胎出现畸形和死亡;当水提液中AA含量为0.5 μg/mL时,胚胎心率明显减慢;AA含量为5μg/mL时,胚胎在24~48 hpf之间全部死亡;水提液的LC50为1.43 μg/mL.结论:与AA相比,马兜铃水提液对斑马鱼胚胎有着更强的致畸和心脏毒性,且毒性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人源性脂联素球状结构(gAd)基因的高效原核表达体系,并对重组蛋白进行诱导表达、纯化、鉴定及活性检测.方法:从正常人脂肪组织里面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经PCR扩增、酶切后连入pET-22b(+)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22b(+)-gAd,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诱导剂诱导后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产生,采用强碱促溶包涵体并用丙酮沉淀蛋白的方法进行复性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人源性gAd.运用SDS-PAGE、Western blotting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通过对蛋白激酶(AMPK)的磷酸化水平和对小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来检测纯化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2b(+)-gAd,实现了人源性gAd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并对形成的包涵体变性、复性和纯化,纯化出的蛋白经过SDS-PAGE和Western分析证实为gAd;通过对AMPK的磷酸化水平的检测和对小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证明纯化出的gAd具有高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构建、表达和纯化了无标签、高生物学活性的人源性脂联素球状结构(gAd),为其进一步的理论研究、生产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生物磁学》2013,(24):I0002-I0002
一种像皮肤一样轻薄、可戴在手腕上测心跳的电子感应器,近期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华人教授鲍哲南的实验室里诞生。这种用最新材料制成的电子器件比现有产品更安全、更方便使用,有助于更有效诊断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一种对蟾蜍心脏功能影响较小的固定方式,适用于蛙心起搏点以及蛙心室舒缩与心电图同步记录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的固定方式。方法:将一定数量的蟾蜍平均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捣毁大脑和脊髓组、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组。模拟Ⅱ导联分别将麻醉组、捣毁组蟾蜍连接RM6240,进入心电图实验模块,观察并记录两组组蟾蜍的处理前后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蟾蜍经过处理后痛觉、肌张力、呼吸的对比情况。快速游离三组蟾蜍的心脏,4%甲醛固定,30%蔗糖溶液脱水,修剪后冰冻固定,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通过光学显微镜观查。结果:①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组蟾蜍的固定效果与捣毁大脑和脊髓组蟾蜍相当。②给药前后麻醉组蟾蜍的心电图变化幅度小于捣毁前后捣毁组蟾蜍的心电图。③与对照组蟾蜍的心肌细胞相比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组蟾蜍的心肌细胞破坏程度小于捣毁大脑和脊髓组蟾蜍。结论:在蛙心起搏点以及蛙心室舒缩与心电图同步记录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中对蟾蜍进行乌拉坦皮下淋巴囊麻醉是一种优于捣毁蟾蜍大脑和脊髓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PCI术后是否应用依诺肝素抗凝治疗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月间,连续入选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并置入了支架的患者158例,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非抗凝组或抗凝组两组各79名。非抗凝组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凝组术后加用依诺肝素。对入选患者进行院内随访记录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支架植入成功率100%。术后抗凝组113处病变共置入支架135枚;非抗凝组109处病变置入支架115枚。院内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严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出血事件抗凝组多于非抗凝组(P=0.007)。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非抗凝治疗组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抗凝组无明显增加,小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该研究结果表明,对PCI术无特殊并发症的患者术后无需常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