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为探讨NO对疟原虫红内期侵袭相关分子MSP-1、AMA-1和RhopH complex转录水平的影响。通过雌性BALB/c小鼠腹腔感染1×10^6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oelii 17XL,体内给予NO长效(NOC18)和短效(NOC5)发生剂进行干预后,纯化疟原虫成熟裂殖体,提取总RNA,通过Real—time 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MSP-1、AMA—1和RhopH complex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和正常感染组相比,NOC5处理后疟原虫侵入的关键分子MSP—1、AMA-1和RhopH complex的转录水平明显下降;而NOC18处理则未见这一现象。本研究结果提示NO抑制疟原虫侵袭关键分子的转录水平,进而可能下调疟原虫相应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疟原虫的侵入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心源性间充质样细胞 (CDMCs)的分子表型及向心脏谱系的分化潜能。方法实验分为:不同培养时间CDMCs (第3、5、7代),并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UCMSCs)为对照。分析各细胞分子表型并向心脏谱系诱导分化。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计算生长倍增时间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分析表面标志抗原表达;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干细胞多能分子及组织特异性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CDMCs具有UCMSCs形态特征与增殖能力,体外培养1 ~ 7 d,与UCMSCs比较,P3、5、7代CDMCs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UCMSCs相比,不同培养时间CDMCs表面标志抗原 (CD90)表达 (冻存前:97.13%±2.00%比59.87%±34.14%、38.83%±11.04%、34.77±14.78%;冻存后:99.83%±0.17%比56.00%±19.47%、47.48±11.88%、41.15±8.68%)降低(P< 0.05)。与UCMSCs相比,不同培养时间CDMCs中Rex1 (0.00±0.00比0.68±0.50、0.29±0.17、0.38±0.50)、Oct3/4 (1.00±0.02比5.28±0.78、3.88±0.95、3.63±0.34)、Nanog(1.00±0.16比7.57±4.69、5.40±3.58、5.34±0.76)以及心脏特异转录因子Nkx2.5 (1.00±0.12比30.60±22.43、19.69±9.65、8.82±4.94)、Gata4 (1.00±0.85比60467±25266、44350±25800、35067±23113)表达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05)。与诱导前比较,向心肌诱导分化15 d后,不同培养时间CDMCs中cTnT蛋白表达水平 (0.40±0.13比0.98±0.16、0.38±0.18 比0.69±0.15、0.17±0.11比0.70±0.17)增高 (P< 0.05)。结论 CDMCs不仅具备部分干细胞和间充质细胞表型,还具有心脏组织特异性。其具备心脏谱系分化潜能,心肌细胞分化能力可能优于UCMSC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中剂量环磷酰胺(CTX)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MG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MGC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观察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中剂量CTX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和肢体无力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7 d内治疗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2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中剂量CTX可有效提高MGC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利用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 ANKA(P.b ANKA)感染BALB/c小鼠,PD-1单抗阻断后,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浆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数量。qRT-PCR检测IL-21、IL-10和IL-6 mRNA水平,ELISA检测血清抗体,以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 PD-1)在疟原虫初次感染中对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发现,PD-1单抗阻断加速了P.b ANKA感染小鼠的死亡。与对照组相比,PD-1阻断组感染后第12天短寿浆细胞(CD138~+CD44~+)数量明显降低(P0.05),长寿浆细胞(CD138~+CD44~-、CD138~-CD44~+)和Tfh(CD4~+CXCR5~+)细胞数量无差异性改变,脾细胞IL-21的mRNA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抗裂殖子表面蛋白(merozoite surface protein, MSP)-1特异性IgG无明显改变。P.b ANKA感染中PD-1通路可能通过影响Tfh分泌IL-21进而干扰浆细胞数量影响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
探讨不同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的免疫应答特点。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和夏氏疟原虫(P.cAS)感染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感染率;ELISA动态检测感染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中CD4+T细胞凋亡数量。约氏疟原虫(P.y17XL)感染早期,小鼠原虫血症持续上升;IFN-γ和IL-4分泌水平仅在感染后第3天出现一过性有意义的升高,而且峰值较低;脾中CD4+T细胞大量凋亡,小鼠全部死亡;而夏氏疟原虫(P.cAS)感染小鼠,原虫血症上升缓慢;IFN-γ分泌水平在感染后第5天达峰值;IL-4分泌水平在感染后第10天达峰值,且峰值较高维持时间较长;脾中CD4+T细胞凋亡细胞于感染后8 d出现有意义升高,小鼠全部存活。抗疟保护性免疫有赖于Th1和Th2型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和协调过渡,感染期间CD4+T细胞凋亡的时相和数量可能是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或引起宿主免疫抑制的原因,从而影响宿主疟原虫感染的结局。  相似文献   
6.
利用调节性T细胞消除的致死型夏氏疟原虫(Plasmodium chabaudi chabaudi AS,P.c chabaudi AS)感染鼠疟模型,探讨DBA/2小鼠对P.c chabaudi AS感染易感性的原因。DBA/2小鼠对P.c chabaudi AS易感,伴随原虫血症增加CD4+CD25+Foxp3+细胞数量明显增加,且以CD4+CD25+Foxp3hi增加更为明显。原虫血症达峰值时CD4+CD25+Foxp3hi细胞数量亦达到峰值。相比,Treg消除鼠的原虫出现时间和疟血症峰值时间均明显延迟,且在疟血症达峰值前(5~8 d)原虫血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之相应,CD4+CD25+Foxp3hi细胞数量明显处于低水平。同时,Treg消除鼠生存期明显延长。由此提示,P.c chabaudi AS感染导致Foxp3表达增加,扩增的CD4+CD25+Foxp3hi细胞有利于疟原虫复制和逃避宿主免疫应答,进而影响疟疾感染的进程和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毒力疟原虫感染早期根治性治疗对再感染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用致死型和非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感染后3 d进行根治性治疗,并于初次感染后90 d进行再感染。计数红细胞感染率和检测再感染前(0 d)和再感染后(1、3、5 d)不同时间点脾细胞中活化性B细胞百分率以及血清中IgG、IgG1和IgG2 a水平,结果显示,再感染后2组小鼠均出现短暂的低水平虫体血症,再感染后第3天活化性B细胞、IgG、IgG1和IgG2 a均出现有意义的升高,但在每一相同检测时间点,2组小鼠的虫体血症、活化性B细胞百分率、IgG、IgG1和IgG2 a水平均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不同毒力疟原虫感染早期的根治性治疗并不影响宿主在再感染时产生有效的体液免疫应答,强毒株原虫感染也能获得与弱毒株相同的可抵御再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疟疾感染过程中对Th2极化的调控作用,利用Treg细胞消除的致死型夏氏疟原虫(Plasmodium chabaudi chabaudi AS,P.c chabaudi AS)感染鼠疟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在感染后8 d原虫血症达到峰值40.5%,随后迅速下降,于感染后18 d小鼠自愈。相比,Treg细胞消除组于感染后10 d,原虫血症水平迅速上升至32%,随后小鼠相继死亡。在感染后8~10 d,Treg细胞消除小鼠脾脏CD4+ CD25+ Foxp3+细胞占CD4+细胞百分比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血清疟原虫特异性抗体IgG1和IgG2a水平均明显降低。结果提示,P.c chabaudi AS感染中CD4+ CD25+ Foxp3+细胞参与调控Th2型免疫应答的极化,进而干预疟原虫清除。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毒力疟原虫感染早期根治性治疗对免疫记忆形成的影响,用致死型和非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感染后3 d进行根治性治疗,并于初次感染后90 d进行再感染。通过计数红细胞感染率和检测再感染前后不同时间点脾细胞中记忆性T、B细胞的百分含量后发现,再感染后2组小鼠均出现了短暂的低水平虫体血症;再感染前小鼠脾细胞中记忆性T、B细胞百分率均略高于正常鼠;但再感染后均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在每一相同检测时间点,2组小鼠的虫体血症水平和记忆性T、B细胞百分率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不同毒力疟原虫感染早期的根治性治疗可使宿主产生水平相近的免疫记忆,再感染可促进免疫记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17XL,P.y17XL)感染DBA/2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调节效应。于P.y17XL感染前7 d,连续每日给予DBA/2小鼠L-Arg(1.5 g/kg体重)灌胃预处理,动态观察各组感染小鼠原虫血症水平和生存率;于感染后第0、8和10天分别提取小鼠脾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DBA/2小鼠浆细胞分泌IgG1和IgG2a的水平。与NC组比较,L-Arg能够显著降低感染小鼠的原虫血症水平,自愈时间提前。感染后8 d和10 d,L-Arg组CD138+B220+IgG1+细胞数量出现有意义的增加,感染后10 d,L-Arg组CD138+B220+IgG2a+细胞数量明显升高。L-Arg处理可诱导DBA/2小鼠建立更加有效的抗体免疫应答,明显加速DBA/2感染小鼠清除疟原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