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阳性率及成像特征,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血清Hcy、NT-proBNP诊断冠心病的效能。结果:研究组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狭窄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91例阳性患者中73例为右优势型冠状动脉,3例为左优势型冠状动脉,15例为均势型冠状动脉;32例为单支病变,50例为双支病变,9例为多支病变;17处位于右冠状动脉,5处位于左主干,38处位于左前降支,31处位于左旋支。研究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血清Hcy、NT-proBNP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863,高于上述三项单独检测的0.673、0.649、0.655。结论: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血清Hcy、NT-proBNP可有效提高冠心病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血流灌注改变的评估价值。方法:2018年2月到2020年1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介入前1 d与介入后1个月进行CT定量与超声检查,随访介入后6个月的冠状动脉再狭窄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介入治疗,介入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95例患者介入后1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左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shortening,FS)高于介入前1 d(P<0.05),介入前后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so-volumicrelaxationtime,IVR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5例患者介入后1个月的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bloodflow,MBF)、心肌血容量(Myocardialbloodvolume,MBV)高于介入前1d(P<0.05),达峰时间(Timetopeak,TTP)低于介入前1 d(P<0.05)。介入后随访6个月,冠状动脉再狭窄14例,再狭窄率14.7 %,其中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2例;Pearson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介入前1 d的MBF、MBV、TTP与FS、EF都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BF、MBV、TTP、FS、EF为影响冠心病患者介入后随访再狭窄率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CT定量分析在冠心病介入前后的应用能有效反映血流灌注改变情况,且与患者的心功能存在相关性,也可有效预测患者介入随访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图像重建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器(Computed Tomography,CT)三维成像提升腹部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2019年11月到2020年10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重建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扫描成像,重建组给予基于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的CT三维成像,记录两组成像质量与噪声情况。结果:两名医师对重建组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重建组的图像相对细腻柔和,能清晰显示图像细小血管断面,末梢血管显示良好,血管壁光滑柔和。重建组的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的肝脏CT值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的肝脏、胰腺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值低于对照组(P<0.05)。重建组的容积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 product,DLP)、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值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图像重建的CT三维成像能提升腹部增强扫描主客观图像质量,降低图像噪声,更利于腹部疾病的显示,从而提高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对比增强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评价的大脑动脉斑块与脑脊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0例,根据其病情分为急性脑梗死组(ACI)(n=30)和非急性脑梗死组(No-ACI)(n=40),所有患者均行颅脑磁共振检测,比较两组患者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以及T1加权成像增强(T1WI+E)斑块信号和强化程度,并比较两组患者或不同MRI表现患者脑脊液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人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ACI组和No-ACI组脑梗死患者在T1WI和T2WI上低信号、等信号和高信号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而ACI组患者在T2WI+E上大脑动脉斑块无强化和轻度强化患者比例显著低于No-ACI组患者(P<0.05),明显强化患者比例显著高于No-ACI组患者(P<0.05)。ACI组患者脑脊液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No-ACI组患者。在T2WI+E上,轻度强化脑梗死患者TNF-α和IL-6含量显著高于无强化脑梗死患者(P<0.05),而显著低于明显强化组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对比增强高分辨率MRI可有效评估大脑动脉斑块特征,并且大脑动脉斑块强化程度与脑积液炎症因子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TyG)指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清尿酸(UA)、降钙素原(PCT)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以Gensini积分系统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各组的TyG指数、RDW、UA、PCT水平,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上述指标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患者出院后均随访6个月,根据有无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以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的TyG指数、RDW、UA、PCT水平差异均表现为,从轻度到重度依次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的TyG指数、RDW、UA、PCT水平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的甘油三酯(TG)、Gensini积分、TyG指数、RDW、UA、PCT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3.5 mmol/L、Gensini积分≥30分、TyG指数≥5、RDW≥12.8%、UA≥380 μmol/L、PCT≥35 μg/L是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yG指数、RDW、UA、PCT单独及联合预测冠心病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6、0.793、0.794、0.789和0.948,联合预测效能明显更高。结论:冠心病患者的TyG指数、RDW、血UA、PCT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其均为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患者短期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成功实施PCI的62例老年A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1),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对照组按照《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康复程序》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结合根据6 min步行试验(6min walking test, 6MWT)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院内、院外心脏康复干预、心理干预及随访,为期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心功能、心理状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康复后6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各心功能指标均较康复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康复后6个月LVEF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后6个月,两组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 SCL-90)各项目中除敌对、偏执外,其余项目评分均显降低,且研究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随访期间,研究组终点事件的总发生率9.7%,显著低于对照组25.8%,且6 min步行距离(6 min walking distance, 6MWD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可明显促进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恢复,改善心理状态,降低术后不良终点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前列环素(PGI)、神经肽Y(NPY)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关系及对近期功能性心肌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8月到2021年9月本院诊治的80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与8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分别作为临界组与病例组,同期选择在本院体检的正常冠状动脉人群80例作为正常组,检测三组前列环素、神经肽Y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随访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近期预后并进行功能性心肌缺血的预测分析。结果:病例组、临界组的血清前列环素含量低于正常组,血清神经肽Y含量高于正常组,病例组与临界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病例组、临界组的生理维度、社会维度、心理维度、环境维度等生命质量评分明显低于正常组,病例组也低于临界组(P<0.05)。在240例人群中,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前列环素、神经肽Y含量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列环素、神经肽Y为导致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发生的重要因素(P<0.05)。所有临界组患者预后随访到2022年4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1.02±2.58个月,发生功能性心肌缺血21例,发生率为26.3 %。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前列环素、神经肽Y预测功能性心肌缺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36。结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多伴随有前列环素、神经肽Y表达异常,可导致生命质量下降,前列环素、神经肽Y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存在相关性,两者预测近期功能性心肌缺血的发生具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对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及冠脉支架置入术(PCI)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CHD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15例,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CIS)8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单支病变患者62例(单支组),双支病变患者81例(双支组),三支及以上病变患者57例(多支组)。比较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病变程度CHD患者斑块性质、管腔面积、外弹力膜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随机将115例ACS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比较两组PCI手术支架置入率、达标率以及手术前后管腔面积、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PCI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再狭窄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200例患者共检出415块斑块,ACS组颈动脉斑块性质以低回声斑居多,CIS组以等、高回声斑居多(P<0.05),ACS组管腔面积小于CIS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高于CIS组(P<0.05)。多支组斑块性质以低回声斑居多,双支组以等回声斑居多,单支组以高回声斑居多(P<0.05)。管腔面积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降低,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P<0.05)。观察组支架置入率、达标率、术后管腔面积高于对照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I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IVUS可较为准确地评估冠脉病变程度,相较于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基于冠状动脉IVUS指导PCI手术可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研究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冠心病(CA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冠心病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根据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情况进行分级。所有患者都给予血清lp-PLA2、RBP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在14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未形成40例(对照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100例(研究组),研究组中Ⅰ级40例,Ⅱ级38例,Ⅲ级22例。研究组的血清lp-PLA2、RBP含量都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分级患者的血清lp-PLA2、RBP含量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在冠心病患者中,Spears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lp-PLA2、RBP含量与侧支循环形成分级存在正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p-PLA2、RBP含量均为影响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分级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p-PLA2、RBP含量预测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分级的曲线下面积为0.891、0.805。结论:随着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冠心病患者的血清lp-PLA2、RBP含量明显增加,lp-PLA2、RBP与侧支循环形成分级存在相关性,也是影响侧支循环分级的危险因素,也可预测侧支循环分级状况。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单胺氧化酶(MAO)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关系及对介入手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8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心内科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缺血评估(GRACE)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将GRACE评分>140分的20例患者分为高危组,将109~140分的30例患者分为中危组,将≤108分的35例患者分为低危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四组受检者血清ATⅢ、血浆MAO表达水平,分析血清ATⅢ、血浆MAO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随后将8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后近期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非MACE组(n=64)和MACE组(n=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血清ATⅢ、血浆MAO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ATⅢ、血浆MAO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手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四组受检者ATⅢ、MAO水平对比差异显著,高危组ATⅢ水平明显低于中危组、低危组和对照组,高危组MAO水平明显高于中危组、低危组和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TⅢ、MAO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MAO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非MACE组与MACE组患者年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TIMI评分、ATⅢ以及MAO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TⅢ、MAO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手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ATⅢ、血浆MAO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且ATⅢ、MAO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手术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上对于ATⅢ降低和MAO升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注意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预防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有胸痛症状的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有胸痛症状疑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283例患者,纳入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大致正常的患者,比较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大致正常者与冠状动脉造影存在异常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危险因素等,并统计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大致正常者的确定诊断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1例疑诊为冠心病的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的患者。与冠状动脉造影存在异常的1192例患者的相比,冠脉造影大致正常组中无危险因素者占20.1%,单一高危因素者占50.5%,显著高于冠脉造影异常组,而多重高危因素者占28.6%,显著低于冠脉造影异常组(P<0.05)。91例疑诊为冠心病的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的患者中心脏神经官能症及心律失常分别占45例(49.5%)及12例(13.2%)。结论:临床上很多疑诊为冠心病的胸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这部分患者与冠状动脉异常的患者相比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更少,胸痛由其他原因引起,所以对这部分患者应强调应用无创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患者3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13例与非冠心病组111例,根据不同冠脉病变程度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87例,双支病变组74例,多支病变组52例,检测并对比所有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分析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较非冠心病组升高(P0.05)。冠心病组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高于单支病变组,且多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hs-CRP及baPWV均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高于非冠心病者,且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随着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65例高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132例及研究组1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股动脉途径(TF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桡动脉途径(TR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各心功能指标变化、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支架数量、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动脉穿刺时间、导管插入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RI与TFI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手术效果相当,但TRI在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效果更好且安全性更高,可做为高龄冠心病患者PCI治疗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患者106例,按照检查结果分为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hs-CRP、D-二聚体和Lp-PLA2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其与纤维帽厚度、斑块偏心指数和血管重构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易损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的血清hs-CRP、D-二聚体和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易损斑块组的血清hs-CRP、D-二聚体和Lp-PLA2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hs-CRP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712,P0.05),与斑块偏心指数和血管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0.813,0.756,P0.05);D-二聚体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654,P0.05),与斑块偏心指数和血管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0.912,0.853,P0.05);Lp-PLA2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796,P0.05),与斑块偏心指数和血管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0.836,0.729,P0.05)。结论:hs-CRP、D-二聚体和Lp-PLA2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亚型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检查的371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为冠心病患者274例为观察组,冠状动脉检查正常者97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分析各终点事件与血脂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HDL-C及其亚型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冠心病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亚型HDL2-C显著降低。这种改变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更加显著。COX回归分析显示HDL2-C亚型与患者心源性死亡的发生风险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HDL2-C亚型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患者病变程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以用作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和终点事件预测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结合动态心电图夜间ST段趋势图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我院疑似冠心病的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CTA、动态心电图及临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分析比较冠状动脉CTA、动态心电图夜间ST段趋势图及两者联合诊断冠心病的诊断效能和一致性。结果:104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确诊93例(89.42%)。冠状动脉CT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0.32%,特异性为72.73%,阳性预测值为96.55%,阴性预测值为47.06%,准确率为88.46%,与冠状动脉造影的Kappa值为0.813,一致性好。动态心电图夜间ST段趋势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4.95%,特异性为63.64%,阳性预测值为95.18%,阴性预测值为33.33%,准确率为82.69%,与冠状动脉造影的Kappa值为0.724,一致性较好。有夜间ST段动态改变的冠心病检出率(84.95%,79/93)明显高于无夜间ST段动态改变的冠心病检出率(15.05%,1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状动脉CTA结合动态心电图夜间ST段趋势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6.77%,特异性为90.91%,阳性预测值为98.90%,阴性预测值为76.92%,准确率为96.15%,与冠状动脉造影的Kappa值为0.923,一致性好。结论:冠状动脉CTA结合动态心电图夜间ST段趋势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优于冠状动脉CTA或动态心电图夜间ST段趋势图单独检查。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分析糖化清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冠脉斑块形态学特征的关系及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自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经冠脉造影确诊的165例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检测两组血清糖化清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使用靶血管造影检测冠脉斑块形态学指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糖化清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斑块形态学指标的关系,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糖化清蛋白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糖化清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均小于稳定型心绞痛组,直径狭窄率、管腔面积狭窄率、斑块面积均大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在165例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中,发生冠脉易损斑块53例;易损斑块组血清糖化清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非易损斑块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血清糖化清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均与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呈负相关,与直径狭窄率、管腔面积狭窄率、斑块面积呈正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糖化清蛋白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预测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发生功能性心肌缺血的AUC为0.910。结论:糖化清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冠脉斑块形态学特征密切相关,有助于评估冠脉斑块易损性,联合预测功能性心肌缺血的效能较好,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影像学特征与血浆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proprotein convrtase subtilisin/kexin 9,PCSK-9)以及血清可溶性ST2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8月到2020年8月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首先对比两组患者PCSK-9以及可溶性ST2水平,而后将实验组患者按照CTA检测结果区分为无冠脉狭窄组(13例)、轻度冠脉狭窄组(31例)、中度冠脉狭窄组(29例)以及重度冠脉狭窄组(17例),对比四组冠心病患者PCSK-9以及可溶性ST2水平,探究冠心病患者不同冠脉狭窄程度相关因素。结果:(1)实验组患者PCSK-9以及可溶性ST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2)随着冠脉狭窄程度的升高,冠心病患者的PCSK-9以及可溶性ST2水平也呈现明显升高趋势,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PCSK-9>335 ng/mL、可溶性ST2>35 ng/mL是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4)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PCSK-9、可溶性ST2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狭窄相关(P<0.05)。结论:PCSK-9以及可溶性ST2水平与冠心病患者CTA影响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上述因子水平越高,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降脂通脉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降脂通脉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脂、心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心排血量(CO)、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降脂通脉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心功能及颈动脉斑块病变,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分析低风险胸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心电图特征及其对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接诊的194例疑似低风险胸痛ACS患者,均采取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低风险胸痛ACS患者的心电图特征,观察心电图结果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的关系,计算心电图诊断低风险胸痛ACS的特异性、敏感性等效能指标,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curve,AUC)定量分析ST段偏移值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效能。结果:在194例疑似低风险胸痛ACS患者中,低风险胸痛ACS患者134例,低风险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心电图表现以ST-T缺血性改变为主,发作时改变明显或呈现伪性改善;低风险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心电图表现为肢体和胸导联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ST-T改变持续存在和呈动态衍变;低风险胸痛ACS患者心电图结果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P>0.05),与狭窄程度有关(P<0.05);心电图诊断低风险胸痛ACS的特异性为71.67 %,敏感性为69.40 %,阳性预测值为84.55 %,阴性预测值为51.19 %,符合率为70.62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经ROC曲线分析,ST段偏移值预测低风险胸痛ACS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最佳截值为1.85 mm,AUC为0.695,对比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的0.6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风险胸痛ACS患者心电图具有多样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有助于初步诊断和风险评估,且ST段偏移值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