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9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4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特异、快速的 ELISA 方法,用猕猴血清中抗死亡受体5(DR5)单克隆抗体的检测.方法:采用双抗夹心 ELISA 法,用猴血清吸附的羊抗人 IgG 包被96孔酶标板,加入待测样品,用 HRP 标记的猴血清吸附的羊抗人 IgG 进行检测,加底物显色,读取 D450nm值.结果:建立了检测抗 DR5单克隆抗体的 ELISA 方法并进行了确证,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2.5~800 ng/mL,定量下限为12.5 ng/mL,板内和板间精密度均小15%,准确度为±15%,冻融稳定性和稀释稳定性良好.结论:方法学确证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抗 DR5单克隆抗体检测方法符合新生物制品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指导则要求,可用抗 DR5单克隆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2.
目的:了解张家口地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耐药性的相关基因的基因型别,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改良三维试验法筛选耐β-内酰胺类药物的菌株,再结合PCR技术和序列测定检测耐药菌ESBLs和AmpC酶的基因型别,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本地区临床分离的48株木糖无色杆菌菌株中有32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检出率高达66.7%,其中14株单产ESBLs,5株单产AmpC酶,9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4株为未知型菌株;筛选出的耐药菌中有24株PCR结果阳性,分属于不同耐药基因型并发现存在多重耐药基因。ESBLs以TEM型检出率最高,均为TEM-1亚型;AmpC酶检出率也较高,均为DHA-1型;多重耐药基因TEM+CTX-M-1+AmpC检出率最高。结论:张家口地区木糖氧化无色杆菌的耐药现象严重,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头抱菌素类药物的使用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3.
李建明  王文龙  王贞  罗婷  李宏伟  金剑 《生态学杂志》2013,24(12):3537-3545
采用野外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神府东胜煤田开采造成的弃土弃渣体产流产沙规律及其减水减沙效益.结果表明: 随降雨强度的增大,弃土弃渣体产流的起始时间呈递减趋势,且差异达几倍至十几倍.弃渣体比弃土体更快到达稳定流速,平均流速大小为弃土体>沙多石少弃渣体>沙少石多弃渣体.弃土弃渣体产流6 min后的径流率达到稳定,与降雨强度呈显著相关.弃土弃渣体侵蚀主要发生在产流开始后的前6 min,弃土体产流后前6 min的平均含沙量是6 min后的0.43~4.27倍,弃渣体为1.43~54.93倍.弃土体和沙多石少弃渣体径流量与降雨强度呈线性函数关系,沙少石多弃渣体呈幂函数关系.弃土体和沙少石多弃渣体的次侵蚀量与降雨强度之间分别呈指数函数和幂函数相关.弃土体侵蚀量与径流量呈线性函数关系.在降雨强度为1.0和1.5 mm·min-1条件下,弃渣体采用鱼鳞坑及植被防护的产流滞后降雨时间为24 min,减水效益为29.5%~52.9%,减沙效益为85.7%~97.9%.  相似文献   
114.
假单胞菌因其生境和代谢类型的多样性,在污染环境修复、生物转化、生物防治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外源基因的导入是假单胞菌遗传改造的重要环节,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方法的建立是导入外源基因的重要方法学基础.本研究以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的假单胞菌属的3个菌株Pseudomonas putida TS11、P.stutzeri DNB、P.mendocina JJ12为对象,通过3因素4水平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不同CaCl2浓度、热激时间及复苏时间对不同假单胞菌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aCl2浓度是影响假单胞菌转化效率的最主要因素(P<0.05),且在制备感受态细胞之前用无菌蒸馏水多次洗涤菌体细胞,转化率明显提高.3种假单胞菌的CaCl2转化优化条件分别为:100 mmol·L-1 CaCl2,热激3 min,复苏1.5 h;50 mmol·L-1 CaCl2,热激6 min,复苏1.5 h;75 mmol·L-1 CaCl2,热激4.5 min,复苏0.5h.在上述转化条件下,3种假单胞菌的外源质粒转化效率均达到105个转化子·μg-1DNA水平.  相似文献   
115.
目的通过屠宰和解剖学试验,验证金川多肋骨牦牛体外触摸鉴别方法的准确性,为科研和生产应用建立简捷实用、准确可靠的方法。方法对试验牦牛进行触摸鉴别,根据鉴定结果,依照肋骨对数将牦牛分为A、B两组(A组具15对肋骨,B组具14对肋骨),从A、B两组中随机抽取25%的个体进行屠宰和解剖实验。应用触摸鉴别法在中心产区和分布区对15对肋骨牦牛的比例进行普查。结果触摸鉴别准确率为96.15%;19头肋骨数为15对的牦牛中,胸椎为15,腰椎数为5的个体有18头,约占95%。而腰椎数为4的个体仅1头,占5.26%;26头屠宰牦牛中,真肋+弓肋+浮肋组型为8+7+0个体的比例为68.42%;8+6+1个体比例为31.58%。结论触摸鉴别法简捷、准确率高,可以在生产和科研中推广应用;15对肋骨牦牛中,大多数个体的胸椎多出1个,而腰椎数正常,且60%以上个体肋骨组型为8+7+0,无浮肋;中心产区,多肋牦牛比例为52.08%,分布区为30.21%。  相似文献   
116.
本文观察了番茄叶水提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其对脂多糖诱导急性炎症模型大鼠的影响。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观察小鼠口服给予番茄叶水提物的死亡率,按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泼尼松5 mg/kg组与番茄叶水提物3.19、1.59 g/kg组,连续给药10 d,每天一次。以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急性炎症模型,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显示,番茄叶水提物单次灌胃给药的LD50为46.44g/kg,95%可信限为39.52~54.60 g/kg。3.19 g/kg番茄叶水提物可明显降低LPS诱导的急性炎症小鼠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番茄叶水提物抑制LPS诱导急性炎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7.
本文研究复方四参颗粒剂的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丹酚酸B提取率和干膏得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立了复方四参颗粒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提取2次,第一次时间为2 h,第二次为1 h。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干膏得率为16.58%,丹酚酸B的平均量为22.42mg。与正交试验的结果相符,说明该提取方法合理、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18.
开展基于微电子传感器技术的实时细胞监测技术(Real-time Cell Assay,RTCA)在人肠道病毒71型(HEV71)病毒诱导的细胞病变检测方法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动态观察RD细胞不同阶段的生长指数,选择合适的细胞浓度开展HEV71病毒感染力和血清中HEV71中和抗体效价测定。同时应用传统的微量试验作为方法学的比较和结果验证。细胞阻抗通过软件转换成细胞指数CI值和可视的动态变化曲线显示,在96电子孔板上,当RD细胞浓度为1.5×104个/孔时能满足HEV71病毒感染性检测的观察天数大于5d的要求。与传统显微镜观察细胞CPE的方法比较,两种方法在接种病毒后的132h(约5.5d)产生病毒致细胞病变的终点判断结果一致。在中和抗体试验中,三份感染HEV71病毒的人血清中和抗体效价CI值结果和传统的96孔微量板镜检法结果相符。实时细胞监测技术可以提示研究者,即使是终点判断结果为相同的中和抗体滴度的血清,其所含病毒诱导的细胞病变出现时间也可能有所不同。实时细胞监测技术用于HEV71病毒感染力和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检测与传统的微量板法检测相比可以节省劳力,消除人为判断的误差,可以作为传统检测方法的补充手段之一,也可以动态观察细胞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病毒感染力强弱或血清抗体消长提供更为科学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了解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及耐药性,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感染率,同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415例疑似生殖道感染标本采用珠海迪尔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415例女性生殖道标本中,支原体感染209例,阳性率为50.4%(209/415),其中单纯解脲脲原体(Uu)感染141例,阳性率34.0%(141/415),单纯人型支原体(Mh)感染25例,阳性率6.0% (25/415),Uu和Mh混合感染43例,阳性率为10.4% (43/41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Uu、Uu+ Mh、Mh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四环素敏感性普遍较高,相反对红霉素、环丙沙星、罗红霉素、氧氟沙星等敏感性较差.结论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已婚育龄妇女应加强妇科检查,做到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同时,临床医生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以降低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了解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3年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特点、致病菌群分布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该院儿科的44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一般资料、症状、血常规、生化常规以及病原菌的分型以及耐药性情况的临床特点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细菌性痢疾多流行于5~11月,以1~6岁患儿高发.病例多以普通型为主,偶有中毒型.脓血便已不是细菌性痢疾的典型表现.血液学检测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福氏志贺菌是主要流行菌群.志贺菌属对头孢唑啉、氨苄青霉素几乎全部耐药,对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苷类以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也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派酮舒巴坦则全部敏感.结论 小儿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亦趋于不典型和多样化,尽早做大便培养以明确.在治疗上应当首选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