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22篇
  免费   2625篇
  国内免费   9543篇
  2024年   230篇
  2023年   868篇
  2022年   984篇
  2021年   1014篇
  2020年   1046篇
  2019年   943篇
  2018年   761篇
  2017年   892篇
  2016年   1011篇
  2015年   1070篇
  2014年   1587篇
  2013年   1330篇
  2012年   1537篇
  2011年   1743篇
  2010年   1552篇
  2009年   1625篇
  2008年   2169篇
  2007年   1403篇
  2006年   1339篇
  2005年   1349篇
  2004年   1264篇
  2003年   1168篇
  2002年   1210篇
  2001年   1103篇
  2000年   823篇
  1999年   746篇
  1998年   593篇
  1997年   589篇
  1996年   615篇
  1995年   506篇
  1994年   525篇
  1993年   408篇
  1992年   375篇
  1991年   316篇
  1990年   275篇
  1989年   271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89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20年2月本院诊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样本进行细菌分离与耐药分析,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在呼吸道感染患者65例中,分离出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32株,占比49.2 %,其中下呼吸道、上呼吸道、灌洗液、血液标本分别占50.0 %、9.4 %、25.0 %、6.3 %。32株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71.9 %、87.5 %、96.9 %、84.4 %、81.3 %,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59.4 %、68.8 %、81.3 %、75.0 %、81.3 %。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型A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引流、机械通气、糖尿病等为导致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比较常见,对头孢呋辛、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比较高,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比较高,血型A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引流、机械通气、糖尿病等为导致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β淀粉样蛋白1-42(β-amyloid 1-42,Aβ1-42)、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SA)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7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36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病例组,依据Hoehn-Yahr(H-Y)分级分为早期组(n=76)与中晚期组(n=60);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n=94)与认知功能损害组(n=42)。另选同期本院体检正常者105例纳入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α-syn、SSA、Aβ1-42水平及MoCA,并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病例组患者血清α-syn、SSA、Aβ1-42水平与MoCA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血清α-syn、SSA、Aβ1-42水平对帕金森病和认知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清α-syn、SS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Aβ1-42、MoC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晚期患者血清α-syn、SSA水平高于早期患者(P<0.05);病例组晚期患者Aβ1-42、MoCA评分低于早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有认知功能损害患者血清α-syn、SSA水平高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P<0.05);病例组有认知功能损害患者Aβ1-42、MoCA评分低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P<0.05)。病例组患者血清α-syn、SSA与MoCA均呈正相关(P<0.05),Aβ1-42与MoCA呈正相关(P<0.05)。血清α-syn、SSA、Aβ1-42水平对帕金森病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8、0.821、0.785;血清α-syn、SSA、Aβ1-42水平对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损害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825、0.783。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清α-syn、SSA、Aβ1-42水平较健康者变化明显,且可能和帕金森病的诊断、病情进展和认知功能损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93.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复合气管插管全麻对于老年患者腹腔镜下全腹膜外(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tic,TEP)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影响,以促进该方法的临床使用。方法:2014年9月到2020年6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腹股沟疝老年患者1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QLB组与对照组各9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照组给予气管插管全麻,QLB组在对照组麻醉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QLB,记录两组镇痛与麻醉效果。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LB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12 h对比,两组术后24 h与36 h的疼痛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QLB组术后12 h、24 h与36 h的疼痛VAS评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QLB组术后7 d的血肿、呼吸抑制、脏器损伤、腹股沟区包块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9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1 %(P<0.05)。QLB组的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内有效按压自控静脉镇痛泵次数、自控静脉镇痛泵累计用量都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QLB复合气管插管全麻在老年患者腹腔镜下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能提高镇痛与麻醉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94.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血管黏附蛋白-1(VAP-1)、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与肺功能、炎性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16例作为COPD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VAP-1、MSP、SDF-1水平以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最大呼气流速(PEF)]、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2(IL-2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根据COPD稳定期患者的严重程度,分成轻度组(n=53)、中度组(n=34)、重度组(n=29),比较三组上述各指标水平。采用COPD评估测试表(CAT)评估三组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血清VAP-1、MSP、SDF-1水平与肺功能、炎性因子及CA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血清VAP-1、MSP、SDF-1、IL-6、IL-17、IL-22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FEV1、FVC、FEV1/FVC以及PEF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血清VAP-1、MSP、SDF-1、IL-6、IL-17、IL-22、TNF-α水平及CAT评分较中度、重度组明显降低,且中度组低于重度组,而轻度组FEV1、FVC、FEV1/FVC、PEF较中度、重度组增高,且中度组高于重度组(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提示,血清VAP-1、MSP、SDF-1水平与FEV1、FVC、FEV1/FVC、PEF呈负相关,三者与血清IL-6、IL-17、IL-22、TNF-α水平及CAT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清VAP-1、MSP、SDF-1水平明显上调,且三者与患者的肺功能、炎症因子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临床有望通过测定血清VAP-1、MSP、SDF-1水平,评估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995.
摘要 目的:研究3.0 T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价值及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OA患者80例纳入研究。根据K-L分级标准将膝关节OA患者分成轻度组(K-L分级为Ⅰ~Ⅱ级)32例,重度组(K-L分级为Ⅲ~Ⅴ级)48例。另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3.0 T磁共振T2×mapping扫描,比较各组膝关节不同部位软骨T2值、WOMAC评分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膝关节OA患者膝关节不同部位软骨T2值和WOMAC评分的关系。结果:重度组膝关节不同部位软骨T2值均高于轻度组以及对照组,且轻度组膝关节不同部位软骨T2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重度组各项WOMAC评分及总分均高于轻度组以及对照组,且轻度组各项WOMAC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膝关节OA患者膝关节不同部位软骨T2值和各项WOMAC评分及总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重度组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高于轻度组以及对照组,且轻度组血清IL-1β、IL-18、TNF-α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3.0 T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膝关节OA的临床价值较高,且患者膝关节不同部位软骨T2值与WOMAC评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6.
为了监测南疆主要Bt棉区棉铃虫田间种群对Bt棉的抗性频率,分别采集库尔勒、阿克苏、泽普三地的棉铃虫单雌系,以Bt毒蛋白作为人工饲料,采用单雌系F1代法进行棉铃虫田间种群抗性个体检测.本文从库尔勒、阿克苏、泽普三地分别筛选了57个、106个、92个棉铃虫单雌系.三地棉铃虫单雌系幼虫在正常饲料和Cry1Ac饲料上的平均发育级别呈线性相关,相对平均发育级别平均值分别为0.5210、0.4935、0.4623,无≥0.8的个体,估测南疆三地棉铃虫种群的Bt抗性基因频率均小于0.001.泽普玉米种植比例较高,可有效稀释棉铃虫种群的Bt抗性基因,因此泽普的棉铃虫种群敏感度最高.本研究可为新疆Bt棉区棉铃虫的抗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研究鸡FOXL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本研究克隆了广西麻鸡FOXL2基因编码区序列,分析了其突变位点及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和进化距离,以及在高产组和低产组母鸡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表明:广西麻鸡FOXL2基因的编码区长度为918 bp,共编码305个氨基酸,存在一处错义突变和两处同义突变.通过物种间的同源性分析显示,广西麻鸡FOXL2基因与原鸡(Gallus gallus)、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野鸽(Columba livia)、人(Homo sapiens)、小鼠(Mus musculus)的同源性分别为99.7%、98.8%、95.1%、92.0%、75.7%、75.5%.通过种间进化树分析表明,广西麻鸡与原鸡(Gallus gallus)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小鼠(Mus musculus)的亲缘关系最远.FOXL2在高低产蛋量鸡卵巢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FOXL2基因在高产蛋组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产蛋组中的表达量(P<0.05).该研究结果提示鸡FOXL2的序列相对较保守,对卵巢功能的维持和提高产蛋量具有功能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水通道蛋白11基因(AQP11)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长蜕壳过程中的功能作用,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华绒螯蟹水通道蛋白11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序列总长为1 746bp,5'端和3'端非编码区分别为463 bp和476 bp,开放阅读框为807 bp,推测编码26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29.46 kDa,理论等电点为5.38.生物学信息分析表明,AQP11含有4个跨膜区(第62~84,第159~181,第194~216,第231~250)和2个NPV单元,属于稳定蛋白;同源性和进化树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AQP11氨基酸序列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同源性最高(82.0%),与凡纳滨对虾的聚为一支,与甲壳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的检测显示,AQP11基因在中华绒螯蟹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肠道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脑、肌肉和胸神经节,在肝胰腺、鳃和血中表达量最低.研究发现,AQP11基因在中华绒螯蟹肠道中的表达呈现,在蜕壳间期(C期)和蜕壳前期(D期)过程中表达量均较低,在蜕壳期(E期)表达量开始上升,蜕壳后期(AB期)表达量不变.AQP11基因在肌肉中的表达呈现,蜕壳间期(C期)表达量低,蜕壳前期(D期)表达量开始上升,蜕壳期(E期)达到峰值,随后到蜕壳后期(AB期)下降.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AQP11基因在其蜕壳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俗称老年痴呆病,是一种发病进程缓慢、随着时间不断恶化的神经退化性疾病.本研究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程进行分期描述,对前期、早期、中期和晚期4个时期的症状、临床诊断和护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期全面了解和认识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和征候,为预防和早期干预阿尔茨海默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原生质体的大量制备是研究原生质体转化、诱变、融合等技术的关键,液泡的制备对研究液泡中分解、转运有机物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分离技术还不够成熟.本研究从聚多曲霉菌菌丝中分离原生质体和液泡并对分离条件进行优化,以聚多曲霉菌DJ515-2菌丝为材料,探索不同因素对原生质体和液泡制备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多曲霉菌DJ515-2在菌龄42 h,以3%纤维素酶、1%蜗牛酶和3%的溶壁酶组成复合酶液,25℃下酶解4 h,原生质体达到最大产量,为5.167×105个/mL.同时,在此基础上裂解液泡的最优条件为pH7.5、1.0mol/L KCl、0.020%Triton X-10,其产量达2.63×105个/mL,产率为原生质体的50.8%,相比采用多元碱化合物诱导真菌原生质体裂解释放液泡的产率增加了 40%~45%.本研究为真菌和植物的各种原生质体技术及基于亚细胞层面的研究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