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0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105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2007-2012 年佛冈县稻飞虱灯下发生期及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佛冈县稻飞虱灯下发生期及灯诱种群数量动态,对当地稻飞虱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佛冈县2007-2012年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灯诱数据,分析了该县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灯下始见日、终见日、发生期及灯诱量等.结果表明在佛冈地区,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混合发生;白背飞虱的灯下始见日集中在3月底至4月上旬,明显比褐飞虱早一个月,终见日均在10月下旬,差别不大;稻飞虱在早稻和晚稻期间均会出现大小不一的灯诱高峰,早稻期间白背飞虱高峰期集中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褐飞虱灯诱高峰期较迟,主要在7月中旬前后;晚稻期间向背飞虱高峰期大多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褐飞虱高峰期在10月份;早稻期间,白背飞虱的灯诱量占绝对优势,晚稻期间褐飞虱的灯诱量上升,与白背飞虱灯诱量基本持平.因此,佛冈县稻飞虱的灯下发生期及种群数量动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当地稻飞虱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的动态改变对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实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有ST-T段改变的患者,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心电图状态,并重点监测ST-T改变的动态情况,并回归性分析及对比检测结果。结果:心电图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率的冠心病确诊率为67.9%,明显高于无动态变化组32.3%的确诊率。两组确诊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有动态改变的ST-T段改变能提高患者冠心病的临床确诊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3.
【背景】橘小实蝇是热带、亚热带水果的重要害虫,在海南发生严重。【方法】利用橘小实蝇性诱剂进行田间诱捕,以诱到的雄成虫为指标,通过定期调查,获得了海南儋州地区4种样地橘小实蝇成虫的种群动态,并进一步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芒果园橘小实蝇种群动态与温度和降雨量的相关性。【结果】儋州地区橘小实蝇种群周年发生,冬季种群数量较低,夏季种群数量较高。橘小实蝇种群高峰期发生于6月,其中芒果园达327.6头,蔬菜地为182.8头,办公区为150.0头,植物园为209.6头。在芒果园中,随着温度的升高,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其相关系数R=0.799;而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较低,为0.367。【结论与意义】本研究可为儋州地区制定橘小实蝇综合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在赣州开展为期2年的系统调查,明确了为害赣南脐橙的粉虱种类和发生动态。经鉴定,为害赣南脐橙的粉虱为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和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2013年柑橘粉虱,黑刺粉虱卵、若虫、伪蛹、成虫数量平均密度分别为(7.61,6.67,5.45,47.43)头/叶(板),(3.84,2.84,1.82,31.80)头/叶(板);2014年柑橘粉虱,黑刺粉虱分别为(8.29,6.92,5.18,27.16)头/叶(板),(7.89,6.18,4.35,24.06)头/叶(板)。2013-2014年,两种粉虱发生数量较大,全年有多个发生高峰。柑橘粉虱和黑刺粉虱是赣南脐橙上的重要害虫,需加强防治工作,控制为害。  相似文献   
105.
香梨优斑螟是一种严重危害库尔勒香梨的重要害虫之一,利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控和监测香梨优斑螟,可为香梨生产提供科学的绿色防控依据。本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得到香梨优斑螟性信息素活性组分:顺,反-9,12-十四碳二烯-1-醇(Z9E12-14∶OH),并利用标准化合物研究了香梨优斑螟雄蛾的野外发生规律。结果表明:香梨优斑螟性信息素活性组分对雄蛾有较好的引诱活性,诱蛾高峰十分明显,此虫在阿克苏地区包括越冬代在内一年发生3代,分别是4月中下旬、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因此,该性引诱剂可为香梨优斑螟的综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6.
探讨动态浊度法检测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可行性。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测法中动态浊度法,对甲肝疫苗进行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干扰初筛试验、干扰验证试验及内毒素含量的测定,同时与经凝胶法检定合格的同批疫苗进行比较。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结果符合规定。干扰初筛试验疫苗稀释160、320及640倍,回收率在50%~200%之间,均无干扰,符合要求。干扰验证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疫苗稀释160倍对试验无干扰作用。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的10批甲肝疫苗细菌内毒素含量均小于该疫苗的限值L=20 EU/m L,且与经凝胶法检定的同批疫苗结果一致。采用动态浊度法检测甲肝疫苗细菌内毒素含量是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7.
泥沙埋深对苦草和微齿眼子菜及两物种混合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泥沙淤积对水生植物分解的影响,研究了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及两物种混合在底泥中不同埋深(0 和5 cm)的分解速率和养分动态,实验周期为117d。结果显示:(1)在0和5 cm埋深处理下,苦草、微齿眼子菜及两物种混合的分解速率均表现为苦草最快,微齿眼子菜最慢,物种混合介于两单种之间。与0 cm处理相比,在5 cm埋深处理下苦草、微齿眼子菜及两物种混合的分解速率显著降低(P0.05)。苦草在0和5 cm埋深处理下分解35天后干重剩余率分别为0和43.51%、在5 cm处理下分解82d后干重剩余率为0。微齿眼子菜和两物种混合在5 cm埋深处理下分解117d后的干重剩余率分别提高了31.09%和37.44%。(2)与0 cm处理相比,5 cm埋深处理显著抑制苦草、微齿眼子菜及两物种混合的N、P释放。苦草在0和 5 cm埋深处理下分解35天后N剩余率分别为0和31.28%、P剩余率分别为0和24.45%。在5 cm埋深处理下分解117天后微齿眼子菜N和P剩余率分别提高了19.45%和14.73%、两物种混合N、P剩余率分别提高了41.57%和22.82%。(3)两物种混合在0和5 cm埋深处理下,其分解速率均表现为加和效应,但N、P元素释放在0 cm处理下分别表现为协同效应和加和效应,在5 cm埋深处理下均表现为拮抗效应。(4)随着分解的进行,5 cm埋深处理下的苦草和微齿眼子菜的微生物呼吸速率均显著降低,物种混合的微生物生物量始终低于0 cm处理。这些结果表明泥沙埋深显著降低了苦草、微齿眼子菜及两物种混合的分解速率和N、P元素释放,物种混合的N、P元素释放在分解后期均因沉积作用而产生了拮抗效应。此外,泥沙埋深对分解的抑制作用与微生物呼吸及生物量降低有密切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认识水生植物分解对沉积作用的响应机制提供资料,并为了解水生植物分解对底质营养动态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我国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药费、检查治疗费动态规律,进行建模拟合预测,比值、相对增率计算和相关性分析研究。方法 以2004—2011年门诊次均、出院人均医药费为资料,计算相对增率、分析比值变化,建模拟合、预测2012年情况,作多层面相关分析。结果 原始数据均作回归预测;随医院级别降低,药费与检查治疗费比值为门诊次均小而出院人均大,比值时序变化无关;计算相对增率从同指标不同医院间、同医院门诊与出院间、同医院门诊或出院的药费与检查治疗费间等多层面检验相关显著性。结论 全面提取医药费动态信息,经原值建模拟合预测、相对增率和比值计算和相关分析等综合研究途径有决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9.
林火是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子,研究火灾对植物多样性和优势种多度长期影响,有助于火灾区域森林生态系统重建与管理。本研究以大兴安岭不同火烧年限(1~5、5~10、10~20、20~30、30~40和40~50年)48对配对样地(火烧样地与邻近未火烧对照样地)为研究对象,利用二者差值变化来探讨森林恢复年限对植物多样性指数影响,通过对乔灌草相对多度变化确认火灾恢复对优势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火烧与对照间乔木多样性和丰富度差值先降后升趋势,在10年左右最低,而恢复30~40年后与对照样地相当或更高。灌木与乔木变化趋势相似,但是变化趋势多达到统计学显著(P<0.05),灌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差值随年限增加而线性上升。草本Simpson多样性指数随火烧年限增加而直线下降,但是均匀度与丰富度没有出现线性变化。(2)乔灌草优势种变化趋势为:乔木层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在火烧5~30年占比均超过30%,在30年后占比不超过15%,同时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在30~40年占比超过50%;灌木层在0~30年均是越桔(Vaccinium vitis-idaea)占比最大,30年之后变为榛子(Corylus heterophylla),草本层5~30年均是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占比最大,30年之后变为其他物种。对照样地乔木层主要是兴安落叶松,占比超过50%,灌木层主要是越桔(Vaccinium vitis-idaea),草本层主要是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整体来看,乔木火后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而灌木和草本火后恢复更快。植物多样性及优势种变化是研究其对生态服务功能(如碳汇)影响的基础,我们研究结果为天保工程后续实施及科学管理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0.
神经源性心脏损伤是指各种急性脑损伤患者出现的类似急性心肌损伤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包括心电图异常、心肌酶升高、室壁运动功能障碍等。主要机制为颅脑病损伤影响自主神经的高级中枢丘脑下部时导致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及体液障碍。神经源性心脏损伤的发病率较高,且与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病死率增高相关。本文详细阐释了神经源性心脏损伤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期望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科学研究。以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