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通过Tet-on调控系统,构建受多西环素诱导表达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s 1/2/3,IFITM1/2/3)基因的HeLa细胞系,并初步探索了IFITM蛋白对柯萨奇病毒A16(CA16)的抑制作用.首先将调控质粒pTet-on转染进入HeLa细胞,通过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细胞系,在此细胞系基础上共同转染反应质粒pTRE2-IFITM1/2/3和伴侣质粒pTK-Hyg,通过潮霉素筛选出单克隆细胞系,加入多西环素后利用Western印迹筛选出可诱导表达IFITM1/2/3蛋白的单克隆细胞系.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发现,多西环素诱导表达的IFITM蛋白对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的CA16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IFITM 3对CA16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Tet调控IFITM1/2/3基因表达HeLa细胞系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研究IFITM基因的功能及其抗病毒机理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将人类Tudor-SN(tudor staphylococcal nuelease)蛋白SN(1~4)基因片段分别定向连入pGEX-4T-1质粒,使Tudor-SN蛋白sN各功能片段与(;"蛋白在大肠埃希菌BL21细胞内融合表达.方法 以重组质粒pSG5-Tudor-SN-flag为模板,PCR法扩增出目的 基因,利用EcoR Ⅰ和Sal Ⅰ双酶切法将目的 片段连接纠pGEX-4T-1载体卜,再将构建成功的GST-hTudor-SN-SN(1~4)重组质粒转化人大肠埃希菌BL-21内,IPTG诱导表达后再以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检测GST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以单/双酶切和基因测序法鉴定构建的重组质粒均无误,考马斯亮监染色法观察到GST融合蛋白的正确表达.结论 重组原核GST.hTudor-SN-SN(1-4)质粒成功构建和表达.  相似文献   
73.
聚乙烯亚胺(PEI)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的非病毒载体,能高效转染肿瘤细胞。小环DNA是一种去除质粒细菌骨架,只含有目的基因表达框的环状DNA分子。与普通质粒相比,小环DNA具有表达效率高、持续时间长的优势。使用PEI包裹携带报告基因gfp和抑癌基因pten小环DNA载体,并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分析了该传输系统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效应。凝胶阻滞实验、电镜实验及MTT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PEI包裹小环DNA和质粒DNA体系性质无显著的差别,并且2种复合物对细胞毒性亦无明显差别;但是动态光散射实验结果显示由于PEI可以包裹更多数量的小环DNA,所以PEI包裹小环DNA形成的复合物粒径要略大于包裹质粒DNA形成的复合物粒径。荧光显微镜实验、real-time PCR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PEI包裹小环DNA形成的复合物对细胞的转染效率要远远高于PEI包裹质粒DNA所形成的复合物,并且小环所携带的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要远远高于质粒DNA所携带的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实验结果表明,PEI包裹小环DNA形成的纳米颗粒在细胞转染过程中具有很高的表达效率,这一研究结果为PEI包裹小环DNA的非病毒载体系统在传输外源基因过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4.
肠炎血清型沙门氏菌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Enteritidis,SE) 是引起肠炎和全身感染重要的沙门氏菌血清型之一,了解沙门氏菌侵袭力表型对阐明其感染致病机制至关重要。传统庆大霉素保护试验 (GPA) 存在通量低、重复性差等缺点。文中利用96孔细胞培养和多孔道移液的高通量优势,结合菌落分区微量滴板计数法改良了传统GPA试验方案。应用改良的GPA方法检测了16株SE菌株对非吞噬细胞 (HT-29) 的入侵表型和43株SE菌株对吞噬细胞 (RAW264.7) 的胞内复制表型。通过比较分析SE强、弱菌株JL228和LN248对吞噬细胞 (RAW264.7) 的侵袭力表型发现,改良的GPA得出的数据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低、数据重复性强,胞内复制表型也与显微观察结果相符。通过实践应用发现,改良的GPA方法具有通量高、重复性强、结果可靠兼具省时、省力等优点,可作为沙门氏菌菌株侵袭力表型检测的更新方案,为进一步阐明其致病机制提供了更科学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通过人工设计的单向导RNA(Single-guide RNA,sgRNA)指导Cas9蛋白对目的基因靶位点进行特异性的识别、结合和切割后,通过细胞的非同源末端连接或同源末端重组修复机制来完成对基因组的敲除与敲入的编辑技术。RIG-I是机体的一种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胞质中的含5′-三磷酸基团的RNA,并通过与下游信号分子MAVS相互作用,激活IRF3/7和NF-κB,从而启动I型干扰素和炎性因子的表达。已有研究表明,B型流感病毒(IBV)在感染早期能够上调RIG-I的表达水平。为了探索RIG-I是否为B型流感病毒激活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的主要受体及其对IBV复制的影响,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293T细胞中的RIG-I基因进行了敲除,经嘌呤霉素压力筛选到了一株稳定敲除RIG-I基因的293T(RIG-I-/-293T)细胞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IBV或仙台病毒感染后该细胞系中RIG-I不再表达,说明该敲除细胞系构建成功。IBV感染RIG-I-/-293T细胞后,干扰素、炎性因子及干扰素刺激基因的转录水平与野生型293T细胞相比明显下降,并且在RIG-I-/-293T细胞中检测不到p65和IRF3磷酸化,表明IBV感染早期细胞因子的表达主要依赖于RIG-I信号通路的激活。IBV在野生型及RIG-I-/-293T细胞中的多步生长曲线表明,RIG-I可抑制IBV的复制。以上结果表明,RIG-I敲除的293T细胞系构建成功,RIG-I是IBV激活下游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的主要受体之一,且对IBV的复制具有负调控作用,该研究为探索IBV的感染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6.
夏彬彬  王军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11):3863-3879
随着蛋白质序列及结构数据的大量累积,在获得了大量描述性信息之后如何有效利用海量数据,从已有数据中高效提取信息并且应用到下游任务当中就成为了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蛋白质的设计可使新蛋白的研发不再受限于实验条件,这对药物靶点预测、新药研发和材料设计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深度学习作为一种高效的数据特征提取方法,可以通过它对蛋白质数据进行建模,进而加入先验信息对蛋白质进行设计。故此基于深度学习的蛋白质设计就成为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研究领域。文中主要阐述基于深度学习的蛋白质序列与结构数据的建模和设计方法。详述该方法的策略、原理、适用范围、应用实例。讨论了深度学习方法在本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局限性,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IFN-α上调热休克蛋白gp96对其抗HBV作用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RT-PCR、荧光报告基因和Western blot在转录和蛋白水平上研究IFN-α对gp96上调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其次,利用RT-PCR、ELISA分别研究转染表达gp96、RNA干扰gp96对HBV复制的影响.最后,通过ELISA、RT-PCR研究RNA干扰gp96后IFN-α抗HBV的作用.[结果]发现IFN-α对gp96的上调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而gp96的上调促进了HBV的复制,消除IFN-α对gp96的上调显著增强IFN-α抗HBV的效率.[结论]IFN-α上调gp96对其抗乙肝病毒功能起负面影响,抑制gp96上调可增强IFN-α的抗病毒效果.  相似文献   
78.
为明确谷跗线螨Tarsonemus granarius交叉反应性变应原在体内的定位, 制作谷跗线螨石蜡切片, HE染色后光镜观察其内部形态结构; 选用对尘螨过敏患者的阳性血清特异性IgE抗体作探针,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交叉反应性抗原存在位置。HE染色显示谷跗线螨的消化系统占据其体腔的大部分, 包括口咽部、 中肠、 后肠、 肛门和唾液腺等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谷跗线螨的口咽部、 中肠、 肠内容物、 肠壁及生殖腺等均有阳性反应。谷跗线螨体内存在可诱发人体IgE抗体的变应原, 变应原在其体内的分布格局与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9.
李燕  李秀岚  严景华 《生物工程学报》2011,27(10):1472-1481
由于新发现的流感病毒抗体CR6261可以中和多种亚型的流感病毒,而且是其VH区结合于流感病毒蛋白HA的保守区,因此该抗体有望成为一种广谱的流感治疗性抗体而备受关注。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R6261VH、pCR6261VH-GFP、pCR6261scFv,成功地筛选到在细胞膜上稳定表达CR6261VH、CR6261VH-GFP与CR6261scFv的单克隆细胞系。用流感病毒去感染稳定细胞系,间隔12 h取上清检测病毒血凝效价。结果表明:稳定表达CR6261scFv和CR6261VH-GFP细胞系能够降低病  相似文献   
80.
旨在以乙肝病毒 (HBV) 的主要结构蛋白-表面蛋白 (HBsAg) 和核心蛋白 (HBcAg) 作为抗原设计DNA疫苗,研究热休克蛋白HSP70和gp96作为新型免疫佐剂增强疫苗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利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流式细胞内因子染色、3H-TdR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技术分析,结果显示HSP70和gp96可使疫苗的细胞免疫水平提高1~6倍,提高体液免疫水平20%~60%。研究结果为设计以HSP70和gp96作为免疫佐剂的新型乙肝治疗性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