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72篇
  免费   4804篇
  国内免费   20491篇
  2024年   225篇
  2023年   1180篇
  2022年   1970篇
  2021年   2036篇
  2020年   2051篇
  2019年   2380篇
  2018年   1508篇
  2017年   1472篇
  2016年   1569篇
  2015年   2060篇
  2014年   2969篇
  2013年   2537篇
  2012年   3612篇
  2011年   3685篇
  2010年   3068篇
  2009年   3142篇
  2008年   3352篇
  2007年   3161篇
  2006年   2978篇
  2005年   2489篇
  2004年   1919篇
  2003年   1619篇
  2002年   1440篇
  2001年   1438篇
  2000年   1316篇
  1999年   795篇
  1998年   435篇
  1997年   272篇
  1996年   216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78篇
  1981年   35篇
  1979年   14篇
  1958年   12篇
  1957年   22篇
  1954年   12篇
  1953年   13篇
  1950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杨树是我国“三北”地区防护林建设的主栽树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期受到光肩星天牛的严重危害。北抗杨对光肩星天牛有一定的抗性,但产生抗性的生化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试剂盒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未受害、机械损伤、虫害北抗杨为研究材料,对其树皮和木质部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和防御酶含量进行检测,以探索其抗性机制。结果表明,北抗杨受到机械损伤和光肩星天牛危害后其反应不同:1)次生代谢产物,北抗杨受到机械损伤后,树皮中的水杨苷和白杨甙含量显著上升,槲皮苷含量降低;而受光肩星天牛危害后,树皮中的水杨苷和槲皮苷含量显著上升,白杨甙含量无显著变化。机械损伤的北抗杨木质部总酚含量高于虫害与未受害木质部,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光肩星天牛危害的北抗杨木质部白杨甙和亚麻木酚素含量高于机械损伤木质部与未受害木质部。遭受机械损伤与虫害后北抗杨木质部的总酚苷含量显著高于未受害木质部。2)防御酶活性分析表明,与未受害北抗杨树皮相比,受到机械损伤与虫害后的树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升高,但两者间无差异;受到机械损伤与虫害后的树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未受害树皮,且机械损伤树皮高于虫害树皮;北抗杨受机械损伤与虫害后木质部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于未受害木质部,但两者间无差异。3)与未受害北抗杨相比,北抗杨受机械损伤、虫害后部分次生代谢物和防御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推测这些物质可能与北抗杨抗逆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82.
对鸡腿蘑多糖的结构进行检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对深度发掘鸡腿蘑多糖的功效具有重要意义。制备发酵时间为72 h、96 h和120 h的鸡腿蘑胞外粗多糖,采用PMP柱前衍生化-HPLC法分析其单糖组成,结果表明发酵72 h、96 h和120 h胞外多糖均由D-甘露糖、L-鼠李糖、D-葡萄糖、D-半乳糖、D-阿拉伯糖组成,但各单糖的相对摩尔比不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不同发酵时间的多糖形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发酵120 h多糖的板状结构更加规则,多糖分子的聚集作用更强。采用高效凝胶过滤色谱法对不同发酵时间的鸡腿蘑胞外多糖的分子量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发酵120 h的多糖分子量更大,分布范围更广。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下,发酵120 h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较发酵72 h和96 h的多糖强。研究结果表明鸡腿蘑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可能与其形貌结构和分子量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983.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联合西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口服替格瑞洛治疗,观察组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乳酸、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血浆乳酸、BNP和PCT、hs-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End diastolic diameter of left ventricle,LVEDd)、CO和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eft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4.00%(7/50),与对照组的11.76%(6/51)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替格瑞洛能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可能与其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84.
谷氨酸钠(MSG),也称味精,是谷氨酸的钠盐,也是最丰富的天然存在的非必需氨基酸之一.MSG常作为一种增味剂被添加到食物中,但也有报道可引起哮喘、头痛甚至脑损伤.本文以黑腹果蝇作为材料,利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分析其肠道菌群对高MSG摄人的响应.结果发现饲喂MSG组果蝇相比对照组,其肠道的厚壁杆菌门 Firmicutes、芽孢杆菌纲 Bacilli、乳杆菌目 Lactobacillales、乳杆菌科 Lactobacillaceae、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丰度显著升高.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分析也显示饲喂MSG组和对照组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证明,高MSG摄入能显著改变果蝇肠道菌群组成,为理解高MSG摄入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提供更多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985.
中华大刀螳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既是传统的中药材,又是重要的天敌昆虫,因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华大刀螳资源,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大刀螳为渐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态.室内1年完成1个世代,且无越冬现象.若虫共8龄,以1龄若虫发育历期最短,平均为11.73 d,8龄若虫发育历期最长,平均为24.75 d;3龄若虫存活率最低,为81.08%,5龄若虫存活率最高,为100%;雌、雄成虫阶段的平均历期为99.36 d和72.86 d.此外,本文介绍了中华大刀螳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86.
本文以普通齿蛉Neoneuromus ignobilis Navás,1932和单斑巨齿蛉Acanthacorydalis unimaculata Yang et Yang,1986为例,描述和比较了广翅目齿蛉科齿蛉属和巨齿蛉属的卵块及1龄幼虫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普通齿蛉与单斑巨齿蛉的卵块和1龄幼虫在形态上有着较大差异:普通齿蛉卵块约为单斑巨齿蛉卵块的3/4;普通齿蛉卵粒约为单斑巨齿蛉卵粒的2/3,卵粒都呈圆柱形,差异不大;普通齿蛉外层白色覆盖物厚度是单斑巨齿蛉的2~3倍.普通齿蛉卵块为单个附着在芦苇叶上,形状有4种类型,分别为椭圆形、螺形、卵圆形、圆形,在所有样本中其占比分别依次为47.1%、9.8%、17.6%和25.5%;单斑巨齿蛉卵块多为数个相连附着在桥底,卵壳薄且最外层卵粒向外翘起,使其表面如突起均匀地分布在卵壳表面.普通齿蛉1龄幼虫腹部背面白色的线状裸露区较稳定,且8对气管鳃靠近末端都有褐色和黄色的斑纹,而单斑巨齿蛉1龄幼虫腹部背面呈深褐色,腹部背面裸露区和颜色分布不稳定,气管鳃无花斑;两种1龄幼虫腹部两侧均都无毛簇.这些数据资料不仅丰富了广翅目昆虫的相关知识,而且为其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87.
为了监测南疆主要Bt棉区棉铃虫田间种群对Bt棉的抗性频率,分别采集库尔勒、阿克苏、泽普三地的棉铃虫单雌系,以Bt毒蛋白作为人工饲料,采用单雌系F1代法进行棉铃虫田间种群抗性个体检测.本文从库尔勒、阿克苏、泽普三地分别筛选了57个、106个、92个棉铃虫单雌系.三地棉铃虫单雌系幼虫在正常饲料和Cry1Ac饲料上的平均发育级别呈线性相关,相对平均发育级别平均值分别为0.5210、0.4935、0.4623,无≥0.8的个体,估测南疆三地棉铃虫种群的Bt抗性基因频率均小于0.001.泽普玉米种植比例较高,可有效稀释棉铃虫种群的Bt抗性基因,因此泽普的棉铃虫种群敏感度最高.本研究可为新疆Bt棉区棉铃虫的抗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88.
基于CRISPR/Cas系统出现的单碱基编辑技术可以实现高效且简便的单个碱基的替换编辑,其原理是将胞嘧啶脱氨酶(cytosine deaminase)或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与Cas9n(D10A)形成融合蛋白,通过CRISPR/Cas精准识别和定位DNA上的靶位点后,利用胞嘧啶脱氨酶或腺苷脱氨酶将靶点距离sgRNA位点基序(protospacer adjacent motif,PAM)序列端的4~7位的单个碱基发生单碱基转换或颠换。对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单碱基编辑技术发现的历史、组成和分类、工作原理进行了概述,并总结了该系统最新进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989.
转基因抗虫玉米的商业化种植,成为大幅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主要推进器之一。近年来,转基因抗虫玉米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有效控制了靶标害虫的发生危害,降低了化学杀虫剂的施用,为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介绍了全球转基因抗虫玉米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与转基因抗虫玉米种植相关的生态问题,并提出了推进转基因抗虫玉米在我国产业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90.
目的: 核糖体蛋白(RPs)属于多功能蛋白,能够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和响应胁迫条件。RpRPL22是一个从豆科植物刺槐中分离得到的结瘤相关基因,通过序列比对发现其与核糖体大亚基蛋白RPL22高度同源。对其如何通过调控根瘤菌侵染而在共生结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分析RpRPL22在接菌后不同时间及不同植物组织的表达变化。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目的基因cDNA全长。通过GFP报告基因进行RpRPL22亚细胞定位分析。通过Gateway BP重组技术构建RNA干扰(RNAi)重组载体,借助电转化法将重组载体转至农杆菌K599,利用农杆菌介导植物根部,接菌后观察和测量植株表型。首先从宏观水平统计观察目的基因是否对结瘤过程有影响,其次从分子水平揭示目的基因在共生结瘤过程的重要功能。结果: 不同接菌时期、不同植物组织目的基因qRT-PCR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几乎在所有取样的接菌时间,目的基因RpRPL22在接菌根中的相对表达量都低于未接菌对照根,只有接菌后第25天除外。在成熟的根瘤中,接菌后第25天该基因的表达量也最高。洋葱表皮和毛状根亚细胞定位结果均显示在椰菜花叶病毒(CaMV)的35S启动子控制下,RpRPL22融合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荧光信号在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显的表达。RNAi转化植株的表型统计观察结果,比如植株鲜重、植株的有效结瘤数目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降低;同时RNAi转化植株在根瘤菌侵染过程形成的侵染线数目和根瘤原基数目较对照均显著降低。根瘤切片实验用于观察根瘤显微超微结构,结果显示RNAi植株根瘤中固氮区的受菌侵染细胞数目与对照相比明显减少。电镜观察根瘤单个受菌侵染细胞中类菌体形态显示,RNAi根瘤中类菌体侵染细胞胞体多呈不规则形状,皱缩变形严重,环类菌体周间隙空间增大,多共生体融合,表现出细胞凋亡的迹象。对照根瘤中的受菌侵染细胞胞体多呈圆形椭圆形,胞质饱满丰富且分布均匀,细胞发育正常,表明RNAi植株根瘤发育过程明显受阻。结论: 核糖体蛋白(RP)能够参与调控豆科植物共生结瘤过程,相关同源基因RpRPL22可能在起始根瘤菌侵染植物和阻止类菌体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