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贵州省东方蜜蜂Apis cerana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现状,对贵州省9个地级市79个样点采集的东方蜜蜂样本线粒体DNA (mt DNA) COI-COII序列进行扩增与测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亲缘关系。序列结果显示扩增后COI-COII序列长度约为760 bp,A+T平均含量(82.3%)明显高于C+G(17.7%),碱基偏移性明显。单倍型分析共发现33个单倍型,其中主体单倍型H1为9个地理群体共有。单倍型多样度分析表明平均单倍型多样度为0.802,其中黔南地区最高,遵义地区最低;平均核苷酸多样度为0.014,其中六盘水地区最高,黔西南及安顺地区最低。中性检验结果表明贵州省部分地区东方蜜蜂可能经历过群体扩张。9个地区样点的平均遗传距离介于0.0012~0.0044之间,其中毕节与黔东南地区间最大,为0.0044,安顺与黔南、遵义地区间最小,均为0.0012。在单倍型系统进化树中,79个样点东方蜜蜂可分为两个类群。研究结果为贵州省东方蜜蜂遗传分化研究、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记述采自广东省广州市竹子上的额垠叶蝉属Mukaria Distant,1908(半翅目,叶蝉科,额垠叶蝉亚科)1新种,即黄褐额垠叶蝉Mukaria testacea sp.nov..新种近似于竹额垠叶蝉M.bambusana Li et Chen,1999,区别在于:新种体背黄褐色;尾节腹缘无突起;阳茎端部粗,端半小向背而弯折,背缘上的2对刺状突均斜指向侧基部.提供了新种的鉴别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芫菁斑蝥素对喉癌细胞和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提取自眼斑芫菁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体内的斑蝥素对人喉癌HEP-2细胞和人胃癌BGC-823细胞的抑制、以及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 将斑蝥素作用于经体外培养的人喉癌HEP-2细胞和人胃癌BGC-823细胞, 采用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抑制实验, 测定斑蝥素对这2种癌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与剂量效应;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斑蝥素处理的人喉癌HEP-2细胞的细胞周期;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斑蝥素浓度为1.28 μmol/L时, 对HEP-2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 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 呈剂量效应关系, 抑制中浓度为2.88 μmol/L;斑蝥素浓度为20.4 μmol/L时, 对BGC-823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 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 呈剂量效应关系, 抑制中浓度为54.85 μmol/L。用浓度1.44和2.88 μmol/L的斑蝥素处理HEP-2细胞24 h后, G2-M期分布从8.21%增加到22.29%, S期细胞分布从14.33%增加到21.61%, 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阻滞作用增加, 呈剂量效应关系。G0-G1期细胞分布都有所降低, 从77.45%降低到56.10%, G0-G1期峰前无显著的亚二倍体峰出现, 说明斑蝥素未能够诱导HEP-2细胞发生凋亡。光镜检查显示:HEP-2细胞可出现细胞收缩、胞膜突出、核碎裂等现象。【结论】 斑蝥素对治疗喉癌的效果可能较为理想, 而对胃癌的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记述采自中国西南地区的飞虱科1新记录属:Altekon Fennah及3新记录种:小黑飞虱A.marpessa(Fennah),齿突小黑飞虱A.charcamis Fennah和暗尾背刺飞虱Hugamiodes fuscicaudata(Muir),附主要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于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中华大刀螳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既是传统的中药材,又是重要的天敌昆虫,因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华大刀螳资源,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大刀螳为渐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态.室内1年完成1个世代,且无越冬现象.若虫共8龄,以1龄若虫发育历期最短,平均为11.73 d,8龄若虫发育历期最长,平均为24.75 d;3龄若虫存活率最低,为81.08%,5龄若虫存活率最高,为100%;雌、雄成虫阶段的平均历期为99.36 d和72.86 d.此外,本文介绍了中华大刀螳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慈竹叶蝉类害虫DNA条形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蝉类昆虫形态结构多样,在农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植物保护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物种的准确鉴定一直是农林植保工作中的难点。DNA条形码技术极大促进了农林生态系统物种的快速、准确鉴定。本研究经过连续2年的野外调查采集慈竹Bambusa emeiensis主要叶蝉种类,扩增了广泛分布于中国慈竹的12种主要叶蝉类害虫的线粒体基因COⅠ和16S rRNA序列片段,并进行了遗传距离、系统发育及矢量Klee-diagram图分析。结果显示:慈竹叶蝉昆虫COⅠ基因序列片段(590 bp)种内遗传距离为0.004,种间遗传距离为0.283;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463 bp)种内遗传距离为0.003,种间遗传距离为0.257;不同种间存在明显的条形码间隔。2个基因序列片段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与形态学研究谱系关系一致。Klee-diagram图分析结果和分子系统发育结果一致。上述结果表明,COⅠ和16S rRNA基因适用于慈竹叶蝉类昆虫的物种鉴定,可为竹林叶蝉类昆虫的准确快速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PCR扩增首次获得了疏广蜡蝉属Euricania Melichar,1898 3个近似种:透明疏广蜡蝉E.clara Kato,1932、长刺疏广蜡蝉E.longa Xu,LiangJiang,2006和短刺疏广蜡蝉E.brevicula Xu,LiangJiang,2006的16S r DNA序列和Cytb序列;使用MEGA 6.0软件,分析了其序列组成及变异,计算了遗传距离,以宽广蜡蝉属Pochazia AmyotServille,1843的圆纹宽广蜡蝉P.guttifera Walker,1851和眼斑宽广蜡蝉P.discreta Melichar,1898为外群,利用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透明疏广蜡蝉、长刺疏广蜡蝉和短刺疏广蜡蝉的16S r DNA序列长度分别为414 bp,404 bp,435 bp,而Cytb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492 bp,468 bp,472 bp,三者的序列比对、碱基组成成分存在差异;2属5种广翅蜡蝉16S r DNA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08-0.098,属间遗传距离为0.122-0.197,而Cytb基因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38-0.055,属间遗传距离为0.181-0.188,表明16S r DNA和Cytb基因序列可作为DNA条形码候选基因片段,用于广翅蜡蝉近似属、种的分子鉴定。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显示,3个近似种的亲缘关系基本一致,各自聚为一支,且置信值均达96%以上。本文亦结合了透明疏广蜡蝉、长刺疏广蜡蝉和短刺疏广蜡蝉形态学特征的差异对其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隐脉叶蝉族1新属,凹片叶蝉属Concaveplana gen.nov.,1新种,端刺凹片叶蝉C.spinata sp.nov.,2新组合,红线凹片叶蝉C.rufolineata(Kuoh),comb.nov.和三带凹片叶蝉C.trifasciata(Huang),comb.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贵州农学院。  相似文献   
9.
记述采自中国贵州省的飞虱科Delphacidae皱茎飞虱属Opiconsiva1新种:白边皱茎飞虱O.albimarginata,sp.nov.。地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圆顶瓢蜡蝉属Thabena Stl,1861进行了分类回顾,共有4种:海南圆顶瓢蜡蝉T.hainanensis(Ran & Liang,2006)(中国海南)、兰坪圆顶瓢蜡蝉T.lanpingensis sp.nov.(中国云南)、黎桃圆顶瓢蜡蝉T.litaoensis(Yang,1994)(中国台湾、海南)和云南圆顶瓢蜡蝉T.yunnanensis(Ran & Liang,2006)(中国云南)。对其中2个种兰坪圆顶瓢蜡蝉T.lanpingensis和黎桃圆顶瓢蜡蝉T.litaoensis进行了描记或重新描记,绘制了特征图。提供了中国圆顶瓢蜡蝉属全部已知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