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树是我国“三北”地区防护林建设的主栽树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长期受到光肩星天牛的严重危害。北抗杨对光肩星天牛有一定的抗性,但产生抗性的生化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试剂盒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未受害、机械损伤、虫害北抗杨为研究材料,对其树皮和木质部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和防御酶含量进行检测,以探索其抗性机制。结果表明,北抗杨受到机械损伤和光肩星天牛危害后其反应不同:1)次生代谢产物,北抗杨受到机械损伤后,树皮中的水杨苷和白杨甙含量显著上升,槲皮苷含量降低;而受光肩星天牛危害后,树皮中的水杨苷和槲皮苷含量显著上升,白杨甙含量无显著变化。机械损伤的北抗杨木质部总酚含量高于虫害与未受害木质部,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光肩星天牛危害的北抗杨木质部白杨甙和亚麻木酚素含量高于机械损伤木质部与未受害木质部。遭受机械损伤与虫害后北抗杨木质部的总酚苷含量显著高于未受害木质部。2)防御酶活性分析表明,与未受害北抗杨树皮相比,受到机械损伤与虫害后的树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升高,但两者间无差异;受到机械损伤与虫害后的树皮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未受害树皮,且机械损伤树皮高于虫害树皮;北抗杨受机械损伤与虫害后木质部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于未受害木质部,但两者间无差异。3)与未受害北抗杨相比,北抗杨受机械损伤、虫害后部分次生代谢物和防御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推测这些物质可能与北抗杨抗逆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染色质在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及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表观遗传提供一个重要的信息整合平台.染色质的高级结构,特别是 30 nm染色质的动态变化在基因转录沉默和激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功能.但是目前对30 nm 染色质纤维的组装及其精细结构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本文通过体外表达系统,表达未经修饰的组蛋白,并利用克隆构建的601DNA均一重复序列,通过逐步降低盐离子浓度并加入组蛋白H1或镁离子的方法,体外重组均一的30 nm染色质纤维.并利用镀金属、负染色制样和冷冻电镜制样等手段通过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对30 nm纤维结构的形成原因、组蛋白H1的作用和核小体重复单位(nucleosome repeat lengths,NRLs)长度对30 nm染色质纤维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组蛋白H1或二价镁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均可形成30 nm染色质纤维.其形成的染色质拓扑结构有所不同.统计分析表明,不同长度核小体重复单位(NRLs)形成的染色质纤维直径有所不同(P < 0.05).同时,我们得到了较为均一的冷冻电镜样品,为进一步研究30 nm染色质纤维的高级结构及理解体内染色质存在的形式及动态过程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Sf2523蛋白属于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Prx)家族,在有氧代谢过程中消除活性氧,起到保护生命大分子的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原核表达体系,可溶性表达并纯化了Sf2523酶蛋白,并对蛋白进行了过氧化物酶活性检测,证明其依然具有天然活性,酶的核心结构并未发生变化.由分子排阻色谱结果发现,酶蛋白体内和体外聚集状态不同,离体蛋白聚集状态不稳定,趋于二体化.将纯化的单体蛋白即时进行了结晶实验,初筛长出了针状晶体.通过进一步切除标签蛋白进行优化处理,最终得到了均匀的三维单晶.  相似文献   
4.
采用土壤培养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与纳米碳配合施用对尿素和碳酸氢铵在华北平原典型土壤潮褐土中转化的调控效果及其对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尿素和碳酸氢铵在施入土壤后的2周内,土壤无机氮的供应强度差别较大,2周以后则基本相似.2种氮源对油菜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在生育前期(播种后34 d)差异显著,但最终达到商品生物量收获时,氮源之间差异不大.DCD对尿素和碳酸氢铵在潮褐土中的转化表现出显著的硝化抑制作用,其抑制强度和有效抑制时间随DCD用量的增加而增强,且以对碳酸氢铵施入土壤后的硝化抑制效果更好.在本研究条件下,DCD用量以占肥料纯氮量的1.0%~1.5%相对较佳,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改善叶色,降低植株硝酸盐含量,提高氮肥利用率.纳米碳与DCD配合施用对土壤铵氧化有明显的协同抑制效果,且可以显著刺激油菜前期的生长发育和氮素利用,降低油菜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C57BL/6J-HBV乙型肝炎病毒转基因小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以及与遗传背景相同的C57BL/6J小鼠的差异。方法选取8周龄和24周龄的C57BL/6J-HBV转基因小鼠及C57BL/6J小鼠的血清测定T-BIL、ALT、AST、TP和ALB值。结果C57BL/6J-HBV转基因小鼠与同周龄同性别的C57BL/6J小鼠相比,T-BIL、ALT、AST、TP和ALB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24周龄的C57BL/6J-HBV转基因小鼠ALT和AST与其8周龄鼠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C57BL/6J-HBV转基因小鼠T-BIL、ALT、AST、TP和ALB值显著高于C57BL/6J小鼠;且C57BL/6J-HBV转基因小鼠ALT和AST值与年龄有关,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是一种钻蛀性害虫,主要以蔷薇科果树和观赏树木为寄主。本研究旨在搞清楚桃红颈天牛成虫的交配产卵行为及其对不同寄主植物的栖落和产卵选择性。【方法】选择苹果Malus pumila、山樱花Prunus serrulata var. spontanea、桃Prunus persica、西府海棠Malus micromalus、毛樱桃Prunus tomentosa、秋子梨Pyrus ussuriensis、杏Prunus armeniaca和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var. atropurea 8种寄主植物木段,构建为成虫的活动场所,观察桃红颈天牛成虫的交配和产卵行为,并测定桃红颈天牛成虫在不同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和产卵量。【结果】桃红颈天牛成虫的交配行为分为避让、打斗和交配3种行为。交配过程可分为相遇抱对、插入输精、交配后陪护3个阶段。桃红颈天牛雌虫产卵时无刻槽行为,喜欢将卵产于较为狭窄的缝隙中。雌虫偏好在桃树木段上栖落,雄虫则偏好在毛樱桃木段上栖落。李亚科李属的桃是桃红颈天牛最喜欢的产卵寄主木段,而雌虫在苹果亚科的苹果、海棠和秋子梨木段上产卵极少。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雌虫在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与产卵量占比间存在正相关性,雄虫在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与雌虫在寄主木段上的栖落数量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性。【结论】桃红颈天牛雌成虫最喜欢桃树木段,雄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与雌虫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及其受体(EPOR)在非小性细胞肺癌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收集27 例非小 性细胞肺癌(NSCL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EPO 和EPOR的表达;观察人源重组EPO(rhEPO)对HCC15 和 HCC1819 细胞活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分析缺氧对NSCLC细胞EPO 及EPOR 表达的影响。结果:27例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标 本中13 例表达EPO,表达率为48 %,25 例表达EPOR,表达率为92 %。rhEPO明显增加了高表达EPOR 的HCC1819 细胞克隆 数,而对低表达EPOR 的HCC15 细胞的克隆形成没有影响。rhEPO增强了HCC1819 的细胞活力,但以siRNA干涉HCC1819 EPOR后,EPO对HCC1819 细胞活力增强作用消失。rhEPO 明显增加了HCC1819 细胞的细胞周期。缺氧促进了HCC1819 细胞的 EPO 的表达,增强了细胞活力。结论:EPO 和EPOR在非小性细胞肺癌中表达增高,EPO 通过EPOR 促进了NSCLC 细胞的增殖, 缺氧诱导了NSCLC 细胞EPO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变性模型大鼠 (royalcollegeofsurgeonrat,RCS)为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经典模型 ,最先在英国皇家外科学院种系鼠中发现 ,是第一个被发现具有人类视网膜变性主要特征的动物模型。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学部饲育的RCS大鼠是 1994年 4月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 (llinois)眼科病理研究所惠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的 ,至 2 0 0 1年 5月已繁育了 16代 ,现将该品系大鼠的特性概述如下 :1 遗传特性 RCS大鼠基因型为a,h ,p ,rdy,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鼠体特征为 :粉眼 ,全身多为白色 ,颈、背部有深棕色不规则花斑图案。2 生物化学特…  相似文献   
9.
采用土壤培养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与纳米碳配合施用对尿素和碳酸氢铵在华北平原典型土壤潮褐土中转化的调控效果及其对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和碳酸氢铵在施入土壤后的2周内,土壤无机氮的供应强度差别较大,2周以后则基本相似.2种氮源对油菜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在生育前期(播种后34 d)差异显著,但最终达到商品生物量收获时,氮源之间差异不大.DCD对尿素和碳酸氢铵在潮褐土中的转化表现出显著的硝化抑制作用,其抑制强度和有效抑制时间随DCD用量的增加而增强,且以对碳酸氢铵施入土壤后的硝化抑制效果更好.在本研究条件下,DCD用量以占肥料纯氮量的1.0% ~1.5%相对较佳,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改善叶色,降低植株硝酸盐含量,提高氮肥利用率.纳米碳与DCD配合施用对土壤铵氧化有明显的协同抑制效果,且可以显著刺激油菜前期的生长发育和氮素利用,降低油菜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滑膜细胞为研究对象,明确mi R-10a对滑膜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首先用q RT-PCR对筛选得到的异常表达mi RNA进行验证,进而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报告基因、Western印迹方法,明确mi R-10a的靶基因,最后采用Transwell、划痕实验考察mi R-10a对RA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LS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mi R-10a在RA患者滑膜组织及细胞中低表达;TAK1和BTRC是mi R-10a的靶基因;mi R-10a可促进IL-6、IL-8等炎症因子的表达;mi R-10a可促进FLS细胞的侵袭、迁移。结论:mi R-10a可通过调节NF-κB的活性影响RA FLS细胞的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