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普通齿蛉Neoneuromus ignobilis Navás幼虫的呼吸系统及其呼吸行为。结果表明:普通齿蛉幼虫为全气门式(10对气门)呼吸系统,前中胸、中后胸之间、腹部8节各有1对气门,腹部8节各有气管鳃1对,前6对细短,管状,有较短绒毛,后2对气管鳃较粗长,呈羽毛状。腹部1~7节各有1对毛簇,第8腹节无毛簇。侧纵干气管较粗,4束,自前胸前缘部分成左右2组,每组两根侧纵干气管,向胸腹部延伸,二级气管分别伸达各个气门和毛簇,腹部每节由毛簇处的二级气管分支而来的三级气管相连或延伸至消化道等处。气管鳃中无气管。有毛簇呼吸、气门呼吸和体壁呼吸3种呼吸方式,在水中以毛簇呼吸为主,在陆上进行气门呼吸和体壁呼吸。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普通齿蛉Neoneuromus ignobilis Navás,1932和单斑巨齿蛉Acanthacorydalis unimaculata Yang et Yang,1986为例,描述和比较了广翅目齿蛉科齿蛉属和巨齿蛉属的卵块及1龄幼虫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普通齿蛉与单斑巨齿蛉的卵块和1龄幼虫在形态上有着较大差异:普通齿蛉卵块约为单斑巨齿蛉卵块的3/4;普通齿蛉卵粒约为单斑巨齿蛉卵粒的2/3,卵粒都呈圆柱形,差异不大;普通齿蛉外层白色覆盖物厚度是单斑巨齿蛉的2~3倍.普通齿蛉卵块为单个附着在芦苇叶上,形状有4种类型,分别为椭圆形、螺形、卵圆形、圆形,在所有样本中其占比分别依次为47.1%、9.8%、17.6%和25.5%;单斑巨齿蛉卵块多为数个相连附着在桥底,卵壳薄且最外层卵粒向外翘起,使其表面如突起均匀地分布在卵壳表面.普通齿蛉1龄幼虫腹部背面白色的线状裸露区较稳定,且8对气管鳃靠近末端都有褐色和黄色的斑纹,而单斑巨齿蛉1龄幼虫腹部背面呈深褐色,腹部背面裸露区和颜色分布不稳定,气管鳃无花斑;两种1龄幼虫腹部两侧均都无毛簇.这些数据资料不仅丰富了广翅目昆虫的相关知识,而且为其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属模巨齿蛉为例,首次研究了广翅目末龄幼虫化蛹前的打洞行为及洞穴类型。试验通过昼夜录像等手段,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属模巨齿蛉末龄幼虫的打洞行为,并对洞穴进行解剖、测量和拍照,获得了洞穴的相应数据和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属模巨齿蛉末龄幼虫的打洞行为主要包括寻找洞址、用大颚衔土建洞、封洞等过程,主要在19∶00-次日12∶00时间段打洞,选择有遮蔽物的地方作为洞址;在选址或打洞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多头幼虫争夺洞址的现象;打洞时,幼虫主要是用大颚衔土,衔土频率为1-12次/min,或用整个头部前端铲土,通过腹部肌肉伸缩为头部挖土提供动力;幼虫在打洞期间会有不同的休息时间,建造一个洞穴大约需要累计时间120-250 min,一次连续打洞的时间为37 s-17 min;洞穴类型分为封口洞穴和开口洞穴2大类,其中封口洞穴有5种类型,开口洞穴有2种类型;洞穴深度为3.0-7.5 cm,洞内最大直径为2.5-5.0 cm;幼虫在预蛹期间还可以从洞穴中爬出来到水中取食,之后再返回洞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描述了三叶虫萤Emeia pseudosauteri各龄期幼虫的外部形态,并初步研究了幼虫的蜕皮过程。三叶虫萤幼虫共8龄,随龄期增大,体色会逐渐加深,体表从3龄开始长出刚毛并逐渐变得硬而尖锐,发光器逐渐变得清晰至突出于体表,臀足着生的多节纤毛逐渐变得长而密,且颜色逐渐变深。幼虫会依附辅助物蜕皮,蜕皮后的幼虫体色由浅粉色逐渐鞣化固定。本文为三叶虫萤的养殖和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记述了采自中国台湾斑腿蝗科外斑腿蝗属Xenocatantops Dirsh,1953的2新种.台湾外斑腿蝗X.taiwanensis sp.nov.近似Xenocatantops sauteri(Ramme,1941),区别特征为前翅较长,超过后足股节中部,到达肛上板的中点;颜面隆起具纵沟,两侧近平行,中部微缩狭;前胸腹板突圆柱形,端圆形.长翅外斑腿蝗X.longipennis sp.nov.近似Xenocatantops luteitibia Zheng et Jiang,2002,区别特征为后足股节粗壮,长为最宽处的3.7倍;触角中段一节的长为宽的1.1~1.3倍;前胸背板缺小黑点.并附外斑腿蝗属中国已知种的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台中.  相似文献   
6.
普通齿蛉幼虫的游泳行为(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广翅目昆虫幼虫在水中的游泳能力, 以丰富其水生习性的行为学资料, 选取中国特有种普通齿蛉Neoneuromus ignobilis幼虫为研究对象, 通过室内试验对其游泳的姿势、 刺激因素、 不同龄期游泳能力及在外界刺激下的游泳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 普通齿蛉幼虫有垂直、 平行、 仰面和侧面等4种游泳姿势, 出现的频率分别为89.08%, 5.49%, 4.40%和0.61%。游泳时身体呈不同程度的“S”形, 利用头部和尾部方向的改变实现虫体的上升、 下沉和游泳姿势的改变。普通齿蛉幼虫利用身体的摆动游泳, 游泳时3对足以固定的姿势靠紧身体。不同龄期的幼虫游泳能力差异很大, 6龄幼虫的游泳能力远强于2龄和末龄幼虫。在游泳时, 普通齿蛉幼虫还具有比较复杂和独特的防御行为, 如其腹部末端会喷射出化学物质。据此认为, 普通齿蛉拥有较强的游泳能力, 有助于其逃生和防御。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用0.45T的稳定磁场处理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Meyen)的若虫和成虫,在温度为(35±2)℃、光周期为(L∶D=10∶14)、光照度12000lx、相对湿度64%的光照培养箱中饲养,历时38d,发现该磁场对东亚飞蝗体表色素的变化有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草绿色、乳黄色和浅白色等几种颜色,对开发昆虫宠物市场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峨眉山地区蚱总科的初步调查及二新种记述(直翅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采自四川峨眉山地区蚱总科20种,分属于4科12属,其中有2新种和1个雌性新发现,即短刺刺翼蚱Scelimena brevispina sp.nov.和宽须蚱Tetrix latipalpa sp.nov.,并有弧肩玛蚱Mazarredia arcusihumeralis Zheng et al.雌性新发现。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及乐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9.
记述采自四川省无翅蚱属Aalatettix 2新种,即驼背无翅蚱Aakatettix gibbosasp.nov.和乐山无翅蚱Aalatettix leshan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峨眉山藏猕猴猴群大肠杆菌耐药性情况,为疫病防治和耐药性在野生猕猴群体中的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峨眉山藏猕猴粪便105份,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杆菌进行致病性试验以及按照CLSI推荐的K-B药敏纸片法进行1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检测。结果从105份样品中分离到105株大肠杆菌,其中6株致病性较强,23株有致病性,76株无致病性。各景区所分离的大肠杆菌对痢特灵(FUZ)耐药率较高,一线天达54.29%,钻天坡达39.47%,雷洞坪达46.87%。105株不同区域来源的大肠杆菌耐受的药物种数不同,一线天景区无12耐以上的菌株,而以3耐最多,为11.43%。钻天坡景区无7耐以上的菌株,而以1耐最多,为21.05%。雷洞坪景区无8耐以上的菌株,而以1耐最多,为18.75%。对各猴区分离的29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19种抗生素共产生了7种耐药谱。总体来看,优势耐药谱不明显,且不同个体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谱存在差异。结论应定期追踪峨眉山藏猕猴大肠杆菌耐药情况,对野生藏猕猴疫病的防控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