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食品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的RT-PCR检测体系。方法:在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组2A区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建立同时适于3种血清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检测方法,并对人工接种病毒的贝类(生蚝、文蛤)、蔬果(草莓、樱桃和生菜)和水样等实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基于构建的分别适于3种血清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检测的参照分子,确定所建立方法的检测下限可达50拷贝参照分子DNA。针对各种食品基质建立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富集、RNA提取和RT-PCR方法检测3种血清型病毒可达10RT-PCR单位(RTU)。结论:建立的RT-PCR检测体系可用于食品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建立荧光分子信标探针方法,探讨乙肝病毒对拉米夫定耐药的发生及病程进展。观察77例乙肝病人口服拉米夫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及24个月肝功能(ALT)及免疫学指标及检测HBVDNA含量,并采用PCR荧光分子信标技术检测YMDD耐药突变株(包括YIDDYVDD突变株)。结果表明,口服拉米夫定12个月或24个月,近半数病人血清HBVDNA转阴(小于01pgml),35%(2777)的病人出现e抗原血清转换或单纯e抗原转阴,而e抗原血清转换绝大多数发生于HBVDNA低于100pgml血清的病人。30%(2376)的病人出现YMDD耐药(YIDDYVDD),在HBVDNA小于10pgml(106拷贝ml)的病人中YMDD耐药株与野生株共存。加大口服拉米夫定剂量,绝大多数YMDD耐药株仍不能转变为YMDD野生株。提示中国乙肝患者YMDD耐药后不适合加大剂量继续使用拉米夫定治疗 。  相似文献   

3.
纯化的多角体碱解释放多角体蛋白,经等电点沉淀和柱层析对多角体蛋白进行分离纯化,结合SDS-PAGE、免疫双向扩散、免疫电镜等方法,证明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的多角体蛋白以聚集体形式存在。用ELISA法检测包涵体蛋白之间的血清学关系,结果表明,与黄地老虎颗粒体病毒(AsGV)和粘虫颗粒体病毒(PsGV)颗粒体蛋白相比较,HaNPV多角体蛋白与葡萄天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rNPV)和黄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AsNPV)多角体蛋白之间的血清学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基因替换和重组等技术构建重组病毒解释XJ-160病毒单方向血清学反应的分子基础。以实验室构建的XJ-160病毒全感染性克隆为基础获得XJ-160病毒和辛德毕斯病毒(SINV)糖蛋白基因单独和同时相互替换的重组病毒。首先研究重组病毒对细胞及动物感染性和致病性,同时利用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方法鉴定引起XJ-160病毒单方向血清学反应的基因区段。研究结果显示XJ-160病毒E2糖蛋白是影响病毒在细胞中的生长速率,空斑形态及对乳鼠致病性的主要因素。中和试验结果显示SIN病毒E2糖蛋白对决定引起XJ-160病毒单方向血清学反应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确定了引起XJ-160病毒单方向血清学反应的基因区段,并为进一步研究XJ-160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BsAg定量测定在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病程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60例纳入实验对象,根据2000年9月(西安)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分为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组,其中代偿期组35例,失代偿期组25例。另选取2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sAg和HBeAg滴度,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结果:对照组、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HBsAg滴度分别为:2574.73±3252.27COI、5494.35±2129.84COI和6921.25±1957.60COI,三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代偿期组中,HBsAg滴度与HBVDNA、HBeAg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r=-0.350;r=-0.514)。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中,HBsAg滴度与HBVDNA及HBeAg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r=-0.020;r=0.154)。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HBsAg滴度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期,代偿期HBsAg滴度高于HBV携带者组,即HBsAg滴度随肝脏疾病进展呈阶梯型递增。肝硬化代偿期,HBsAg滴度与HBVDNA、HBeAg水平呈负相关性,HBsAg水平可以作为评估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肝硬化失代偿期,HBsAg滴度与HBVDNA和HBeAg无相关性,不能反映病毒复制水平,不能作为评估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初步建立了寨卡病毒(Zika virus)IgG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为开发相应的血清学诊断试剂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寨卡病毒四种抗原,即E蛋白胞外区(Ectodomain)、NS1蛋白、C蛋白和rEⅢ蛋白进行重组表达和纯化,分别包被ELISA板并用间接法检测寨卡病人临床血清和正常人血清,确定每种检测抗原的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重组表达并纯化的四种寨卡病毒抗原浓度和纯度均达到检测要求。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E蛋白胞外区和NS1蛋白的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达到较高水平,但C蛋白和rEⅢ蛋白的检测敏感度很低,不适合作为寨卡病毒的检测抗原。本研究初步评价了寨卡病毒四种抗原检测相应IgG抗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研制血清学诊断试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病原体。根据血清学反应和核酸序列测定将HIV分为HIV-1和HIV-2两型,本研究就HIV-1基因的分子特征、HIV基因分型分类、HIV基因分型常用的方法、HIV-1病毒载量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乙肝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与HBeAg、HBVDNA转阴的相关性。采用ELISA法将患者血清稀释成100~10-5检测HBeAg,同时采用定量PCR检测HBVDNA及赖氏法检测ALT。ALT正常组HBeAg转阴率28%;HBVDNA转阴率269%;ALT异常组分为03~04ukatL、11~20ukatL,二组HBeAg转阴率各为407%、667%,HBVDNA转阴率各为409%、714%。研究发现,在同一条件下,同一患者不同的时间HBeAg、HBVDNA滴度及数值有升高、降低变化,说明乙型肝类患者为持续性感染,病毒在周期性复制,ALT的变化与HBeAg、HBVDNA阴转有正相关性,提示慢乙肝患者治疗中应重视提高免疫 。  相似文献   

9.
用电泳检测VTMoV88感染绒毛烟后病毒特异性核酸组份,发现核酸的小分子RNA(卫星RNA)组成发生变化。提纯的病毒通过电镜观察及血清学鉴定并与VTMoV加以比较,证明两者在颗粒形态、大小及血清学关系上一致。以克隆的VTMoV—RNA3 cDNA片断为探针检测VTMonV与VTMoV88卫星RNA分子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结果显示出两种毒源的卫星RNA具有高度同源性。据此,推测VTMoV88可能是卫星RNA发生变异的突变体,并对VTMoV 83卫星RNA突变体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上海近郊某鸡场数群 10日龄左右的病鸡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分离、纯化、动物回归、血清学检测及病毒核酸纯化、VP2基因序列的测定与分析 ,确认上海地区以发病日龄早 ,发病率、死亡率高为特征的鸡传染病为超强毒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病原具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 (vvIBDV)的分子特征 ,为vvIBDV。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CMVAD169感染人胚肺纤维细胞于完全病变后4天,用甘氨酸——氢氧化钠缓冲液提取CMV抗原以包被固相。建立CMV-IgG和CMV-IgM的ELISA检测药盒。用CMV-IgG药盒检测了286份血清标本,阳性率达98.6%,检测.CMV-IgG滴度时,最大可达1:40960;用CMV-IgM药盒检测了37例患儿的血清标本,并与病毒分离的结果进行比较,敏感性为88.2%,特异性为85%。试验表明,CMV-IgG和CMV-IgM药盒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实用性均较好。CMV-IgG和CMV-IgM药盒的建立,将有助于计划生育、流行病学调查、输血血液的检测及临床诊断和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上海超强毒株NH99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孙建和  陆苹  李晖  赵渝 《中国病毒学》2002,17(3):252-256
通过对上海近郊某鸡场数群10日龄左右的病鸡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分离、纯化、动物回归、血清学检测及病毒核酸纯化、VP2基因序列的测定与分析,确认上海地区以发病日龄早,发病率、死亡率高为特征的鸡传染病为超强毒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具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 (vvIBDV)的分子特征,为vvIBDV.  相似文献   

13.
自60年代发现卫星病毒、70年代发现卫星RNA以来,已发现10个病毒组中的31种植物病毒含有卫星病毒或卫星RNA(统称卫星)。植物病毒卫星是指依赖于植物病毒进行复制的核酸分子,如核酸分子含有编码外壳蛋白的遗传信息,并能包裹成形态学和血清学与辅助病毒不同的颗粒,称卫星病毒;如本身没有编码外壳蛋白的遗传信息,而是装配于辅助病毒的外壳蛋白中,则称卫星RNA。  相似文献   

14.
初步研究六种致病性白蛉病毒原核表达核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抗原的抗原性,为开发相应的血清学诊断试剂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六种致病性白蛉病毒核蛋白,并分别免疫新西兰白兔。通过间接ELISA方法及Western-blotting方法对所获得的兔免疫血清进行交叉反应检测,确定其抗体ELISA滴度。此外,分别用上述六种致病性白蛉病毒NP抗原包被ELISA反应板并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病人血清进行间接ELISA检测,确定其血清学交叉反应及IgG抗体滴度。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的六种白蛉病毒NP抗原浓度及纯度均达到免疫和检测要求。ELISA及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六种病毒NP抗原兔免疫血清中的每种血清与其余五种病毒NP抗原可能存在血清学交叉反应。SFTSV病人血清与除SFTSV-NP以外的五种NP抗原亦可能存在部分交叉反应。本研究初步评价了原核表达的六种致病性白蛉病毒核蛋白的抗原性和免疫反应性,为相应诊断试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生物技术在植物病害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洁  康晓惠 《生物技术》1999,9(1):33-37
1 免疫技术 1.1 酶联免疫法 Voller[1]和Clark[2]等早在70年代中期就将现代血清学技术——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应用于植物病毒的检测.ELISA与血清学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灵敏地大规模定量检测植物提取液中病毒蛋白的含量,这一技术现已成为植物病毒病害诊断的标准方法[3].以后,人们对ELISA技术在检测速度、表确性以及仪器装备等方面进行了改进,使之更加趋于完善.除此之外,其它一些以抗体为基础的检测技术如放射免疫检测、免疫荧光技术、免疫显微镜检技术等也用于植物病害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迄今,医学上重要病毒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的研究,仍依赖血清学和生物学(表型特征) 的检测方法。由于这些方法主要是针对一小部分病毒蛋白或少数基因功能的;加之有些病毒易发生抗原漂移,表型标志不稳定,因此,对亲缘关系较近毒株的鉴别,对探讨病毒(型或亚型内)遗传学和流行病学关系,推断病毒流行传播途径等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给病毒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F(ab′)_2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F(ab′)_2-ELISA)成功地用于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的常规检测和诊断.其步骤是先用稀释1000—4000倍的抗血清F(ab′)_2包被反应板,加待测样品和稀释1000倍的同种抗血清或IgG,然后再加A蛋白碱性磷酸酯酶和底物,测定OD值。比较试验表明,ELISA稀释缓冲液加入1%小牛血清或1%全脂奶粉,BaYMV的测检灵敏度可提高达2.5—5.0ng/ml,病叶汁液检测终浓度为稀释1600—3200倍。我国BaYMV分离物与英国分离物的血清学性质完全一致。BaYMV在大麦病株中以叶部含量较高,茎中含量次之,根部测不出病毒。检测和诊断田间样品,即使有的样品已不新鲜,也均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此方法也成功地用于大麦温和花叶病毒(BaMMV)、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燕麦花叶病毒(OMV)和燕麦金色条纹病毒(OGSV)等禾谷多粘菌传麦毒的检测,这S种病毒的血清学关系研究表明,除BaYMV和WYMV之间具有血清学关系以外,其余彼此均不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双生病毒的一个新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 2 0个单抗对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TYLCV CHI)和其他双生病毒进行了测定 ,在血清学水平上证实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与中国烟草曲叶病毒有较大的亲缘关系 ;同时报道了TYLCV CHI部分共同区、外壳蛋白N端基因和AV1基因的PCR及其克隆和序列分析 ,从分子水平上证实TYLCV CHI与世界各地的其他双生病毒不同 ,是一种新的粉虱传双生病毒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方法。方法:应用PCR扩增技术和核酸杂交技术结合酶促显色技术(即PCRELISA技术)来检测血清中的HBVDNA。结果:应用PCRELISA技术能够检出许多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所检测不到的HBVDNA,大大地提高了检出率,而且,特异性强。结论:PCRELISA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结果数据化,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  相似文献   

20.
引起马蹄莲花叶病的芋花叶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采自杭州、北京、上海等地的表现花叶和扭曲症状的马蹄莲(Zanledeschia aethiopica)上检测到一种线状病毒。经测定,其平均粒子长度为745nm,病毒粒子最大分布范围为720—750nm。该病毒经免疫电镜观察与芋花叶病毒(DMV)有紧密的血清学关系,且与3个PVY抗血清也有一定的反应。在病叶细胞中观察到紧密聚集。松散聚集和分散的线状病毒粒子和典型的风轮状内含体。作者认为:感染马蹄莲的该种病毒符合芋花叶病毒的特征。本文对该病毒的血清学关系和组织病变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