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乙肝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与HBeAg、HBV DNA转阴的相关性。采用ELISA法将患者血清稀释成10^0-10^5检测HBeAg,同时采用定量PCR检测HBV DNA及赖氏法检测ALT。ALT正常组HBeAg转阴率28%;HBV DNA转阴率26.9%;ALT异常组分为0.3-0.4ukat/L,1.1-2.0ukat/L,二组HBeAg转阴率各为40.7%、66.7%,HBV DNA转阴率各为40.9%、71.4%。研究发现,在同一条件下,同一患者不同的时间HBeAg、HBV DNA滴度及数值有升高、降低变化,说明乙型肝类患者为持续性感染,病毒在周期性复制,ALT的变化与HBeAg、HBV DNA阴转有正相关性,提示慢乙肝患者治疗中应重视提高免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乙肝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相关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7例HBeAg阳性乙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剂治疗,观察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以及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5%(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HBV-DN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61%,与对照组的29.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阳性乙肝较单用干扰素的抗病毒治疗疗效更高,可降低传染性,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宁鹏  徐珞 《生物磁学》2011,(10):1931-1933,1946
目的:观察和比较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28例,初始同时使用恩替卡韦及胸腺肽αl24周,之后停胸腺肽αl继续用恩替卡韦至48周。对照组30例,单用恩替卡韦0.5mg/d,48周。定期检测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肝纤维化组合,Fibroscan评分两组在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4周时两组ALT复常率无差异显著性(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HBVDNA阴转率在24周、48周时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与单用组HBeAg血清转换率在第24周、48周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纤维化组合各指标(HA,LN,PIIIP,Ⅳ型胶原),Fibroscan评分两组治疗48周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差异联合组更显著。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d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联合组在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VDNA转阴率,抗肝纤维仲韵井种P昂荽楫干蕈闱凰巷卡韦组.  相似文献   

4.
宁鹏  徐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0):1931-1933
目的:观察和比较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5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28例,初始同时使用恩替卡韦及胸腺肽α124周,之后停胸腺肽α1继续用恩替卡韦至48周。对照组30例,单用恩替卡韦0.5mg/d,48周。定期检测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肝纤维化组合,Fibroscan评分两组在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4周时两组ALT复常率无差异显著性(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在24周、48周时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组与单用组HBeAg血清转换率在第24周、48周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纤维化组合各指标(HA,LN,PⅢP,Ⅳ型胶原),Fibroscan评分两组治疗48周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差异联合组更显著。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联合组在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HBV DNA转阴率,抗肝纤维化的疗效上显著优于单用恩替卡韦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初治、单药使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48周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基线预测因素。方法97例HBeAg阳性CHB患者分别以基线HBsAg、ALT和HBVDNA水平高低分组,对比两组治疗48周时生化学、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情况。结果基线HBsAg-101500IU/mL组e抗原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为42.3%,基线HBsAg〉1500IU/mL组分别为20%和1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ALT〉5ULN组e抗原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为45.1%,基线ALT05ULN组分别17.4%和15.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线HBVDNA〈8.0log-10copies/mL组和基线HBVDNA≥8.0log-10copies/mL组e抗原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水平HBsAg≤1500IU/mL且ALT〉5ULN的CHB患者共40例作为观察组,其余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48周时观察组e抗原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均为45%,对照组分别为22.8%和2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线HBsAg水平≤1500IU/mL和ALT水平〉5ULN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接受替比夫定治疗48周时,有较高的e抗原转阴率和血清学转换率;基线HBsAg和ALT水平是替比夫定治疗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HBeAg阳性乙肝患者9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苦参碱联合治疗。分别在治疗后12、24、48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血清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24、48周的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恩替卡韦对于HBV具有较好的协同治疗作用,且安全性较好,可能与苦参碱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sAg定量测定在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病程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60例纳入实验对象,根据2000年9月(西安)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分为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组,其中代偿期组35例,失代偿期组25例。另选取2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sAg和HBeAg滴度,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结果:对照组、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HBsAg滴度分别为:2574.73±3252.27COI、5494.35±2129.84COI和6921.25±1957.60COI,三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代偿期组中,HBsAg滴度与HBVDNA、HBeAg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r=-0.350;r=-0.514)。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中,HBsAg滴度与HBVDNA及HBeAg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r=-0.020;r=0.154)。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HBsAg滴度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期,代偿期HBsAg滴度高于HBV携带者组,即HBsAg滴度随肝脏疾病进展呈阶梯型递增。肝硬化代偿期,HBsAg滴度与HBVDNA、HBeAg水平呈负相关性,HBsAg水平可以作为评估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肝硬化失代偿期,HBsAg滴度与HBVDNA和HBeAg无相关性,不能反映病毒复制水平,不能作为评估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徐浩  李成忠  尹伟  张迁 《生物磁学》2011,(11):2125-2127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4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予恩替卡韦0.5mg/d,对照组予拉米夫定100mg/d,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血清转换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7.1%、22.9%(P〈0.01),ALT复常率分别为51.4%、31.4%(P〈0.05),在治疗48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8.6%、48.6%(P〈0.01),ALT复常率分别为90.0%、72.9%(P〈0.01)。HbeAg血清转换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乙肝患者,较拉米夫定起效快、作用强,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 Ag)定量与乙肝病毒(HBV)DNA定量及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4例乙肝患者血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Bs Ag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水平,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Bs Ag水平与HBV-DNA含量存在正相关性,HBV-DNA含量与ALT水平存在正相关性,而HBs Ag水平与ALT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联合检测3项指标可对乙肝患者HBV感染、复制、传染性以及机体的免疫性做出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BsAg定量测定在乙肝相关性肝硬化病程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乙肝相关性肝硬化患者60例纳入实验对象,根据2000年9月(西安)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分为代偿期组和失代偿期组,其中代偿期组35例,失代偿期组25例。另选取2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sAg和HBeAg滴度,免疫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结果:对照组、肝硬化代偿期组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HBsAg滴度分别为:2574.73±3252.27COI、5494.35±2129.84COI和6921.25±1957.60COI,三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代偿期组中,HBsAg滴度与HBVDNA、HBeAg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r=-0.350;r=-0.514)。肝硬化失代偿期组中,HBsAg滴度与HBVDNA及HBeAg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r=-0.020;r=0.154)。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HBsAg滴度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期,代偿期HBsAg滴度高于HBV携带者组,即HBsAg滴度随肝脏疾病进展呈阶梯型递增。肝硬化代偿期,HBsAg滴度与HBVDNA、HBeAg水平呈负相关性,HBsAg水平可以作为评估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肝硬化失代偿期,HBsAg滴度与HBVDNA和HBeAg无相关性,不能反映病毒复制水平,不能作为评估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黄颡鱼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对翻阳黄颡鱼种内性状变异,食性,年龄和生长,成熟系数,周年变化,繁殖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和增养殖黄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青春双歧杆菌DM8504菌株对荷瘤小鼠体内NO诱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处死的青春双歧杆菌DM8504菌株皮下免疫荷瘤小鼠,按Gries反应原理测定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表明,双歧杆菌能提高荷瘤小鼠体内NO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肿瘤组织的坏死程度在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也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在双歧杆菌抗肿瘤作用中,除TNF—α外,NO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胆囊细菌L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培养法从常规细菌学检查阴性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组织、胆汁及胆石中分离细菌L型,获得了86.02~100%的检出率。胆囊检出的细菌L型绝大多数是稳定L型,在常规细菌学培养基或L型高渗透压琼脂培养基上不能形成可见的生长现象。沸水浴10分钟可杀死胆囊或胆结石中的细菌L型,多种抗生素能抑制胆囊细菌L型的生长。细菌稳定L型在胆囊中如此广泛存在,可能是慢性胆囊炎与胆囊结石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了从海鞘中发现的约80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包括其结构、活性、来源等。对其中较重要者的作用机理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鸟类呼吸与发声的神经调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鸟类的发声产生于呼吸过程的呼气相;呼吸与发声中枢控制通路间具有复杂的纤维联系,构成“发声通讯复合体”;前脑的RA是鸣禽协调呼吸与发声的高位中枢;脑干部的DM、nRAm、PBvl、IOS、RVL及Ⅻts等核团参与呼吸肌及鸣肌活动的调节,使呼吸与发声的配合准确、协调。  相似文献   

16.
纳米生物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米生物技术将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有机集成 ,将成为现代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要介绍纳米生物技术中的纳米生物材料 ,生物芯片、分子马达、纳米探针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沙门菌CWDMs脂代谢检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毛地黄皂苷敏感试验和菌细胞胆固醇、甘油三脂及胆碱酯酶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检测伤寒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经L 型变异后形成的细胞壁缺陷突变株(CW DM )的脂类代谢活性,了解这些CW DM 变异的性质和探讨细菌细胞壁缺陷突变与细菌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沙门菌CW DM s 具有显著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对毛地黄皂苷高度敏感并且还具有与白色念珠菌相似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但未能检出胆碱酯酶活性。CW DM s返祖菌丧失了脂类代谢酶类和胞浆膜不含胆固醇,恢复了与其亲代细菌型相似的代谢特征。提示在沙门菌天然即存在有与脂类及胆固醇代谢相关的基因,细胞壁的缺陷导致这些脂类及胆固醇代谢基因活化,以致 CW DM s 能够表达固醇和甘油三脂代谢活性和胞浆膜含有胆固醇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鸟类免疫器官内有无内分泌细胞的存在,该文应用Grimelius嗜银染色法,MassonFantana亲银染色法,铅苏木精法和5-H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鸟胸腺,腔上囊和脾脏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鸡和虎斑颈槽蛇相同,仅胸腺含有少量嗜银,亲银,铅染和(或)5-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具有一定的内分泌功能,腔上囊虽与胸腺同为中枢免疫器官,但没有此类细胞,这说明二者在内分泌调节等方面且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基因组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基因组内基因与遗传信息是如何有机结合并如何决定其功能的一门科学。随着植物基因组计划的顺利进行 ,植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已从结构基因组学转向功能基因组学。近年来 ,多采用高通量 (highthroughput,HTP)序列分析技术、大规模实验技术及计算机统计分析技术研究植物基因组功能。概述了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小儿心肌炎血清抗MP—IgM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86例心肌炎患儿,同时测定血清抗MP-IgM。结果26例抗MP-IgM≥1∶80阳性反应(30.23%)。两组病例心肌酶测定无明显差异,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值。揭示肺炎支原体可引起心肌炎。富士明胶颗粒凝集法测血清抗MP-IgM是诊断肺炎支原体心肌炎的特异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