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短时微流水处理对池塘养殖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肌肉滋味品质的影响, 采用微流水装置对池塘养殖鳙鱼进行处理, 研究处理时间(0、2d、4d、6d、8d和10d)对池塘养殖鳙鱼肌肉中基本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及其降解产物、甜菜碱含量和感官评分的影响, 以期为提升鳙鱼滋味品质提供新方法。结果表明: 随着微流水处理时间的延长, 鳙鱼肌肉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甜味氨基酸含量、腺苷酸(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MP)含量和甜菜碱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均在处理6d时含量最高, 较未处理组分别增加了17.74%、39.45%、28.00%和50.16%; 灰分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 粗脂肪、总脂肪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苦味氨基酸含量、酸味氨基酸含量、次黄嘌呤核苷(Hypoxanthine riboside, HxR)和次黄嘌呤(Hypoxanthine, Hx)含量则逐渐降低; 粗蛋白含量在处理过程中无显著变化。滋味分析仪(电子舌)和感官评分结果表明, 微流水处理显著提高了鳙鱼肌肉鲜味和甜味, 降低了其咸味、苦味和腥味, 且处理6d时鳙鱼肌肉的滋味、气味、质地和色泽感官评分最高。故短时微流水处理可显著提高鳙鱼的肌肉滋味品质, 不降低营养品质, 适宜的处理时间为6d。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22±1)℃条件下,研究了短期饥饿胁迫对我(鲵)鱼幼鱼生化组成、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影响.幼鱼分别饥饿Od(S0)、饥饿3d(S3)、饥饿6d(S6)、饥饿9d(S9)、饥饿12d(S12)和饥饿15d(S15).结果表明:鱼体内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糖类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水分和灰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显著下降(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呈先上升趋势.(鲵)鱼幼鱼短期饥饿胁迫过程中,首先利用饱和脂肪酸,然后利用低不饱和脂肪酸,最后才动用高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位置不同的脂肪酸在饥饿过程中的损失速度也有差异,具体为n-9 PUFA>n-6 PUFA>n-3 PUFA.S0主要氨基酸为天冬氨酸、谷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经过不同时间饥饿后,氨基酸总量和必须氨基酸总量显著下降,与S0组均差异显著(p<0.05),但S9、S12和S15的基酸总量和必须氨基酸总量差异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在19.8—22.2℃条件下, 采用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的方法, 研究不同投喂模式对长蛸[Octopus minor, 初始体重(94.29±9.35) g, 初始胴背长(53.25±5.25) mm]的存活、生长以及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影响。实验分为4个组包括对照组(持续投喂)、S1F5组(周期性饥饿1d再投喂5d)、S2F4组(周期性饥饿2d再投喂4d)和S3F3组(周期性饥饿3d再投喂3d), 持续24d。实验结果如下: 随饥饿时间的延长, 增重率、肝体比、体重变化量以及终末体重四个指标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其中S1F5组的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而S3F3组的值除肝体比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长蛸的成活率随饥饿时间的增长呈现出下降趋势, 但各实验组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摄食量随饥饿时间的延长, 表现出上升趋势, 且三个实验组的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长蛸肌肉脂肪酸中, 饱和脂肪酸(SFA)、不饱和脂肪酸(U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但S1F5组的值与对照组相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升高; 在氨基酸含量上, 各实验组的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氨基酸总量(TAA)以及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TEAA/TAA)的值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 S1F5组和S2F4组长蛸出现了补偿生长现象, 且S1F5组长蛸具备超补偿生长能力。因此, 在长蛸的人工养殖过程中, 为保证其养殖效果, 建议采用周期性饥饿1d再投喂5d的投喂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水温(22±1)℃条件下,研究了短期饥饿胁迫对鮸鱼幼鱼生化组成、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影响。幼鱼分别饥饿0d(S0)、饥饿3d(S3)、饥饿6d(S6)、饥饿9d(S9)、饥饿12d(S12)和饥饿15d(S15)。结果表明:鱼体内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糖类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而水分和灰份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显著下降(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呈先上升趋势。鮸鱼幼鱼短期饥饿胁迫过程中,首先利用饱和脂肪酸,然后利用低不饱和脂肪酸,最后才动用高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位置不同的脂肪酸在饥饿过程中的损失速度也有差异,具体为n-9 PUFA>n-6 PUFA>n-3 PUFA。S0主要氨基酸为天冬氨酸、谷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经过不同时间饥饿后,氨基酸总量和必须氨基酸总量显著下降,与S0组均差异显著(p<0.05),但S9、S12和S15的基酸总量和必须氨基酸总量差异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以初始体重(0.500.00) g的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稚鱼为试验对象, 在室内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 研究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蛋白对乌苏里拟鲿生长、体成分及消化率的影响。以豆粕分别替代对照饲料(S0)中10%(S10)、20%(S20)、30%(S30)、40%(S40)、50%(S50)和60%(S60)的鱼粉蛋白, 另外,60%组添加0.3%蛋氨酸(SM60), 共配制8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结果表明, 随着饲料中豆粕替代比例的增大,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逐渐降低, 但10%40%替代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S50和S6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与S60组相比, SM60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有所提高(P0.05),但显著低于0%40%替代组(P0.05); 饲料系数的变化规律与增重率的趋势正好相反; 当饲料中豆粕替代水平由0%增加到20%时, 乌苏里拟鲿的摄食率由3.22%提高到3.55%, 而后随着替代比例进一步增加, 摄食率逐渐降低, 但方差分析表明, 差异不显著。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对乌苏里拟鲿全鱼水分和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肌肉水分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而逐渐升高; 全鱼和肌肉粗蛋白含量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其中, S60和SM6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 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呈现升高的趋势, S60和SM60组显著高于其他替代组(P0.05); 肥满度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当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比例为60%时, 肝体比、脏体比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而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50%和60%替代组的蛋白质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040%替代组(P0.05), 而040%替代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豆粕替代比例由0升高到60%, 磷表观消化率由36.07% 升高到66.50%。在实验条件下, 豆粕替代乌苏里拟鲿饲料中40%鱼粉蛋白, 不会影响乌苏里拟鲿的生长和饲料利用, 而高比例替代对生长和鱼的健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饥饿胁迫对瓦氏黄颡鱼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252)℃条件下, 对初始体重为(23.652.82) g的瓦氏黄颡鱼进行30d饥饿处理, 于饥饿第0、第7、第15和第30天取样, 分析了饥饿胁迫对瓦氏黄颡鱼的生长、体成分、脂肪酸组成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果表明: 饥饿胁迫显著降低了瓦氏黄颡鱼肥满度、脂体比及肝体指数(p0.05). 肌肉脂肪含量也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0.05). 肝脏中的饱和脂肪酸和肌肉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下降, 而肝脏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及肌肉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显著上升(p0.05). 此外, 肌肉中的n-6和n-3及肝脏中的n-6多不饱和脂肪酸显著上升, 而肝脏中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显著下降(p0.05), 表明瓦氏黄颡鱼饥饿期间主要消耗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供能, 保留多不饱和脂肪酸. 饥饿胁迫15-30d, 瓦氏黄颡鱼肝脏脂蛋白酯酶、肝酯酶及肉碱酰基转运酶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0d)(p0.05), 而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脂肪酸合成酶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明饥饿胁迫可能会促进肝脏脂肪分解供能, 降低脂肪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长江刀鲚生殖洄游过程中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变化规律,研究选择洄游距离、卵巢发育和规格大小3个影响因子设置梯度,对长江刀鲚肝胰腺、肌肉和卵巢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 62尾雌性刀鲚3个组织均检测出28种脂肪酸,以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最高,大于各组织总脂肪酸含量的56.23%,各类脂肪酸中的C18:1、C16:0、C16:1、DHA和EPA含量较高,为主要脂肪酸。在生殖洄游过程中,刀鲚肝胰腺总脂肪含量随洄游距离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从崇明江段的(526.61±38.50) mg/g增加至安庆江段的(587.21±124.72) mg/g,而肌肉和卵巢总脂肪酸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33.03%和57.09%(P<0.05)。在各体长组中,肌肉总脂肪酸、SFA、MUFA和PUFA含量与体长呈正相关(P<0.05),而肝胰腺和卵巢总脂肪酸及各类脂肪酸含量与体长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卵巢发育过程中,刀鲚肝胰腺和肌肉总脂肪酸、MUFA和PUFA含量随卵巢由Ⅱ期发育至Ⅳ期均呈下降趋势,总脂肪酸含量分别减少了47.56%和22.40%,...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探讨以棉籽浓缩蛋白(Cottonseed protein concentrate, CPC)替代饲料中豆粕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健康状况及肌肉品质的影响。设计了6种等氮(29%)等脂(5%)饲料,分别用棉籽浓缩蛋白替代草鱼饲料中0 (C0)、15%(C15)、30%(C30)、45%(C45)、75%(C75)和100%(C100)的豆粕,饲喂养殖于池塘网箱中平均体重为(502.46±0.40) 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90d。结果显示:(1)在生长性能方面,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0组相比, C45组草鱼的脏体比显著升高(P<0.05)。(2)在健康状况方面, C100组血清白球比显著低于C0组(P<0.05), C15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C0组(P<0.05);各组草鱼肝脏、肌肉组织未发生病变。(3)在肌肉品质方面,与C0组相比, C75组草鱼肌肉粗蛋白含量和C30组异亮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粉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在基础饲料(粗蛋白: 32.0%, 粗脂肪: 4.12%)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10%、15%和20%的苜蓿草粉, 饲喂初始体重为(50.04±0.04) g的草鱼, 每个处理3个重复, 进行为期61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 (1)与对照组相比, 20%苜蓿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 15%苜蓿组的饲料系数和摄食率显著升高(P<0.05)。除5%苜蓿组外, 其余苜蓿添加组草鱼的肥满度显著降低(P<0.05); (2)饲料中添加苜蓿草粉显著降低草鱼肌肉中硫代巴比妥酸值和乳酸含量(P<0.05)。10%和15%苜蓿组草鱼肌肉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 在添加苜蓿草粉后, 草鱼肌肉失水率显著升高(P<0.05)。除20%苜蓿组外, 其余苜蓿添加组草鱼肌肉黏附性显著升高(P<0.05), 草鱼肌肉硬度在10%苜蓿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20%苜蓿组草鱼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 15%、20%苜蓿组草鱼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升高, 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 当苜蓿草粉的添加量不超过15%时, 对草鱼生长性能没有显著性影响, 且能改善草鱼肌肉品质, 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因此, 草鱼饲料中苜蓿草粉的添加量不应超过15%。  相似文献   

10.
饥饿和再喂食对泥鳅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立新  蔡勋  陈炜 《生态学杂志》2006,25(1):101-104
研究了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在18±0.5℃下,饥饿20 d和恢复喂食8 d的生化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在饥饿初期,泥鳅鱼体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均明显地下降,饥饿15 d后,脂肪的降低量减少并趋于稳定,而蛋白质的含量则进一步显著降低。这表明在饥饿过程中,泥鳅首先动用机体的脂肪和蛋白质提供能源,饥饿至一定程度后则主要利用蛋白质。恢复喂食后这两种物质的含量均迅速回升,其中恢复喂食5 d后,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均达到初始水平。水分和灰分在饥饿过程中呈上升趋势,恢复后便开始下降;饥饿20 d后,鱼体的饱和脂肪酸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有一定的增加和降低,另外n-3系列脂肪酸含量升高,而n-6系列脂肪酸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大豆皂甙对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Pelteobagrus vachelli♂)生长、免疫及肠道健康的影响,在鱼粉、虾粉及玉米浓缩蛋白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20%、0.40%、0.80%、1.60%和4.00%的大豆皂甙,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的饲料饲喂初始质量为(1.0±0.17) g的杂交黄颡鱼,分别记为D0、D0.2、D0.4、D0.8、D1.6和D4.0等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60d饲养试验结束后测定生长指标、体组成、血清免疫、抗氧化酶活性和肠道炎症因子表达量等变化。结果显示:(1)与D0组相比,添加大豆皂甙的处理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性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性升高(P<0.05)。试验鱼体蛋白含量和肌肉脂肪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体脂含量和肌肉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2)随着饲料皂甙水平的提高,血清T-AOC持续降低, AKP、NO和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ACP活性先降低后升高。(3) D0.8、D1.6和D4.0组试验鱼肝脏AC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D...  相似文献   

12.
VE对草鱼成鱼肌肉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VE含量为24.1 mg/kg的实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VE 0(对照组)、25、50、100、200 mg/kg,饲喂平均体重为(614.9±60.5)g的草鱼60d.考察VE对草鱼成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草鱼增重率分别为51.6%、53.5%、53.4%、53.5%、54.8%,饲料系数分别为2.28、2.17、2.20、2.19、2.15,饲料中添加25-200 mg/kg VE对草鱼成伍增重率、饲料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在肌肉品质方面,饲料中添加VE对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肌肉保鲜肉滴水损失和冷冻肉渗出损失随VE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随饲料中VE添加量的增加,肌肉、肝脏中VE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其中VE添加量为200 mr,/kg组的肌肉、肝脏VE含量较对照组增加431.0%、353.7%,丙二醛含量则下降67.2%、61.3%(P<0.01);在血清抗氧化能力方面,当VE添加量≥50 mg/kg后,草鱼血清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而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在VE添加量0-100 mg/kg各组间尤显著差异,200 mg/kgVE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VE能促进草鱼生长,改善肌肉品质,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以生长性能为标准,草鱼成鱼饲料(基础饲料含VE 24.1 mg/kg)中的VE添加量25 mg/kg;以肌肉品质、抗氧化能力指标为标准,草鱼成鱼饲料中的VE添加量为200 mg/kg.  相似文献   

13.
在高温(29±1)℃下将西伯利亚鲟幼鱼(21.61±0.03)g饥饿0(对照)、6、12和18d后恢复摄食3周, 研究摄食、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 经过不同程度饥饿的鱼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而饥饿18d(S18组)的鱼体重显著低于对照(P0.05)。在饥饿过程中,鱼体脂肪含量和肝脏肝糖原含量下降的同时, 各饥饿组的灰分含量上升, 但仅S18组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 西伯利亚鲟在高温下表现出完全补偿现象, 且是通过同时提高摄食率和饲料效率来实现补偿生长的, 因此在夏季高温时对鲟鱼进行一段时间适度的饥饿可以在不影响生长和体成分的前提下节约饲料成本, 减少因过量投饵而引起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究了饥饿胁迫与饥饿后再投喂对虎斑乌贼幼体存活率、生长、行为、肝体比、摄食率以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在室内控制条件下开展了幼体(初始体质量为4.95±0.48 g)的饥饿(0、1、2、3、4、5、6 d)和再投喂(15 d)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饥饿时间对虎斑乌贼的幼体存活率、体质量降低率、肝体比和消化酶活力影响显著.随着饥饿胁迫时间的增加,其存活率、肝体比呈下降趋势,其中饥饿3 d后,存活率开始明显下降,体质量降低率明显增大,幼体出现喷墨、互相残杀等异常行为;4种消化酶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淀粉酶活力以饥饿4 d组最低 (0.07±0.02 U·mg-1·prot-1);脂肪酶活力以饥饿2 d组最低(18.47±2.07 U·g-1·prot-1),饥饿6 d组最高(57.60±3.98 U·g-1·prot-1),胃蛋白酶活力和胰蛋白酶活力以饥饿5 d组(1.98±0.59 U·mg-1·prot-1)和饥饿4 d(186.68±20.72 U·mg-1·prot-1) 最低.饥饿处理结束后,经15 d再投喂,各试验组存活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和摄食率差异显著,幼体的存活率、特定生长率、肝体比和摄食率均与饥饿处理时间呈负相关;饥饿1和2 d组与对照组的存活率、特定生长率和肝肝体比无显著差异,而饥饿3~6 d组显著低于对照组;饥饿1~2 d组的摄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饥饿6 d组的摄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各组淀粉酶与脂肪酶活力无显著差异,胃蛋白酶与胰蛋白酶活力差异显著,均以对照组最高(胃蛋白酶活力7.06±0.64 U·mg-1·prot-1,胰蛋白酶活力914.67±26.54 U·mg-1·prot-1),饥饿6 d组最低(胃蛋白酶活力3.21±0.57 U·mg-1·prot-1,胰蛋白酶活力660.04±37.92 U·mg-1·prot-1).说明虎斑乌贼的幼体饥饿不可逆点(PNR)为第6天,且不能补偿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食蚊鱼和唐鱼在遭受饥饿胁迫时其能量物质消耗利用特征以及在游泳能力上的响应在室内(25±1)℃水温下设0(对照组)、10、20、30和40 d5种饥饿时间,研究了饥饿对食蚊鱼和唐鱼幼鱼主要能量物质消耗以及对爆发游泳速度(U_(burst))和临界游泳速度(U_(crit))的影响,旨在从能量代谢和游泳行为角度探讨食蚊鱼和唐鱼幼鱼应对饥饿胁迫的策略及其种间差异.结果表明:饥饿前(0 d对照组),食蚊鱼糖原和脂肪含量均显著小于唐鱼,蛋白质含量却与唐鱼无显著差异,而无论何种游泳速度,食蚊鱼均显著小于唐鱼.经历不同饥饿时间后,两种鱼糖原含量均随饥饿时间增加呈显著幂函数曲线下降趋势,并在饥饿10d时接近于0,而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均随饥饿时间呈显著线性下降.与唐鱼相比,食蚊鱼脂肪-饥饿时间线性方程斜率显著降低,但蛋白质-饥饿时间方程斜率却显著增加.饥饿40 d后,食蚊鱼和唐鱼能量物质消耗率均显示为糖原脂肪蛋白质;但从能量物质的绝对消耗量来看,食蚊鱼表现为蛋白质脂肪糖原,而唐鱼则是脂肪蛋白质糖原.而无论何种试验鱼,其U_(burst)和U_(crit)均随饥饿时间增加呈显著线性下降,且U_(burst)-饥饿时间线性方程斜率均显著小于U_(crit)-饥饿时间方程.与唐鱼相比,食蚊鱼U_(burst)-饥饿时间线性方程斜率无显著变化,但U_(crit)-饥饿时间线性方程斜率却显著降低.结果表明,饥饿胁迫下2种鱼的能量物质消耗利用特征与游泳能力变化密切相关.相比唐鱼,食蚊鱼虽然整体上能量储备较少,游泳能力较低,但在饥饿期间却主要利用储存量更大的蛋白质供能,饥饿后脂肪含量下降幅度小于唐鱼,其U_(crit)变化比唐鱼更加稳定,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其具有更强的耐饥饿潜力,为适应营养匮乏的溪流生境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育肥饲料中混合植物油替代鱼油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体雄蟹常规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豆油和菜籽油混合物替代鱼油制成5种不同鱼油替代水平(0%、25%、50%、75%和100%)的等氮等脂育肥饲料(分别记为1#~5#饲料组)饲喂雄蟹,测定5组雄蟹肝胰腺、肌肉和性腺中的常规成分和脂肪酸组成,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饲料1#组性腺灰分含量显著高于饲料4#和5#组(P0.05),但各组性腺中的水分、总脂和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1#组肝胰腺中的水分和灰分最高,但其总脂含量低于其他组,各组肝胰腺的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除1#饲料组外,肌肉中的总脂和灰分含量随鱼油替代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上升(P0.05),而水分和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饲料组精巢中总饱和脂肪酸(∑SFA)、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其总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含量随鱼油替代水平升高而升高,而总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含量和∑n-3PUFA/∑n-6PUFA比值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3)肝胰腺中∑n-3PUFA和∑HUFA含量具有显著的组间差异,且均以饲料3#组最高。但各组的∑PUFA和∑n-6PUFA含量差异并不显著(P0.05)。(4)肌肉中大部分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差异,仅∑n-6PUFA含量随鱼油替代水平升高而升高。综上,中华绒螯蟹育肥饲料中植物油(豆油与菜籽油含量为1︰1)替代鱼油对成体雄蟹可食组织中水分和蛋白含量并无显著影响,但会对其脂肪酸组成造成显著的影响,50%的鱼油替代水平有利于雄蟹肝胰腺和肌肉中的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17.
双低菜粕替代豆粕对青鱼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初始体重(5.77±0.05)g 的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为研究对象, 以双低菜粕蛋白分别替代饲料中0 (对照)、25%、50%、75%和100%的豆粕蛋白, 配制双低菜粕含量分别为0、11%、22%、33%和44%的5 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 研究双低菜粕对青鱼生长、消化酶、消化率、体组成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 每水族箱(300 L)饲喂25 尾, 每处理组3 个重复, 以鱼体重3%—5%投喂量, 日投喂2 次, 试验持续8 周。实验结果表明, 当饲料中双低菜粕含量大于11%时, 其特定生长率、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当双低菜粕含量达到44%时, 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P<0.05)。饲料菜粕对鱼体水分和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 但鱼体脂肪随菜粕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脏体比指数和灰分含量有随菜粕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肝体比指数有随菜粕含量的增加而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 青鱼幼鱼饲料中双低菜粕含量以不超过11%为宜。    相似文献   

18.
利用石蜡组织切片与AB-PAS染色技术研究饥饿0天(S0)、10天(S10)、20天(S20)对高体革消化道黏液细胞形态及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高体革饥饿20天后存活率为100%,食道含有Ⅱ、Ⅲ、Ⅳ型黏液细胞, S0组黏液细胞总密度为(2 839.13±261.52)个/mm2,饥饿不影响食道黏液细胞的种类,但S10组黏液细胞总密度减少[(1 546.00±70.02)个/mm2], S20组则表现为增加[(3 095.00±162.04)个/mm2]。S0、S10、S20三组胃部黏液细胞分布差异不大。S0和S10组幽门盲囊含Ⅰ和Ⅱ型黏液细胞, S20组则只有Ⅱ型黏液细胞,总密度先增加后减少,分别是(215.22±21.52)、(466.31±63.05)、(369.46±43.49)个/mm2。肠道只含Ⅱ型黏液细胞,饥饿使其密度逐渐增多,尤其是后肠,S0、S10、S20组密度分别是(1 683.50±219.64)、(2 068.71±65.38)、(4 622.50±85.60)个/mm2。不同部位黏液细胞对饥饿的响应存在差异,反映消化道不同部位结构功能的差异,饥饿显著影响消化道中Ⅱ型黏液细胞的分布,推测Ⅱ型黏液细胞分泌的变化有可能是高体革响应饥饿应激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实验研究了太平洋鲑鱼(Oncorhynchus spp.)经8-32d饥饿后对其生长、体组成与血浆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90尾初始重约为217g的太平洋鲑鱼放养于0.25m3的水族箱中0-32d,水温为(17.0±2.9)℃。实验分5组,分别为对照组(饥饿0d)、实验1组(饥饿8d)、实验2组(饥饿16d)、实验3组(饥饿24d)、实验4组(饥饿32d)。每组3个平行,每箱6尾鱼。结果表明:饥饿期间,太平洋鲑鱼存活率均为100%,相对体重损失率与饥饿时间直线回归方程为y=0.0086x(R2=0.9177),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肠系膜脂肪是太平洋鲑鱼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与饥饿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其直线回归方程y=-0.0719x±4.11(R2=0.9732);饥饿初期太平洋鲑鱼主要消耗肝脏糖原和脂肪、部分肠系膜脂肪和少许肌肉中脂肪维持生命活动,能耗较低;饥饿后期主要以消耗肠系膜脂肪、部分肌肉脂肪和少量蛋白质维持生命活动,能耗较高;血浆中脂肪分解酶和白蛋白无显著变化(P0.05),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低密度脂蛋白有显著波动(P0.05),表明脂肪代谢活跃,免疫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研究表明太平洋鲑鱼能够有效地利用体内储存的脂肪,对饥饿的耐受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黄河鲤(Cyprinus carpio)为研究对象, 以饲料中杜仲(Eucommia ulmoides)叶粉0添加组为对照组, 2%、4%、6%和8%添加组为实验组, 每组3个平行, 对黄河鲤[体重: (505.13±1.37) g]进行55d的投喂试验, 旨在探讨杜仲叶粉在黄河鲤饲料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 (1)黄河鲤背肌脂肪含量随饲料中杜仲叶粉添加量升高显著下降, 粗蛋白含量显著上升(P<0.05)。除6%添加组外, 鱼体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鲜重含量随杜仲叶粉添加量升高呈上升趋势(P<0.05), 鱼体鲜重水分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 (2)在黄河鲤肌肉中检出16种氨基酸, 杜仲叶粉添加显著影响肌肉中苏氨酸、丝氨酸和组氨酸含量(P<0.05)。酸味氨基酸总量与总氨基酸比值在2%添加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 药效氨基酸总量与总氨基酸比值则在2%添加组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 (3)黄河鲤血浆和肝脏中GSH-PX、MDA、AKP和ACP活性随饲料中杜仲叶粉添加量增加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血浆和肝脏中SOD活性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血浆GSH-PX活性和MDA含量在6%处理组显著最高(P<0.05), AKP活性在4%处理组、ACP活性在8%添加组显著最高(P<0.05), SOD活性至8%处理组升至对照水平。肝脏GSH-PX活性和MDA含量在4%处理组显著最高(P<0.05), AKP活性则在6%处理组显著最高(P<0.05), ACP活性在4%处理组显著升至最高后维持在此水平(P<0.05), 肝脏SOD活性至8%处理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综上, 综合考虑鱼体肌肉和全鱼营养成分、肌肉氨基酸组成及血液和肝脏生理指标, 推荐黄河鲤成鱼饲料中杜仲叶粉添加量在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