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探究大豆皂甙对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Pelteobagrus vachelli♂)生长、免疫及肠道健康的影响,在鱼粉、虾粉及玉米浓缩蛋白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20%、0.40%、0.80%、1.60%和4.00%的大豆皂甙,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的饲料饲喂初始质量为(1.0±0.17) g的杂交黄颡鱼,分别记为D0、D0.2、D0.4、D0.8、D1.6和D4.0等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60d饲养试验结束后测定生长指标、体组成、血清免疫、抗氧化酶活性和肠道炎症因子表达量等变化。结果显示:(1)与D0组相比,添加大豆皂甙的处理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性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性升高(P<0.05)。试验鱼体蛋白含量和肌肉脂肪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体脂含量和肌肉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2)随着饲料皂甙水平的提高,血清T-AOC持续降低, AKP、NO和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ACP活性先降低后升高。(3) D0.8、D1.6和D4.0组试验鱼肝脏AC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D...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苜蓿(Medicago sativa L.)草粉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在基础饲料(粗蛋白: 32.0%, 粗脂肪: 4.12%)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10%、15%和20%的苜蓿草粉, 饲喂初始体重为(50.04±0.04) g的草鱼, 每个处理3个重复, 进行为期61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 (1)与对照组相比, 20%苜蓿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 15%苜蓿组的饲料系数和摄食率显著升高(P<0.05)。除5%苜蓿组外, 其余苜蓿添加组草鱼的肥满度显著降低(P<0.05); (2)饲料中添加苜蓿草粉显著降低草鱼肌肉中硫代巴比妥酸值和乳酸含量(P<0.05)。10%和15%苜蓿组草鱼肌肉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 在添加苜蓿草粉后, 草鱼肌肉失水率显著升高(P<0.05)。除20%苜蓿组外, 其余苜蓿添加组草鱼肌肉黏附性显著升高(P<0.05), 草鱼肌肉硬度在10%苜蓿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20%苜蓿组草鱼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 15%、20%苜蓿组草鱼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升高, 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 当苜蓿草粉的添加量不超过15%时, 对草鱼生长性能没有显著性影响, 且能改善草鱼肌肉品质, 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因此, 草鱼饲料中苜蓿草粉的添加量不应超过15%。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氨氮、镉单一及联合胁迫对鱼类氧化防御系统及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影响, 以芙蓉鲤鲫(Cyprinus capio furong.♀×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为研究对象, 通过静态毒理学实验方法模拟亚急性胁迫, 在胁迫后不同时间点对芙蓉鲤鲫的肝脏进行取样, 并测定其抗氧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显示, 氨氮和镉单一及联合胁迫后肝脏丙二醛(MDA)含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氨氮胁迫后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镉胁迫后肝脏SOD和GSH-PX活性在6d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GSH含量在4d时显著低于对照组, AKP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氨氮和镉联合胁迫后肝脏SOD和GSH-PX活性在6d和8d时显著增加, AKP活性在8d时显著升高, GSH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氨氮和镉单一及联合胁迫均可诱导芙蓉鲤鲫产生氧化应激, 激活了鱼体的氧化防御系统和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研究可为深入探讨芙蓉鲤鲫的健康养殖和逆境生理响应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以初始体重(17.47±2.56) g的芙蓉鲤鲫为研究对象, 通过8周的生长实验, 研究在饲料中无害化处理产品猪肉骨粉(以下简称肉骨粉)替代鱼粉蛋白对芙蓉鲤鲫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肌肉组成及质构特性的影响。实验设置3种等氮(38%)等脂(6%)饲料, 以肉骨粉替代饲料中鱼粉蛋白的0(FM)、50%(T1)、100%(T2)。结果显示: (1)芙蓉鲤鲫的生长性能在各处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随着饲料中肉骨粉含量的升高, 芙蓉鲤鲫饲料系数呈增大趋势, 当替代比例达到100%时显著大于对照组(FM, P<0.05); (3)芙蓉鲤鲫替代组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谷草转氨酶呈下降趋势, 当替代水平达到100%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而其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各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4)肉骨粉替代鱼粉蛋白对芙蓉鲤鲫背肌粗蛋白质、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 但对其脂肪含量有一定影响, 50%替代组背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5)肉骨粉替代50%鱼粉蛋白显著降低了芙蓉鲤鲫背肌中Asp、Glu、Gly、Ala、Val、Met、Ile、Leu、Tyr、Phe、ΣEAA、ΣDAA、ΣTAA含量(P<0.05)。(6)肉骨粉替代鱼粉蛋白提高了芙蓉鲤鲫肌肉弹性和黏附性, 且50%替代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 猪肉骨粉能替代芙蓉鲤鲫幼鱼饲料中100%鱼粉蛋白(饲料中鱼粉含量为10%)而对鱼体的生长、血液指标、肌肉组成及质构特性无显著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选取初始体重为(9.46±0.01) 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为研究对象, 以30%鱼粉组为对照, 分别添加5%磷虾水解物(LKH)和10%磷虾水解物(HKH)以替代鱼粉蛋白, 配制3组等氮等脂的饲料, 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 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磷虾水解物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 HKH组大菱鲆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蛋白质效率比(PER)、蛋白质沉积率(P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但摄食率(F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LKH、HKH组大菱鲆幼鱼肌肉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LKH、HKH组肝脏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而血清GOT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HKH组肝脏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LKH组(P<0.05), 但血清GPT活性显著低于LKH组和对照组(P<0.05); HKH组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同时随着磷虾水解物添加量的升高, 肠道及幽门盲囊胰蛋白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且在HK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结果表明, 在饲料中添加10%磷虾水解物能够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 促进其氨基酸代谢和消化吸收。  相似文献   

6.
饥饿是鱼类无法有效获取食物从而使机体呈现能量匮乏的特殊时期, DHA (Docosahexaenoic acid)作为大多数鱼饥饿后得以特别保留的高不饱和脂肪酸, 它对饥饿鱼体可能具有特殊的能量调控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 研究设计了以下饲养试验: 先在6%与12%两个油脂水平下分别添加3%DHA制品, 形成基础组、基础-DHA组、高脂组和高脂-DHA组共4组试验饲料。将尾均重为(14.81±0.13) g的鲤360尾随机分为4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30尾鱼, 分别用以上4组饲料对进行饲喂, 饲养74d后, 每个养殖缸随机余留6尾鲤(Cyprinus carpio L.)进行饥饿, 36d后检测饥饿鲤体重、生物学性状、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等。结果显示: ①在同一脂肪水平下, DHA添加组饥饿鲤体重减重率均分别显著高于无DHA组(P<0.05); ②在2个油脂水平下DHA添加组饥饿鲤肝细胞直径均分别显著低于无DHA组(P<0.05); 鱼体肥满度、空壳比率等生物学性状在各组饥饿鲤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③在2个油脂水平下, DHA添加组饥饿鲤肌肉及肠脂肪含量均分别显著低于无DHA组(P<0.05), 而饥饿鲤肝胰脏脂肪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④饥饿鲤血清生化指标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 DHA添加组饥饿鲤体重、肝细胞直径以及肌肉及肠脂肪含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 显示出DHA的添加未能协助鲤有效抵御饥饿等不良环境的胁迫。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不同形式蛋氨酸对建鲤生长的作用效果, 实验以豆粕、鱼粉、棉粕为蛋白源, 配制缺乏蛋氨酸的基础饲料(对照组, 蛋氨酸含量为0.48%),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晶体蛋氨酸、微囊蛋氨酸、蛋氨酸羟基类似物(MHA)及蛋氨酸羟基类似物钙盐(MHA-Ca), 使蛋氨酸含量达到0.58%, 获得5个饲料处理组, 饲养平均体重为(8.61.0) g的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8周。结果显示: 各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343.51%、350.77%、382.80%、384.02%和385.59%; 饲料系数分别为1.58、1.55、1.42、1.42和1.41; 晶体蛋氨酸组鱼体增重率、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微囊蛋氨酸组、MHA组、MHA-Ca组增重率较对照组提高11.4%、11.8%、12.2% (P0.05), 饲料系数降低10.1%、10.1%、10.8% (P0.05)。各处理组在肌肉水分、脂肪含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 MHA组肌肉粗蛋白含量较晶体蛋氨酸组显著下降, 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摄食后不同时间的血清游离氨基酸浓度变化的分析表明, 对照组在摄食后2h或3h达到峰值, 晶体蛋氨酸组、MHA组在摄食后1h达到吸收峰值, 微囊蛋氨酸组在摄食后1h或2h达到峰值, 而MHA-Ca组则在摄食后3h达到峰值。上述结果表明, 在蛋氨酸缺乏的颗粒饲料中补充晶体蛋氨酸, 对建鲤生长性能无改善作用, 而添加微囊蛋氨酸、蛋氨酸羟基类似物、蛋氨酸羟基类似物钙盐则显著提高了鱼体生长性能, 降低饲料系数。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饲料高油脂水平下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添加对鲤(Cyprinus carpio L.)的营养作用, 以酪蛋白、糊精、纤维素、大豆油以及鱼用复合预混料等为饲料原料, 配制出6%与12%两个油脂水平的鲤饲料。以纯度为50%DHA制品分别替代该饲料原料中3%大豆油, 制成基础组、基础-DHA组、高脂组和高脂-DHA组4种精制试验饲料。将初始体重为(14.81±0.13) g的鲤360尾随机分为四组, 每组3个重复, 分别饲养于12个循环流水养殖缸中, 并将4组试验饲料分别饲养鲤74d, 最后采样, 检测鲤生长、生物学性状、体成分、血清理化指标、脂质代谢酶活性及组织形态学等指标。结果表明, 在6%油脂水平下, 基础-DHA组末尾均重、绝对生长率与相对生长率均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 在12%油脂水平下, 高脂-DHA组绝对生长率显著低于高脂组(P<0.05), 而鲤末尾均重与相对生长率在两高脂组间无显著差异。基础-DHA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基础-DHA组鱼体肥满度最低, 该组腹脂指数与腹腔脂肪细胞面积也最低。在12%脂肪水平下鲤肌肉与肝胰及粗脂肪含量均分别高于6%脂肪水平组(P<0.05); 在6%与12%脂肪水平下, DHA添加组鲤肌肉粗脂肪含量均分别显著低于无DHA组(P<0.05); 鲤肌肉粗蛋白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在6%与12%脂肪水平下, DHA组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无DHA组(P<0.05)。结果表明, 同一脂肪水平下3%DHA制品的添加对鱼类生长与及健康有负面影响, 这可能与DHA添加量偏高有关, 而提高饲料脂肪水平有减轻过高DHA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草鱼高脂(7%)实用日粮磷酸二氢钙(MCP)适宜添加量对草鱼生长性能、脂质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以磷酸二氢钙[Ca (H2PO4)]为磷源, 配制含MCP分别为0(对照组)、1.0%、2.0%、3.0%和4.0%的5种等氮等能实用日粮, 饲喂初始均重为(105.23±0.55) g的试验草鱼, 每种日粮设置3个重复, 每个重复15尾鱼, 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 在高脂日粮中添加适宜的MCP可显著增加草鱼增重率(WGR)和全鱼磷含量, 降低饲料系数(FCR)和脏体比(VSI)。以WGR、FCR和全鱼磷为观测指标, 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日粮MCP适宜添加量分别为3.26%、2.96%和2.63%; 全鱼、内脏、肌肉和肝脏粗脂肪含量随日粮中MCP的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 而全鱼和肌肉粗蛋白含量则呈相反趋势; 在MCP3.0%组, 草鱼肠道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 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最高, 血清甘油三酯、肝脏丙二醛含量,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最低; 添加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肝脏肉碱脂酰转移酶(CPT-I)活性随日粮MCP添加量增加而渐增。研究表明, 草鱼高脂(7%)日粮中MCP适宜添加水平为2.96%—3.26% (饲料总磷1.43%—1.50%), 该添加水平能促进草鱼对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 减少鱼体及肝脂蓄积, 增加鱼体蛋白, 提高抗氧化机能, 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i Dybowski)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以洛氏鱥幼鱼[(6.98±0.01) g/尾]为研究对象, 以鱼粉、棉粕、豆粕及菜粕为蛋白源, 配制成蛋白质水平为24.98%、30. 02%、34.99%、40.01%和44.98%的5种等能、等脂肪的配合饲料, 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 在试验条件下, 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 洛氏鱥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增重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其中34.99%和40.01%组洛氏鱥的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及增重率显著高于24.98%组(P<0.05); 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 洛氏鱥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其中40.01%组洛氏鱥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24.98%组(P<0.05), 但与30.01%、34.99%和40.01%组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 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89%时, 洛氏鱥的特定生长率最高; 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6.11%时, 洛氏鱥饲料效率最高。洛氏鱥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其中, 40.01%组洛氏鱥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24.98%、30.02%、34.99%和44.98%组(P<0.05); 而洛氏鱥肌肉中粗脂肪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其中, 40.01%组显著低于24.98%、30.02%和34.99%组(P<0.05), 但与44.98%组差异不显著(P>0.05)。洛氏鱥肝胰脏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ZM)活性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其中40.01%组洛氏鱥AKP、ACP、SOD和LZM活性显著高于24.98%、30.02%、34.99%和44.98%组(P<0.05); 洛氏鱥白肌中RNA含量和RNA/DNA比值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其中40.01%组洛氏鱥白肌中RNA含量和RNA/DNA显著高于24.98%、30.02%、34.99%和44.98% (P<0.05)。通过折线模型回归分析可知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6.10%时, 洛氏鱥白肌中RNA含量最高; 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5.91%时, 洛氏鱥白肌中RNA/DNA比率最高。在洛氏鱥配合饲料中, 最适宜蛋白质需求水平为34.99%—40.01%。  相似文献   

11.
洪湖野菰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菰(Zizania latifolia)是湖北省洪湖中优势水生维管束植物,其群落占全湖355平方公里面积的127平方公里。茎和叶的年生物量为4379克鲜重/平方米,全湖总年产量121700吨干重,目前未被利用。野菰各器官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分别以百分干重表示:根,7.0和4.76;根状茎,11.3和8.85;茎,9.5和7.15;嫩茎梢,22.4和16.53;叶,16.8和14.61。500克干叶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接近100克干重草鱼幼鱼背肌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脂肪:叶中3.4~4.2,茎中2.2;粗纤维:叶中26.8~28,茎中24.2;灰分:叶中10.0,茎中5.8。菰茎含可溶性糖类30%以上,其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和麦芽糖是主要成分。结果表明野菰是一种优质饲料。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短时微流水处理对池塘养殖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肌肉滋味品质的影响, 采用微流水装置对池塘养殖鳙鱼进行处理, 研究处理时间(0、2d、4d、6d、8d和10d)对池塘养殖鳙鱼肌肉中基本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及其降解产物、甜菜碱含量和感官评分的影响, 以期为提升鳙鱼滋味品质提供新方法。结果表明: 随着微流水处理时间的延长, 鳙鱼肌肉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甜味氨基酸含量、腺苷酸(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MP)含量和甜菜碱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均在处理6d时含量最高, 较未处理组分别增加了17.74%、39.45%、28.00%和50.16%; 灰分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 粗脂肪、总脂肪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苦味氨基酸含量、酸味氨基酸含量、次黄嘌呤核苷(Hypoxanthine riboside, HxR)和次黄嘌呤(Hypoxanthine, Hx)含量则逐渐降低; 粗蛋白含量在处理过程中无显著变化。滋味分析仪(电子舌)和感官评分结果表明, 微流水处理显著提高了鳙鱼肌肉鲜味和甜味, 降低了其咸味、苦味和腥味, 且处理6d时鳙鱼肌肉的滋味、气味、质地和色泽感官评分最高。故短时微流水处理可显著提高鳙鱼的肌肉滋味品质, 不降低营养品质, 适宜的处理时间为6d。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针对不同性腺发育阶段(Ⅰ期、Ⅱ期、Ⅲ期、Ⅳ期、Ⅴ期)野生瓯江凤鲚(Coiliamystus)性腺发育情况和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 在雌、雄野生瓯江凤鲚性腺从Ⅰ期发育至Ⅴ期的过程中, 成熟系数呈现上升趋势, 凤鲚卵巢的GSI值是精巢GSI值的5倍。在卵巢发育Ⅰ—Ⅴ期, 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 粗蛋白和水分显著上升(P<0.05); 在精巢发育Ⅰ—Ⅴ期, 粗脂肪含量显著上升, 粗蛋白和水分显著下降(P<0.05), 灰分含量先升后降, 说明野生瓯江凤鲚在卵巢发育过程中脂肪为主要供能物质。雌凤鲚肌肉在卵巢发育Ⅰ—Ⅴ期显著上升(P<0.05), 雄凤鲚肌肉氨基酸含量在精巢发育Ⅰ—Ⅴ期显著下降(P<0.05)。但各性腺发育阶段氨基酸组成相对稳定, 雌、雄鱼肌肉总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分别为(37.88±0.32)%—(41.66±0.44)%和(40.30±0.69)%—(40.94±0.29)%。依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标准, 不同性腺发育阶段的野生瓯江雌、雄凤鲚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 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甲硫氨酸(Met)和胱氨酸(Cys)。在卵巢发育Ⅰ—Ⅴ期, 性腺发育阶段含量最丰富的C16﹕0和C18﹕1呈下降趋势, 可能是作为主要的供能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脂肪酸DHA在卵巢发育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精巢发育Ⅰ—Ⅴ期, 多不饱和脂肪酸呈现下降趋势。因此, 在繁殖过程中, 野生瓯江凤鲚雌雄鱼的发育特征和肌肉营养组成变化规律及差异与生殖洄游产卵的繁殖习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饲料中高剂量的有机硒和无机硒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 CAS V)的生长性能、硒蓄积和血浆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影响,以硒代蛋氨酸(有机硒)和亚硒酸钠(无机硒)作为不同类型的硒源,初始体重为(62.95±0.23) g异育银鲫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90d的养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10和20 mg/kg的有机硒和无机硒对异育银鲫的存活和饲料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有机硒处理组硒的表观消化率随饲料有机硒的添加量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饲料中添加无机硒对硒消化率无显影响(P>0.05)。在饲料中添加有机硒可以提高异育银鲫的生长(P<0.05),在20 mg/kg处理组中达到最高(P<0.05);而饲料中添加10 mg/kg无机硒处理组未显著改变异育银鲫的特定生长率(P>0.05),但高浓度的无机硒则显著降低了其特定生长率(P<0.05)。饲料中添加有机硒显著降低了异育银鲫的肝体比,添加10 mg/kg无机硒显著降低异育银鲫的肝体比(P<0.05);饲料中添加有机硒和无机硒对异...  相似文献   

15.
武文一  吉红 《水生生物学报》2022,46(11):1618-1630
为了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在越冬期间能量利用的代谢适应机制, 将草鱼初始体重[(1053.33±16.11) g]置于室外水泥培育池, 分别在自然越冬饥饿0、1、2、4、8、12和16周后进行采样, 进行肌肉常规成分、血清能量代谢物、组织糖原、甘油三酯含量及AMP活化蛋白激酶和糖脂蛋白代谢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 越冬饥饿1周后, 草鱼肌肉各常规成分含量显著变化(P<0.05); 随着越冬饥饿时间的延长, 血清甘油三酯(TG)、甘油(Glycerol)、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HO)和血糖(GLU)含量先显著降低(P<0.05), 随后保持稳定, 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含量显著上升(P<0.05); 肝胰脏糖原和肌肉糖原及肝胰脏、肌肉和脂肪组织TG含量显著降低(P<0.05); 血清ATP、ADP和AMP含量显著降低, ADP+AMP/ATP比值显著升高(P<0.05); 肝胰脏、肌肉及腹腔脂肪ampk α1、ampk α2基因表达显著上升(P<0.05), 下游糖脂及蛋白代谢相关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上升(包括atgl、hsl、cpt1α、cd36等脂分解相关基因; gk、pfk、pk等糖酵解相关基因; gldh、 igf-1等蛋白分解相关基因)或显著下调(acc、fas等脂合成相关基因; creb、foxo1、pgc-1α、pepck、g6pase、glut2等糖异生相关基因; tor、s6k等蛋白合成相关基因)(P<0.05)。研究表明, 草鱼在越冬饥饿期间, 血清、肝胰脏、肌肉和脂肪组织生化组成发生了上述变化的同时, 越冬饥饿胁迫激活了AMPK通路, 促进了各组织糖酵解、脂质分解、脂肪酸β氧化、脂肪酸转运及蛋白分解的进程, 抑制了糖原合成、脂质合成和蛋白合成的过程, 进而维持了机体能量稳态。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探讨以棉籽浓缩蛋白(Cottonseed protein concentrate, CPC)替代饲料中豆粕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性能、健康状况及肌肉品质的影响。设计了6种等氮(29%)等脂(5%)饲料,分别用棉籽浓缩蛋白替代草鱼饲料中0 (C0)、15%(C15)、30%(C30)、45%(C45)、75%(C75)和100%(C100)的豆粕,饲喂养殖于池塘网箱中平均体重为(502.46±0.40) 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90d。结果显示:(1)在生长性能方面,草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C0组相比, C45组草鱼的脏体比显著升高(P<0.05)。(2)在健康状况方面, C100组血清白球比显著低于C0组(P<0.05), C15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C0组(P<0.05);各组草鱼肝脏、肌肉组织未发生病变。(3)在肌肉品质方面,与C0组相比, C75组草鱼肌肉粗蛋白含量和C30组异亮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