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大肠杆菌本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的一种常见细菌,为何变成了杀人元凶?追踪大肠杆菌的行凶足迹,蔬菜为何充当了帮凶……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研人员在这里为我们讲述这个伤不起的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2.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长春地区动物和人感染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状况,建立流行病学监测网.采集长春市动物养殖场动物粪便和腹泻病人便样进行监测.结果在牛粪和鸡粪中共检出2株O157H7大肠杆菌.可见,在长春地区存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菌潜在污染的威胁,需要加强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3.
应用多重PCR 反应(multiplex PCR,m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技术建立食品中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检测方法.以编码沙门氏菌的fimY基因、编码空肠弯曲菌的gyrA基因和编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rfbE基因为靶基因,选择3对引物,建立并优化了快速鉴别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体系,扩增产物分别为284、159和499 bp,并验证了该多重PCR具有特异性.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标准菌株稀释成不同梯度,做灵敏度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很好的特异性,且灵敏度高,检测限可达到:沙门氏菌1.5 CFU/ml、空肠弯曲菌15 CFU/ml、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15 CFU/ml.在随机采集的226份冷冻鸡肉类样品中,检出了7份样品为沙门氏菌阳性、10份为空肠弯曲菌阳性、1份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阳性.研究建立的多重PCR-DHPLC方法可特异、灵敏地实现对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TCCP(内膜素受体偶联细胞骨架蛋白,Tir couple cytoskeleton protein)是近年研究新发现的EH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致病分子,它经大肠杆菌Ⅲ型分泌系统转导人宿主细胞内,结合并活化宿主蛋白N-WASP(神经威奥综合症蛋白),引起肌动蛋白的聚集,最终诱导特征病理改变黏附、擦拭(A/E)损伤的形成.本文就近年来对它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λ噬菌体的Red重组系统敲除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Ⅲ型分泌系统ATP水解酶Esc N,构建大肠杆菌esc N基因缺失突变株。方法:以O157∶H7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两侧的同源臂序列,分别酶切连接于p UC19-kan质粒上,PCR获得中间嵌合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带有FRT位点)的同源线性片段,利用质粒p KD46和p CP20介导的重组技术敲除esc N基因,并去除抗性标记;PCR及测序验证目的基因缺失后,测定缺失株及野生菌株的生长曲线。结果:敲除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esc N基因,突变株与野生株的生长曲线相近。结论:构建了Ⅲ型分泌系统缺陷菌株,为进一步研究Ⅲ型分泌系统因子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肺炎克雷伯氏菌出血性肠炎病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出血性肠炎是危害大熊猫的疾病之一,冶疗不当可造成重大损失。从以往大熊猫出血性肠炎病例中分离到的病原有大肠杆菌[1-3],普通变形杆菌,克雷伯氏菌族的产气夹膜杆菌[4]等。笔者在日本从事大熊猫研究工作期间,从两例出血性肠炎病例中,均分离到了肺炎克雷伯氏杆菌(Klebeie  相似文献   

7.
大肠杆菌O157:H7的毒力岛与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肠杆菌O157:H7是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血清型,能引起人的出血性肠炎和溶血性尿路综合征。大肠杆菌O157:H7致病机制与其毒力岛编码的毒力因子有关,这些毒力岛包括染色体上的LEE岛、前噬菌体上的slt基因、大质粒上的hly、ka tP、espP、toxB、stcE基因。大肠杆菌O157:H7致病机理不是由单一毒力因子所决定,而是多种毒力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Red系统构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sRNA基因E40缺失突变株。方法:选取本实验室预测并经过实验验证的sRNA基因,根据NCBI上相应的序列,设计2对引物分别扩增该sRNA基因的上下游分别长464和455bp的同源臂,经PCR扩增,构建到相应的载体,最后以构建好的含上下游同源臂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长约2500bp的线性片段作为打靶片段,在Red重组系统的作用下与sRNA基因E40的上下游同源区域发生同组,从而把sRNA基因从基因组上置换下来,之后利用质粒pCP20将FRT位点间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消除。结果与结论:构建了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sRNA基因E40的缺失突变株,为进一步研究sRNA基因在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生长及致病过程中所起的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3株侵袭性大肠杆菌O152(EIECO152)作了体外抗菌素抑菌、杀菌的定量试验,这13株大肠杆菌是1988年9月至今从13例大熊猫出血性肠炎病分离出的代表株.代表了不同的分离年代、不同的病兽来源。试验目的是协助临床用药,监测致病菌对敏感药物耐药菌株出现情况和寻求其它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毒力岛上的毒力因子Z1444并纯化,对其丝/苏氨酸激酶活性进行初步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Z1444基因序列及pET-28a(+)载体的多克隆位点设计引物,以EHECO157∶H7全菌裂解液为模板,经PCR钓取1047 bp的目的片段,与表达载体pET-28a(+)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Z1444,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IPTG诱导蛋白表达并经SDS-PAGE鉴定,利用体外反应体系鉴定重组蛋白的丝/苏氨酸激酶活性。结果: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pET-28a(+)-Z1444原核表达质粒构建正确;诱导表达后经纯化,获得纯度在90%以上的可溶性重组Z1444,相对分子量约为38×103;体外酶活实验验证了Z1444的丝/苏氨酸激酶活性。结论:Z1444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可溶性表达,为后续功能验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TCCP(內膜素受体偶联细胞骨架蛋白,Tir couple cytoskeleton protein)是近年研究新发现的EH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致病分子,它经大肠杆菌Ⅲ型分泌系统转导入宿主细胞内,结合并活化宿主蛋白N-WASP(神经威奥综合症蛋白),引起肌动蛋白的聚集,最终诱导特征病理改变黏附、擦拭(A/E)损伤的形成。本文就近年来对它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获得重庆猪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强毒株CD18株fedA基因表达产物。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fed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重庆猪源EHEC强毒株CD18株基因组中经PCR扩增目的片段,克隆到pUC19质粒,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b( )的SalⅠ-HindⅢ位点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Ni柱法纯化,SDS-PAGE及Western印迹检验表达产物。结果:CD18株fedA与文献报道的fedA的序列同源性为99.3%,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7%,表达产物在50~100mmol/L咪唑洗脱时出峰,SDS-PAGE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20000,Western印迹证明该蛋白条带能与分子标记蛋白His6抗体发生特异反应。结论:克隆到猪源EHECCD18株fedA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Red重组系统敲除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毒力基因espA、espB、espD,构建3株突变株。方法: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为模板,PCR扩增基因两翼的同源序列;将PCR产物插入pEASY-T1载体并测序,将测序正确的上、下游同源序列分步酶切,构建于pUC19-kan质粒上,经PCR获得两端同源序列中间嵌合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标记的线性片段,利用质粒pKD46介导的重组技术,敲除espA、espB、espD基因,之后转入pCP20质粒以去除抗性标记,最后测定突变株及野生菌株的生长曲线。结果:敲除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毒力基因espA、es pB、espD,获得3株突变株,突变株与野生株的生长曲线相近。结论:为进一步研究espA、espB、espD基因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感染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HEC)感染是一种重要的新发传染病 ,O15 7是EHEC的一个主要菌型 ,感染该菌可使人患腹泻、出血性结肠炎 (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HUS)等 ,死亡率较高。EHECO15 7感染在许多国家包括我国都有暴发流行。EHECO15 7产生的粘附因子Intimin可引起粘附擦拭 (A/E)损伤 ,并可产生致死性的毒素Stx。抗生素治疗可使患者并发HUS危险性增加 ,临床上无特效的治疗药物 ,疫苗研究将对EHECO15 7的控制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大肠杆菌的一种重要的变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几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以自动免疫磁珠收集系统(AIMS)、自动酶标免疫测试系统(VIDAS)与传统常规的分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用自动免疫磁珠收集系统(AIMS)方法对80份可能含有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实样进行检测,检出份数为6份,检出率为7.5%,而且在一周之内可以全部对上述检出实样进行鉴定.AIMS法能够检出浓度在10cfu/mL模拟实样之中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然后将此法与CHROMagar 0157琼脂板相结合,其效果则更为明显.而自动酶标免疫测试系统(VIDAS)与传统与的分离方法则检测的效果不佳,检出率为0.自动免疫磁珠收集系统(AIMS)检测方法与自动酶标免疫测试系统(VIDAS)、传统与的分离方法在检出率方面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运用自动免疫磁珠收集系统(AIMS)结合CHROMagar 0157琼脂板对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进行检测,检出率较高、灵敏度较高且快速便捷,可以用于O157-H7外环境检测与食品污染源的实际调查之中,应该对其加以广泛地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DNA重组技术表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0157:H7的EspA和EspB蛋白,并分析它们的免疫保护性。方法:采用PCR技术从EHEC0157:H7基因组中扩增espA和espB基因,连接至pET-22b(4-)载体上,转化至宿主细胞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用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SDS-PAGE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免疫小鼠分析其免疫保护性。结果:重组espA和espB基因片段的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相应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一致性均为100%;得到了纯度为95%以上的重组EspA和EspB蛋白,免疫小鼠所得到的抗体效价均为10^6。结论:重组EspA和EspB蛋白获得了可溶性表达,表达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性,为进一步制备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肠杆菌学名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或E.coli),在生物界的分类为细菌界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大肠杆菌种。大肠杆菌潜伏在人体内已有数百万年的历史,甚至在人类远祖还不能称作人类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直到1885年一名叫埃舍利希的德国小儿科医生,在健康婴儿的尿  相似文献   

18.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重要的致病菌,加深其致病机理的基础研究将为相关疫苗研究及疾病控制等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串联亲和纯化(TAP)技术是最近发展的分离纯化天然状态蛋白质复合物进而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新方法.用我们自己构建的原核表达串联亲和标签载体,在大肠杆菌O157∶H7中表达了标签融合蛋白GroEL-TAP,建立了非变性条件下制备蛋白复合物的方法,并且对串联亲和纯化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索和优化,最终得到了高纯度的GroEL-TAP与天然GroEL形成的嵌合型多聚体复合物.这表明我们建立的串联亲和纯化技术能高度特异地纯化靶蛋白参与形成的复合物,为后续寻找O157∶H7中毒力蛋白参与形成的复合物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克隆表达并纯化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紧密粘附素免疫保护性片段(Intimin-C),并对其部分生物学活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性病原菌,可引起多种致死性疾病的爆发流行。Tir细胞骨架偶联蛋白(TccP)是近年来发现的O157:H7的一种新的重要的毒力因子,在O157:H7黏附宿主细胞造成黏附擦拭(A/E)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TccP相关研究对阐明O157:H7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