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康复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4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治疗相同,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等速肌力康复训练,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在纳入研究1周内和研究结束1周内进行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评价,对前后两次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剑桥老年认知量表、Berg平衡、功能伸展测试、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康复训练能明显促进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Ⅰ型钠通道(Nav1.1)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表达载体及其突变载体。方法:利用In-Fusion 技术将SCN1A 基 因亚克隆到绿色荧光蛋白真核细胞融合表达载体(pAcGFP1-C In-Fusion Ready Linear Vector)。PCR 扩增SCN1A 基因(与线性载 体对应两端有15 个相同碱基),In-Fusion 技术进行融合即得到pCMV-GFP-C-SCN1A。将其转染HEK293T 细胞,Western blot 检 测Nav1.1 的表达。定点诱变试剂盒对其进行定点诱变。结果:1.成功构建Nav1.1 与GFP 融合表达载体pCMV-GFP-C-SCN1A;2. DNA 测序表明:在预期位点已经发生突变,SCN1A 基因第190 位色氨酸密码子(TGG)突变为终止密码子(TGA)。结论:Nav1.1 与 GFP 融合表达载体及其突变载体的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该突变位点导致Nav1.1 功能的改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青少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急变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检查特点,以提高对青少年CGL急变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将CGL急变患者按年龄分组,将青少年组和中老年组患者的急变时间、确诊时和急变时的脾脏大小、白细胞和血小板数目、急变时骨髓幼稚细胞的比例,以及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急变后生存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少年组和中老年组的脾脏大小、确诊时血小板数目、急变时的白细胞数目、急变时间、以及总生存时间无显著性差异;青少年组确诊时的白细胞数目较中老年组高,青少年组的急变后生存时间较长。结论:青少年CGL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具有CGL的普遍特征,但其确诊时白细胞数目较高,急变后生存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序贯肠内营养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代谢、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序贯肠内营养组30例、肠内营养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予以营养支持。入院第1天和第14天分别检测患者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统计3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4天后3组各项指标均较第1天明显下降,对照组较序贯肠内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14天后序贯肠内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TLC、IgA,IgM,IgG水平明显升高;GCS评分明显升高,NIHSS评分明显降低;序贯肠内营养组、肠内营养组各项并发症较对照组发生率低。结论: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随病程延长,营养状况呈恶化趋势。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序贯肠内营养较肠内营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SCN1A基因G302D突变的电生理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定点诱变法构建携带有基因突变G302D的pCMV-SCN1A的表达载体,lipo2000脂质体转染法共转染pCMV-SCN1A-G302D质粒和pCD8-IRES-SCN1B质粒到HEK-293细胞系,进行全细胞膜片钳电生理实验记录Navl.1通道电流及动力学参数,由pClamp10.0以及OriginPro8.0软件分析。结果:SCN1A-G302D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电流密度降低,激活速度减慢,失活后恢复时间延长。失活参数两者相比没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SCN1A基因G302D突变导致Navl.1通道功能部分丧失,可能是导致GEFS+的病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原核表达基因工程茵中实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转移紧密黏附素受体(Translocated Intimin Receptor,Tit)蛋白的高效表达,并对其活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采用PCR方法从EHEC O157:H7基因组中调取tir基因,插入pEASY-T1 克隆栽体.克隆质粒测序鉴定后,采用Nde Ⅰ、Xho 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双酶切pEASY-Tl-tit质粒获得tir基因,连接同样经过双酶切的pET-22b(+).表达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相对分子质量,Western blotting验证抗原活性.荧光显微镜观察蛋白是否具有嵌入细胞膜的活性.结果:PCR扩增得到1686bp的目的片段.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2b(+)-tir经酶切鉴定及测序与预期序列一致.目的蛋白以裂解上清形式表达,表达量约3mg/ml.经镍柱纯化后纯度达90%以上.重组表达的Tir具有嵌入细胞膜的生物学功能.结论:成功表达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Tir蛋白,为Tir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Red重组系统敲除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毒力基因espA、espB、espD,构建3株突变株。方法: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为模板,PCR扩增基因两翼的同源序列;将PCR产物插入pEASY-T1载体并测序,将测序正确的上、下游同源序列分步酶切,构建于pUC19-kan质粒上,经PCR获得两端同源序列中间嵌合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标记的线性片段,利用质粒pKD46介导的重组技术,敲除espA、espB、espD基因,之后转入pCP20质粒以去除抗性标记,最后测定突变株及野生菌株的生长曲线。结果:敲除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毒力基因espA、es pB、espD,获得3株突变株,突变株与野生株的生长曲线相近。结论:为进一步研究espA、espB、espD基因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率和致残率增高的主要原因,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是血管病变中的一种,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是造成糖尿病动脉硬化的根本所在。C型利钠肽(CNP)是利钠肽家族第三个成员,具有较强的抑制血管重构和一定的扩血管作用。本文重点对CNP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形成过程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