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龚淑芬  陈大勇  贾莉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11):5203-5218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但由于环境微生物学概念抽象、内容繁冗,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难以理解和应用生物氧化过程、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作用等内容,教学效果较差。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感受,基于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实践结果表明改革后的课程激发了学生内在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具有了自学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在知识、能力、素质这3个方面取得了成效,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感受以及信息技术均得到提升和改进,加强了课程创新实践,提升了环境工程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利明 《微生物学通报》2017,44(11):2755-2759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其专业课程的前置课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强化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践教学环节,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设了综合性实验、生产实践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并与课程实习、毕业论文相结合,不断改革和完善环境工程专业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这一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我国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具有知识更新速度快、知识点繁多、内容分散的特点。在其教学过程如何兼顾传统微生物学内容与现代微生物学研究新进展,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实验项目和安排实验时间,引导学生准确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围绕上述问题,我们教学团队在课堂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外大学生实践活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构建课程思维导图、挖掘与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多样化教学方法进行理论教学的改进。实践证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及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5.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提高教学质量,以湖南文理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为例,从明确课程定位、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兴趣以及加强实践教学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首先需明确该课程不同于普通的微生物学,教师在授课中应将微生物学相关理论知识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领域实践相结合。其次,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授课中应注意通过合理使用教具、引入热点问题以及善于使用多媒体设备、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力度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实践教学中也应注意促进学生对于环境工程微生物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独操能力,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探索和实践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在优化理论教学内容,构建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微生物学知识体系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有针对性的微生物学问题的引导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改革了考核办法,加强了对平时学习和实践环节的重视,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对学生的知识架构以及应用技能的培养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为了实现该课程定位目标,达到课程的学习预期,我们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引入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提出在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实施逆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即根据课程定位制定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预期学习产出,在预期学习产出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过程,如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增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与其他课程的协调性,在教学实施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促成预期学习产出,构建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尽管将OBE理念引入到教学实施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该体系的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我国高校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内容滞后、单调,学生的预习甚至实验过程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考核方法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作者采取将移动互联网引入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鼓励学生参与实验的前期准备等措施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编写实验教材、精心安排实验内容、将科研带入到实际教学中等途径来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将平时成绩纳入最终实验成绩的方法来改革传统考核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以上教改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9.
项目制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主动性学习、咨询性学习的教育方法。为了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实验的系统性,增强其科研性,我们进行了基于项目制学习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研究型实验的探索。本文对实验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总结。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能够使学生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研究有更系统性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科研探索的精神,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传统工科高校环境类专业的前置核心专业必修课程,为满足新时代下新的人才培养需求,我们教学团队聚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四大痛点问题,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思政融入四大环节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进行教学改革。经多轮成果应用与迭代以及多方教学评价,结果表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显著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素质和综合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作者所在教研室就生化实验课的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室的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获得了很好的实验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探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改革野外实习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界,主动获得植物学知识的能力。加强野外实习,培养学生学习植物学基本研究方法。野外实习结合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创造能力。提出实施野外实习改革的奈件,为提高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实施“三高”教学,创建“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新体系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卜宁  陶思源   《微生物学通报》2006,33(1):169-172
深化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实施“高起点、高效率、高质量”教学,从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入手,创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性内容,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内容”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新体系,激发了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综合动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的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传统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调整微生物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环节,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建立微生物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综合动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郑清梅 《生物学杂志》2010,27(5):106-107,102
改革动物学实验内容,提出新颖且具创新性的问题,使教学内容丰富且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在教学中采用"角色换位法",即鼓励学生参与实验的各个环节,并上讲台来分析实验过程与结果。几年来教学实践表明,通过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使实验课成为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延伸实验课堂,营造创新思维的场所,有利于活跃实验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实验教学在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口腔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的医学人才,增设口腔微生物学实验课。方法根据口腔医学特色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基础、专业、综合、创新能力。教学内容包括:牙菌斑的采集和处理、致龋菌的分离和培养、致龋菌的鉴定。教学方式采用学生两两配对模式。分析2011年度教学的实验结果。结果实验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加深对疾病发生机制的理解;35.7%的学生具有较好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30.4%的学生表现出专业能力不足,33.9%学生需要提高基础和专业能力。结论口腔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对完善教学、促进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批判性思维是指一种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而进行理论评估与客观评价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增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尤其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微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途径有:挖掘教学内容,培育批判精神;设计开放性习题,鼓励创新思维;创设辩论活动,训练批判技能;给予评价机会,提高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从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探索建立一整套适用于七年制及长学制学生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体现创新教育教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长学制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从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探索建立一整套适用于七年制及长学制学生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体现创新教育教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遗传学》课程的建设与优化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遗传学》是本科教学的主干课程之一。文章从《遗传学》课程的特点出发,分析了《遗传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讨论了《遗传学》精品课程建设中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计算机辅助课件的创建、电子版教材的编写、教学质量的评估、实验项目的创新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等方面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