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采用福建漳州巴西蕉为原料,采用2%壳聚糖/1%纳米二氧化钛、1.5%蔗糖酯对香蕉进行涂膜处理并低温冷库贮藏,并设立对照组(12.5°).通过跟踪测定香蕉贮藏期内失重率、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酸、丙二醛、硬度及a~*值,探讨壳聚糖/纳米二氧化钛协同蔗糖酯涂膜处理对香蕉冷藏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并拟定主成分线性回归函数.研究结果表明:香蕉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丙二醛、a~*值与贮藏时间呈高度正相关,而其总酸与硬度与贮藏时间呈高度负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A(蔗糖酯组)与处理组B(壳聚糖/纳米二氧化钛协同蔗糖酯组)能有效抑制香蕉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丙二醛、a~*值的升高,并延緩其总酸与硬度下降(P 0.05),在贮藏后期,处理组B效果要优于处理组A;通过对7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知,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丙二醛、a~*值指标呈现正相关性,上述指标均与总酸、硬度呈负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个检测指标可简化为2个主成分,其方差总贡献率为91.946%,能较好地反映原始信息.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营养成分及感官品质变化程度,其线性回归函数为:Y_1=-0.057X_1+0.165X_2+0.181X_3-0.170X_4+0.180X_5-0.170X6+0.178X7;第2主成分主要反映其呼吸作用程度,其线性回归函数为:第2主成分提取为:Y_2=0.918X_1+0.080X_2+0.095X_3-0.221X_4-0.170X_5-0.170X_6-0.076X_7,本研究为香蕉的复合涂膜处理及低温贮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野猪、家猪及野家杂种猪Leptin基因2、3外显子的SNP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景芬  于浩  刘娣 《遗传》2006,28(4):413-416
Leptin是一种内分泌激素(167个氨基酸),主要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通过下丘脑对机体内能量的消耗和摄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鉴于此本文对野猪、家猪及野家杂种猪Leptin的2、3外显子进行了SNPs分析,并检测到了多态性。对纯合子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在编码区的214位碱基由T突变为C,编码的氨基酸没有发生改变;364位碱基由C突变为G,365位碱基由G突变为C,编码的Arg转变为Ala;426位由G突变为A,编码的氨基酸没有发生改变;451位插入碱基T,造成移码突变;462位由G突变为T。  相似文献   

3.
DNA序列高维空间数字编码的运算法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序列的高维空间二进制数字编码,除可以对DNA序列的碱基结构、功能基团、碱基互补、氢键强弱等性质进行编码之外,还可以方便地进行 数学运算和逻辑运算。DNA序列高维空间数字编码的运算法则是:(1)根据DNA序列数码的奇偶性质,可以推导出其与末位碱基的对应关系。当DNA序列S的数值X(S)=4n,4n 1,4n 2,4n 3时,其末位碱基依次为C,T,A,G(n=0,1,2,…)。(2)提出DNA序列高维空间的表观维数Nv,数值维数Nx及差异维数Nd的概念。当Nd=0时,首位碱基为A或G,当Nd=2n或2n 1(n=1,2,…)时,首痊碱基为(C)^n或(C)^nT。(3)推导出DNA序列点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运算法则。(4)推导出DNA重复序列(Tandem repeat)的运算法则。(5)提出DNA子序列(subsequence)的概念并定义DNA子序列的定值部Xi(digital value)和定位部Qi(location value)及其计算公式。(6)推导出DNA序列的延长运算、删除运算、缺失运算、插入运算、转位运算、换位运算和置换运算等的运算法则。(7)通过按位加运算求得DNA序列的汉明距离dh,碱基距离dh‘,基团距离dh″和共轭距离dG以及这些距离的意义与联系。(8)分析结果表明DNA序列的数字编码比常规的字符编码在数学运算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李桢  邹红岩  邵超鹏  唐斯  王大明  程良红 《遗传》2007,29(11):1367-1372
使用FLOW-SSO、PCR-SSP以及测序等分型技术, 发现一个与HLA-B*270401基因相关的未知基因。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单独扩增B*27基因的外显子2-5, 包括内含子2-4, 并进行双向测序, 分析与B*270401基因序列的差异。该基因的扩增产物为1 815 bp。与B*270401相比在外显子3和4共有10个碱基的改变, 从而使相应氨基酸发生错义或同义突变。碱基634 A→C (密码子130丝氨酸→精氨酸); 670 A→T (密码子142苏氨酸→丝氨酸); 683 G→T (密码子146色氨酸→亮氨酸); 698 A→T (密码子151谷氨酸→缬氨酸); 774 G→C (密码子176谷氨酸→天冬氨酸); 776 C→A (密码子177苏氨酸→赖氨酸); 781 C→G (密码子179谷氨酰胺→谷氨酸); 789 G→T (密码子181丙氨酸同义突变); 1 438 C→T (密码子206甘氨酸同义突变); 1 449 G→C (密码子210甘氨酸→丙氨酸)。在IMGT/HLA数据库中B*27组只有3个基因(B*270502 / 2706 / 2732)提交了内含子序列。该未知基因的内含子2序列与B*2706相同, 显示了与B*27组基因的同源性, 但其同源性在内含子3、4均未得到支持, 与B*27组基因相比, 内含子3的第106个碱基C→G, 碱基168缺失, 碱基179 G→A, 碱基536 G→A; 内含子4中碱基82 T→C。但其内含子3、4序列却与B*070201完全相同。该基因序列已提交GenBank, 编号为被DQ915176, 被WHO确认为HLA-B*2736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DNA改组技术获得高活性β-葡萄糖苷酸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β 葡萄糖苷酸酶是在植物转基因中广泛应用的报告基因 .以质粒pBI12 1中的GUS基因为基础 ,利用DNA改组方法 ,经DNaseⅠ降解 ,PrimerlessPCR ,PrimerPCR对GUS基因进行了突变和改组 ,然后将改组的GUS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2 5 1中 ,构建了库容为 10 8的突变体库 .经过活性的筛选 ,得到活性提高的克隆 ,再以此为基础 ,经过新的改组、筛选得到活性大幅度提高的克隆GUS2 4 .基因测序显示 ,GUS2 4与GUS基因之间的同源性为 99 7% ,共有 6个核苷酸位点发生了改变 ,分别是 :379位的A突变为G ,396位的T突变为C ,711位的G突变为A ,95 8位T突变为C ,990位的T突变为C ,1649位的A突变为G .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显示 ,3个氨基酸发生了突变 ,12 7位的Ser突变为Gly ,32 0位的Trp突变为Arg ,5 5 0位的Asn突变为Ser.X gluc染色检测和荧光测活结果显示GUS2 4基因表达的 β 葡萄糖苷酸酶基较GUS基因表达产物活性提高 3倍  相似文献   

6.
研究添加外源抑制剂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D)对植物乳杆菌H~+-ATPase基因表达水平及酶活力的影响,探讨植物乳杆菌H~+-ATPase的调控机制。分别测定加入DCCD前后的亲本菌和低H~+-ATPase活力突变菌的生长能力、葡萄糖代谢速率、乳酸产量和H~+-ATPase活性,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对编码H~+-ATPase的相关基因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亲本菌ZUST、突变菌ZUST-1和ZUST-2在添加DCCD后菌体生长能力均减弱,葡萄糖代谢速率减慢,乳酸产量降低,H~+-ATPase酶活性也降低。由于受到发酵液中酸性环境以及外源抑制剂DCCD的胁迫,亲本菌ZUST和突变菌ZUST-2编码H~+-ATPase的所有基因在稳定期表达水平都高于对数期。与未添加DCCD相比,添加DCCD的亲本菌和突变菌ZUST-2在对数期H~+-ATPase各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下调或基本不变,抑制了H~+-ATPase活力从而导致菌株的生长代谢速率减弱。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植物乳杆菌中H~+-ATPase在酸胁迫下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生物资源》1977,(4):4-6
<正> 树脂交换基的型式和上柱液的 pH 对氨基酸的分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根据资料报道,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基为游离酸型如 H~+是其交换基时,全部氨基酸均可以进行交换吸附;交换基为盐型如 Na~+、NH_4~+是其交换基时,且上柱液的 pH 又在中性或微碱性时,只有碱性氨基酸可以进行交换吸附。但是,对于猪毛酸水解,提取胱氨酸后 pH4.8母液中精氨酸的生产,树脂交换基采用何种型式阳上柱液的 pH 以多少为最合适呢?为此,我们将732树脂处理成 H~+、Na~+、NH_4~+三种型式和调上柱液的 pH4.8、6.5,进行了精氨酸纯度和产量测定,我们又用稀氨水洗脱,绘制了精氨酸洗脱曲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受体类似物-1( liver receptor homolog-1,Lrh-1;NR5A2)基因序列差异与小鼠排卵数性状间关系.方法 根据GenBank中NM_001159769序列设计了5对引物扩增Lrh-1基因CDS区,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分析小鼠Lrh-1基因序列差异,分析Lrh-1基因与小鼠排卵数间关系.结果 ①在5对引物中只有引物P2和P5扩增产物存在多态性,引物P2扩增产物存在两种基因型AA和AB型,其中AB型发生(C674A)突变,这种突变导致编码的140位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为赖氨酸.②引物P5扩增产物存在三种多态类型SSCP-1、SSCP-2和SSCP-3,SSCP-1和SSCP-3型核酸序列比SSCP-2型少25个碱基,SSCP-3型除缺失区段外,其他区域碱基序列与SSCP-2型有5处碱基突变,而与SSCP-1型核酸序列有34处碱基差异,经BLAST分析,SSCP-2型与NM_001159769序列相似,SSCP-1型与NM_001159769序列相差较多,而与NG_012313.1序列相似,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SSCP-3型1652处的A→G的突变导致氨基酸由丙氨酸变为苏氨酸,1678位G→C的突变使原密码子TAC(酪氨酸Y)变为TAG(终止子).③引物P2 AA型(27.27±8.52)与AB型小鼠的平均排卵数(25.92±11.73)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引物P5 SSCP-2型平均排卵数(35.00±14.58)显著高于SSCP-3型平均排卵数(19.50±7.94) (P <0.05),SSCP-1型(26.2±8.18)与SSCP-2型、SSCP-3型平均排卵数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明确了Lrh-1基因序列差异与小鼠排卵数性状间关系,为深入研究Lrh-1基因对动物生殖调控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猪H-FABP基因多态片段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利用PCR-RFLP方法在猪H-FABP基因内确定了3个变异酶切位点,分别为5′-上游区HinfI-RFLP、内含子2的HaeIII-RFLP和HinfI*-RFLP(HinfI和HinfI*代表不同区域的HinfI酶切反应)。对每个多态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5′-上游区HinfI-RFLP是由于1324位的碱基T→C的突变引起;在内含子2中,HaeIII-RFLP变异酶切位点在1811位,发生了C到G的突变;HinfI*-RFLP是由于1970位发生T→C的碱基替换。 Abstract:Three variant restriction sites of porcine H-FABP gene,including HinfI-RFLP in 5′-upsream,HaeIII-RFLP and HinfI*-RFLP in intron 2,were confirmed by PCR-RFLP method.The polymorphic fragments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The results revealed a single nucleotide substitution of T→C at position 1324 for HinfI-RFLP,C→G at position 1811 for HaeIII-RFLP and T→C at position 1970 for HinfI*-RFLP,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0.
将LG1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带有抗LG1株母源抗体的鸡胚中分4个独立系列连续传40代后,有3个系列从10~20代起在NA基因的#99位发生了可稳定遗传的碱基"G"到"A"的突变,并使氨基酸由蛋氨酸变为异亮氨酸;有2个系列从20~30代起在#473位发生了可稳定遗传的由"A"到"G"的碱基突变,导致相应的氨基酸由天冬酰胺变为丝氨酸,另一个传代系列在50代时也发生了同样的突变。在无抗体的鸡胚上的2个独立对照系列同样传了80代,在这2个位点没有发生突变,表明这2个突变与抗体的选择压相关。在抗LG1母源抗体阳性鸡胚的连续40代传代过程中,NA基因在有抗体组的四个传代系列碱基的非同义突变(NS)与同义突变(S)比为4.6(32/7),而在无抗体组NS/S比为2.0(16/8)。有抗体组NS/S值显著高于无抗体组,也显示出抗体的选择压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两个中国北方汉族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家系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基因诊断。方法:对两个家系进行家系调查和系谱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DNA测序方法对原纤维蛋白1基因(Fibrillin-1,FBN1)的所有外显子进行测序。应用Swiss-model、Polyphen-2和SIFT软件对发现的变异位点进行功能预测。结果:两个家系均呈常染色显性遗传特点,在家系1患者中发现一个新的插入突变,即第13外显子1691位碱基处插入碱基A(1691 ins A),导致蛋白在第571位氨基酸处翻译提前终止。此外,在家系2患者中发现一个已知的点突变,即第27外显子第3463位碱基由G变为A(3463 GA),导致第1155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为天冬酰胺。这两个变异位点在家系的健康人及50例健康对照中均未出现。功能预测发现这两个变异位点均可能会影响FBN1蛋白的结构或功能。结论:在两个MFS家系中发现一个新插入突变位点(1691 ins A)和一个已知点突变位点(3463 GA),为扩大FBN1基因的突变谱及进一步阐明FBN1基因突变在MFS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 MNNG在 pH6时较为稳定,在碱性条件下分解极为迅速,较易受光照作用而分解。 2.MNNG诱发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AS 1.271 菌株获得最高突变率的适宜条件是:菌龄为对数生长期的早期,采用0.05M pH6的TM缓冲液,所用剂量为1000微克/ 毫升,于30℃处理45分钟,在这样的处理条件下,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可达20%左右。 3.在所获得的1775株突变菌株中,有947株经过营养缺陷型的鉴定,其中有核酸碱基、氨基酸、维生素的单一和双重营养缺陷型突变体,核酸碱基缺陷型中,腺嘌呤缺陷型较多,氢基酸缺陷型中以组氨酸、谷氨酸、蛋氨酸、精氨酸等缺陷型所占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易错PCR技术对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YZ02脂肪酶基因BpL进行两轮定向进化研究, 分别获得最佳突变株BpL1-7和BpL2-1369, 其脂肪酶活力比出发酶分别提高了2倍和6倍。序列分析表明, 突变体BpL2-1369有4个碱基发生了突变: T61C/C147T/A334G/T371A, 其中有3个碱基突变导致了氨基酸的改变。通过SWISS-MODEL数据库模拟脂肪酶的结构显示, 3个突变氨基酸分别位于第1个a螺旋的第3个氨基酸、第4和第5个b折叠之间的转角以及第5个b折叠的第1个氨基酸位置。将野生型脂肪酶基因BpL和进化后的基因BpL2-1369的高效表达产物经Ni-Agarose柱和Sephadex-G75纯化后, 酶学性质测定表明: 突变脂肪酶的比活力比野生型脂肪酶提高了1.31倍, Km值由8.24 mmol/L降低至7.17 mmol/L; 在pH>8.0时的稳定性较野生型脂肪酶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RFP)株rpoB基因突变的分布情况,建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快速检测的方法.方法:对55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rpoB基因280个碱基(包括其核心区75个碱基)应用PCR-直接测序法(PCR-DS)测定序列,其中耐利福平株51株,敏感株4株.结果:4株敏感株无突变,92.2%(47/51)耐利福平临床分离株存在rpoB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导致531位氨基酸突变率为41.2%(21/51);导致526位氨基酸突变率为29.4%(15/51);导致516位氨基酸突变率为13.7%(7/51).联合突变发生率为2.0%(1/51).未检测到发生缺失或插入碱基突变的菌株.结论:深圳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株发生rpoB基因突变最常见的是531位丝氨酸、526位组氨酸和516位天冬氨酸的基因突变,三者突变率之和为84.3%(43/51).PCR-DS方法可快速测定结核分枝杆菌RFP耐药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5.
陈启民  刘淑红 《遗传学报》1998,25(3):278-285
从地衣芽孢杆菌(B.licheniformis)构建的重组质粒pAmy413,经过定点诱变,在α-淀粉酶基因的271位引入G取代原来的A,构建成突变型质粒pAmy413C。成熟的α-淀粉酶氨基酸由+2Asn变为+3Asp,其产量是野生型的2.02-2.57倍;N-端氮基酸序列分析发现:信号肽酶I的切割位点前移了一个氨基酸,即AlaAla-+3Asp;二级结构分析发现:在自由能为-51.7kcal时,突变型与野生型的mRNA都形成14个环状结构,区别在于271位的G不再与211位的U配对,形成G突出;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发现:33-37氨基酸的转角结构减少了1个氨基酸,这个氦基酸参与形成α-螺旋;这些空间结构和荷电氮基酸的变化有利于蛋白质的分泌。  相似文献   

16.
原生动物的一些纤毛虫中终止密码子发生重分配现象,将1个或2个终止密码子翻译为氨基酸.目前对这一现象的发生机制仍无合理解释.近年来,对蛋白质合成终止过程中肽链释放因子(eukaryotic polypeptide release factor, eRF)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为揭示终止密码子的重分配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本实验以具有终止密码子识别特异性的四膜虫Tt-eRF1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与密码子识别有关的GTx、NIKS和Y-C-F关键模体(motif) 引入识别通用终止密码子的酵母Sc=eRF1中,构建成各种嵌合体eRF1.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和细胞活性实验,分析关键模体及其周边的氨基酸对eRF1识别终止密码子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GTx和NIKS模体一定程度上决定eRF1识别终止密码子第1位碱基U和第2位碱基A;Y-C-F模体决定eRF1识别终止密码子UGA的第2位碱基G.模体内及其相邻氨基酸定点突变分析进一步支持以上结果.本研究推测,eRF1在进化过程中一些关键模体结构的改变决定其识别终止密码子的特异性,只能识别3个终止密码子中的1个或2个.随后,由于tRNA基因的突变产生阻抑性tRNA,促成终止密码子在原生动物纤毛虫中的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离子注入枯草芽孢杆菌筛选高产内切葡聚糖酶突变菌株,同时进行其酶活性研究,并克隆该基因,研究离子注入对其诱变效应。方法:低能氮离子重复注入枯草芽孢杆菌,筛选获得1株高产内切葡聚糖酶突变菌株Bac11。DNS法测定酶活性。PCR扩增获得出发菌株Bac01和突变菌株Bac11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并对核酸序列及预测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比对。结果:突变菌株Bac11内切葡聚糖酶活性从93.33IU提高到381.89IU。多重比对Bac01和Bac11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编码区1500bp序列,当中有10个碱基发生突变,预测氨基酸序列中有5个氨基酸残基发生变化,且都在其基因纤维素结合域部分。结论:低能氮离子重复注入对枯草芽孢杆菌内切葡聚糖酶活性及其基因有明显的诱变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米多霉素生物合成起始反应的MilA蛋白可以使底物胞苷酸单磷酸(CMP)的胞嘧啶碱基C5位上形成羟甲基化,形成羟甲基化胞苷酸(HmCMP),MilA是迄今发现的首个能够高效利用CMP的羟甲基化酶。MilA属于脱氧胸苷酸合成酶(TS)和脱氧胞苷酸羟甲基化酶(CH)蛋白超家族,通过三维结构预测发现它们的三维结构非常相似,CH94上的丝氨酸曾被证明与胞嘧啶上甲基变成羟甲基过程有关,MilA102上对应的氨基酸为苏氨酸,TS91上对应的氨基酸为脯氨酸。因此,突变MilA上第102位的苏氨酸,考察该氨基酸对CMP和脱氧胞苷酸(dCMP)羟甲基化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将MilA第102位的保守氨基酸苏氨酸(Threonine,T)分别点突变成缬氨酸(Valine,V)和亮氨酸(Leucine,L)。【结果】体外酶活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MilA,MilA T102V对于CMP的催化活性下降87.1%,对于dCMP的催化活性没有影响;而MilA T102L均丧失了对于两种底物的活性。【结论】这表明Thr102对于MilA催化底物CMP形成HmCMP至关重要;同时,失去活性的仅比缬氨酸和野生型苏氨酸的链长多出了一个碳原子,暗示其在与底物结合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位阻效应。Thr在102位点的功能经过自然进化的微调有可能已经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19.
用基因产物直接测序法对2个遗传性胰腺炎家系中胰腺炎患者(共有4例成员)的胰蛋白酶原基因(cationic trypsinogen,PRSS1)5个外显子进行测序,并分析其各自的临床特征.在4例胰腺炎患者中均出现了PRSS1基因杂合突变,但两家系PRSS1基因突变的位点不同,且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其中家系1出现6例糖尿病患者且发病年龄较家系2明显延迟,平均发病年龄为29岁,分析其PRSS1基因发现3号外显子336位碱基存在G→A杂合性突变,为中性突变,表达的氨基酸从赖氨酸(Lys)→赖氨酸(Lys),同时在同一外显子的361位碱基还存在另一个G→A杂合性突变,造成121位的丙氨酸(Ala)被苏氨酸(Thr)所取代,胰蛋白酶原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其与抑制因子的结合位点消失,"保护失败"而产生有活性的胰蛋白酶,造成胰腺自身的消化.而家系2未发现糖尿病患者,其胰腺炎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不增高,先证者(Ⅲ8)在胰腺炎发病过程中表现为CD4 T/CD8 Tcell和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随病程进展逐渐降低,而Ⅲ7不表现出此现象,分析其PRSS1基因发现3号外显子361位碱基同样存在G→A(c.361G→A)突变,而且在415位还存在一个杂合性突变点T→A(c.415T→A),其中c.415T→A不存在于Ⅲ7.胰蛋白酶原基因存在多种形式的突变,而且与临床表型相关.  相似文献   

20.
利用易错PCR技术对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YZ02脂肪酶基因BpL进行两轮定向进化研究, 分别获得最佳突变株BpL1-7和BpL2-1369, 其脂肪酶活力比出发酶分别提高了2倍和6倍。序列分析表明, 突变体BpL2-1369有4个碱基发生了突变: T61C/C147T/A334G/T371A, 其中有3个碱基突变导致了氨基酸的改变。通过SWISS-MODEL数据库模拟脂肪酶的结构显示, 3个突变氨基酸分别位于第1个a螺旋的第3个氨基酸、第4和第5个b折叠之间的转角以及第5个b折叠的第1个氨基酸位置。将野生型脂肪酶基因BpL和进化后的基因BpL2-1369的高效表达产物经Ni-Agarose柱和Sephadex-G75纯化后, 酶学性质测定表明: 突变脂肪酶的比活力比野生型脂肪酶提高了1.31倍, Km值由8.24 mmol/L降低至7.17 mmol/L; 在pH>8.0时的稳定性较野生型脂肪酶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