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皇竹草处理城市污泥生产植物产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生物量植物——皇竹草(Pennisetum hydridum),处理城市污泥高效生产有用的植物产品。通过小型田间试验,采用根兜分株移栽和直接扦插方式种植皇竹草,比较土壤、新鲜污泥、土壤+新鲜污泥等体积混合、植物处理后的污泥4种介质的适应性,测定了皇竹草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以及污泥自身性质的变化;通过盆栽试验及田间试验进一步探讨育苗后移栽在新鲜污泥上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新鲜污泥上直接扦插的皇竹草无一存活,即使是根兜分株移栽其成活率也仅为16.67%,生长较差。而对于土壤+污泥混合物或植物处理后的污泥,采用直接扦插方式,皇竹草的成活率也分别达58.33%、75.00%,两个月干草产量达22.20、19.80 t/hm2,为土壤上的5.11、4.55倍。皇竹草吸收K较明显,3个有污泥的处理皇竹草K含量接近40 g/kg干重,N、P2O5、K2O的总含量大于70 g/kg,可作为有机K肥原料;皇竹草重金属Cu、Zn、Pb、Cd含量均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作为饲料是安全的。盆栽试验及田间试验表明,采用育苗后移栽的方式,皇竹草在新鲜污泥上的成活率达66.67%以上。因此,城市污泥直接种植皇竹草可以实现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液相悬浮芯片系统同时测定实验兔圆小囊中IL-1β、IL-1R1、IL=8、IL-8RA和IL=15各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利用Affymetrix的Panomics QuantiGene Plex2.0Assay中bDNA信号放大和多磁珠分析技术,来同时检测两种实验兔圆小囊中多重mRNA并定量。建立实验兔免疫相关白介素基因的液相悬浮芯片检测方法。结果可同时检测IL-1β、IL=1R1、IL-8、IL=8RA和IL-15各基因的含量,并发现WHBE兔IL-1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JW兔(P〈0.05),IL-1R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JW兔(P〈0.01),IL-8RA基因在WHBE兔中的相对表达量也高于JW兔(P〈0.05)。结论建立了实验兔白介素基因的液相悬浮芯片检测方法,WHBE兔的IL-15、IL-1R1和IL-8RA基因表达量较高,可能与WHBE兔独特的免疫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根据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基因ompTS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基因片段。将此基因片段克隆至质粒pRSET A的BamHI和EcoRI位点,构建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获得高效表达,SDS-PAGE蛋白电泳表明在39.9kD处出现超强特异带,占总蛋白的51%。以 Ni-NTA-Conjugate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证明该399kD的蛋白为所表达的融合蛋白。纯化融合蛋白注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可诱导产生特异抗体。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抗体与表达的融合蛋白和从嗜水气单胞菌中提取的36.9 kD外膜蛋白均呈阳性反应,表明所表达的融合蛋白仍保持原有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为此融合蛋白作为疫苗的候选成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在兔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及蜂王浆干预效果。方法取雄性日本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高脂高糖饮食(HFHSD)组、蜂王浆治疗(RJ)组,每组6只。采用高脂高糖饮食12周诱发AS模型,同时RJ组每次口服200 mg/kg蜂王浆,2次/日。造模结束后,取血测定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水平;并测量心电图和血压,分别测量心率变异性(HRV)和心血管压力反射敏感性(BRS)反应;取血管进行HE病理观察和苏丹IV染色评估AS程度。结果与NC组比,HFHSD组血脂升高(P0.05),主动脉有明显的脂质沉积和AS斑块(P0.05,P0.01),血浆SOD活性和NO水平下降且MDA含量升高(P0.05,P0.01),心功能降低的同时伴有HRV和BRS值降低(P0.05,P0.01);与HFHSD组比,蜂王浆治疗组能明显改善上述指标。结论高脂高糖饮食能导致兔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并促进AS发生,蜂王浆干预后能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延缓AS病变。  相似文献   
5.
基于28S rDNA部分序列的石磺科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技术对采集自中国大陆沿海5地8个群体石磺的28S rDNA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另外3条石磺科贝类的对应序列一起,以小鼠28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参照,截取D1、D2、D3区域,拼接后进行比对分析。在获得的689bp的序列中,有76个变异位点,28个简约信息位点,A+T平均含量为30.9%,C+G平均含量为69.0%。以分类关系较近的菊花螺科(Siphonaria alternate)为外群,用NJ、MP、ML和贝叶斯法构建分子系统树。4种方法得到的进化树拓扑结构很相似,得到的结果也与沈和定提出的中国大陆沿海石磺科贝类可划分为Peronia、Platevindex、Onchidium、Paraoncidium4个属的观点基本一致。同时,28S rDNA部分序列的系统分析还显示,4个属中Peronia属与Paraoncidium属亲缘关系较近,Platevindex属与Onchidium属关系比较近。  相似文献   
6.
对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7个品种进行了不同时期30个数量性状指标的测定,利用数量性状对多花黑麦草性状进行了概率分级的研究,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0个数量性状变异范围在7.55%~40.65%之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分蘖数,最小的是千粒重。根据各数量性状的K-S检验及χ2检验,发现仅少部分性状不符合χ2分布;最终将28个数量性状分为5个等级,另外将抽穗期(春化后)和分蘖数分为3个等级。多花黑麦草的30个数量性状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生长习性、小穗数与小穗密度、上部节间长与节间数呈极显著负相关,花序长与小穗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为多花黑麦草品种的鉴定评价、品种选育及数量性状的分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株北里孢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松材线虫的致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鉴定出对松材线虫杀灭活性较高的放线菌菌株,并确定生防菌株的毒力因子。【方法】采用平板活性测试及代谢杀虫活性检测方法进行筛选,采用形态学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进行鉴定。对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稳定性分析后,利用醇沉、萃取、层析、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出杀虫毒力因子。【结果】从河南南阳宝天曼的腐木及枯枝落叶样品中共分离获得了79株放线菌,从中筛选出对松材线虫有灭活作用的放线菌6株,其中分离株C620菌株对松材线虫的灭活性最高:该菌株的发酵液处理松材线虫48、60 h后线虫的死亡率分别达到60.0%、81.5%。结合该菌株的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结果将其归为北里孢菌属中的一个种,菌株编号Kitasatospora sp.strain C620。该菌株的发酵液中杀线虫活性物质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及耐储藏性均较强,在中性偏碱性环境较稳定;经pH纸电泳层析初步确定该物质属于碱性水溶性物质。对菌株C620发酵液分离纯化,得到活性化合物为1-苯基-3-(2-吡啶)-5-吡唑啉酮。【结论】获得一株松材线虫高效生防菌Kitasatospora sp.strain C620,其活性物质为1-苯基-3-(2-吡啶)-5-吡唑啉酮。  相似文献   
8.
用基因融合方式 ,以嗜水气单胞菌基因组DNA为模板 ,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把去除部分毒性活性编码区的细胞毒肠毒素基因 (act)与去除信号肽的外膜蛋白基因 (OmpTS)连接一起 ,两基因之间插入一个link er(Gly4Ser) 3 经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 ,得到 2 .1kb的双基因融合片段 ,克隆于表达质粒pQE 30中 ,构建了双基因重组表达载体pQE30 /act GS ompTS ,转化大肠杆菌M15 (pREP4 ) ,经IPTG诱导 ,表达出预期大小 (81.0kD)的融合蛋白Act GS OmpTS ,此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 4 2 %。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 ,该蛋白与抗Act兔血清和抗OmpTS兔血清都呈阳性反应 ,表明融合蛋白保留了外毒素和外膜蛋白的反应原性 ,为进一步研究此融合蛋白作为疫苗候选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工栽培灵芝中多糖的部分理化性质及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灵芝是一种广受关注的药食两用真菌,在中国作为传统药材和健康食品已有几千年历史,近年来中国人工栽培灵芝规模扩展迅速,而多糖被认为是灵芝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目的】分离和纯化人工栽培灵芝子实体多糖,并对其结构和免疫调节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灵芝子实体多糖(GLP),采用DE-52纤维素柱和Sephadex G-100进行多糖的分离纯化,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多糖分子量,1-苯基-3-甲基-5-吡啶啉酮(PMP)柱前衍生法测定单糖组成,红外光谱进行结构分析,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多糖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评价其对RAW 264.7细胞吞噬能力和细胞因子分泌能力的促进作用。【结果】GLP平均分子量为1.93×10~4 Da,单糖组成包含葡萄糖(Glc)、半乳糖(Gal)及甘露糖(Man),占比为Glc:Gal:Man=3.3:1.3:1.0。红外光谱显示,GLP的异头碳为β构型。GLP能直接促进脾细胞的增殖,且能显著增强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T淋巴细胞和脂多糖(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的增殖。此外,对于RAW 264.7细胞的吞噬能力及细胞因子分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灵芝多糖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免疫调节药物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对采自上海崇明、福建宁德、海南海口等沿海地区9个群体的石磺科贝类进行外部形态特征差异分析和内部结构比较,在初步分类基础上利用核糖体小亚基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对9个群体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菊花螺为外群,结合GenBank上石磺科4个18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来探讨我国大陆沿海石磺科属种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我国石磺科贝类南方沿海种类多于北方沿海;除报道的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和石磺(O.verruculatum)外,可能还有新记录5种:Onchidium属1种、Platevindex属2种、Peronia属1种和Paraoncidium属1种.分子系统发生树显示,我囝大陆沿海石磺科9个群体可分为4个亚群,分别为Onchidium、Platevindex、Paraoncidium、Peronia,其中Peronia亚群的置信度较高;Onchidium verruculatum应更名为Peronia verrucul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