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组氨酸是含有异吡唑环的氨基酸,是机体蛋白质的构成氨基酸,也是一些功能蛋白质(如组蛋白、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氨基酸。组氨酸残基及异吡唑环是一些酶蛋白(如二氢叶酸还原酶、过氧化物歧化酶)和功能蛋白质(如血红蛋白)的功能部位或功能基团。组氨酸是天然螯合剂,许多含锌的金属酶(如羧基肽酶等)其功能性锌原子与活性中心的组氨酸残基相结合;自由组氨酸、由组氨酸构成的小肽以及组氨酸脱去羧基生成的组胺等都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所以组氨酸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食物中组氨酸含量影响体内组氨酸水平;药用组氨酸(组氨酸作为药物治疗某些疾病及氨基酸输液等)用量不当也影响体内组氨酸水平,能影响某些代谢,甚至发生疾病。  相似文献   

2.
海葵神经毒素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已发现的海葵神经毒素蛋白的两端保守氨基酸序列 ,设计简并引物 .用RT PCR方法 ,从侧花海葵 (Anthopleurasp .)触手总RNA中分离出多个神经毒素新基因 .它们分别编码 3个长度都是 4 7个氨基酸的毒素蛋白 ,它们的氨基酸序列与海葵神经毒素C(Ap C)最为相似 .新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及应用打下了基础 .  相似文献   

3.
西德的Antoine等新发现摇蚊(Chironomus thummi thummi)的血红蛋白基因没有内含子。脊椎动物的红蛋白基因及血红蛋白基因,在同一位置上都有二个内含子,这是自脊椎动物诞生以来,在几亿年进化期间,被稳定地保留下来的。豆科植物也存在与血红蛋白类似的豆血红蛋白,它的基因有3个内含子,其中二个与脊椎动物的非常相似。这可解释为,在远古时期珠蛋白基因是有3个内含子的,其中一个在进化中消失了。摇蚊有12种血红蛋白,其氨基酸顺序与脊椎动物血红蛋白的β链约有16%的氨基酸一致。这与人肌红蛋白和八目鳗珠蛋白的一致度(19%)几乎相同。toine等分析了摇蚊珠蛋白基因中的4个(A、B、c  相似文献   

4.
科技消息     
西德的Antoine等新发现摇蚊(Chironomus thummithummi)的血红蛋白基因没有内含子。脊椎动物的肌红蛋白基因及血红蛋白基因,在同一位置上都有二个内含子,这是自脊椎动物诞生以来,在几亿年进化期间,被稳定地保留下来的。豆科植物也存在与血红蛋白类似的豆血红蛋白,它的基因有3个内含子,其中二个与脊椎动物的非常相似。这可解释为,在远古时期珠蛋白基因是有3个内含子的,其中一个在进化中消失了。摇蚊有12种血红蛋白,其氨基酸顺序与脊椎动物血红蛋白的β链约有16%的氨基酸一致。这与人肌红蛋白和八目鳗珠蛋白的一致度(19%)几乎相同。toine等分析了摇蚊珠蛋白基因中的4个(A、B、C  相似文献   

5.
利用固相胰蛋白酶亲和色谱及离子交换色谱,从苦荞种子中分离纯化了三个具有抑制胰蛋白酶活力的组份(BTI-Ⅰ,Ⅱ,Ⅲ)。经聚丙稀酰胺凝胶等电聚焦测定,三种抑制剂的等电点为6.87,6.7,5.14。根据Sephadex G-75凝胶过滤,SDS-PAGE测定,以及由当量抑制比值和氨基酸组份的推算,它们的分子量范围分别为5200-5700(Ⅰ),5500—6000(Ⅱ),5000—5600(III)。三者对胰蛋白酶的抑制常数分别为2.12×10~(-8),4.78×10~(-9),1.22×10~(-8)。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均含有很高的极性氨基酸。在酸性条件下,它们均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化学修饰的结果表明,它们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为Lys。  相似文献   

6.
L-氨基酸氧化酶(LAAO)是一类生物体内参与氨基酸氧化代谢的重要氧化还原酶,能够以氧分子为电子受体催化L-氨基酸氧化脱氨,生成相应的酮酸、氨(NH3)和过氧化氢(H2O2).近期发现有些LAAO能够专一性识别特定氨基酸,而不受其他种类氨基酸的干扰,因而在手性胺类化合物拆分、α-酮酸生物合成、临床样本、食品及氨基酸发酵过程中氨基酸含量检测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综述目前研究报道的底物专一性LAAO,总结并比较这些酶的酶学性质、结构功能,以及家族进化规律等,并进一步讨论这些酶在生物催化及氨基酸检测中的应用.本综述将为底物特异性LAAO的分子机制研究及产业应用研究提供重要的素材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D-氨基酸氧化酶是两步酶法制备7-氨基头孢烷酸(7-ACA)这一半合成头孢类抗生素的主要前体的关键酶.它催化的反应是需氧反应,反应体系的溶氧水平是酶活的限制因素之一.我们发现将纯化的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Hb)分别添加到三角酵母来源(TvDAO)和红酵母来源(RgDAO)的D-氨基酸氧化酶的纯酶中,可提高这两种氧化酶的活力35%和48%.细菌双杂交实验证明,透明颤菌血红蛋白与RgDAO有相互作用,而与TvDAO没有关联.这说明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对氧化酶活力的促进是由于自身向氧化酶提供游离氧,而且它与氧化酶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强这种效果.我们可以利用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这种性质把它作为氧化酶酶促反应的添加剂,提高酶促反应的效率,如果该氧化酶与之有相互作用,效果会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在我国四川、湖北和江西省发现的三个β链慢速异常血红蛋白家系的分析结果。三个家系中共有七名成员为异常血红蛋白基因的杂合子,按电泳迁移率可鉴定为G组异常血红蛋白。三名先证者的异常血红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27.0%,32.3%和36.5%。血红蛋白变型的结构分析,包括珠蛋白肽链的分离,氨基乙基化β链的酶解和指纹分析,以及异常肽段的氨基酸组成和顺序测定,证实其β链第22位谷氨酸被甘氨酸替代,证明它是血红蛋白G Taipei(β22(B4)Glu→Gly)。血红蛋白G Taipei是分布于中国黄河南北诸省的一种异常血红蛋白,迄今仅在中国人中发现。虽然这种异常血红蛋白病并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对于研究这种基因突变的发生,以及它的地理分布都是有意义的。本文还讨论了DABITC/PITC双偶合法在测定血红蛋白异常肽段氨基酸顺序中的应用,认为这种微量顺序分析技术具有经济、快速和准确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在我国四川、湖北和江西省发现的三个β链慢速异常血红蛋白家系的分析结果。三个家系中共有七名成员为异常血红蛋白基因的杂合子,按电泳迁移率可鉴定为G组异常血红蛋白。三名先证者的异常血红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27.0%,32.3%和36.5%。血红蛋白变型的结构分析,包括珠蛋白肽链的分离,氨基乙基化β链的酶解和指纹分析,以及异常肽段的氨基酸组成和顺序测定,证实其β链第22位谷氨酸被甘氨酸替代,证明它是血红蛋白G Taipei(β22(B4)Glu→Gly)。血红蛋白G Taipei是分布于中国黄河南北诸省的一种异常血红蛋白,迄今仅在中国人中发现。虽然这种异常血红蛋白病并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对于研究这种基因突变的发生,以及它的地理分布都是有意义的。本文还讨论了DABITC/PITC双偶合法在测定血红蛋白异常肽段氨基酸顺序中的应用,认为这种微量顺序分析技术具有经济、快速和准确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 支链氨基酸包括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因为在它们的碳链中都有分支,故总称这三种氨基酸为支链氨基酸或分支氨基酸。它们都属于体内不能合成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必需氮基酸。在支链氨基酸中最早发现的氨基酸是亮氨酸。但一直到30年代后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等五种食肉动物血清蛋白和LDH同工酶盘电泳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世界珍稀动物之一,近年来,兽类科学工作者对它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也包括生化方面的工作(潘文石等,1982;Sarich,1973),但与其他食肉哺乳动物相比研究较少,而此又为探讨其分类地位所需。本文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电泳,对大熊猫、小熊猫(AilurSs fulgens)、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家猫及犬等5种食肉动物的血清蛋白和LDH同工酶进行比较分析,目的在于了解这5种动物的血清蛋白图象和LDH同工酶酶谱以及它们之间的谱型、相对活力、迁移率的异同,进而讨论大熊猫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2.
从大熊猫血清中纯化出免疫球蛋白(IgG),以此作为抗原免疫家兔,获得兔抗大熊猫IgG血清。以黑熊、小熊猫、狗、猫等动物血清为抗原,兔抗大熊猫IgG 血清为抗体.进行了免疫扩散和微量免疫电泳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收集的食肉目动物:黑熊、小熊猫、狗、猫的血清都可与兔抗大熊猫GIg血清进行沉淀反应,其中尤以黑熊的反应最强且与大熊猫的反应沉淀线完全融合;小熊猫、狗、猫反应较弱且融入大熊猫反应沉淀线后形成树板状。从此看出大熊猫lgG 与黑熊的IgG最相似,从亲缘关系上讲,二者更为接近,大熊猫反应属熊科。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及其近缘种rDNA序列变异和系统进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兰宏  王文 《动物学研究》1998,19(5):337-343
应用rDNA间隔区Southern转换技术研究大熊猫及其近缘种的分子系统关系。通过比较大熊猫、小熊猫、黑熊、马来熊、浣熊和猞猁的rDNA间隔区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用最大似然法和简约法构建它们的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大熊猫与熊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小熊猫和浣熊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4.
应用RAPD技术对大熊猫分类地位的探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林峰  陈红卫 《兽类学报》1997,17(3):161-164
采用PCR和Southern杂交等方法对大熊猫与小熊猫、马来熊、浣熊等共有的一条1.3kb的RAPD产物片段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来自于大熊猫的此共有片段可能为一重复序列,并且其内部含有多个随机引物AB1-08的结合位点。以此来自于大熊猫的1.3kb片段为探针进行杂交,发现马来熊RAPD产物中的对应片段显示了很高的同源性,而小熊猫和浣熊RAPD产物则无相应的杂交带。这暗示,从分类地位上来看,大熊猫与熊科马来熊的亲缘关系应更近于与小熊猫和浣熊的亲缘关系,应与马来熊一样划分为熊科。本研究为大熊猫分类地位的确定提供了又一分子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15.
大熊猫腰带骨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David)是世界闻名的稀有珍贵兽类,仅产于我国的少数地区。由于材料的难得,对大熊猫形态学的研究还不多见。在骨学方面,张鹤宇等(1960)曾记述过颅骨及牙齿的比较解剖,朱靖(1974)曾涉及到幼体牙齿生长的序列。Davis(1964)曾进行过较系统的解剖工作,他的研究材料包括3例完整标本和一些零散骨骼,但缺少完整幼体标本(仅有1例幼体头骨)。  相似文献   

16.
佛坪大熊猫的分布与数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雍严格  张坚 《兽类学报》1993,13(4):245-250
作者于1990年11—12月对佛坪自然保护区境内大熊猫的分布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得知在区内293平方公里中共有大熊猫64只,平均密度为0.22只/平方公里。与1974、1983、1988年3次的调查结果比较,表明佛坪大熊猫现有种群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7.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种群数量及栖息地的移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本文根据大熊猫季节性活动规律特点,应用海拔高度路线调查法,全面收集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比较新鲜粪便,计获124个粪样材料,提取DNA作DNA指纹图,经微机检测,保护区有大熊猫37只,个体数量与粪样采集量之比为1∶33514,有6个家系,雌兽21只,雄兽16只。并搞清了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箭竹遭受病虫害的程度,洪水对栖息地的影响,特别对引起大熊猫数量减少及栖息地移动等原因,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Using - and -hemoglobin sequences, we made a maximum likelihood inference as to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carnivores, including the two pandas, giant and lesser. Molecular phylogenetic studies up to 1985 had consistently indicated that the giant panda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ear than to the lesser panda. In 1986, however, a contradictory tree was constructed, using hemoglobins and so on, in which the two pandas link together (Tagle et al. 1986). In contrast to that tree, our conclusion support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ar and giant panda. The surface impression of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andas drawn from pairwise amino acid differences is explained by a rapid rate of hemoglobin evolution in the bear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two pandas.Offprint requests to: T. Hashimoto  相似文献   

19.
研究同域物种的分布格局及重叠状况对物种的区域整合保护管理及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实践价值。本研究基于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及长期野外调查数据, 利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凉山山系两种同域分布的熊科动物——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和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适宜生境, 基于适宜生境预测结果, 分析了两个物种的生境需求因子、生境破碎化现状及重叠状况。结果显示: (1)大熊猫和黑熊的适宜生境分布格局相似, 主要分布在凉山山系的山脊地带, 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1,383.84 km2和2,411.49 km2; (2)两个物种的适宜生境都较为破碎, 且存在一些隔离分布区, 相较而言, 黑熊适宜生境的连通性要优于大熊猫; (3)两个物种生态位重叠度较高(D = 0.654, I = 0.901), 适宜生境重叠面积为958.29 km2, 分别占大熊猫和黑熊适宜生境总面积的69.25%和39.74%; (4)两个物种对环境因子的选择和响应表现出了相似性和差异性。相似性在于对两个物种生境分布影响最大的两个因子均为距居民点距离和海拔; 差异性在于对大熊猫生境分布影响次之的因子是植被类型和最冷季均温, 而黑熊的是年最大EVI指数和距道路距离。为了更有效地保护两个物种, 应加强对人类干扰的控制和植被的恢复, 对栖息地实行连通管理, 并建立多物种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