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以4个不同烤烟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运用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各品种根际土、非根际土、根系及叶片中的单糖组分及含量,并分析其相关关系,探究根系分泌物中糖类的分泌特性。结果表明:在各样品中,共检出木糖、葡萄糖、半乳糖、核糖、阿拉伯糖和鼠李糖6种糖;不同品种根际土、非根际土、根系及叶片中检出的糖组分及含量均存在差异;同一品种中,叶片最高,根系次之,根际土和非根际土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鼠李糖和半乳糖总量在根际土、非根际土、叶片和根系间呈正相关关系,各单糖组分间均呈正相关关系,部分组分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烤烟品种根系分泌这些单糖存在品种差异,且根系分泌单糖可能是一个沿浓度梯度的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大鼠海马的形态学演变趋势及颐脑解郁方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MCI组、中药组、西药组、PSD组和VD组。采用同种系微栓子体外注入法制备MCI模型;PSD组术后7 d予21 d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应激加孤养复制PSD模型;VD组术后28 d经水迷宫筛选后进入实验。假手术组、中药组及西药组分别予蒸馏水、颐脑解郁方、尼莫地平干预给药4周。于第1、2、4周光镜下分析海马的形态学结构变化。结果:MCI组海马锥体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细胞排列不整齐。PSD组及VD组锥体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胞体不同程度缩小、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细胞排列不整齐,且呈进行性发展。中药组锥体细胞缺失较少,细胞排列整齐,核仁明显,西药组细胞变性有所改善,部分细胞核固缩,不如中药组改善明显。结论:颐脑解郁方可能通过益肾调气的主治功效改善Papez回路的病理改变,阻断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峨眉凤丫蕨配子体发育及卵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显微观察及透射电镜技术对峨眉凤丫蕨的配子体发育及卵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研究,以探讨其卵发生细胞学机制及蕨类植物演化关系。结果表明:(1)峨眉凤丫蕨孢子接种7~9d萌发,经丝状体和片状体阶段发育为心形原叶体,成熟原叶体雌雄同株,在原叶体基部产生精子器,在原叶体生长点下方产生颈卵器。(2)卵发生研究表明,峨眉凤丫蕨颈卵器产生于生长点下方的表面细胞,该细胞经2次分裂形成3层细胞,中间者为初生细胞,它经2次不等分裂产生卵细胞、腹沟细胞和颈沟细胞;新产生的卵与腹沟细胞间连接紧密,有发达的胞间连丝,随着发育,卵细胞与腹沟细胞之间产生分离腔,而腹沟细胞与卵细胞始终通过孔区相连;发育中期,卵核形成大量核外突;发育后期,在卵细胞外侧形成卵膜,孔区演变为受精孔,核外突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镜和细胞化学技术对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卵发生过程进行了研究,根据卵发生过程中细胞化学和超微结构特征可将卵发育过程分为幼卵、中期卵和成熟卵3个阶段.幼卵阶段,卵细胞、腹沟细胞及颈沟细胞间有发达的胞间连丝,但卵与腹沟细胞间的胞间连丝很快退化,幼卵细胞内具大量透明的囊泡,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卵发育中期,突出特征是卵细胞质内产生嗜锇性的脂滴,位于囊泡中,与此同时,腹沟细胞退化,其细胞质内产生大型囊泡,囊泡内分泌物与卵细胞外的物质类似,呈PAS反应阳性,表明该物质应为多糖类;卵成熟时,腹沟细胞和颈沟细胞完全退化,卵细胞外包被大量粘性多糖类物质,卵细胞核表面不规则,产生明显的核外突,众多的小泡围绕着细胞核,脂滴聚集成簇,卵细胞内其他细胞器不易区分.卵发育过程中,质体不含淀粉粒,线粒体退化,高尔基体相对发达.地钱卵发育的这些特征显著区分于蕨类植物.  相似文献   
5.
研究同域物种的分布格局及重叠状况对物种的区域整合保护管理及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实践价值。本研究基于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及长期野外调查数据, 利用MaxEnt模型预测了凉山山系两种同域分布的熊科动物——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和黑熊(Ursus thibetanus)的适宜生境, 基于适宜生境预测结果, 分析了两个物种的生境需求因子、生境破碎化现状及重叠状况。结果显示: (1)大熊猫和黑熊的适宜生境分布格局相似, 主要分布在凉山山系的山脊地带, 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1,383.84 km2和2,411.49 km2; (2)两个物种的适宜生境都较为破碎, 且存在一些隔离分布区, 相较而言, 黑熊适宜生境的连通性要优于大熊猫; (3)两个物种生态位重叠度较高(D = 0.654, I = 0.901), 适宜生境重叠面积为958.29 km2, 分别占大熊猫和黑熊适宜生境总面积的69.25%和39.74%; (4)两个物种对环境因子的选择和响应表现出了相似性和差异性。相似性在于对两个物种生境分布影响最大的两个因子均为距居民点距离和海拔; 差异性在于对大熊猫生境分布影响次之的因子是植被类型和最冷季均温, 而黑熊的是年最大EVI指数和距道路距离。为了更有效地保护两个物种, 应加强对人类干扰的控制和植被的恢复, 对栖息地实行连通管理, 并建立多物种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6.
对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颈卵器发育和卵发生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和细胞化学的研究,颈卵器起始于原始细胞,该细胞呈乳突状,经横分裂产生基细胞和顶细胞,顶细胞经3次纵斜向分裂和1次横分裂产生初生细胞,初生细胞是颈卵器内的第一个细胞,经横分裂产生中央细胞和颈沟母细胞,前者产生1个腹沟细胞和1个卵细胞,后者最终产生4个颈沟细胞。颈卵器的成熟表现为颈部显著伸长和腹部膨大,卵细胞成熟时具有不规则的核,细胞质内含有丰富的囊泡和颗粒物,卵细胞周围充满粘性物质,细胞化学研究表明,该粘性物质为多糖,卵细胞质中深染色的颗粒可能为脂类物质,腹沟细胞自产生后就逐渐退化,颈沟细胞的退化迟于腹沟细胞,其数量通常为4个,偶尔可见5个颈沟细胞或具有双核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苔原是一种极地景观类型,本研究调查了长白山苔原带昆虫的物种组成与时间动态,以期为苔原带昆虫保护以及昆虫与苔原植物协同进化研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2005-2007年每年6-9月,在长白山北坡、西坡苔原带利用网捕、灯诱、巴氏罐法采集昆虫标本。【结果】2005-2007年从长白山苔原带共获得昆虫标本4 634头,隶属于11目105科550种,其中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的种类和个体数量较为丰富,这4个类群的物种数与个体数的最高峰都出现在7月份。对应分析显示,鳞翅目昆虫对7月份,鞘翅目昆虫对8和9月,膜翅目和双翅目昆虫对6月的适应性较强。苔原带7月份昆虫的物种数(382种)、个体数(2 571个个体)和多样性指数(4.673)都最高,物种数和个体数在9月份最低,仅22种265个个体。不同月份昆虫的物种数与个体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92)。不同月份间昆虫的相似性低(相似性系数<0.20)。【结论】长白山苔原带昆虫多样性较低,7月为昆虫的活跃高峰期,9月昆虫的个体数和物种数均较少。鳞翅目昆虫的物种最丰富,对7月份气侯的适应性相对较强,鞘翅目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强于其他类群,在维持苔原带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MicroRNAs是一类非编码RNA分子,通过RNA沉默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在响应非生物和生物胁迫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为了阐明烟草黑胫病抗病分子机制,构建了抗病品种云87接菌前0 h和接菌后12 h、24 h、48 h和72 h茎部组织的5个小RNA文库。运用solexa高通量测序技术鉴定出565个已知miRNAs(代表63个miRNA家族)和187个新miRNAs。在黑胫病菌胁迫下,总共有156个miRNA差异表达,大部分差异表达miRNA聚类到profile 18、profile 15和profile 9等3种显著性动态表达模式,并用qRT-PCR方法验证部分差异表达miRNA表达模式。靶基因预测和功能分析表明,差异表达miRNA主要参与调控防御响应、转录因子或信号级联途径和不同生理过程相关基因表达。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烟草与黑胫病非亲和互作间在转录后水平上的调控机制,为培育抗黑胫病烟草品种提供miRNA水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九顶山蔷薇科植物资源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蔷薇科植物的原生中心之一,分布有55属,1000多种。蔷薇科植物是经济和生态价值极大的植物种类,其中有果树植物、观赏花卉植物和药用植物,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德阳市九顶山区位于岷山山系中段,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海拔由700 m直接爬升到4989 m,植物垂直带谱十分明显,分布有多种蔷薇科植物。1998~2003年,作者与有关专家学者三次对九顶山区蔷薇科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环境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分布有蔷薇科植物37属237种。其中,草本植物10属46种,占该区蔷薇科植物的19.4%,木本植物27属191种,占该区蔷薇科植物的80.6%。就加强蔷薇科植物资源保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市政府制定蔷薇科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