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是一种人工制备的非自然抗体。该抗体含两种特异性结合位点,能在抗原抗体反应的同时结合多种功能分子与细胞,从而介入引导免疫反应的方向。上述特性使BsAb在对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时具有广谱效能。目前,BsAb已成为抗HIV研究领域中的一大热点。现就BsAb在抗HIV病毒中表位的设计选择与优化、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BiTEs(bispecificTcellengagers)是一种以T细胞作为效应细胞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它具有两个抗原结合臂 ,可以同时和T细胞及靶细胞结合 ,并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病变细胞。和其它双特异性抗体相比 ,BiTEs的分子柔韧性更好 ,能更好地促进CD3复合体和肿瘤靶标的连接 ,并且它不受T细胞受体和靶细胞上MHCⅠ类分子的约束 ,不需要共刺激分子的参与 ,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抗体形式。就BiTEs的结构、作用机理及其在肿瘤临床上的应用前景几个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研究人员偶然发现了抵销人免疫缺失病毒(HIV)的方法,其效率比用单一抗体高100倍。他们发现,两种作用于病毒表面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MAb)协同作用抑制HIV。目前,从事该研究的科学家正在寻找商业伙伴,以便扩大生产这两种MAb,并进行临床前和后继临床研究。该项目的离体研究在Public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PHRI) (New York,NY)和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SKCC)(New York,NY)进行。研究者在设计实验时发现,有两种抗体结合病毒的糖蛋白120(gp120)分子,但结合部位不同,一种是4117C,结合gp120  相似文献   

4.
引言自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创建杂交瘤技术以来,单克隆抗体(MAb)的纯生产及其在基础研究和临床上的应用取得了惊人的发展。通过对抗体分子的同源群体的研究,现在我们对抗体的结构和遗传学方面的认识已达到一定的深度。在应用方面,MAb替代以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为基础的各种方法中的常规血清已成为趋势,而且以MAb建立起来的方法正不断涌  相似文献   

5.
《生命科学研究》2017,(1):10-1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与白细胞分化抗原分子CD4和趋化因子受体分子CCR5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研制可与HIV病毒特异性结合,并能有效预防和治疗HIV感染的抗HIV基因工程二价类重组药物,将人抗体重链恒定区IgG与CD4相连接,CCR5与人抗体轻链恒定区连接,分别构建慢病毒质粒,共转染并筛选,得到高效稳定表达的细胞株。重组抗体经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免疫学检测,证实具有抗HIV病毒感染的功能,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了抗原对于抗体生成的克隆选择的一个动力学模型。一种抗原虽然可能同多种抗体结合,并通过同装配在淋巴细胞膜上的抗体(即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促进它们的克隆,但是由于选择作用,只有一种抗体以及产生它的细胞可以同这种抗原的特定的抗原决定簇达到稳定的定态或稳定的周期状态。在我们的模型中,究竟选出哪一种抗体取决于抗体同抗原的结合常数,抗原同受体结合后促进细胞增殖的能力,以及细胞的寿命。  相似文献   

7.
抗汉坦病毒核蛋白单链抗体的构建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东  王涛  李川  纪燕  梁米芳 《病毒学报》2003,19(2):118-122
汉坦病毒核蛋白在病毒各个基因组片段核糖核蛋白(RNP)复合物的形成,以及RNP复合物装配入病毒颗粒中发挥重要作用。体外研究表明,核蛋白与病毒RNA的特异性结合结构域位于第175—217个氨基酸残基,羧基端其它部分为非特异性结合结构域。为了在细胞内病毒复制的正常过程中研究核蛋白的功能,应用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分别从鼠杂交瘤细胞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天然抗体库中,筛选出两株不同抗原结合位点的抗汉坦病毒核蛋白抗体L13 F3和H34Fab抗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L13 F3 Fab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位于核蛋白氨基端25—65个氨基酸之间,H34的抗原结合位点位于核蛋白的羧基端的一半。分别使重链可变区羧基端与轻链可变区氨基端通过9个氨基酸寡肽连接起来,构建成单链抗体,并在大肠杆菌内进行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I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Western blot检测,确定所构建单链抗体与母抗体的抗原结合特性无差别。单链抗体分子量小,易于操作并保留了全部的抗原结合活性,是在细胞内探索汉坦病毒核蛋白功能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抗原检测系统(技术)——免疫-PCR,最近由Takeshi Sano等发明。该系统以特定DNA分子作为标记物,利用链霉亲和素与蛋白A的交链物既能与生物素又能与抗体结合的双重特性,将抗原抗体复合物和生物素化DNA连接起来,形成特定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链霉亲和素蛋白A交链物-生物素化DNA结合物。  相似文献   

9.
渥太华大学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一种有潜力的艾滋病疫苗,该疫苗结合使用了病毒一寄主细胞侵染过程中的关键成分,包括HIV表面糖蛋白、内在基团特异性抗原、反转录酶以及反向作用调节蛋白。HIV表面糖蛋白的功能是使病毒-寄主细胞得以接触,内在基团特异性抗原则促进病毒成熟,反转录酶将遗传信息转变成前病毒DNA,后者插入到寄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报道一种基于固定化金属亲和层析(IMAC)的噬菌体抗体库液相筛选方法。将纯化的带有His标签的抗原与噬菌体抗体库混合,噬菌体抗体与抗原充分结合后再加入亲和介质,使噬菌体抗体抗原复合物通过His标签与介质结合,然后通过充分洗涤去除非特异性噬菌体抗体,最后将特异性噬菌体抗体洗脱下来,感染TG1,进行下一轮筛选。整个筛选过程中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在液相中完成,不仅消除了固相介质对抗原表位的影响,也更有利于噬菌体抗体与抗原的充分作用。将此方法应用于HEV NE2蛋白特异性人源噬菌体抗体的筛选,抗原竞争ELISA,阳性血清阻断,可溶性单链抗体表达检测及测序结果表明,最终获得2个特异性人源抗体。  相似文献   

11.
为制备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糖蛋白E2单克隆抗体(MAb),利用原核表达并且纯化的重组糖蛋白E2(rE2)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采用以BVDV为检测抗原的间接ELISA筛选阳性细胞克隆,经3次克隆纯化后获得2株稳定分泌抗E2特异性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4E3与1G11.用4E3与1G11杂交瘤细胞株接种BALB/c小鼠制备腹水,采用rE2及BVDV包被的ELISA测得的效价分别是6.21×106和6.83×105及6.83×105和7.5×104.间接ELISA、Western blot、IFA试验表明两株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MAb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和特异性.经抗体亚类鉴定4E3与1G11均为IgM/K.特异性试验表明4E3与1G11这2株MAb均不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腺病毒3型反应;其中4E3不与猪瘟病毒反应,而1G11则可与猪瘟病毒发生交叉反应,这种反应特性可试用于BVDV与猪瘟病毒的鉴别诊断.所制备的4E3与1G11 MAb可以用于BVDV抗原的检测,为建立检测BVDV E2蛋白血清抗体的ELISA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Bispecific mono-clonal antibody,BSAb)是已发展起来的免疫治 疗和细胞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新课题。它是两亲代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抗体,同时具备了两亲代抗体的特异性,因此可与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结合,显示了功能上的单价性。1983年Milstein和Cuello第一次利用两次杂交瘤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两种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V-Ag)检测试剂盒,并对其检测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生物素标记甲型肝炎病毒抗体(HAV-Ab)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联合应用建立甲型肝炎病毒抗原BA-ELISA检测法;同时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HAV-Ab作放大系统建立双抗体夹心甲型肝炎病毒抗原ELISA检测试剂,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用生物素标记甲型肝炎病毒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亲和素作放大系统建立的甲型肝炎病毒抗原BA-ELISA检测法,较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灵敏度高1~2个稀释度;两种检测法均对10余种病毒无交叉,P/N值BA-ELISA检测法较高。结论甲型肝炎病毒抗原BA-ELISA检测法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方便快捷的检测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甲型肝炎病毒研究及临床检测中。而甲型肝炎病毒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检测灵敏度适中,操作简单,更适用于甲肝疫苗生产检定。  相似文献   

14.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是具有双功能的抗体分子,可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或表位,将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重定向到肿瘤细胞,在功能分子(细胞)和靶细胞之间架起桥梁,产生导向性作用。目前,BsAb已广泛应用于癌症、炎症、病毒感染及其他疾病的治疗。现就BsAb的结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用杂交瘤技术可产生具有所期望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为在细胞分化和成熟过程中对抗原变化(分化抗原)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工具。用小鼠脾细胞免疫大鼠后,偶然产生了这种类型的杂交瘤抗体,这种途径的可行性是明显的。血清学研究证明:能识别在早期鼠胚胎表达阶段特异性抗原的抗体,  相似文献   

16.
有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当它们直接进入机体后,能刺激机体产生与它们对抗的物质。前者称为抗原,后者称为抗体。抗原有两个基本特性:(1)能使机体形成特异性抗体;(2)能和已形成的抗体进行反应。对于上述的这两种基本特性,不同抗原在程度上常常是不相同的。有些物质虽然能和已形成的抗体进行反应,但它们本身  相似文献   

17.
应用鼠单抗显示鼠组织中特异性抗原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应用小鼠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单克隆抗体(MAbs)免疫细胞化学法定位HFRSV自然感染大鼠组织中的病毒抗原时发现,部分大鼠组织的特异性HFRSV MAbs的染色切片及无关MAb对照和空白对照染色的切片中均出现血液。血细胞,血管壁,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肾小球毛细血管及散在的心肌和肝细胞阳性,说明组织中有交叉反应。免疫双扩试验,羊抗鼠IgG桥抗可与大鼠Ig产生免疫沉淀反应,提示,组织中的交叉反应是由桥抗与大鼠细胞中本身存在的Ig(EIg)反应所致。为了避免EIg对特异性病毒抗原染色的干扰,我们以HFRSV MAbs预先分别与二抗羊抗鼠IgG结合,再用正常鼠Ig结合可能存在的二抗中尚未结合MAbs的Fab结合位点,制成一抗分子复合物,并以此作为一个新的相当于羊源性单克隆抗体孵育组织,以抗羊抗体连接羊PAP的多重PAP法显示一抗分子复合物的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一抗的特异性,以有多重PAP法的敏感性,可有效的避免因EIg产生的交叉反应。用小鼠抗大鼠Kappa轻链MAb按同样方法制备一抗分子复合物用于染色证实,产生交叉阳性的部位确为大鼠组织中的Ig。病毒抗原及Ig的定位结果说明,HFRSV自然感染大鼠组织中的病毒抗原有广泛分布,也存在免疫复合物,但后者有别于HFRS人体组织的分布,另外,心肌及肝细胞Ig阳性说明该组织存在因HFRSV感染所造成的组织损伤,该损伤可能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靶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流行毒株的广谱中和抗体(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y, bNAb)单一疗法最终会导致机体出现病毒逃逸突变,然而基于广谱中和抗体开发的双特异性或多特异性抗体则表现出较好的中和效力和广谱性。根据已公布的单链可变区基因抗体序列,经密码子优化后合成一种由单基因编码的双特异性抗体iMab-PGT151,经双酶切和测序对重组质粒进行了验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双特异性抗体的结合特异性,检测U87细胞裂解液中的荧光素酶活性以定量分析双特异性抗体对HIV-1假病毒的中和作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双特异性抗体iMab-PGT151对人喉癌上皮细胞的反应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该抗体对心磷脂的结合能力,验证其自体反应性。结果显示,构建的双特异抗体iMab-PGT151能够成功表达,可分别结合亲本抗体的各个配体,具有双特异性,能100%中和20株假病毒,IC50值为0.084 μg/mL。与亲本抗体相比,该抗体具有更强的中和效力和广谱度,无自体反应性,具有临床适用性。所构建的双特异性抗体iMab-PGT151将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HIV-1感染的有效候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T细胞受体基因 以~(125)Ⅰ标记的抗原测试T细胞,发现T细胞能与抗原结合,在放射活性很高时被杀灭,余下的T细胞就不再能结合此种抗原。这提示T细胞也具有抗原受体,且有克隆多样性。但对TCR的本质多年来捉摸不定,推测也是一种Ig样分子,故称之为IgT或Igx。1983年同时有几个实验室制备了与TCR反应的克隆特异性抗体。1984年以来相继克隆了TCR基因的  相似文献   

20.
<正> 目前诊断HIV感染采用第一代抗HIV筛选试验,即采用纯化的HIV感染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作为抗原,检测抗HIV膜蛋白gp41或核心成分P24,或抗淋巴细胞抗原的IgG抗体。该法不能区别在血清中存在哪一种抗体,所以要求至少证明抗两种HIV成分的抗体。HIV感染与用第一代筛选方法可证明抗体的时间间隔称为诊断缺口,约持续4-8周,但也有长达4个月之久。新近发展的一些新技术可缩短这种诊断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