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明凤  曹佳莉  袁权  夏宁邵 《微生物学报》2019,59(12):2263-2275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基于现有抗HBV药物的治疗策略,仅能在极少部分患者中实现慢性乙肝的功能性治愈。发展更为有效的抗HBV药物,需要更加透彻全面地认识各个病毒组分和关键宿主因子在HBV感染和复制生命周期中发挥的功能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鉴定新的治疗靶点。支持HBV体外感染和复制的细胞模型,是研究HBV生活史的重要工具,并在治疗新靶点的发现和候选药物功效评估等研究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对支持HBV感染和复制细胞模型的新近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分析,并对这些模型的应用特点和局限性、新近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系统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细胞穿膜肽(Cell-penetrating peptides,CPPs)是一类能够穿过细胞膜或组织屏障的短肽。CPPs可通过内吞和直接穿透等机制运载蛋白质、RNA、DNA等生物大分子进入细胞内发挥其效应功能。相比于其他非天然的化学分子,CPPs具有生物相容性佳、对细胞造成的毒性小、完成入胞转运后可降解、并能与生物活性蛋白直接融合重组表达等优点,因此成为以胞内分子为靶标的药物递送技术发展的重要工具,并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中针对CPPs的分类特点、入胞转运机制及其治疗应用的新近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黄紫妍  侯汪衡  袁权 《微生物学报》2023,63(11):4081-4100
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球大流行,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疫苗、小分子药物及各类抗体药物的研发在遏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播、降低重症率和死亡风险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新冠病毒庞大的感染基数及自身易突变的特征,当前已经演化出多种能逃逸疫苗及中和抗体的变异株,显著削弱了抗体的保护效果。研发新型冠状病毒广谱甚至泛β冠状病毒广谱的中和抗体对于未来新冠变异株及其他高致病性β冠状病毒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的筛选制备策略、作用机制、中和效果及广谱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肿瘤患者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参数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子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乳腺肿块患者85例,均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析85例乳腺肿块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对比良恶性肿瘤患者的弹性成像参数,对弹性应变率、直径变化率、面积比及三者联合绘制ROC曲线,分析不同乳腺肿瘤患者临床分期的弹性成像参数,分析乳腺肿瘤患者病理分子分型的弹性成像参数。结果:85例乳腺肿块患者中,良性肿块35例,恶性肿块50例。恶性组的弹性应变率、肿块直径、直径变化率、肿块面积、面积比明显较良性组低(P<0.05)。面积比ROC曲线AUC为0.580,以1.73为临界值,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灵敏度为73.5 %,特异度为38.5 %;直径变化率ROC曲线AUC为0.630,以0.28为临界值,诊断灵敏度为75.5 %,特异度为47.5 %;弹性应变率ROC曲线AUC为0.790,以15.2 cm2为临界值,诊断灵敏度为64.5 %,特异度为83.5 %,以三者联合绘制ROC曲线,AUC为0.920,诊断灵敏度为82.5 %,特异度为92.5 %。乳腺恶性肿瘤患者TNM分期Ⅰ、Ⅱ、Ⅲ、Ⅳ期者的弹性应变率、肿块直径、直径变化率、肿块面积、面积比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Ⅳ期者的弹性应变率、肿块直径、直径变化率、肿块面积、面积比明显较Ⅲ、Ⅱ、Ⅰ期者高,Ⅲ期者明显较Ⅱ、Ⅰ期者高,Ⅱ期者明显较Ⅰ期高。乳腺恶性肿瘤患者Luminal A型者、Liminal B型者、Her2过表达型者、基底样型者的弹性应变率、肿块直径、直径变化率、肿块面积、面积比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iminal B型者的弹性应变率、肿块直径、直径变化率、肿块面积、面积比明显较Luminal A型者、Her2过表达型者、基底样型者高,Her2过表达型者明显较Luminal A型者、基底样型者高(P均<0.05),Luminal A型者与基底样型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可用于乳腺良恶肿瘤的诊断,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参数可用于恶性乳腺肿瘤临床分期、Li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郑金伟  袁权  夏宁邵 《微生物学报》2019,59(8):1437-1451
尽管预防性疫苗显著减少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新发感染,但目前全球仍有超过2.4亿慢性HBV感染者,其中每年因HBV感染相关的终末肝病和肝癌引起的死亡人数高达68万。目前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治疗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但均难以实现理想的临床治疗终点,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转或血清学转换。针对CHB患者尚未被满足的巨大医疗需求,国内外团队正在针对HBV生活周期的各个关键步骤以及潜在的宿主因子,尝试研发更为有效的CHB治疗药物,本文简要综述了当前处于临床开发阶段以及部分临床前阶段的CHB候选药物研发进展。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报道一种基于固定化金属亲和层析(IMAC)的噬菌体抗体库液相筛选方法。将纯化的带有His标签的抗原与噬菌体抗体库混合,噬菌体抗体与抗原充分结合后再加入亲和介质,使噬菌体抗体抗原复合物通过His标签与介质结合,然后通过充分洗涤去除非特异性噬菌体抗体,最后将特异性噬菌体抗体洗脱下来,感染TG1,进行下一轮筛选。整个筛选过程中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在液相中完成,不仅消除了固相介质对抗原表位的影响,也更有利于噬菌体抗体与抗原的充分作用。将此方法应用于HEV NE2蛋白特异性人源噬菌体抗体的筛选,抗原竞争ELISA,阳性血清阻断,可溶性单链抗体表达检测及测序结果表明,最终获得2个特异性人源抗体。  相似文献   
7.
利用渗透交联固定化细胞促进生物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固定化技术已在生物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应用于生物转化以提高酶或细胞的稳定性,实现连续操作等。对于含胞内酶的细胞的生物转化.一般先破碎细胞,使酶释放出来,再进行酶固定化。由于酶的稳定性通常与细胞膜的结台有关[1],细胞破碎中常导致酶的失活。如果不破碎细胞,对完整细胞固定化,又会有传质困难抑制酶活力的发挥。我们研究出渗透交联固定化细胞技术以解决这个矛盾。先采用某种试剂(多为表面活性剂)处理细胞,提高细胞的通透性,再进行交联固定化.可以保证酶的活力破坏较小,又减小了传质阻力。既提高了固定化细胞的稳定性,又提高了固定化细胞的表观酶活。称这种固定化技术为渗透交联固定化细胞技术。Prabhuaney等采用CTAB-戊二醛处理聚丙烯酰胺凝胶包理的含青霉素酰化酶E. coli细胞[2]。Nmhida采用1,6-己二胺-戊二醛处理含天冬氨酸酶的E.Coli细胞[3]。渗透交联固定化处理会损伤细胞和酶是这种技术的一个矛盾。本文采用多乙烯多胺-戊二处理方法.因多乙烯多胺既起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又是交联剂。而且渗透能力比CTAB和1,6-已二 胺为低,故对细胞和酶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8.
溶瘤病毒利用肿瘤细胞抗病毒信号通路缺损或病毒受体过表达的特点,实现在其中选择性高复制进而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是目前肿瘤治疗研究领域的热点。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能依赖肿瘤细胞干扰素信号通路的缺陷特异性靶向肿瘤细胞,具有复制高效、广泛组织嗜性、人群低致病性、基因组较小且易操纵等优势,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溶瘤病毒载体。对水疱性口炎病毒的病毒学特征以及目前基于VSV溶瘤病毒关于提高肿瘤选择性、延长半衰期、增强溶瘤效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基于VSV溶瘤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采用多种免疫学检测和核酸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我国南方某城市无偿献血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存在情况。结果在9023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无偿献血者中,共发现17例HBV DNA阳性,隐匿性HBV感染者的发生率为0.19%(95%CI:0.11~0.30%)。序列分析显示其中6例在HBsAg"a"表位(aa124~aa147)存在不同程度氨基酸突变,突变发生率为42.9%(6/14,有3例未扩增出"a"表位片段序列),G145R突变是该地区隐匿性HBV携带者中发生频率最高的突变(4/6,66.7%)。隐匿性HBV感染者中基因型C的比例(10/17)显著高于HBsAg阳性的HBV感染者(0/15,P<0.01)。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绵天然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统计,从海洋生物的天然产物中获得药物或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几率要比陆源生物高,海绵是海洋中除珊瑚以外的第二大生物资源。在海绵体内已发现许多高活性的化合物。中国海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南海。南海海绵种类多、数量大,样品采集比较容易。本文统计调查了国内外海绵研究的现状,重点综述中国已研究的海绵种类、所获得的天然化合物以及相关产物的药理研究结果,对上述研究的特点与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