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研究从生长、健康和营养价值方面评估了高水平的双低菜粕替代饲料鱼粉对大黄鱼潜在的危害。在鱼粉含量60%的基础饲料(FM)上按照质量分数用双低菜粕分别替代15%(CM15)、30%(CM30)、60%(CM60)和100%(CM100)的鱼粉,配制成5种实验饲料。每种饲料投喂5个网箱的大黄鱼[初重(135.38±1.02)g],即每个处理5个重复,进行12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当双低菜粕替代水平在15%和30%时,大黄鱼的生长及饲料系数并没有受到显著性的影响。然而,当替代水平高于30%时,大黄鱼的末重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降低,而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当替代水平达到100%时,大黄鱼摄食率达到最高值而肥满度达到最低值(P0.05)。在组织形态方面,大黄鱼摄食双低菜粕替代的饲料后肠道绒毛的弯曲程度减少并且排列更加不规则,而肝细胞则呈现出圆形空泡状并伴随着细胞核的偏移。对大黄鱼骨骼进行X-射线扫描发现,摄食双低菜粕的大黄鱼椎体和头部出现了畸形。在营养价值方面,双低菜粕替代鱼粉并未显著影响大黄鱼背肌的脂肪含量、蛋白含量和氨基酸组成,然而脂肪酸组成受到了显著影响,即N-6系列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而DHA与EPA含量显著降低(P0.05)。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相关标准,这些营养价值的变化并没有影响大黄鱼作为健康食品的功能。由此可见,高水平(60%和100%)的双低菜粕替代鱼粉对大黄鱼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大黄鱼的生长性能、改变肠道和肝脏组织形态,以及影响大黄鱼的骨骼健康。然而,双低菜粕替代鱼粉养殖大黄鱼的肌肉仍然符合人类的膳食要求。因此,双低菜粕替代鱼粉并没有影响大黄鱼作为食用鱼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饲料中配制不同鱼粉和菜粕比例,探讨利用菜粕蛋白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Carssius auratus gibelio)的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饲料中菜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分别为 0、20%、40%、60% 和80%。实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菜粕蛋白比例高于40%时,异育银鲫的生长显著下降(P0.05),对摄食率影响不明显(P0.05)。在80%替代水平下,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消化率最低,能量消化率在40%替代水平最低。饲料转化效率在20%蛋白替代后明显下降(P0.05)。蛋白质和能量储积率在40%蛋白替代后明显下降(P0.05)。在40%菜粕蛋白下,鱼体能量和脂肪含量最高。鱼体蛋白质在60% 和80% 菜粕蛋白时最低,脂肪在20% 菜粕蛋白时最高。因此饲料菜粕蛋白的水平不超过20%(干物质含量约17%)不会影响异育银鲫的生长和饲料转化。    相似文献   

3.
&#  &#  &#  &#  &#  &#  &#  &#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2):362-369
以初始体重(100.00.29) g的草鱼为研究对象,通过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棉粕替代鱼粉蛋白对草鱼的生长、饲料利用,血液生理指标和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实验设置7种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C)以鱼粉为唯一蛋白源,其余6组分别以棉粕替代饲料中鱼粉蛋白的20% (R20)、40% (R40)、60% (R60)、80% (R80)、90% (R90)、100% (R100)。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棉粕含量的升高,草鱼特定生长率呈下降的趋势,当替代比例达到6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效率、蛋白质贮积率和能量贮积率随着饲料中棉粕含量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通过折线法分析,在实验条件下,棉粕可以替代鱼粉蛋白的43.3%而不影响草鱼的生长。各组草鱼之间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总胆固醇、高密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胆固醇呈现下降趋势,当替代水平达到4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棉粕替代鱼粉蛋白显著影响鱼体的水分含量(P0.05),当替代比例达到80%,鱼体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鱼体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R20组的鱼体脂肪和能量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100组的鱼体脂肪和能量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双低菜粕替代豆粕对青鱼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初始体重(5.77±0.05)g 的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为研究对象, 以双低菜粕蛋白分别替代饲料中0 (对照)、25%、50%、75%和100%的豆粕蛋白, 配制双低菜粕含量分别为0、11%、22%、33%和44%的5 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 研究双低菜粕对青鱼生长、消化酶、消化率、体组成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 每水族箱(300 L)饲喂25 尾, 每处理组3 个重复, 以鱼体重3%—5%投喂量, 日投喂2 次, 试验持续8 周。实验结果表明, 当饲料中双低菜粕含量大于11%时, 其特定生长率、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肠道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当双低菜粕含量达到44%时, 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P<0.05)。饲料菜粕对鱼体水分和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 但鱼体脂肪随菜粕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脏体比指数和灰分含量有随菜粕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肝体比指数有随菜粕含量的增加而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 青鱼幼鱼饲料中双低菜粕含量以不超过11%为宜。    相似文献   

5.
以初始体重(100.0±0.29)g的草鱼为研究对象,通过8周的生长实验,研究饲料中棉粕替代鱼粉蛋白对草鱼的生长、饲料利用,血液生理指标和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实验设置7种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C)以鱼粉为唯一蛋白源,其余6组分别以棉粕替代饲料中鱼粉蛋白的20%(R20)、40%(R40)、60%(R60)、80%(R80)、90%(R90)、100%(R100)。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棉粕含量的升高,草鱼特定生长率呈下降的趋势,当替代比例达到6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效率、蛋白质贮积率和能量贮积率随着饲料中棉粕含量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通过折线法分析,在实验条件下,棉粕可以替代鱼粉蛋白的43.3%而不影响草鱼的生长。各组草鱼之间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总胆固醇、高密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胆固醇呈现下降趋势,当替代水平达到4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棉粕替代鱼粉蛋白显著影响鱼体的水分含量(P0.05),当替代比例达到80%,鱼体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鱼体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R20组的鱼体脂肪和能量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100组的鱼体脂肪和能量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适宜于养殖中华绒螯蟹幼蟹的饲料植物蛋白源,探究不同植物蛋白源饲料对幼蟹生长性能、氨基酸沉积率和抗氧化性能等方面的影响,以50%的鱼粉配制基础饲料(记为FM),分别采用30.5%发酵豆粕、32.5%豆粕、28%棉粕和39%菜粕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总量的50%,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分别记为FSBM、SBM、CSM和RSM),投喂初始体重为(0.249±0.003)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8周。结果表明:(1)与FM组相比,FSBM、SBM和CSM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RSM组的增重率与FM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SBM组(P < 0.05),而其饲料系数则显著高于FM、FSBM及SBM组(P < 0.05),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 < 0.05),蛋白质沉积率显著低于SBM和CSM组(P < 0.05)。(2)不同植物蛋白组的总必需氨基酸沉积率和FM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RSM组总必需氨基酸沉积率显著低于FSBM和CSM组(P < 0.05)。(3)与FM组相比,不同植物蛋白组蟹的血清和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而RSM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的高于其他各组(P < 0.05)。结果表明,在幼蟹饲料中,豆粕、发酵豆粕和棉粕替代基础配方中鱼粉的50%后并未对幼蟹的生长性能、氨基酸沉积率及抗氧化能力造成负面的影响,发酵豆粕、豆粕和棉粕可以作为替代鱼粉的适宜蛋白源,且添加水平约在30%左右。菜粕替代后降低了饲料的利用和氨基酸沉积效率,这可能是由于菜粕的蛋白质消化率低、含有相应的抗营养因子和添加水平过高所致,建议使用前应适当进行脱毒处理,并与或和其他植物蛋白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7.
实验以异育银鲫中科3号幼鱼(3.20.5) g为实验对象, 研究螺旋藻粉蛋白替代饲料鱼粉蛋白(0、20%、40%、60%、80%和100%)对鱼摄食、生长、饲料利用和蛋白沉积的影响。实验设计了6种等氮(38%)等脂(10%)等能(16.50 kJ)的饲料, 每处理3个重复。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 表观饱食投喂。实验水温为(283)℃, 实验共持续60d。结果发现:随藻粉替代比例的增加, 鱼摄食率显著上升; 饲料效率则呈显著下降趋势; 特定生长率在20%替代组与鱼粉组无显著差异(P0.05), 其他各替代组均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 蛋白沉积率在20%、60%替代时与鱼粉组无显著差异(P0.05), 其他替代组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 肥满度在各替代组均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 鱼体蛋白随藻粉替代比例的增加呈现先持平后降低的趋势, 鱼体脂肪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 20%、40%和60%替代组全鱼灰分均高于全鱼粉组; 肠道消化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在替代组和对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随藻粉蛋白替代比例的增加而呈显著上升, 蛋白的表观消化率则呈显著下降趋势, 总磷表观消化率在20%替代时最低, 在100%替代时最高。综合特定生长率和蛋白沉积率情况, 当鲫幼鱼饲料中鱼粉含量约为50%, 且鱼粉为唯一蛋白源时, 螺旋藻粉蛋白可替代饲料中20%鱼粉蛋白。  相似文献   

8.
以初始体重(0.500.00) g的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稚鱼为试验对象, 在室内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 研究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蛋白对乌苏里拟鲿生长、体成分及消化率的影响。以豆粕分别替代对照饲料(S0)中10%(S10)、20%(S20)、30%(S30)、40%(S40)、50%(S50)和60%(S60)的鱼粉蛋白, 另外,60%组添加0.3%蛋氨酸(SM60), 共配制8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结果表明, 随着饲料中豆粕替代比例的增大,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逐渐降低, 但10%40%替代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S50和S6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与S60组相比, SM60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有所提高(P0.05),但显著低于0%40%替代组(P0.05); 饲料系数的变化规律与增重率的趋势正好相反; 当饲料中豆粕替代水平由0%增加到20%时, 乌苏里拟鲿的摄食率由3.22%提高到3.55%, 而后随着替代比例进一步增加, 摄食率逐渐降低, 但方差分析表明, 差异不显著。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对乌苏里拟鲿全鱼水分和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肌肉水分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而逐渐升高; 全鱼和肌肉粗蛋白含量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其中, S60和SM6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 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 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呈现升高的趋势, S60和SM60组显著高于其他替代组(P0.05); 肥满度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当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比例为60%时, 肝体比、脏体比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而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50%和60%替代组的蛋白质和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040%替代组(P0.05), 而040%替代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豆粕替代比例由0升高到60%, 磷表观消化率由36.07% 升高到66.50%。在实验条件下, 豆粕替代乌苏里拟鲿饲料中40%鱼粉蛋白, 不会影响乌苏里拟鲿的生长和饲料利用, 而高比例替代对生长和鱼的健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黄鱼对几种饲料蛋白原料消化率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制成参考饲料,以0.1%的Cr2O3为外源性指示剂,按参考饲料和实验原料70%∶30%的比例配制成实验饲料,测定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对白鱼粉、红鱼粉、肉骨粉、豆粕、花生粕、菜籽粕和棉籽粕的表观消化率。实验大黄鱼(平均初始体重15.0±1.6g)养殖于海水浮式网箱(1.5m×1.5m×2.0m)中,分别以各实验饲料投喂实验鱼5周,然后采用挤压法收集粪便。实验结果表明各原料表观干物质消化率在43.6%至70.0%之间,能量消化率在42.9%到82.6%的范围内。实验原料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在70.7%到92.4%之间,其中白鱼粉和红鱼粉的蛋白消化率最高(分别为92.4%和89.3%),而棉籽粕则最低(70.7%)。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在61.3%到90.5%之间,其中棉籽粕最低(61.3%)。磷的表观消化率相对较低,仅白鱼粉和红鱼粉在53.2%以上,其余皆低于37.5%。总之,大黄鱼对这几种原料的表观消化率存在较大差异,但蛋白消化率均较高,因此,可作为大黄鱼的饲料蛋白源在实际饲料配制中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进行了为期56d的养殖试验, 探索玉米蛋白粉替代大黄鱼幼鱼饲料鱼粉的适当比例。以初始体重为(10.49±0.03) g的大黄鱼幼鱼为研究对象, 用玉米蛋白粉替代基础饲料(含40%鱼粉)0、15%、30%、45%、60%和75%的鱼粉来配制6种等氮(粗蛋白含量45%)等脂(粗脂肪含量10%)的实验饲料, 分别标记为C0、C15、C30、C45、C60、C75组。除C0以外的替代组分别添加了适量的晶体氨基酸(赖氨酸和蛋氨酸)。结果表明, 玉米蛋白粉替代水平对大黄鱼幼鱼存活率、试验鱼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C45和C60组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0组(P<0.05), 肌肉粗脂肪含量C45组显著高于C0、C15和C75组 (P<0.05), C45、C60和C75组肌肉水分显著低于C0组(P<0.05), 全鱼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 灰分含量有上升趋势, C75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替代组的血清白蛋白、白球比、谷草转氨酶、葡萄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随着替代比例的升高, 总胆固醇有降低的趋势, 除C15组与C0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 4组均显著低于CO组(P<0.05); 实验探讨替代后对鱼的影响, C75组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低于C0组(P<0.05); C75组血清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C0(P<0.05)。各处理组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均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 但替代组总抗氧化能力含量均高于C0; 丙二醛在C75组显著高于C0组(P<0.05)。通过肝组织学观察表明, 当替代比例高于45%时, 呈现肝细胞核偏位、胞浆内脂肪滴较多、细胞透明空泡化等症状。综上所述, 在实验条件下, 研究认为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大黄鱼幼鱼的适宜添加量为45%。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时饲料氨基酸的平衡性以及外源氨基酸的添加方式与凡纳滨对虾生长、体成分、血浆游离氨基酸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关系, 本试验采用26因子试验设计进行了为期56d的饲养试验。2个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0%和32%, 6个饲料处理分别为鱼粉组(对照组)、鸡肉粉组、鸡肉粉+晶体EAA组、鸡肉粉+晶体EAA+晶体NEAA组、鸡肉粉+包被EAA组、鸡肉粉+包被EAA+包被NEAA组, 配制12组饲料。将凡纳滨对虾(0.300.01) g随机分配到36个圆桶(150 L)中, 每桶30尾, 每3个桶为一个处理组, 饲喂一种饲料, 每天饱食投喂三次。在每一饲料蛋白质水平下, 无论是补充晶体氨基酸(CAA)组还是包被氨基酸组对虾的增重率均显著高于鸡肉粉组(P0.05), 且在32%蛋白质水平下, 包被EAA组对虾增重率达到了鱼粉组水平(P0.05); 补充晶体EAA+NEAA组对虾增重率与补充晶体EAA组无差异(P0.05), 但均显著低于补充包被氨基酸组(P0.05); 补充包被EAA组对虾增重率显著高于补充包被EAA+NEAA组(P0.05)。饲料系数的变化正好与增重率变化相反(P0.05)。饲喂高蛋白质水平饲料较之饲喂低蛋白质饲料明显提高对虾增重率、虾体蛋白含量(P0.05), 但降低虾体脂肪含量(P0.05)。包被氨基酸组凡纳滨对虾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总体显著低于CAA组(P0.05)。除谷氨酸、甘氨酸以及脯氨酸外, 各组对虾肌肉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 在32%饲料蛋白质水平下, 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时, 饲料中补充包被EAA可明显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 且达到了鱼粉组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鱼粉和小麦蛋白粉为蛋白源, 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粗蛋白45%; 粗脂肪10%)的饲料, 研究其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肠道组织结构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这6种饲料是以发酵豆粕分别替代基础饲料(含40%鱼粉)中0 (FSM0, 对照组)、15% (FSM15)、30% (FSM30)、45% (FSM45)、60% (FSM60)和75% (FSM75)的鱼粉制作而成。经过56d的生长实验, 结果表明, 饲料中随着发酵豆粕替代比例的升高, 各处理组大黄鱼幼鱼(10.49±0.03) g的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但FSM60和FSM75组有下降趋势; 相比FSM0组, FSM60和FSM75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和增重率(WGR)显著降低(P<0.05), 饲料系数(FCR)显著升高(P<0.05); 摄食率(FI) FSM 60和FSM 75组显著高于FSM0、FSM15、FSM30和FSM45组(P<0.05)。肠道组织结构研究发现, 各处理组肠道组织结构后肠黏膜、皱襞高度、固有膜宽度和杯状细胞个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llumina-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发现, FSM0 (TC对照组)、FSM45 (TB最佳生长组)和FSM75 (TW最差生长组)组Chao1、香农指数(Shannon)、辛普森指数(Simpson)和覆盖率(Good coverage)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基于门水平, TC、TB和TW组大黄鱼幼鱼肠道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 而在属水平, 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占绝对优势。从属水平差异菌属研究发现, 发酵豆粕对大黄鱼幼鱼肠道菌群有一定的影响: 与最差生长组(TW)相比, 最佳生长组(TB)和对照组(TC)均显著增加了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和嗜碱菌属(Alkaliphilus)的物种丰度(P<0.05); 与TW组相比, TB组水栖菌属(Enhydrobacter)和TC组副球菌属(Paracoccus)的物种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达45%时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肠道组织结构及肠道优势菌群没有负面影响, 即发酵豆粕替代饲料(含40%鱼粉)中45%的鱼粉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研究菜籽粕与棉籽粕复合替代饲料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肌肉品质及肌纤维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计了5组等氮等能的饲料,以含鱼粉25%的处理组为对照饲料(FM),以菜籽粕与棉籽粕3﹕2混合后分别替代其中的10%、20%、30%和40%鱼粉,设置了RM10、RM20、RM30和RM40四个试验组。使用初始体质量为(2.38±0.10) g的黄颡鱼幼鱼,分别用上述5种饲料饲喂10周。试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菜粕棉粕混合替代水平达到20%及以上时黄颡鱼肌肉中的粗蛋白与粗脂肪显著降低,而水分和灰分则无显著差异;肌肉中的羟脯氨酸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肌纤维中直径≥50μm的纤维数量随着替代水平达到20%后不断减小,而≤20μm的纤维数量则呈现上升趋势;植物蛋白源的替代也会对黄颡鱼的肌肉质构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肌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myod、myog和mrf4的mRNA水平随着替代水平上升而逐渐升高,而myf5与mstn的基因表达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TOR通路相关基因中的akt、tor和s6k1等基因随着替代水平升高而下降, 4e-bp1则随着替代水...  相似文献   

14.
利用全能量收支同步测定呼吸仪系统测定了三种不同蛋白源(鱼粉、豆粕、土豆蛋白)饲料对银鲫生长及能量收支各组分的影响。对照饲料全部以鱼粉为蛋白源,另两种饲料中30%的蛋白质分别来自豆粕和土豆蛋白。试验结果表明,银鲫对三种蛋白源的饲料的摄食率,食物转化效率均有显差异,以鱼粉组最高,豆粕其次,土豆蛋白最低。能量收支各组分也均有显差异,能量收支式如下:鱼粉88.1C=13.77F 2.95U 24.1G 41.8R 豆粕 102.3C=17.1F 2.8U 16.4G 55.4R土豆蛋白105.5C=14.9F 1.3U 14.4G 67.4R式中C、F、U、G、R分别代表摄食能、排粪能、排泄能、生长能、代谢能。  相似文献   

15.
以体重为(4.86±0.02)g的虹鳟稚鱼为实验对象,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90d的生长实验。用1000 U/kg植酸酶预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然后以预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分别替代0、20%、40%、60%、80%和10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6种等氮(粗蛋白为44.97%)、等能(粗脂肪为13.42%)的饲料,以评估饲料中鱼粉替代量对虹鳟生长、体组成、消化率及氮磷排泄的影响。90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鱼粉对虹鳟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当大豆蛋白替代水平由0增加到40%时,虹鳟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提高,随着饲料中SPI替代水平由40%增加到100%时,虹鳟的SGR显著降低(P<0.05),在S0、S20和S60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WGR)和蛋白质效率(PER)分别在处理组之间的差异关系与特定生长率(SGR)在各组之间的变化趋势相类似;当大豆蛋白分别替代40%时,其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其他替代组(P<0.05),当替代量超过40%后,随着替代水平的增加,FCR显著增加(P<0.05)。随着替代水平由0升高到100%,磷排泄显著降低,与之相反的是,磷沉积率显著升高。随着替代水平由0升高至40%,氮排泄逐渐降低,当替代水平由40%升高至100%,氮排泄逐渐升高,随着替代水平升高至40%,氮沉积率升高。试验证明,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量达到40%时,虹鳟的生长及饲料转化率达到最佳,而高比例的SPI对虹鳟的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