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张碧云  杨红玲  汪攀  孙云章 《微生物学报》2021,61(10):3046-3058
鱼类肠道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对于维持宿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鱼类免疫系统能够监视并调控肠道微生物组成,维持肠道菌群稳态。同时,鱼类肠道共生微生物调节鱼类免疫系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过度增殖,保证宿主的健康。本文回顾了鱼类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宿主免疫系统识别肠道微生物、塑造肠道菌群以及益生菌对宿主免疫和肠道菌群的调控等,提出了理想的益生菌应该来自动物自身胃肠道,生产中应谨慎选用非宿主来源的益生菌,以期为推动鱼类肠道功能微生物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时饲料氨基酸的平衡性以及外源氨基酸的添加方式与凡纳滨对虾生长、体成分、血浆游离氨基酸及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关系, 本试验采用26因子试验设计进行了为期56d的饲养试验。2个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0%和32%, 6个饲料处理分别为鱼粉组(对照组)、鸡肉粉组、鸡肉粉+晶体EAA组、鸡肉粉+晶体EAA+晶体NEAA组、鸡肉粉+包被EAA组、鸡肉粉+包被EAA+包被NEAA组, 配制12组饲料。将凡纳滨对虾(0.300.01) g随机分配到36个圆桶(150 L)中, 每桶30尾, 每3个桶为一个处理组, 饲喂一种饲料, 每天饱食投喂三次。在每一饲料蛋白质水平下, 无论是补充晶体氨基酸(CAA)组还是包被氨基酸组对虾的增重率均显著高于鸡肉粉组(P0.05), 且在32%蛋白质水平下, 包被EAA组对虾增重率达到了鱼粉组水平(P0.05); 补充晶体EAA+NEAA组对虾增重率与补充晶体EAA组无差异(P0.05), 但均显著低于补充包被氨基酸组(P0.05); 补充包被EAA组对虾增重率显著高于补充包被EAA+NEAA组(P0.05)。饲料系数的变化正好与增重率变化相反(P0.05)。饲喂高蛋白质水平饲料较之饲喂低蛋白质饲料明显提高对虾增重率、虾体蛋白含量(P0.05), 但降低虾体脂肪含量(P0.05)。包被氨基酸组凡纳滨对虾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总体显著低于CAA组(P0.05)。除谷氨酸、甘氨酸以及脯氨酸外, 各组对虾肌肉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 在32%饲料蛋白质水平下, 用鸡肉粉完全替代鱼粉时, 饲料中补充包被EAA可明显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 且达到了鱼粉组的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3.
斜带石斑鱼经葡萄糖灌喂后的代谢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类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为动物机体提供能量,而且是比蛋白质和脂肪更为廉价的能源。相对于陆生恒温动物,鱼类尤其是肉食性鱼类对糖的利用能力低下,似乎先天性地具有糖尿病患者的某些生理特征。饲料中过高的糖水平会导致鱼类抗病力下降、生长速度减缓、死亡率增加等症状。鱼类解除葡萄糖负荷的能力有限从而表现  相似文献   
4.
产木聚糖酶厌氧真菌菌株筛选及产酶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2株分离自反刍动物瘤胃及粪样的厌氧真菌中筛选到一株木聚糖酶高产菌,编号为A4,初步鉴定为Neocallimastix属菌。以稻草秸、玉米秸、花生秸、滤纸片段为发酵底物,经39℃厌氧培养,A4菌产生的木聚糖酶活分别为14.31U/mL、11.39U/mL、6.99U/mL和13.38U/mL。对A4菌产生木聚糖酶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发现,培养基中无细胞瘤胃液浓度对A4菌产生的木聚糖酶活无显著影响;但酵母膏浓度从1.0g/L降至0.5g/L后,A4菌产生的木聚糖酶活显著下降(P<0.05)。  相似文献   
5.
采用体外厌氧共培养技术,研究了瘤胃真菌和纤维降解细菌在不同精粗比(A组为全粗料,B组3∶7,C组5∶5,D组7∶3,E组为全精料)底物下菌群变化及其共培养发酵特性。结果表明:与0h相比,发酵至24h时B组和C组的厌氧真菌数量有较大幅度的上升,A组和D组则有所下降,E组未检测到真菌生长;纤维降解细菌随精粗比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发酵至48h时,各组均未检测到真菌生长;从A组到C组细菌数量呈上升趋势,此后急剧下降。DGGE结果表明,A、B和C组(精粗比低于5∶5)的DGGE图谱相似,有11条共有条带,但是当精粗比上升到7:3时,条带数目显著下降。随精料比例的增加,整个发酵期共培养系统中pH值显著下降(P<0.05)。整个发酵期间,共培养系统发酵产生的VFA主要为乙酸,丙酸和丁酸的量较少,乙酸与丙酸比值从A组到C组呈下降趋势,此后呈上升趋势。随精料比例的上升,发酵48h时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从A组到C组呈上升趋势,此后呈下降趋势。发酵48h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和木聚糖酶活均以A组最高,而α-淀粉酶活从A组到D组逐渐增大,而E组最低,仅为B、C、D组的1/4~1/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