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小鼠原位肺移植模型,为肺移植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C57BL/6小鼠作为供、受体,行同基因小鼠原位左肺移植,使用Cuff套管法进行气管及血管吻合。术后7、14、21、28 d取移植肺及原肺,行HE染色,评价肺移植后效果。结果学习曲线后,共30例小鼠移植,手术成功率89%,小鼠成活率100%。供体手术时间:(35.2±9.81)min,受体手术时间:(24.6±7.42)min,冷缺血时间是:(46.6±8.92)min,热缺血时间是:(17.2±3.08)min。同基因移植物大体及病理无明显改变,病理显示与原肺无差别。结论本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建立小鼠肺移植模型,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符合原位肺移植临床生理,是研究肺移植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良好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大鼠同种异体肝移植急性排异反应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好的理解原位肝移植免疫排异反应的分子机理, 分别建立了大鼠同种异体肝移植的动物模型作为急性排异组和大鼠同基因移植的动物模型作为非排异对照组. 利用荧光差异显示双向凝胶电泳并整合内标法与正、反相荧光标记, 对急性排异组和对照组大鼠肝移植后的肝组织蛋白质表达谱进行了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结果表明, 有27个蛋白点的表达水平在急性排异组有显著差异, 其中13个蛋白点表达水平上调, 与对照组相比比值变化超过1.5倍以上, 而14个蛋白点表达水平下调, 其相应比值变化超过至少1.5倍以上. 19个差异表达蛋白经胶内酶切后, 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获得相应的肽指纹图谱并结合数据库搜索得到鉴定. 这些差异蛋白的分子功能主要表现为氧化还原活性及离子结合活性. 实验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器官移植排异反应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3.
环孢素A对大鼠心脏移植中血红素氧化酶-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红素氧化酶 1(HO 1)在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模型中的组织表达以及环孢素A (CsA)对该表达的影响。方法 心脏移植大鼠分为Ⅰ组 (对照组 )、Ⅱ组 (CsA 7 5mg/KgB W .)和Ⅲ组 (CsA 15mg/KgB .W .)。依据国际心肺移植组织 (ISHLT) 1990年心脏急性排异反应分级标准进行排异反应分析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O 1的表达。结果 心脏移植后 ,供者心脏和主动脉标本中 ,1和 3天时出现轻度炎性浸润 ,排异反应为 1A或 1B级 ;11天和 12天时出现弥漫性炎性浸润和心肌坏死 ,排斥级别达 3B或 4级。CsA治疗可使心脏移植排异反应降低 1~ 2 5级。移植后HO 1广泛表达于受体各类组织中 ,其中尤其以肝、肾、脾等器官表达增强比较明显 ,供心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部分浸润淋巴细胞的HO 1表达均显著升高 ,CsA在一定时间内可明显增强供者心脏及主动脉的HO 1表达 ,减低移植排斥反应 ,从而延长移植心脏存活时间。结论 HO 1在心脏移植后受者体内表达广泛增强 ,CsA治疗可增强HO 1表达 ,这可能与其减弱移植排斥反应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稳定而可靠的大鼠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方法选用30只Wistar大鼠为供体,30只SD大鼠为受体。取供体左肾,采用HC-A离体肾保存液原位灌注,将供肾动、静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以输尿管膀胱植入法行尿路重建,建立大鼠同种异体肾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3、6、9周取移植肾观察大体和组织形态学变化,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排斥反应情况。结果移植肾脏大体和组织形态学呈渐进性变化,至术后9周可出现明显的慢性排斥反应病理改变。移植肾脏可顺利存活,部分出现肾积水并发症,但不影响排斥反应病理变化。结论本方法可建立稳定、可靠的肾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是研究慢性排斥反应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5.
优化胶粘贴法建立裸鼠胃癌原位种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两种胶粘贴法建立的胃癌原位种植动物模型的比较研究,为探讨胃癌的发病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用OB胶和FS生物蛋白胶法分别建立胃癌原位种植动物模型,观察和比较两种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肿瘤生长状况、转移情况和形态学变化。结果FS生物蛋白胶组未出现肿瘤大片坏死,腹水形成率为85.7%,幽门梗阻发生率为57.1%;而OB胶组肿瘤大片坏死发生率为100%,腹水形成率为14.3%,未出现幽门梗阻。FS生物蛋白胶组有三例出现了肺和脑转移。结论FS生物蛋白胶法建立的裸鼠胃癌原位种植动物模型能更好的模拟人胃癌患者的临床过程,为研究人胃癌转移机制和实验治疗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基于临床肿瘤标本的胃癌转移模型,为胃癌的转移研究提供个体化动物模型。方法将胃癌新鲜的手术标本移植到裸鼠皮下,建立胃癌患者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模型。进一步通过手术将皮下瘤组织原位移植到裸鼠胃部肌层,连续观察裸鼠的体征状态,通过近红外荧光活体成像技术检测肿瘤转移的发生。解剖荷瘤小鼠,将肺部转移灶进一步移植裸鼠皮下获得实体瘤。HE染色观察原发瘤与转移瘤的结构特征,(short tandem repeat) STR分析原发瘤和转移瘤的遗传特性。PCR-Array分析转移瘤和原发瘤中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胃癌PDX模型,移植瘤组织结构与患者保持基本一致;通过胃部原位移植发现编号C19751的小鼠发生肺和肝的转移。其中肺转移灶皮下移植后获得了实体瘤,STR分析显示原发瘤保持了与肺转移瘤一致的遗传特征。PCR-Array结果显示,与原发瘤相比,转移瘤中CXCL12,IGF1和MMP2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结论利用临床肿瘤标本成功建立胃癌转移模型,为胃癌转移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个体化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接近于人的猪同种异体左肺原位移植动物模型。方法环江香猪12只作为供体,巴马香猪12只作为受体,左侧第4肋间开胸,完成左肺原位移植。术后1、2、4、6、12 h开胸测左、右肺动脉的压力,同时取左、右肺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取左、右肺组织,观察含水量及病理学改变。结果动物术后均存活,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供肺静脉血氧合指数(Pa O2/Fi O2)下降和肺动脉压(PAP)上升,与受体正常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植肺组织出现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红细胞渗出,肺泡壁增厚明显,部分肺泡腔完全闭塞,部分肺组织实变等变化,与受体肺组织比较,含水量增加显著(P0.05)。结论为研究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免疫排斥反应研究机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气管移植内皮祖细胞(EPCs)在烟雾暴露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小鼠中的分布及分化.方法:体外分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于EGM-2MV培养基中培养并鉴定.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PD+PBS干预组及COPD+EPCs干预组;香烟烟雾暴露90 d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模型;烟雾暴露结束后,COPD+PBS干预组及COPD+EPCs干预组分别经气管注入30 μ LPBS和30 μ L细胞悬液(含1×105个CM-DiI标记EPCs).移植后观察30 d处死小鼠,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在肺内的分布及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广谱细胞角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EPCs移植后30d可见EPCs分布于肺血管及气道,部分细胞表达上皮特异标志广谱细胞角蛋白.结论:EPCs移植后可定植COPD模型小鼠肺血管及气道,且可能转化为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9.
<正>用患者自身的细胞培育干细胞,再分化发育成移植用组织和器官,有可能避免排异反应。日本研究人员新近用猴子进行的实验发现,上述思路确实可行。日本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的研究小组说,他们用猴子的IPS细胞(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培育出神经细胞后,移植给同一只猴子,结果几乎未发生任何排异反应,神经细胞顺利扎下根来。这是人们首次在灵长类动物身上证实,IPS细胞可用于进行自体移植、避免排异反应,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学术杂志《干细胞报告》上。  相似文献   

10.
作为重度糖尿病的有效疗法,胰岛肝脏移植目前广受关注,但移植后的排异反应严重影响手术的成功率。日本研究人员新开发出一种抑制排异反应的方法,有望促进胰岛肝脏移植的成功。为调节体内血糖浓度,重度糖尿病患者必须每天接受胰岛素注射。胰岛肝脏移植即从捐献者的胰腺内提取负责分泌胰岛素的细胞组织——胰岛,再把它植入重度糖尿病患者的肝脏。接受胰岛肝脏移植手术的  相似文献   

11.
人肿瘤干细胞(human cancer stem cells,CSCs)分离后异种移植至模型内的成瘤特性,为研究肿瘤病因学和制订抗癌策略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但是,目前人肿瘤干细胞的鉴别离不开移植至异种免疫缺陷鼠内建立肿瘤干细胞的动物模型。本文主要从CSCs的概念、CSCs与肿瘤的关系、CSCs异种移植模型研究进展、模型建立的影响因素、模型建立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简要综述,为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物磁学》2011,(24):I0003-I0003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日前发现肝脏移植排异反应比较低的机理:健康的肝细胞可吞噬并摧毁免疫T细胞,减少器官移植排异反应。这一成果有助于提高人类器官移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恶性克隆性增殖引起的一种血液系统疾病。动物模型是研究CML发病机制及药物靶向治疗的重要载体和工具。研究表明,CML小鼠模型可以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转基因和白血病细胞移植的方法建立。三种方法建立的CML小鼠模型均可用于CML发病机制及药物疗效评估研究。实验动物模型进一步通过血常规、血涂片和骨髓涂片、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等检测手段,判断模型是否建立成功。本文就近年来CML小鼠模型的建立、鉴定及研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解脲脲原体(Uu)是女性泌尿生殖道黏膜中常见的微生物,其致病性仍存在争议。Uu感染下生殖道可表现为尿道炎或宫颈炎,而定植于新生儿下呼吸道可引起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慢性肺部疾病等。研究Uu感染的发病机制、宿主的免疫反应以及Uu感染的防治,动物模型是不可缺少的。目前国内、外已成功建立多种Uu感染动物模型,主要包括下生殖道感染模型及呼吸道感染模型。在Uu生殖道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中,雌二醇的预处理必不可少,实验动物首选BALB/c小鼠;而呼吸道感染模型不需雌二醇预处理,多位学者成功使用C3H/HeN小鼠建立了该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对大鼠肺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对外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治疗组,空白组20只大鼠,大鼠为正常大鼠,对照组共40只大鼠(其中20只为供体,20只为受体)和治疗组40只(其中20只为供体,20只为受体)大鼠均采用改良三袖套法吻合技术建立大鼠左肺原位移植的动物模型。移植手术后空白组和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1mL/d),治疗组用雷公藤多苷(50mg/kg-d)灌胃,连续灌胃5d。观察各组大鼠的肺的大体形态及镜下的病理变化,确定排斥反应的等级,并测量各组大鼠外周血中T细胞活化率。结果:对照组大鼠病理改变较治疗组严重,治疗组排斥反应等级低于对照组的级别,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T细胞活化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活化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活化率于空白组相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74)。结论:雷公藤多苷对大鼠肺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外周血T细胞活化率达到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个设想:生产基因工程猪作为人类器官移植的器官供体.目前,移植器官的人类供体不足,并且很难找到匹配的器官.这就是说许多需要进行器官移植的患者,将得不到器官. 为了食用已大量繁殖动物,所以用饲养动物作为器官供体在道德问题上可能不会有争议.根据动物的大小及可用性,最适合的动物可能是猪. 在进行上述手术之前,必须解决因排异反应产生的问题.人:人移植也会引起一些排异反应,但通常可用药物加以解决.然而在异种移植体上会发生更严重的超急性排斥反应,被移植的器官将遭到人免疫系统非常强烈的攻击,几小时内该器官被破坏,以致于失去正常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建立合适的肺癌动物模型对其发病原因、机制、药物作用等进行还原性研究非常重要。其中,移植性肺癌动物模型因移植方法多样且操作简便而被广泛应用。本文从移植宿主、移植物来源及造模方法三方面对移植性肺癌动物模型中的原位移植及异位移植进行综述,为肺癌模型的构建和选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据1990年9月《科学》杂志报道,把免疫系统改建为可接收移植体,并消除移植体在人体中的排异反应已成为一门相当简便的技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成功地把产胰岛素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大鼠中,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兔颈动、静脉移植血管桥动物模型,观察移植桥血管内膜增生和狭窄的电镜下表现。方法:通过兔双侧颈动脉进行动脉桥和静脉桥的移植,形成双侧移植血管桥再狭窄动物模型。在第8周施行血管桥移植手术的同时留取右侧颈动静脉标本作为对照血管,再分别于第12周、16周和第20周分别处死模型兔,采集移植桥血管标本,在光镜下测量其内膜厚度、面积、狭窄度,并进行电镜观察。结果:颈动脉和颈静脉桥移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桥血管的出现平滑肌迁移,脂质沉积,内膜增生,血管狭窄等改变,且以静脉桥血管的病理改变更为明显。结论:在兔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进行双侧颈动脉血管桥的移植,建立兔双侧颈动脉移植血管桥再狭窄动物模型,有利于设立自身对照,研究术后动静脉桥再狭窄差异机制;建立动、静脉桥后,位于血管中膜的平滑肌细胞出现向血管内膜迁移现象,说明中膜平滑肌细胞迁移进入内膜导致新内膜形成是血管再狭窄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兔颈动、静脉移植血管桥动物模型,观察移植桥血管内膜增生和狭窄的电镜下表现。方法:通过兔双侧颈动脉进行动脉桥和静脉桥的移植,形成双侧移植血管桥再狭窄动物模型。在第8周施行血管桥移植手术的同时留取右侧颈动静脉标本作为对照血管,再分别于第12周、16周和第20周分别处死模型兔,采集移植桥血管标本,在光镜下测量其内膜厚度、面积、狭窄度,并进行电镜观察。结果:颈动脉和颈静脉桥移植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桥血管的出现平滑肌迁移,脂质沉积,内膜增生,血管狭窄等改变,且以静脉桥血管的病理改变更为明显。结论:在兔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进行双侧颈动脉血管桥的移植,建立兔双侧颈动脉移植血管桥再狭窄动物模型,有利于设立自身对照,研究术后动静脉桥再狭窄差异机制;建立动、静脉桥后,位于血管中膜的平滑肌细胞出现向血管内膜迁移现象,说明中膜平滑肌细胞迁移进入内膜导致新内膜形成是血管再狭窄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