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肪酸组分分析在不动杆菌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中的A. baumannii、A. haemolyticus、A. johnsonii、A. junii、A. lwoffii模式菌株为参比菌株,对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CCC)所保藏的6株不动杆菌进行脂肪酸组分分析及16S rRNA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脂肪酸分析可将6株菌完全准确地鉴定到属的水平上,这一点与16S rRNA基因分析结果一致;在种的水平上,16S rRNA基因进化分析与脂肪酸组分分析的结果可互为补充,相互印证.同时,通过对不动杆菌部分模式菌株及供试菌株的脂肪酸组分分析,报道了不动杆菌的特征性脂肪酸为C18:1 w9c、C16:00和C16:1w7c/C16:1w6c.  相似文献   

2.
不动杆菌属是一群不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球杆菌,是;临床L重要条件致病菌及医院内感染的常见菌之一,1986年巴斯德研究所的Bouret通过DNA杂交将该菌分为6个种[‘1,即醋酸钙不动杆菌,洛菲不动杆菌,溶血不动杆菌,鲍曼氏不动杆菌,琼氏不动杆菌及约翰逊不动杆菌。目前,对于该菌的临床细菌学研究报告诸多[2],愈来愈引起广泛关注。我们将1990年卫月至1996年12月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344株不动杆菌的鉴定结果及药敏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且标本来源1990年卫月~1996年12月本院各科送检的血、尿、痰、胸腹水及其它标本。至.2…  相似文献   

3.
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来自重症监护病房各类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540株,用VITEK AMS-60或VITEK-Ⅱ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ICU检出的革兰阴性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ESBLs阳性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比例为61.6%和51.8%,各类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严重耐药和多重耐药。结论该院ICU检出的革兰阴性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且呈现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近4年临床分离的103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同源性分析,了解该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特点及院内感染流行状况.方法 2008年至2011年间该院临床科室分离的103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对耐药性分析;提取细菌基因组DNA,以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的103株菌呈现出高耐药率及多重耐药率的特点,其中对左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分别为69.9%和57.3%.10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用RAPD分型共分为16种基因型:A~P,其中A型84株,为主要流行型别;B型3株;C型、G型各2株;其余12型各1株.结论 该院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多重耐药及高耐药率,可能存在以A型鲍曼不动杆菌克隆株传播方式的院内流行,临床上应加强对A型鲍曼不动杆菌的监控,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预防院内感染的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低频限制性位点聚合酶链反应(IRS-PCR)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型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在分子流行病学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临床分离的73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确定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谱;同时利用IRS-PCR对此73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IRS-PCR分型与鲍曼不动耐药谱的关系;结合IRS-PCR分型结果与73株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在此时间段鲍曼不动杆菌在我院流行感染的情况.结果 药物敏感试验将73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分为A1(19株全耐药型)和A2 ~ A31(54株耐药谱型)31个药敏谱.IRS-PCR法将其分为A~W共23个基因型,其中A、C、B、D和E型为5种优势菌株,分别为14、11、10、8和6株.对比研究发现A1型菌株(15/19)主要集中在基因型A、C、D内,而基因型B包含A15型耐药菌株9株(69.2%),基因型E包含A3型耐药菌株3株(42.9%).A基因型在院内特别是ICU中心引起2次爆发流行,而C和D型主要在呼吸内科引起感染.结论 IRS-PCR基因分型与药敏分型有较高的一致性,且IRS-PCR基因分型在早期发现和预防感染暴发流行方面优于药敏分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院重症监护室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患者血培养情况,对分离菌株及其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WHONET 5.5软件分析.结果 1764例患者血培养共分离获得482株病原菌,总阳性率为27.32%.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9.83%(192/482),革兰阴性杆菌占51.04% (246/482),真菌占8.09% (39/482).最常见的感染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耐甲氧西林发生率分别为88.24%及90.48%,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比较,耐药率有统计学意义的只有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分别为5.88%和63.49%,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复方新诺明(5.88%)和夫西地酸(11.76%)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分别为13.04%及11.11%;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0.00%,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92.68%.结论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鲍曼不动杆菌等是重症监护室患者血流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其耐药及多重耐药性均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监测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革兰阴性杆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SICU 2007年到2008年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到革兰阴性杆菌279株,前5位为大肠埃希菌(21.9%)、铜绿假单胞菌(20.8%)、鲍曼不动杆菌(15.8%)、肺炎克雷伯菌(11.8%)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1.5%)。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最高,尚无耐药株;非发酵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性高。结论 SICU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有上升的趋势,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1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10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主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变化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十年间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小于5%;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耐药率小于30%;对三代头孢、头孢西丁和氨曲南耐药率为40%左右;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耐药率大于5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小于40%;对其余监测抗生素耐药率大于50%.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小于25%(2009年除外),对其余监测抗生素耐药率很高,维持在50% ~ 96%.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0~14%和0~48%.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已非常普遍,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肠杆菌科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耐药率相对较低;非发酵菌耐药性增加明显,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泛耐菌增加明显;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及耐药菌和泛耐药菌的传播和爆发流行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老年住院患者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耐药基因,并研究不同耐药基因型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自老年住院患者的不同标本来源的170例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检测的耐药基因包括D类碳青霉烯酶:bla_(OXA-51),bla_(OXA-23),bla_(OXA-24),bla_(OXA-58),B类金属碳青霉烯酶:bla_(VIM),bla_(IMP),bla_(SIM),bla_(GIM),bla_(DIM),bla_(NDM-1),以及A类超广谱β-内酰胺酶:blaKPC,共计11种。根据检测结果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并研究不同基因型与CRAB和CSAB这两种耐药表型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17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固有基因bla_(OXA-51)均为阳性,此外,主要检出基因为bla_(OXA-23),共124株。另外检测出blaKPC12株,bla OXA-58 6株,bla_(NDM-1)3株,bla_(SIM)2株,bla_(OXA-24)、bla_(VIM)和bla_(DIM)各1株,IMP和GIM未检出。根据检出耐药基因的不同组合,分为bla OXA-51+bla_(OXA-23)阳性为基础的A型(124株)及bla_(OXA-23)阴性为基础的B型(bla_(OXA-51),39株)、C型(bla_(OXA-51)+bla_(OXA-58),6株)、D型(bla_(OXA-51)+bla_(OXA-24),1株)共计四类基因型。从耐药表型来看,128株碳青霉烯耐药菌中有122株bla_(OXA-23)为阳性,在CRAB中占95.3%(122/128),42株碳青霉烯敏感株中,有40株bla_(OXA-23)为阴性,在CSAB中占95.2%(40/42)。结论:老年病房流行的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型以bla_(OXA-23)阳性为主。其与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表型、bla_(OXA-23)阴性与CSAB耐药表型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耐消毒剂基因qac E△1-sul1存在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qac E△1-sul1基因。结果 201株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和头孢类等抗菌药物多数耐药率均达到50%以上,但对碳青霉烯类仍高度敏感。qac E△1-sul1基因的总检出率为40.80%,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qac E△1-sul1检出率分别为34.78%、44.23%、58.91%和31.25%。结论医院感染患者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耐消毒剂基因qac E△1-sul1携带率较高,加强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对消毒剂耐药性的监测,对临床合理使用消毒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医院常见的革兰阴性致病菌,可引起宿主的一系列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全身感染,危及生命。Ⅱ型分泌系统(typeⅡsecretion system, T2SS)广泛存在于革兰阴性菌中,是其重要的毒力因子,通过释放毒素和水解酶获取营养,提高细菌在宿主细胞内生存和增殖的能力。研究证实,鲍曼不动杆菌也含有T2SS,且T2SS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与鲍曼不动杆菌相关的T2SS研究一直是医学微生物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现对鲍曼不动杆菌T2SS的组成、结构和致病性方面作一概述,并对T2SS抑制剂的潜在靶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并对泛耐药菌株的耐药基因进行检测。方法用纸片扩散法对60株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用PCR法检测8株泛耐药菌株携带7种耐药基因OXA-51、OXA-23、OXA-24、OXA-58、aac(3)-Ⅰ、gyr A、abe M的情况。结果所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磺胺类抗菌药及喹诺酮类抗菌药均产生耐药性;在8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OXA-51、OXA-23、OXA-58、gyr A、abe M基因检测均全部呈阳性;OXA-24基因检测均呈阴性;aac(3)-I基因检测有5株呈阳性,3株呈阴性。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其耐药机制与多种耐药基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一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的存在和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浙江某医院ICU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多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各10株,用分子鉴定法鉴定菌种,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34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与膜孔蛋白carO基因.结果 本组20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TEM-1型20株(100%)、OXA-23型10株(50.0%)、ADC-30型12株(60.0%)、ADC基因新的变异型ADC-60型8株(40.0%)(GenBank登录号:JQ692087).10株PDR菌均检出OXA-23型β-内酰胺酶基因,而10株MDR菌则均未检出OXA-23型β-内酰胺酶基因.20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膜孔蛋白carO基因均存在有义突变,19株测得序列相同,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后与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SDF)比较,一致率为76.0%.8号株carO基因序列与其他19株测得DNA序列不同,第351位缺失了12个碱基并导致过早出现终止密码子.结论 本组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主要与产TEM、ADC、OXA-23和carO基因存在有义突变相关.OXA-23型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是PDR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原因.ADC基因存在新变异型:ADC-60是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阳性血培养标本,直接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方法收集一段时间内(2015年8月-2016年12月)送检的血培养标本,进行分析。实验室出现的涂片结果与培养结果不一致的,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找到主要原因和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结果符合要求的36 608份标本,血培养阳性报警3 975份,阳性率10.86%,113份涂片结果与阳性培养结果不一致,绝对不一致率为2.84%。55例涂片结果为不确定的标本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微球菌、棒状杆菌和α-溶血链球菌共有29例,占52.73%。结论容易误读为阳性球菌的阴性杆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粘质沙雷菌、莫拉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容易误读为阴性杆菌的阳性球菌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微球菌。避免将某些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粘质沙雷菌、莫拉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等)误读为阳性球菌十分重要。注意革兰染色中脱色步骤的操作,显微镜检查时要注意形态和排列方式不同的阳性细菌。减少危急值的报告错误率,为临床早期诊断与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15.
滴水湖沉积物中可培养优势微生物种群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滴水湖湖心采集底泥样品,对底泥中可培养优势菌种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滴水湖沉积物中菌落总数为2.43×104CFU/g,分离纯化后的8株优势菌种中,革兰氏阴性菌占87.5%,其中7株为GN-NENT(革兰氏阴性非肠道菌)、1株为GP-ROD SB(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鉴定结果显示,8株菌种分别为:鳗鱼气单孢菌(Aeromonas encheleia)、乙酸钙不动杆菌/基因型1(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genospecies1)、舒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DNA group12)、腐败希瓦氏菌B(Shewanella putrefaciens B)、维罗纳/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sobria DNA group8)、坎氏弧菌(Vibrio campbelli)、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mycoides)和梅氏弧菌(Vibrio metschnikovii)。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研究鲍曼不动杆菌持留菌的特征,分析鲍曼不动杆菌Ⅱ型毒素-抗毒素(TA)系统的多样性及分布,探讨TA系统与持留菌形成的潜在关联。【方法】采用分属于6 大类中的6种不同抗生素分别筛选的方法分离并定量鲍曼不动杆菌的持留菌;应用PSI-BLAST及TBLASTN程序分析721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的Ⅱ型TA系统;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44株临床多重耐药(MDR)的鲍曼不动杆菌中5个Ⅱ型TA系统的分布。【结果】我们发现不同抗生素处理得到的鲍曼不动杆菌持留菌的数量并不相同;对多数抗生素而言,浓度越高,得到的持留菌数量越少;处于生长平台期的菌株中相比对数期含有更多的持留菌;多粘菌素B及妥布霉素均具有杀灭部分持留菌的能力;鲍曼不动杆菌所有菌株中均含有Ⅱ型TA系统,HTH/GNAT类型在菌株中分布最为广泛;所有700余株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组中共含有15个潜在的Ⅱ型TA系统;三类普遍存在于已知基因组中的明确功能的Ⅱ型TA系统在临床多重耐药菌株中同样分布广泛,且HigB/HigA的表达量在标准株的持留菌中显著增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的持留菌水平与菌株的生长状态、抗生素的种类及浓度密切相关。Ⅱ型TA系统在鲍曼不动杆菌已知基因组和临床多重耐药菌株中普遍存在,其中,HTH/GNAT、GP49/Cro(HigB/HigA)及DUF497/COG3514三种类型的Ⅱ型TA系统可能在鲍曼不动杆菌持留菌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胃微生物菌群与胃贲门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胃贲门腺癌(GCA)患者109例。患者均经病理科组织病理确诊为GCA。对照组为健康人群100例,根据有无H.pylori检出将对照组和GCA组患者分为有H.pylori和无H.pylori感染,其中对照组H.pylori检出19例,未检出81例,GCA组H.pylori检出53例,未检出56例。用胃镜采集贲门胃黏膜,置于无菌冻存管放入液氮中保存,使用16SrRNA的方法进行胃黏膜微生物检测。结果 GCA组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无论有无H.pylori感染的对照组人群中,丰度较高的菌属是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罗斯氏菌(Rothia),嗜血杆菌(Haemophi-lus),拟杆菌(Bacteroides),链球菌(Streptococcus),韦荣球菌(Veillonella),普氏菌(Prevotella)。无H.pylori组内,GCA组样本中普氏菌(Prevotella)、瓦氏菌(Shewanella)、盐单胞菌(Halomonas)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H.pylori组内,GCA组样本中普氏菌(Prevotella)、瓦氏菌(Shewanella)、盐单胞菌(Halomonas)、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梭杆菌(Fusobacterium)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明显低于对照组。有H.pylori的GCA组样本中普氏菌(Prevotella)、瓦氏菌(Shewanella)、盐单胞菌(Halomonas)、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梭杆菌(Fusobacterium)丰度明显高于无H.pylori的GCA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明显低于无H.py-lori的GCA组。结果还发现GCA与普氏菌(Prevotella)、瓦氏菌(Shewanella)、盐单胞菌(Halomonas)、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梭杆菌(Fusobacterium)正相关,与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负相关。结论 GCA患者胃内菌群数量和分布与健康人群存在明显差异,H.pylori可能影响胃内菌群结构在GCA发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的变迁。方法:收集某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从住院患者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对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研究结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次实验共分离出866株革兰阴性杆菌,包括22个细菌种。其中有375株为肠杆菌科细菌,占总数的43.30%,有480株为非发酵菌,占总数的55.43%;分离率最高的病原菌为是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等;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比较低下,仅弗氏柠檬酸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超过百分之一,其他类型肠杆菌均在百分之一之下;其中,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00.0%,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97.8%,脑膜脓毒金黄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97.4%,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1.1%,亚胺培南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0.4%。结论: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是非发酵菌,对肠杆菌科细菌应用亚胺培南能够发挥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而在非发酵菌中的体外抗菌活性则相对比较低下,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呈不断增长的势态发展。  相似文献   

19.
熊火梅  张望  王小中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12):1120-1121,1124
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ICU患者中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感染情况,对111株鲍曼不动杆菌和73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WHONET 5.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在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最高(76.1%),其次是CVP导管尖端(8.7%),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85%的有8种,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达70.3%,耐药率最低的仅有头孢哌酮/舒巴坦(17.1%);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亚胺培南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45.2%、41.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25%。结论下呼吸道是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主要部位;ICU患者感染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较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及多重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20.
革兰氏阴性杆菌对14种抗生素的MIC范围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AMS 3 2鉴定G-杆菌及进行药敏试验。分离率依高至低依次是大肠埃希菌 (E .coli) (esccol) 3 1 .1 %、肺炎克雷伯菌 (Klebsiellapneumoniae) (klepne) 1 8.6%、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aeruginosa) (pneaer) 1 4 .5%、醋酸钙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calcoacetieus) (acicba) 1 2 .9%、阴沟肠杆菌 (Enterobactercloacae) (entclo) 1 0 .3 %、普通和奇异变形杆菌 (Proteusvulgaris和Proteusmirabilis) (pro .pp) 9.3 %、费劳地枸橼酸杆菌 (Citrobacterfreundii) (citfre) 3 .4 %。esccol和klepne对头孢一、二代 ,青霉素类耐药率达 4 1 %~ 1 0 0 % ,MIC90 3 2~ 2 56mg/L ,显示了较高耐药性。pneaer对亚胺硫霉素 (IMP)的耐药率达3 6% ,MIC90 1 6mg/L ,对氧哌嗪青霉素耐药率较低( 1 2 % )。82 % pneaer显示六重或以上耐药。entclo、citfre、pro .pp中尚未发现 1株entclo对IMP耐药 ,但后 2种细菌对IMP的耐药率分别是 1 7% ,1 8% ;不动杆菌对所测抗生素广谱耐药 ,IMP较有效 (耐药率 8% )。肠杆菌科细菌已出现对IMP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IMP的耐药率达 3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