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硅藻金色奥杜藻(Odontella aurita)为实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其色素组成与含量,采取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研究了从干藻粉内提取岩藻黄素的条件。结果表明,该藻主要含有岩藻黄素、硅甲藻黄素、β-胡萝卜素、硅藻黄素等类胡萝卜素以及叶绿素a和叶绿素c1,其中岩藻黄素为该藻含量最高的类胡萝卜素。色素的萃取率与压强、温度、夹带剂含量以及萃取时间呈正相关,夹带剂含量对萃取率影响最大,CO2流速的影响最小;与有机溶剂法相比,超临界CO2萃取岩藻黄素效率略低,而更利于岩藻黄素的选择性萃取及分离提纯;岩藻黄素的SFE-CO2适宜条件为压强400 bar、温度50℃、CO2流速0.2 L/min、夹带剂比例10%、萃取时间2~3 h。  相似文献   

2.
蓝莓果渣提取物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畅  程大海  高欣  赵尔丰 《植物研究》2010,30(2):253-256
研究了蓝莓果渣提取物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分别采用水、40%乙醇及纤维素酶辅助乙醇超声提取蓝莓果渣,并用Folin-Ciocalteu试剂对3种提取物的总酚含量进行评估;并采用DPPH清除实验及O2—.清除实验对3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提取蓝莓果渣的总酚含量最高,可达425.36±15.21 mg GAE.100 g-1DW,远远高于水提物(169.46±9.75 mg GAE.100 g-1DW)及醇提物(218.39±12.54mg GAE.100 g-1DW)中的总酚含量。且纤维素酶辅助乙醇超声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为2.67±0.13 gVc.100 g-1DW,对O—.2的清除能力2.48±0.14 g Vc.100 g-1DW,明显好于醇提物及水提物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岩藻黄素(Fucoxanthin)提取效率, 对16株海洋硅藻岩藻黄素的检测含量和实际含量进行了分析, 并以一株牟氏角刺藻(Chaetoceros muelleri)为对象, 研究了岩藻黄素与另外两种关键光合色素(即叶绿素a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及其消长受光强和光质影响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 不同种或同种不同株的海洋硅藻, 在相同的培养条件、收获时期、提取方法下, 其提取率差异大, 可从不足1%到89.78%; 岩藻黄素的检出含量各异, 从0.03到5.02 mg/g。受不同光照强度[低: 50 μmol/(m2·s); 中: 100 μmol/(m2·s); 高: 200 μmol/(m2·s)和光质(红光、蓝光)]的影响, 岩藻黄素产量呈现不同特征。在低光照强度下, 单位细胞岩藻黄素的含量相对较高。在红光条件下, 岩藻黄素的产量高于蓝光。在相同光强条件下, 岩藻黄素含量随增殖周期变化; 在单色光质条件下, 几种光合色素均在生长平台期后期含量增加。岩藻黄素的含量变化与叶绿素a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及其消长关系密切。研究为筛选藻株、优化硅藻培养条件以累积岩藻黄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建立光发酵培养三角褐指藻高效生产岩藻黄素的技术体系。在5 L光发酵罐中,系统研究了兼养条件下初始光强、氮源种类和浓度以及光质对于三角褐指藻生物量浓度和岩藻黄素积累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初始光强为100μmol/(m2·s)红蓝(R:B=6:1)混合光、含氮量为0.02 mol/L的胰蛋白胨和尿素混合氮源(1:1, N mol/N mol)优化条件下,三角褐指藻生物量浓度、岩藻黄素含量和产率分别达到了最大值3.80 g/L、13.44 mg/g和4.70 mg/(L·d),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41、1.33和2.05倍。本研究开发了强化三角褐指藻光发酵生产岩藻黄素的关键技术,促进了海洋天然产物开发。  相似文献   

5.
建立从山银花中制备绿原酸标准品的方法,并提高绿原酸产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传统水提法和碱水冷提法工艺,并对D101大孔树脂纯化条件、乙酸乙酯萃取次数、结晶溶剂进行优化。通过研究,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pH=10的碱水,提取时间1 h,料液比1∶30,提取率为7.2%;D101大孔树脂洗脱溶剂:10%乙醇洗脱液纯度最高,30%乙醇洗脱液得率最高;最佳萃取次数5次;最佳结晶溶剂:水饱和乙酸乙酯。本研究通过创新的提取和纯化条件,得到纯度98.7%的绿原酸,得率18.4 mg/g,纯度和得率都高于现有文献记载,且常温快速提取,能耗明显下降,适用于工业规模高纯度绿原酸生产。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石漠结皮细尖鳞叶藓的吸水机制及耐旱适应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显强  张来  何跃军  冯晓英  孙敏 《生态学报》2010,30(12):3108-3116
生物结皮是由隐花植物和相关土壤微小生物与表层土壤颗粒胶结而形成的复合体,与维管束植物覆盖一样,它是干旱区地表的重要覆盖类型。苔藓是荒漠植被演替过程中常见的一类先锋植物,同时也是生物结皮中生物量最大的2个类群之一。研究了结皮细尖鳞叶藓的吸水机制和耐旱适应性。结果表明:细尖鳞叶藓最大吸水量和持水率分别达到干重的9.74倍和700%以上,动力学总吸水过程的表观Km值和Vmax值分别为21.67g、10.42g·g-·1DW·min-1,外吸水过程为28.91g和8.56g·g-·1DW·min-1,内吸水过程为43.18g和1.76g·g-·1DW·min-1。可溶性糖含量从142.6mg·g-·1DW(CK)上升到344.3mg·g-·1DW,增长近2.4倍,而游离脯氨酸积累微弱。抗氧化酶SOD活性变化不明显,在0.04U·g-·1FW上下浮动;POD活性在PEG6000胁迫浓度在20%之前呈大幅度上升状态,以后趋于缓和,30%时达最高的131U·g-·1min-·1FW,增加近2倍;CAT活性的变化情况与POD变化趋势相同,但变化量较小。膜脂过氧化指标MDA先略有升高又逐步回落,说明细尖鳞叶藓抗氧化酶系统利用提高POD和CAT活性清除SOD在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程中产生的H2O2。因此,在喀斯特石漠化缺少土壤、极度干旱且保水能力弱的环境区域,结皮藓类植物以其特有的吸水特征、持水功能和抗旱机制等生态功能在石漠化治理、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豆异黄酮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大豆异黄酮作为健康食品在防治骨质疏松和癌症方面具有一定功效。由于化合物结构相似,异黄酮甙元特别是高纯度黄豆黄素(glycitein)的获得有一定难度,文献报道大多是通过盐酸水解异黄酮甙的方法获得,而这种方法对环境污染和工厂生产设备腐蚀较大。本文报道了用醇溶剂进行固相提取以及硅胶柱色谱方对含有三种大豆异黄酮甙元的混合物产品进行分离。通过低成本和无环境污染的固相提取方法得到纯度为97%的黄豆黄素和纯度超过95%的大豆黄素(daidzein);95%纯度的另一种大豆甙元金雀异黄素(genistein)则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得到。应用硅胶柱色谱,一次性分离了一种含有两个异黄酮甙:大豆甙(daidzin)和黄豆甙(glycitin)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碳18柱(HPLC-C18)分离.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n)鉴定和定量检测植物组织中微量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含量的方法,其最低检测限达0.7 pmol,标准曲线线性符合系数为0.9992.建立了从20~100 mg微量植物样品中提取ACC和固相萃取(SPE)预纯化的方法,加样回收率为95.1%±4.2%.此种提取方法结合HPLC-ESI/MSn分析与定性定量检测苹果'2001富士'中ACC含量为306.6 ng·g-1(FW),表明此法适合于定性定量检测植物样品中的微量ACC.  相似文献   

9.
以牡丹种壳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方法,以芍药苷和丹皮酚得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实验对于影响牡丹种壳中芍药苷和丹皮酚得率的因素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提取分数70%,液料比10∶1、微波功率230 W、微波时间10 min,浸泡时间1 h,提取次数1次,牡丹种壳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得率分别为2.88和0.52 mg·g-1。同时,对于选取的微波辅助提取方法的稳定性,回收率和重现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微波辅助提取方法是一个稳定的、可靠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优选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中总多酚超声提取工艺,采用Folin-Ciocalteus比色法对总多酚进行含量测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对照品在浓度为1~10 mg·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y=2.406x-0.012,R=0.9994),有柄石韦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55%乙醇,料液比1∶10(W/V),超声提取60 min,超声提取温度75℃,总多酚提取率为21.47 mg·g-1。  相似文献   

11.
以胡桃青皮为原料,在优化酶解与超声波微波萃取仪提取条件下,用硅胶层析法制取胡桃醌,并检测其纯度和含量。经过对多种提取条件的优化,确定其最佳酶解条件为:1%纤维素酶和1%果胶酶各400μL等量混合,固液比1∶20,温度55℃,pH 6.2,时间15 h。最佳提取条件是以氯仿作提取剂,固液比1∶20;在超声波恒定条件下,超声波微波萃取仪处理15 min;设置温度分别为55、60、65℃,超声波功率800、900、1 000 W,微波功率200、250、300 W,超声波频率25 kHz,模式15∶10,电机转速900 r·min-1。硅胶柱干法上样,用氯仿和石油醚分阶段洗脱得到较纯的胡桃醌制品。光度计测得胡桃醌平均含量为0.49%,纯度为81.7%。  相似文献   

12.
以啤酒花超临界CO2萃取物剩余残渣为原料,利用响应面法对热回流提取黄腐酚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溶剂、料液比各因子间显著性和交互作用进行分析,得到黄腐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6%,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88min,提取料液比为1g∶26mL,在该条件下,黄腐酚得率可达4.05%,纯度为12.31%。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优化积雪草中积雪草苷的提取工艺,本研究采用乙醇回流法,以积雪液草苷含量为研究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液料比、粉碎粒度以及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积雪草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液料比10∶1、粉碎粒度140目、提取时间6h,该工艺条件下积雪草苷的提取含量达到8.32mg·g-1。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层析结合硅胶柱层析,对环孢菌素A的分离纯化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层析条件,建立了工业化制备环孢菌素A的工艺。大孔吸附树脂层析选用D101树脂作为吸附介质,提取液丙酮含量控制在50%,最大吸附量为35 mg/g湿树脂,洗脱剂选用丙酮;硅胶柱层析选用42~64μm硅胶作为层析介质,最优层析条件为柱床高径比10∶1,流动相配比V(石油醚)∶V(丙酮)=70∶30,流速80 mL/m in,环孢菌素A上样质量浓度100 g/L,硅胶层析平均收率为84.2%,环孢菌素A纯度可达到97%以上,整个工艺总收率为65%~70%。  相似文献   

15.
稀有人参皂苷IH901酶法转化与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酶制剂蜗牛酶,酶法转化三七二醇组皂苷制备稀有人参皂苷IH901,正交实验优化酶解条件,建立酶法转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法提取三七总皂苷正交实验优化条件为用75%乙醇溶液,15倍溶剂用量,超声波提取210 min作为最佳条件,三七总皂苷得率为12.21%;酶法转化二醇组人参皂苷制备稀有人参皂苷IH901,正交实验优化的条件为物料比为6/1、反应时间9 h、反应温度为45℃、pH值为3.0,酶解得率为54.24%;经硅胶柱分离获得IH901单体化合物,HPLC测定纯度达98%.酶法转化制备皂苷IH901的工艺方法简便,切实可行,可为中试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试规模纯化海洋芽孢杆菌源脂肽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研究旨在建立经济可行的海洋芽孢杆菌源脂肽类化合物的中试规模纯化工艺。对包括酸化沉淀、甲醇浸提、溶剂沉淀、盐析、萃取、硅胶柱层析和HZ806大孔树脂吸附工艺在内的可放大的成熟单元工艺进行反复试验,考察脂肽类化合物表面活性对单元工艺的影响。严格遵循以高收率为前提循序渐进逐步减少杂质的原则,组合上述单元工艺对目标产物进行提取和纯化,并最终获得高纯度脂肽样品。新工艺可从1 t海洋芽孢杆菌Bacillus marinus B-9987的发酵液中,以百克量级的规模制备87.51%–100%纯度的脂肽类化合物样品,收率81.73%。本研究首次实现了高纯度的海洋芽孢杆菌源脂肽类化合物的百克量级制备;允许发酵生产阶段使用天然培养基,缓解了脂肽中游发酵生产和下游大规模纯化之间的矛盾;且各单元工艺规避了脂肽类化合物水溶液的乳化起泡和不经济的大体积水溶液蒸发浓缩。新工艺实用可行,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提取地黄中梓醇。以地黄粗提液中梓醇含量为指标,高效液相色谱(HPLC)为含量测定方法,考察九种不同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对梓醇的吸附和解吸附性能,筛选出最佳树脂D101进行分离实验。结果表明,D101大孔吸附树脂的静态吸附容量为69.2mg/g干树脂,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采用5%乙醇作为洗脱剂,洗脱液减压浓缩后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氯仿:甲醇(8:2)梯度洗脱得到梓醇单体,纯度达90%以上,梓醇得率为6%。  相似文献   

18.
Highly active acid invertase was found in the young leaf extract of mandarin orange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The invertase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the young leaf extract of mandarin orange through the procedures of ammonium sulphate precipitation, DEAE-Sepharose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Sephacryl S-200 gel filtration. 6.4% of the invertase activity was recovered. Invertase was 179.2-folds purified. The purified invertase preparation was homogeneous as shown in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Sephacryl S-200 molecular sieve chromatography.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the native invertase determined by gel filtration was 80 kD. The invertase consists of two identical subunits with apparent equal subunit weight of 40 kD as determined on SDS-PAGE. The invertase followed typical Michaelis-Menten Kinetics with apparent Km Of 1. 6 × 10-2 mol/L for sucrose. Vmax of the invertase was 100 mg reducing sugar · mg-1 protein · h-1 The optimum pH was 5.0 (stable from 4.5—5.5).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was 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