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前主要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但需要昂贵的仪器并耗费大量时间。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激光诱导的微流芯片检测系统来监测绿色荧光蛋白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表达。该系统主要由激光装置、光路系统、微流控芯片、光电倍增管和计算机处理系统等5部分组成。对该系统的测试结果显示,随着诱导强度的增强监测信号峰也随之增强,并且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的结果一致。利用该芯片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筛选和鉴定用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标记的细胞克隆,可以替代PCR鉴定方法。但该系统仅仅能够监测表达强度,不能够满足蛋白定位等高水平研究,因此,该系统适合应用于环境的微生物监测、药物筛选和其他无需观察蛋白定位等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环孢菌素A结晶工艺,对溶剂种类、反溶剂加入量、结晶温度和降温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通过静态结晶研究,确定了丙酮/水结晶体系和溶剂比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正交试验L9(34)考察动态结晶中各因素对环孢菌素A结晶收率和纯度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了结晶降温方式。结果表明:确定环孢菌素A结晶的最佳条件为采用梯度程序降温,养晶温度为-5℃,丙酮和水的体积比为2:1,反溶剂水流加时间为0.5h,开始流加点为降温至0℃,结晶时间约为3h。经HPLC分析环孢菌素A的纯度平均值为99.15%,收率平均值为87.7%。  相似文献   
3.
搅拌转速和pH对ε-聚赖氨酸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5L自控式发酵罐研究了ε-聚赖氨酸分批发酵过程中搅拌转速和pH对发酵指标以及菌体细胞形态的影响。提高搅拌速率对菌生长和ε-赖氨酸的合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当搅拌转速达到400r/min以上时,由于剪切力过大导致细胞死亡,ε-聚赖氨酸产量下降。当pU维持5以上,有利于菌体生长;pH4.0左右可促进£一聚赖氨酸的合成。搅拌转速350r/min和控制pH4.0时可获得最大的£一聚赖氨酸产量2.95g/L,菌体量9.33g/L;此时产物E.聚赖氨酸对葡萄糖的得率和对细胞干重的比生成速率分别为0.062g/g和0.006g/g.h。通过对比不同发酵条件下ε丝体的形态变化,发现当菌丝球比较均匀、形态无较大差别、具有致密程度相当的核心时,有利于£一聚赖氨酸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离鉴定雪白白僵菌红色素,分析红色素与环孢菌素A对底物缬氨酸的竞争和相互影响。【方法】对红色素进行分离纯化,利用UV、IR和ESI-MS对红色素进行初步鉴定。采用缬氨酸分批补料培养,通过控制溶氧水平,以及添加红色素,分析红色素与环孢菌素A合成之间的竞争关联及相互影响。【结果】经鉴定,雪白白僵菌红色素分子式为C15H10O5,推测为含有芳环结构的蒽醌类化合物。在补加缬氨酸和高DO条件下,环孢菌素的产量高于低DO水平,相反红色素在低DO条件下合成量大于高DO水平。在不补加缬氨酸条件下,实验结果与补加缬氨酸培养一致,但是红色素和环孢菌素A的产量都显著降低。进一步添加外源纯化的红色素时,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出现了环孢菌素A合成先减弱后增加的变化。【结论】发现并证实了雪白白僵菌红色素与环孢菌素A合成都以缬氨酸为共同底物,但两者的途径又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层析结合硅胶柱层析,对环孢菌素A的分离纯化进行研究,确定了最佳层析条件,建立了工业化制备环孢菌素A的工艺。大孔吸附树脂层析选用D101树脂作为吸附介质,提取液丙酮含量控制在50%,最大吸附量为35 mg/g湿树脂,洗脱剂选用丙酮;硅胶柱层析选用42~64μm硅胶作为层析介质,最优层析条件为柱床高径比10∶1,流动相配比V(石油醚)∶V(丙酮)=70∶30,流速80 mL/m in,环孢菌素A上样质量浓度100 g/L,硅胶层析平均收率为84.2%,环孢菌素A纯度可达到97%以上,整个工艺总收率为65%~70%。  相似文献   
6.
SRP介导的蛋白识别转运过程首先在真核细胞中发现,作用机制已经研究清楚;而SRP在原核细胞中的发现较晚,虽然该途径主要功能蛋白的序列同真核细胞相似,进化上比较保守,但作用机制还未完全揭示,而且SRP体系在原核生物物种间有一定差别,预示着其机制既有统一性,又具有物种特异性。目前原核生物SRP途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Ffh、FtsY和4.5SRNA结构与功能,以及这一过程中能量物质GTP的代谢和作用;文章以此为着眼点,概括总结了原核生物中SRP介导蛋白识别转运的研究进展,同时简单介绍了链霉菌中SRP介导蛋白识别转运的研究近况。希望通过链霉菌的相关研究,从进化角度完善和统一原核生物SRP途径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