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冠状动脉移植术中应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及传统切开方式获取大隐静脉术后桥血管通畅率。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窥镜组(EVH,n=178)和开放手术组(OVH,n=202)。术后1年行冠脉CT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术中无不良事件发生。EVH组术中共计完成静脉桥血管总数为376支,平均每例2.11支。术后1年行冠脉CT检查,失访19例(静脉桥血管43支),发生桥血管再狭窄总数为21支/共333支,平均每例为0.0631支。OVH组术中共计完成静脉桥血管总数为458支,平均每例2.27支。术后1年行冠脉CT检查,失访11例(含静脉桥血管31支),发生桥血管再狭窄总数为26支/共427支,平均每例为0.0609支。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移植术中应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与传统切开方式获取大隐静脉相比较,在术后1年时桥血管通畅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15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例患者的资料,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61±5)岁。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间间隔(24±4)月,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3-6枚,左室射血分数为43%-64%,其中50%为3例。全组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例。结果:全组共行动脉桥吻合13支,静脉桥33支;围术期并发低心排综合征3例,肺部感染4例,胸腔内出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例,本组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日(13±4)天。结论: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或(和)冠状动脉再血管化不足的病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可使冠状动脉达到充分再血管化,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序贯旁路移植手术联合内膜剥脱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序贯旁路移植结合内膜剥脱治疗,对照组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结合内膜剥脱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3.70%),对照组死亡4例(7.14%),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31,P=0.427)。围手术期内治疗组心肌梗死、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以及新发房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年吻合口通畅程度和桥血管通畅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16,-2.456;P=0.016,0.014)。结论:在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严重弥漫冠状动脉病变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且疗效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探讨冠心病合并室壁瘤的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我科共收治37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室壁瘤直径小于50 mm采用"三明治"法室壁瘤折叠术(13例),室壁瘤直径大于50 mm采用Dor标准术式(24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5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三尖瓣成形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比较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一年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NYHA心功能分级,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手术成功,前降支均采用左乳内动脉作为桥血管,移植血管1-4支。术后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猝死,其余均康复出院。术后血胸再次开胸止血1例。随访34例,1例失访。术后2周、术后1年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4.27±7.22)%、(49.32±6.98)%较术前(34.47±8.13)%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51.87±6.25)mm、(50.73±5.72)mm)较术前(61.25±5.21)mm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1.82±0.47)、(1.64±0.51)较术前(3.08±0.55)明显改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室壁瘤患者,根据瘤体大小及部位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并同期冠脉搭桥及矫治瓣膜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序贯式止血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良性卵巢囊肿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中采用传统的双极电凝止血法,观察组术中采用序贯式止血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以及促卵泡激素(FSH)水平变化,采用kupperman改良评分法比较两组患者月经和妊娠情况,并且统计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卵巢功能正常以及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对照组E2、LH及FSH水平较术前变化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E2、LH及FSH水平较术前变化较小,仅FS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E2、LH及FS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改变、围绝经期综合症的发生率与治疗后距妊娠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卵巢功能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采用序贯式止血法对患者的卵巢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腮腺手术中不同的面神经解剖,探讨其各自临床应用的利弊,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或病变患者65例,随机采用颧支、下颌缘支、颊支的逆行解剖法或主干顺行解剖法解剖面神经,切除肿瘤.术后7d,观察面瘫发生情况和评估面神经损伤程度,并随访6个月.结果:顺行解剖组(主干解剖组)术后面瘫发病率(13.3%)低于下颌缘支组(60.0%)、颧支组(46.2%)和颊支组(41.7%).结论:在熟悉操作的前提下,采用面神经顺行解剖法可减少面瘫的发生.腮腺手术在面神经主干显露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提倡采用顺行解剖法解剖面神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和分析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冠状动脉顺行灌注联合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和冠状动脉桥灌注技术进行心肌保护。方法30例患者分为2组:A组(顺灌联合逆灌技术)20例和B组(顺逆灌结合桥灌技术)10例,疾病种类有: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冠心病合并室壁瘤、升主动脉病变合并主动脉瓣病变和单纯瓣膜病变。结果术中转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无手术死亡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采用冠状动脉顺行灌注联合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或结合冠状动脉桥灌注心肌停搏液进行心肌保护,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15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例患者的资料,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61±5)岁。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间间隔(24±4)月,冠状动脉内置入支架3-6枚,左室射血分数为43%-64%,其中〈50%为3例。全组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2例。结果:全组共行动脉桥吻合13支,静脉桥33支;围术期并发低心排综合征3例,肺部感染4例,胸腔内出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例,本组患者无死亡病例。术后平均住院日(13±4)天。结论: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或(和)冠状动脉再血管化不足的病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可使冠状动脉达到充分再血管化,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短期中等剂量序贯长期低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合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基线低水平患者冠脉斑块消退效应,使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为斑块消退评估依据。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接受IVUS指导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ACS合并LDL-C基线低水平患者随机分组为中等剂量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3个月序贯低剂量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9月组与初始低剂量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12月组。分别测定基线、治疗后1、3、6、12月血脂,术后1年复查冠脉造影及IVUS,选取中度非罪犯冠脉斑块进行消退效应研究,并收集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研究入选56例患者,51例患者完成研究。2组患者年龄、性别、LDL-C等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3、6、12月,两组(Total Cholesterol,TC)、LDL-C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不同程度升高(P0.05),TC、HDL-C组间无差异,3月后序贯治疗组LDL-C水平明显低于单一治疗组(P0.05)。序贯治疗组(Triglyceride,TG)治疗12月出现有统计学意义降低(P0.05),单一治疗组TG降低无统计学差异。序贯治疗组冠脉斑块容积减少明显优于单一治疗组(P0.05),斑块容积减少及斑块容积减少百分比分别为2.68±2.251.14±1.99(mm3)、34.60±30.3711.73±20.71(%)。Logistic回归显示LDL-C降低与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是斑块消退的重要决定因素。结论:短期中等强度序贯长期低强度阿托伐他汀治疗和长期低强度阿托伐他汀治疗均可导致ACS合并LDL-C低基线水平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消退,而前者效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择COPDⅡ型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的患者77例,随机分为序贯组35例,常规组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待肺部感染控制(PIC)窗出现后,选择无创呼吸机模式(BiPAP),常规组则保持机械通气至脱机.观察两组的主要指标并记录序贯组拔管时和BiPAP治疗4h后的血气变化.结果:序贯组的有创通气时间为(73.58± 30.17)h、气管插管复插率为5.7%和VAP发生率为2.9%,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两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住院时间的差异近似,无统计学意义(总机械通气时间:P=0.958; RICU住院时间:P=0.654).序贯组在选择BiPAP后,pH、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值与拔管时的差异均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气管插管复插率及VAP发生率,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与比较冠状动脉核磁共振(MR)血管成像和CT对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2018年4月到2020年10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10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冠状动脉MRI血管成像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记录影像学特征。随访患者的预后并进行预测价值分析。结果:103例可疑冠心病患者随访到2021年4月1日,发生心血管不良终点事件23例(不良事件组),发生率为22.3%。不良事件组的MRI血管成像显示右冠状动脉血管长度与内径都低于非不良事件组(P<0.05)。不良事件组的CT显示斑块率、斑块性质等与非不良事件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位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斑块性质、斑块率、右冠状动脉血管长度与内径都为导致心血管不良终点事件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冠状动脉MRI血管成像和CT都可有效预测可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能满足临床诊断可疑冠心病与预测预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超声三维斑点技术联合SYNTAX评分对冠心病病情的判断价值。方法:2022年2月到2023年1月选择在医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3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超声三维斑点检查,同时所有患者都给予SYNTAX评分。随访记录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350例患者中,随访到2023年2月1日,平均随访时间为9.14±1.13个月,发生MACE45例(MACE组),占比12.9 %,其中心源性死亡6例、冠脉综合征14例、血运重建13例、恶性心律失常7例、心力衰竭5例。MACE组的年龄、体重指数、性别、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C)血糖与非MACE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MACE组的超声三维斑点参数-右室收缩峰值应变率(SRs)高于非MACE组(P<0.05),右室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c)与非MACE组对比有显著降低(P<0.05)。MACE组的SYNTAX评分明显高于非MACE组(P<0.05),两组的SYNTAX评分分级人群占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在350例患者中,Spearsman分析显示SYNTAX评分、SRs、SRc、SRa都与MACE的发生呈现正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显示SYNTAX评分、SRs、SRc、SRa都为导致MACE发生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治疗后MACE的发生率依然比较高,多伴随有SYNTAX评分增高,超声三维斑点技术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超声三维斑点技术联合SYNTAX评分能有效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结合动态心电图夜间ST段趋势图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2月在我院疑似冠心病的患者104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CTA、动态心电图及临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分析比较冠状动脉CTA、动态心电图夜间ST段趋势图及两者联合诊断冠心病的诊断效能和一致性。结果:104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确诊93例(89.42%)。冠状动脉CT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0.32%,特异性为72.73%,阳性预测值为96.55%,阴性预测值为47.06%,准确率为88.46%,与冠状动脉造影的Kappa值为0.813,一致性好。动态心电图夜间ST段趋势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4.95%,特异性为63.64%,阳性预测值为95.18%,阴性预测值为33.33%,准确率为82.69%,与冠状动脉造影的Kappa值为0.724,一致性较好。有夜间ST段动态改变的冠心病检出率(84.95%,79/93)明显高于无夜间ST段动态改变的冠心病检出率(15.05%,1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冠状动脉CTA结合动态心电图夜间ST段趋势图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96.77%,特异性为90.91%,阳性预测值为98.90%,阴性预测值为76.92%,准确率为96.15%,与冠状动脉造影的Kappa值为0.923,一致性好。结论:冠状动脉CTA结合动态心电图夜间ST段趋势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优于冠状动脉CTA或动态心电图夜间ST段趋势图单独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比较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时分别使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和普通肝素(UFH)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择本院2011-01至2012-12接受PCI术患者共200例,根据PCI使用肝素不同分为LMWH组(n=117),UFH组(n=83)。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后,根据患者术中靶血管TIMI血流评价各组疗效,根据术中、后72h内出血/血肿、死亡、其他(心包填塞、胸痛、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室间隔穿孔、室速室颤、心脏骤停,阿斯发作、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各组安全性。结果:(1)各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患者PCI术中支架植入后靶血管血流改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MWH在疗效上优于UFH。(3)各组间死亡发生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出血/血肿及其他(心包填塞、胸痛、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室间隔穿孔、室速室颤、心脏骤停,阿斯发作、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等)的发生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MWH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结论:LMWH在PCI术中疗效更为显著,且较UFH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更适用于PCI术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患者3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13例与非冠心病组111例,根据不同冠脉病变程度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87例,双支病变组74例,多支病变组52例,检测并对比所有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分析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较非冠心病组升高(P0.05)。冠心病组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高于单支病变组,且多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cy、hs-CRP及baPWV均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高于非冠心病者,且血清Hcy、hs-CRP水平及baPWV值随着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有胸痛症状的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有胸痛症状疑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283例患者,纳入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大致正常的患者,比较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大致正常者与冠状动脉造影存在异常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危险因素等,并统计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大致正常者的确定诊断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1例疑诊为冠心病的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的患者。与冠状动脉造影存在异常的1192例患者的相比,冠脉造影大致正常组中无危险因素者占20.1%,单一高危因素者占50.5%,显著高于冠脉造影异常组,而多重高危因素者占28.6%,显著低于冠脉造影异常组(P<0.05)。91例疑诊为冠心病的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的患者中心脏神经官能症及心律失常分别占45例(49.5%)及12例(13.2%)。结论:临床上很多疑诊为冠心病的胸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大致正常,这部分患者与冠状动脉异常的患者相比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更少,胸痛由其他原因引起,所以对这部分患者应强调应用无创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心律失常(Arrhythmia)患者诊断中常规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DCG)两种诊断方式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HD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ECG和DCG两种方式进行诊断,判断2种方法冠心病检测阳性率、心律失常检出率的情况。结果:动态组检测的阳性率为63.10%(53例),常规组为58.33%(49例),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项心律失常指标中房性/室上性早搏早发、方式传导阻滞等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5项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时采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阳性率和心律失常检出率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冠心病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各30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19例、双支病变组19例和多支病变组22例;根据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病变组22例、中度病变组17例和重度病变组21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颈动脉IMT及血清H-FABP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ACS组颈动脉IMT及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SAP组颈动脉IMT及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病变程度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及血清H-FABP水平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血清H-FAB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H-FABP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r=0.754,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FABP水平与颈动脉IMT异常升高,其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且两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ECG)与冠脉造影术(CAG)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入院后先行CAG,后经ECG检查,通过CAG检查的冠脉狭窄程度、冠脉病变支数与ECG检查结果的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冠心病诊断结果,评价ECG与CAG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CAG诊断冠心病的阳性诊断率82.0%,ECG诊断冠心病阳性诊断率为79.0%,两组阳性诊断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ECG对三组冠心病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65.0%,92.6%,96.9%,冠脉狭窄程度50%-70%时,灵敏度低于其他两组(P0.05)。经CAG诊断为冠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患者,采用ECG诊断时,组间灵敏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G多支病变冠心病患者容易出现漏诊、误诊情况,CAG与ECG诊断灵敏度相当,可直观反映冠脉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亚型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检查的371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为冠心病患者274例为观察组,冠状动脉检查正常者97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进行检测,同时分析各终点事件与血脂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HDL-C及其亚型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冠心病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亚型HDL2-C显著降低。这种改变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更加显著。COX回归分析显示HDL2-C亚型与患者心源性死亡的发生风险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HDL2-C亚型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患者病变程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以用作对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和终点事件预测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