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及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地氯雷他定。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咽鼓管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咽鼓管功能不良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咽鼓管功能恢复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后气骨导差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1周及1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可减少渗出和中耳积液潴留,有效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咽鼓管功能,促进听力恢复。  相似文献   

2.
叶上珠 《蛇志》2009,21(4):305-306
分泌性中耳炎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耳鸣为特征的非炎性疾病,是耳科常见的致聋性疾病,因其病因、病理变化复杂.不易治疗。如部分急性患者由于鼻腔、鼻咽部存在感染,有分泌物.不能常规进行咽鼓管吹张;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大鼠β防御素(ratβ-defensin,rBD)在分泌性中耳炎大鼠咽鼓管鼓室的表达,探讨β防御素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排除中耳感染的清洁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前3组36只行颈部切口经右侧听泡注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溶液(1mg/mL)30μL制作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造模后分别于第1、3、7天断头取咽鼓管鼓室黏膜;对照组12只右侧听泡注入生理盐水30μL,左侧听泡作为正常组,3d后断头取咽鼓管鼓室黏膜。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咽鼓管鼓室rBD-1mRNA和rBD-2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咽鼓管鼓室存在rBD-1和rBD-2的表达,且rBD-1的表达较rBD-2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模后第1、3、7天,rBD-1表达变化不明显;rBD-2则在造模后第1、3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7天渐回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在大鼠,rBD-1可能参与正常咽鼓管鼓室的防御功能,造模后rBD-2的表达增加可能与病原体入侵后的清除相关。  相似文献   

4.
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疾病,可导致听力下降、鼓膜充血、鼓膜穿孔、耳鸣、耳痛及流脓等。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由微生物进入中耳引起感染,使中耳黏膜发生化脓性病变,且不同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不同。本文从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和治疗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耳炎围术期应用黏液促排剂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中耳炎患者80例,均为我院耳鼻喉科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手术(对照组,n=40)与围术期取黏液促排剂应用(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恢复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胆脂瘤型中耳炎恢复情况组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主观症状恢复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5)。结论:中耳炎围术期采用黏液促排剂治疗,可促咽鼓管功能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程度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医师对分泌性中耳炎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239例住院手术切除腺样体的儿童,常规行鼻咽侧位片、声导抗检查;部分伴耳部症状、声导抗显示C型曲线或查体可疑鼓室积液征者行颞骨CT检查或术中行鼓室穿刺。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程度及咽鼓管咽口情况的相关性。结果:在239例腺样体肥大儿童中,经鼓室穿刺证实合并分泌性中耳炎者34例(63耳,14.2%),其中鼓室曲线呈B型者33耳(52.4%),C型(-200 dapa)者10耳(15.9%),C型(-200 dapa)者20耳(31.7%)。结果表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腺样体肥大程度及咽鼓管园枕受压迫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声导抗检查不能作为分泌性中耳炎诊断的金标准,必要时可行颞骨CT明确诊断;对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为其主要疗法,配合鼓室穿刺多可治愈,对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行鼓室置管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探讨慢性中耳炎细菌培养及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关系分析。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中耳炎患者143例,其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79例,中耳胆脂瘤64例,对患者中耳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同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患者细菌生物膜阳性率分别为82.28%和71.88%,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43例标本中共有108例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75.5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2.15%和79.69%,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细菌类型分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结果与细菌生物膜结果无相关性(p0.05);以细菌培养结果预测细菌生物膜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58%、28.13%、78.70%和25.71%;不同细菌生物膜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中耳炎细菌生物膜形成率较高,与细菌培养结果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慢性中耳炎细菌学动态及在细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60例纳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组和140例纳入中耳胆脂瘤组,对中耳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析中耳分泌物的细菌学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情况。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时间段的主要致病菌分布变化情况、分析慢性中耳炎细菌生物膜形成与细菌培养结果之间的关系、分析细菌生物膜形成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进行排序。结果显示,300例患者中共检出240耳病原菌,占80.00%(240/300);160例纳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组检出率与140例纳入中耳胆脂瘤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组和中耳胆脂瘤组病原菌中所占比例最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绿脓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两组患者的病原菌构成比总体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检出率显著高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腺样体手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儿80例(160耳),将其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手术组患儿给予腺样体消融手术治疗,而对照组患儿进行保守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手术组治愈72耳,好转6耳,治疗总有效率为97.5%,而对照组治愈8耳,好转20耳,治疗总有效率为35%,较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腺样体切除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途径,治疗中应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恢复和保护咽鼓管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腺样体手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儿80例(160耳),将其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手术组患儿给予腺样体消融手术治疗,而对照组患儿进行保守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手术组治愈72耳,好转6耳,治疗总有效率为97.5%,而对照组治愈8耳,好转20耳,治疗总有效率为35%,较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腺样体切除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途径,治疗中应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恢复和保护咽鼓管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1999年~ 2 0 0 0年从我中心门诊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中 ,随机取样 12 6份中耳脓性分泌物标本 ,进行病原及耐药分析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我中心 1999年~ 2 0 0 0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初诊患者 ,随机采取中耳脓性化分泌物。1.2 试验材料 培养基和细菌微量培养管均购自浙江省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药敏纸片购自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公司。1.3 方法 菌种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 ] 。细菌鉴定到种。药敏试剂用纸片扩散法 (K- B…  相似文献   

12.
胆脂瘤型中耳炎由于其存在于中耳腔内的胆脂瘤能够对听骨链及周围骨质产生慢性破坏,引起继发感染,导致乳突炎,甚至脑脓肿的发生,影响患者听力,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目前手术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最佳方案,其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彻底清除病灶,预防复发,改善患者听力[1]。近年来,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改善患者听力的主要手术方法。但是,此术式创伤较大,且失去了耳部原有骨性生理结构,妨碍术后患者听力的恢复。如何保留中耳以及外耳道的正常生理解剖结构是改善患者术后听力功能的关键。我院自2000年至2013年采用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28例,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传导性耳聋(传音性耳聋):外耳或中耳的病变妨碍声波传入内耳,引起听力下降叫传导性耳聋。病因有二:(一)外耳疾病。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鼓膜发育不全;外耳道机械性阻塞:外耳道炎性肿胀。(二)中耳疾病。如听骨缺损或先天性畸形;中耳外伤;中耳炎症;中耳肿瘤等。防治方法有三:(一)如外耳和中耳畸形,可作手术,重造外耳道或鼓膜,建立传音机构。(二)积极治疗急性中耳炎。(三)对耳硬化症,可用手术治疗,改进听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LTD4、IL-6以及TNF-α在成人分泌性中耳炎(SOM)的中耳积液(MEEs)中的表达及在SOM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32例(40只单耳)成人SOM患者中耳积液,从中取28例患者(4名拒测)的外周血浆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浆中LTD4、IL-6以及TNF-α的浓度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TD4、IL-6以及TNF-α在所有标本中的检出率均为100%;LTD4以及IL-6在实验组中的浓度明显高于两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TNF-α的浓度表达与两对照组比较分析后无统计学意义,而LTD4以及IL-6在黏液性中耳积液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浆液性中耳积液中的表达,且数据分析后具有统计学意义。显然,LTD4及IL-6参与了SOM发病的免疫机制,与鼓室内炎症反应的迁延及中耳积液的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胆脂瘤型中耳炎由于其存在于中耳腔内的胆脂瘤能够对听骨链及周围骨质产生慢性破坏,引起继发感染,导致乳突炎,甚至脑脓肿的发生。乳突根治术是目前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治疗目的是在切除外耳道后上骨壁后,使鼓室、鼓窦、乳突腔及外耳道间形成向外开放的空腔,同时,能够彻底清除中耳乳突内的病变组织,利于引流,建立一个根除病灶、安全的中耳[1]。但在行乳突根治术后,由于空腔不能很好地形成上皮化,往往会反复出现由空腔处向外流脓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为采用碘仿纱条填塞,棉球擦拭法。我院在采用碘仿纱条填塞后,行理疗及肾上腺激素联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比较耳内镜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并分析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均接受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耳内镜组(81例)和显微镜组(77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6个月的听力恢复不良发生率。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鼓膜穿孔发生例数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耳内镜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显微镜组,术中出血量、医疗费用、干耳时间>1个月例数、耳廓麻木发生例数少于显微镜组(P<0.05)。耳内镜组、显微镜组术后6个月的听力恢复不良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6个月听力恢复效果与鼓室黏膜、鼓膜张肌腱、咽鼓管情况、是否鼓室硬化、听小骨周围是否肉芽包裹、术前鼓室内是否有脓性分泌物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鼓膜张肌腱缺损、咽鼓管不通、鼓室硬化、听小骨周围肉芽包裹、术前鼓室内有脓性分泌物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相比,耳内镜下进行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患者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效果受到鼓膜张肌腱、咽鼓管、鼓室硬化、听小骨周围肉芽包裹、术前鼓室内脓性分泌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和卡那霉素在豚鼠化脓性中耳炎中的作用、耳毒性。方法 A、B、C组均应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苗中耳腔注射法制备化脓性中耳炎模型。然后分别应用生理盐水、头孢哌酮钠滴耳液和卡那霉素滴耳液中耳腔给药治疗,各0.2 ml/次,2次/天,连续给药7天。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豚鼠鼓室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前后以及抗生素滴耳后ABR阈值。脓性分泌物评分和菌落计数。耳蜗基底膜铺片:毛细胞计数和形态学观察。结果 A组(生理盐水组)、B组(头孢哌酮钠组)、C组(卡那霉素组)实验后ABR听阈分别为(46.00±5.1)dB peSPL(peSPL:等效峰值声压级),(35.25±4.9)dB peSPL,(42.25±5.2)dB peSPL(差别主要是给药后,造模前后无差别)。脓性分泌物评分分别为A组(2.33±0.4)、B组(1.65±0.4)、C组(1.53±0.3)。细菌培养计数分别为A组(117±10.5)、B组(63±6.9)、C组(49±6.1)。A组和B组毛细胞未见缺失,纤毛和表皮板完好,结构正常,C组毛细胞大片缺失,相应部位的纤毛和表皮板也见缺失。结论头孢哌酮钠滴耳液的抗菌效应可以应用于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且无耳毒性。卡那霉素滴耳液虽然抗菌效应强,但耳毒性较强,所以不推荐作为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8.
耳朵与牙床     
耳朵与牙床离得很近,牙床的后面就是耳朵。每天,它们各自忠实地执行着自己的任务:牙床管吃;耳朵管听。井水不犯河水。但是你可知道他们之间曾有过一段极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中耳,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那就是中耳里面发了炎,不及时治疗,耳膜就要穿孔,就有耳聋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咽鼓管是连接在人的咽部与鼓室之间的一条扁平的肌性管道,其作用在于维持鼓膜内外的压力平衡,以保证鼓膜的正常功能。咽鼓管平时关闭,只有当人打哈欠或吞咽时才张开。实验时,将双唇闭紧,用拇指和食指捏紧鼻子,切断口腔、鼻咽部与外界的空气联系,然后做吞咽动作。此时即可感觉到鼓膜紧张(向内凹),同时、听到外界的声音也似乎变小了。这是因为吞咽时,口腔及鼻咽部的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分泌性中耳炎致小儿听力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8例2016年1月-2017年8月于我院诊治的分泌性中耳炎致听力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综合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耳部按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气导、骨导听阈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综合组有效率为79.55%,显著高于对照组(56.82%,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0.25-0.8 Hz各频率下气导听阈值及2.0和4.0 kHz下骨导听阈值均显著降低(P0.05),且综合组患儿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即联合感音训练、耳部按摩、音乐感知及运动训练对分泌性中耳炎致小儿听力损伤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患儿气导、骨导听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