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分析慢性中耳炎细菌学动态及在细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60例纳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组和140例纳入中耳胆脂瘤组,对中耳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析中耳分泌物的细菌学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情况。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时间段的主要致病菌分布变化情况、分析慢性中耳炎细菌生物膜形成与细菌培养结果之间的关系、分析细菌生物膜形成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进行排序。结果显示,300例患者中共检出240耳病原菌,占80.00%(240/300);160例纳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组检出率与140例纳入中耳胆脂瘤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组和中耳胆脂瘤组病原菌中所占比例最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绿脓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两组患者的病原菌构成比总体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检出率显著高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腺样体肥大儿童的鼻咽部细菌携带情况。方法 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对因腺样体肥大而入院手术的127例3~14岁儿童进行鼻咽部细菌培养,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单纯腺样体肥大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共34例,第二组为腺样体肥大伴OSAHS并且合并鼻窦炎、中耳炎的患儿共93例,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27例腺样体肥大儿童鼻咽拭子细菌检出率为84.3%,第一组为76.5%,第二组为87.1%,细菌的检出率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相关性,伴有中耳炎和慢性鼻窦炎的患儿细菌检出率更高。经χ2检验,两组儿童鼻咽部腺样体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P0.05)。结论 3~14岁腺样体肥大儿童鼻咽部条件致病菌携带率较高,特别是伴有慢性鼻窦炎或中耳炎的患儿,通过研究结果可对患儿后期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并对儿童腺样体肥大及相邻器官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酶联斑点实验(T-SPOT)、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test,TST)以及结核抗体(tuberculosis antibody)在矽肺合并肺结核(pulmonary silicosis complicated with tuberculosi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8月7日至2016年5月20日确诊为矽肺结核感染患者41例、非矽肺结核患者90例、健康体检学生对照组40例,对三组人群经以上免疫学方法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矽肺结核、非矽肺结核及健康人群中T-SPOT阳性率分别为73.17%、93.33%、15%,三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矽肺结核、非矽肺结核及健康人群中TST阳性率分别为58.54%、88.89%、32.5%,非矽肺结核患者与健康人群及矽肺结核患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矽肺结核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矽肺结核、非矽肺结核及健康人群中结核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58%、42.22%、52.5%,三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三种检测方法在矽肺结核患者中的敏感性分别为73.17%、58.54%、3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SPOT及TST的敏感性均高于结核抗体方法(P0.05);特异性分别为85%、67.5%、47.5%,其中T-SPOT的特异性高于结核抗体方法(P0.0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33%、64.86%、41.6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56%、61.36%、42.22%,三种方法的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存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T-SPOT在I、II、III期矽肺结核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2.38%、94.12%、100%,I期与II期或III期的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I期与III期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SPOT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对矽肺结核辅助诊断及临床分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 CV)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冠心病患者300例,其中心绞痛121例、缺血性心力衰竭65例、AMI例114例。同期收集我院体检正常者100例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和免疫法分别测定Hcy和RDW CV,分析二者联合对AMI诊断价值。结果:Hcy与RDW CV水平在四组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I组中Hcy与RDW CV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RDW CV以及二者联合诊断AMI组阳性率之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对照组的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y单独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42%、86.00%,RDW CV单独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91%、84.00%,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9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的一致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85%、93.14%、83.04%。结论:Hcy联合RDW CV诊断AMI具有相对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一致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与血浆生化指标比值。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2例,化脓性脑膜炎98例,检测脑脊液与血浆中的蛋白、糖及氯化物含量,并计算比值。结果:两组患者脑脊液蛋白、糖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的氯化物含量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P0.05);两组血浆糖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蛋白和氯化物含量明显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蛋白比值低于结核性脑膜炎组,氯化物比值则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糖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与血浆生化指标比值对鉴别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和甲状腺癌患者术前的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TG、TG-Ab水平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诊断中的意义进行研究。方法:分别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甲状腺癌患者和正常健康者各60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对三组观察对象TG、TG-A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健康组患者TG阳性率分别为6.67%、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G-Ab阳性率则分别为8.33%和1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状腺癌组患者TG、TG-Ab阳性率分别为33.33%、40.00%,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中,其中结节液化型TG阳性率、TG-Ab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结节液化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甲状腺癌患者中,其中颈部淋巴结阳性者TG阳性率、TG-Ab阳性率明显高于颈部淋巴结阴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结节癌灶与多结节癌灶在TG阳性率、TG-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TG、TG-Ab阳性率测定的方法对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进行鉴别和确诊是比较可靠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HBeAg(-)]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和乙肝前S1抗原(PreS1-Ag)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30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HBV-LP和PreS1-Ag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血清HBV-DNA表达量;比较不同HBV-M模式下HBV-LP、PreS1-Ag与HBV-DNA的阳性检出率;分析以HBV-DNA表达量作为HBV感染及复制的金标准时,血清HBV-LP和PreS1-Ag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HBeAg阴性乙肝患者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115例HBeAg(+)血清中,HBV-LP和PreS1-Ag的阳性率均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0.05);120例HBeAg(-)HBeAb(+)血清中,HBV-LP阳性率(64.2%)明显高于HBV-DNA阳性率(P0.05),而PreS1-Ag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例HBeAg(-)HBeAb(-)血清中,HBV-LP阳性率(72.3%)和PreS1-Ag阳性率(67.7%)均明显高于HBV-DNA阳性率(Ps0.05);(2)以185例HBeAg(-)乙肝患者的HBV-DNA表达量为参考标准,HBV-LP、PreS1-Ag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2.6%、71.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4%、84.1%;HBV-LP和PreS1-Ag联合检测,HBV-LP/PreS1-Ag双阳性中的HBV-DNA阳性率(66.0%)显著高于HBV-LP/PreS1-Ag双阴性(P0.05)。结论血清HBV-LP和PreS1-Ag水平与HBV-DNA表达量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可灵敏地反映HBeAg(-)乙肝患者HBV的复制状态,预测HBV-DNA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耳炎围术期应用黏液促排剂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中耳炎患者80例,均为我院耳鼻喉科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手术(对照组,n=40)与围术期取黏液促排剂应用(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恢复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胆脂瘤型中耳炎恢复情况组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主观症状恢复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5)。结论:中耳炎围术期采用黏液促排剂治疗,可促咽鼓管功能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研究结肠癌中p63蛋白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揭示其在结肠癌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癌旁组织中和结肠癌组织p63阳性率分别为42%和74%.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p63阳性率在结肠癌组织浸润达粘膜层、肌层中为62%,在结肠癌组织浸润达浆膜层中为91%,两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p63阳性率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为86%.在无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组织中为59%,两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p63阳性率在A B期结肠癌组织中为57%,在C D期结肠癌组织中为89%,两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1);p63阳性率在高分化结肠癌组织中为55%,在中低分化结肠癌组织中为87%,两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p63表达上调参与结肠癌发生,并与结肠癌侵袭、淋巴结转移和临床演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硝唑液处理根管一次疗程治疗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于温州市中医院就诊并被诊断为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患者68例,严格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试验组34例,试验组用甲硝唑液处理根管,一次疗程治疗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术分次进行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试验组窦道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成功20例,显效12例,失败2例,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疗成功14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硝唑液处理根管一次疗程治疗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在儿童血液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血液细菌感染患儿84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106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血清CRP和PCT水平,并观察血清CRP和PCT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研究组血清CRP、PCT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91%、92.86%、93.75%、82.98%,均分别显著高于血清CRP的67.92%、50.00%、63.16%、55.26%,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和PCT对儿童血液细菌感染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是血清PCT的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33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B、C三组,A组125例患者使用传统胆管切开并T管引流术,B组100例患者使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C组110例患者使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脓性胆汁引流量、术后1周血清胆红素水平、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C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0%(91/100)及90.9%(100/110),明显高于A组71.2%(89/125),B组与C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脓性胆汁引流量、术后1周血清胆红素水平及住院时间均优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0%(11/100)和8.2%(9/110),均明显低于A组的28.0%(35/12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与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疗效均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手术,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1999年~ 2 0 0 0年从我中心门诊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中 ,随机取样 12 6份中耳脓性分泌物标本 ,进行病原及耐药分析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我中心 1999年~ 2 0 0 0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初诊患者 ,随机采取中耳脓性化分泌物。1.2 试验材料 培养基和细菌微量培养管均购自浙江省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药敏纸片购自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公司。1.3 方法 菌种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 ] 。细菌鉴定到种。药敏试剂用纸片扩散法 (K- B…  相似文献   

14.
探讨外周血CD4~+、CD8~+T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中医体质的关系。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乙型感染患者143例,其中平和质35例、气虚质40例、阴虚质21例、湿热质20例,气郁质16例、其他11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不同中医体质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HBV-DN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和质患者AST为342.21(142.42,513.46)U/L,明显低于其他患者(p0.05);气虚质患者AST为512.40(322.81,726.50)U/L,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5);气郁质及其他体质患者ALT分别为381.64(210.41,501.72)U/L和370.43(200.41,470.63)U/L,明显高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和湿热质患者(p0.05);平和质和气虚质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分别为(39.10±2.01)%和(39.10±2.01)%,明显低于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及其他体质患者(p0.05);气郁质及其他体质患者CD8~+T细胞分别为(25.43±1.33)%和(25.24±1.31)%,明显低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和湿热质患者(p0.05);阴虚质、气郁质及其他体质患者分别为(1.71±0.09)、(1.75±0.08)和(1.78±0.09),明显高于平和质、气虚质和湿热质患者(p0.05)。慢性乙肝不同中医体质与CD4~+T、CD8~+T和以及肝功能有密切关系。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过敏性结膜炎患儿常见过敏原及其分布特征,为预防和脱敏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363例过敏性结膜炎患儿进行血清过敏原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患儿中检出率居前3位的吸入性过敏原分别为尘螨(50.41%)、猫毛(3.03%)和霉菌(2.48%);检出率居前3位的食物性过敏原分别为淡水鱼(10.74%)、海鱼(7.44%)和鸡蛋白(6.34%)。吸入性过敏原(62.26%)和食物性过敏原(41.60%)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患儿均以尘螨为常见过敏原,其检出率分别为33.33%、52.76%和52.00%。不同年龄患儿牛奶过敏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牛奶过敏检出率最高,为12.82%。男、女患儿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儿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患儿均以单纯吸入性过敏原和单一过敏原为常见。1月-3月为儿童过敏性结膜炎的低发季节。结论通过血清过敏原检测可明确过敏性结膜炎的过敏原。尘螨是本地区儿童过敏性结膜炎常见过敏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和比较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成像(high resolution computer tomography,HR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中耳胆脂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初步诊断为中耳胆脂瘤患者55人(63耳)在术前5天内进行的16排HRCT和1.5T MRI诊断结果,以病理诊断为基础对HRCT和MRI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统计分析HRCT和MRI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以及Kappa检验两者之间的内在观察一致性。结果:63耳中,病理确诊为中耳胆脂瘤40耳。HRCT正确诊断30例,假阳性11例,假阴性10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以及阴性预期值分别为75%、52.17%、73.17%、54.55%。MRI正确诊断37例,假阳性和假阴性各为3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以及阴性预期值分别为92.5%、86.96%、75%和86.96%。HRCT与MRI诊断结果之间的内在观察一致性Kappa=0.274(P0.05)。剔除既往有手术史的10耳,只针对无手术史的53耳,HRCT与MRI诊断结果之间的内在观察一致性增高,吻合度一般,Kappa=0.462(P0.05)。结论:MRI的总体阳性检出率高于HRCT,尤其是对中耳胆脂瘤手术后复发的诊断;HRCT与MRI两者相结合对于中耳胆脂瘤的明确诊断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立体外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biofilm BF)模型,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对生物膜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测定青蒿琥酯对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生长的影响。选取铜绿假单胞菌野生株(PAO1)建立生物膜模型,设立对照组、青蒿琥酯组、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组。结晶紫染色后测定570 nm波长光密度值,以观察6 h时细菌粘附情况;建模3 d后经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或环丙沙星处理后利用平板稀释计数法计算活菌数;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结合生物膜定量分析软件COMSTAT对生物膜的单位面积生物量、平均厚度、粗糙系数、平均扩散距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显示青蒿琥酯对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无明显抑制作用。建模3 d后,生物膜经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干预12 h后,512μg/m L、1 024μg/m L组生物膜内的活菌数分别为(6.99±0.21)、(6.45±0.19)log10 CFU/m 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蒿琥酯组(512μg/m L)和环丙沙星组在6 h时细菌粘附性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经青蒿琥酯和环丙沙星处理后生物膜生物量、平均厚度以及平均扩散距离等结构指标数值都有明显减少(p0.05);青蒿琥酯组粗糙系数增加(p0.05),环丙沙星组粗糙系数无明显变化(p0.05),但这两组的粗糙系数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该研究表明青蒿琥酯能够降低铜绿假单胞菌粘附性及破坏成熟生物膜结构。  相似文献   

18.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微生物学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近两年治疗提出一个合理的抗菌素选择。方法: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做药敏试验,得出细菌分离率的排序,细菌的耐药特征及耐药率。结果:138耳中培养有微生物生长133耳,其中:细菌培养138耳(培养出142例菌株,混合感染8耳,均为两种致病菌,无细菌生长4耳);真菌培养8耳(培养出5株念株菌,无真菌生长3耳),细菌检出率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51株(占33.12%),铜绿假单胞杆菌33株(占21.43),其次,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秆菌、大肠埃希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等。敏感药物(主要依据细菌检出率的前4种菌株的药敏试验)依次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结论:定期、系统监测当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细菌耐药动态和流行动态(细菌分离率的排序,细菌的耐药特征及耐药率,MIC50,MIC90等)。对医生经验用药将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枸橼酸钠用于血液透析导管封管的效果,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7),观察组给予枸橼酸钠封管,对照组给予肝素钠封管,观察两组封管液堵管率、导管血流量、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次数等。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3个月内封管液堵管率分别为19.23%和20.95%,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导管血流量和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封管后PT和APTT分别为(13.92±3.87) s和(36.08±4.25) s,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PLT为(149.54±34.44)×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压迫点时间、潜血转阴时间和皮肤粘膜出血停止时间分别为(5.42±1.22) min、(4.18±1.03) d和(4.78±1.25) 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率为8.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枸橼酸钠用于血液透析导管封管效果与肝素钠相似,但其可明显降低出血倾向,对机体凝血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分析吉林省2016年健康从业人员的麻疹(measles)和风疹(rubella)的抗体水平。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采集吉林省2016年各地区18岁及以上健康从业人员1 419人的血清,检测其麻疹和风疹的IgG抗体,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年吉林省健康从业人员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1.26%,风疹IgG抗体阳性率为81.46%。麻疹和风疹报告病例的时间分布,主要流行季节均在春季。吉林省8个地市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在82.00%~98.0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9,P<0.05);风疹IgG抗体阳性率在63.75%~8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9,P<0.05)。男性与女性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2.64%和90.70%,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P=1.42,P>0.05);男性与女性的风疹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84%和80.9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P=0.22,P>0.05)。各年龄组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在88.73%~100.00%之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11、P=0.21,P>0.05);风疹IgG抗体阳性率在75.00%~88.89%之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4、P=0.47,P>0.05)。结论 2016年吉林省健康从业人员麻疹和风疹的IgG抗体阳性率未达到可形成免疫屏障的水平,建议对该人群开展麻疹和风疹疫苗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