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胆脂瘤中耳炎患者时使用鼓室成形术联合乳突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胆脂瘤中耳炎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的乳突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结合鼓室成形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鼓膜愈合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胆脂瘤中耳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鼓室成形术联合乳突根治术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听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重建上鼓室对慢性中耳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86耳)慢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均分两组:两组均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其中实验组应用自体乳突骨粉联合耳后肌骨膜瓣缩窄乳突根治腔,并垫高上鼓室内壁;对照组不行乳突根治腔缩窄术。回顾性观察两组患者在鼓膜状态(内陷及穿孔)、干耳时间、听力提高,头晕头痛、肉芽增生等几个方面的恢复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病例进行随访和疗效分析,在鼓膜状态、干耳时间、头晕头痛等方面,其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术后听力提高及肉芽增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中耳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自体材料的应用缩短了干耳时间、提高了手术疗效,减少了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耳炎一期鼓室成形术后听力重建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200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耳鼻咽喉科进行手术治疗的中耳炎患者7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乳突切除和鼓室成形术,其中行上鼓室切开+鼓室成形术3例,行完桥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2例,行完壁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25例,行开放式乳突切除+鼓室成形术40例;行Ⅰ型鼓室成形术24例,行Ⅱ型鼓室成形术42例,行Ⅲ型鼓室成形术4例;用颞肌筋膜修补鼓膜的29例,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41例。计算术前和术后气骨导间距(air-bone gap),即500 Hz、1 KHz、2 KHz和4 KHz 4个频率气导均值与骨导均值的差,术后气骨导间距不大于20 dB为有效,归于有效组,大于20 dB为无效,归于无效组。结果:有效例数为42例,无效例数为28例,有效率为60%。将术前和术后气骨导间距进行配对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显著性相关(P0.05)。将术后听力效果(即有效和无效)作为因变量,以病人性别、病人年龄、病程、随访间隔、中耳炎种类、手术类型、鼓室成形类型和修补材料作为自变量,行Logisitic回归分析,未能发现对术后听力效果有影响的因素(P0.05)。结论:大多数患者受益于一期听力重建,部分患者听力重建效果不佳,其成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胆脂瘤型中耳炎由于其存在于中耳腔内的胆脂瘤能够对听骨链及周围骨质产生慢性破坏,引起继发感染,导致乳突炎,甚至脑脓肿的发生。乳突根治术是目前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治疗目的是在切除外耳道后上骨壁后,使鼓室、鼓窦、乳突腔及外耳道间形成向外开放的空腔,同时,能够彻底清除中耳乳突内的病变组织,利于引流,建立一个根除病灶、安全的中耳[1]。但在行乳突根治术后,由于空腔不能很好地形成上皮化,往往会反复出现由空腔处向外流脓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为采用碘仿纱条填塞,棉球擦拭法。我院在采用碘仿纱条填塞后,行理疗及肾上腺激素联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重建上鼓室对慢性中耳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86耳)慢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均分两组:两组均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其中实验组应用自体乳突骨粉联合耳后肌骨膜瓣缩窄乳突根治腔,并垫高上鼓室内壁;对照组不行乳突根治腔缩窄术。回顾性观察两组患者在鼓膜状态(内陷及穿孔)、干耳时间、听力提高,头晕头痛、肉芽增生等几个方面的恢复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病例进行随访和疗效分析,在鼓膜状态、干耳时间、头晕头痛等方面,其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术后听力提高及肉芽增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中耳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自体材料的应用缩短了千耳时间、提高了手术疗效,减少了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乳突根治术联合后上壁重建对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听力改善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2例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改良组(n=31)和对照组(n=31)。改良组采用改良乳突根治术联合后上壁重建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乳突根治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听力情况、术后干耳所需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气骨导差、气导听阀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降低,并且改良组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改良组患者的术后2周、4周、8周干耳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干耳所需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将改良乳突根治术联合后上壁重建应用于上鼓室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当中,可提高患者听力,降低并发症,还可提高患者干耳率,缩短干耳时间,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和最佳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2耳)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2耳病变局限于外耳道无明显骨质破坏,经耳内窥镜下行胆脂瘤清除病术;10耳病变局限于外耳道,但有较广泛的骨质破坏或有外耳道口狭窄者,经耳内切口显微镜下清除病变并加行外耳道成形术;10耳病变侵及鼓室或乳突,在显微镜下经耳后切口行乳突根治术。有条件者行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结果:本组病例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为胆脂瘤。术后外耳道口保持宽大,外耳道皮肤恢复正常,不产生上皮堆积。随访1年以上胆脂瘤无复发。结论:耳内镜与显微镜配合应用可彻底清除胆脂瘤,防止胆脂瘤残留和复发,并能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和最佳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2耳)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2耳病变局限于外耳道无明显骨质破坏,经耳内窥镜下行胆脂瘤清除病术;10耳病变局限于外耳道,但有较广泛的骨质破坏或有外耳道口狭窄者,经耳内切口显微镜下清除病变并加行外耳道成形术;10耳病变侵及鼓室或乳突,在显微镜下经耳后切口行乳突根治术。有条件者行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结果:本组病例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为胆脂瘤。术后外耳道口保持宽大,外耳道皮肤恢复正常,不产生上皮堆积。随访1年以上胆脂瘤无复发。结论:耳内镜与显微镜配合应用可彻底清除胆脂瘤,防止胆脂瘤残留和复发,并能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先天性外耳畸形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2例先天性外耳道闭锁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0例分别接受外耳道成形或(和)鼓膜修补及鼓室成形术,2例术中未找见鼓室。术后1例出现面瘫,2例术后发生中耳炎,1例外耳道重新闭锁。术后半年听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三年听力提高程度有所下降。结论:治疗效果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否有关,远期听力改善效果较近期差。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比较耳内镜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并分析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均接受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耳内镜组(81例)和显微镜组(77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6个月的听力恢复不良发生率。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鼓膜穿孔发生例数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耳内镜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显微镜组,术中出血量、医疗费用、干耳时间>1个月例数、耳廓麻木发生例数少于显微镜组(P<0.05)。耳内镜组、显微镜组术后6个月的听力恢复不良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6个月听力恢复效果与鼓室黏膜、鼓膜张肌腱、咽鼓管情况、是否鼓室硬化、听小骨周围是否肉芽包裹、术前鼓室内是否有脓性分泌物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鼓膜张肌腱缺损、咽鼓管不通、鼓室硬化、听小骨周围肉芽包裹、术前鼓室内有脓性分泌物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显微镜下Ⅰ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相比,耳内镜下进行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患者术后短期内听力恢复效果受到鼓膜张肌腱、咽鼓管、鼓室硬化、听小骨周围肉芽包裹、术前鼓室内脓性分泌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内芽肿(CG)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CG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均为轻-中度传导性聋,鼓膜里“蓝鼓膜”征,鼓室压曲线图为B型,3例均行鼓宝探察术,开放上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彻底清除内芽组织。结果:3例术后随访0.5—3年,均干耳无复发。结论:对原因不明的血性耳益液及蓝鼓膜,应结合CT提高术前诊断率。对CG应采取手术治疗,清除病变,建立鼓室及乳突的通气,引流。  相似文献   

12.
韦懿 《蛇志》2010,22(1):45-47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它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又名非化脓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胶耳等。其发生与咽鼓管功能异常、中耳黏膜气体交换功能及乳突气化功能不良、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感染、免疫、  相似文献   

13.
探讨慢性中耳炎细菌培养及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关系分析。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中耳炎患者143例,其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79例,中耳胆脂瘤64例,对患者中耳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同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患者细菌生物膜阳性率分别为82.28%和71.88%,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43例标本中共有108例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75.5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2.15%和79.69%,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细菌类型分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结果与细菌生物膜结果无相关性(p0.05);以细菌培养结果预测细菌生物膜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58%、28.13%、78.70%和25.71%;不同细菌生物膜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中耳炎细菌生物膜形成率较高,与细菌培养结果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TUO)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的疗效,并分析影响听力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邯郸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21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108,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和B组(n=110,接受TUO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听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收集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听力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B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气骨导差、骨导听阈、气导听阈下降,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根据听力恢复情况分为良好组(n=75)和不良组(n=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听力恢复与咽鼓管、镫骨情况、鼓室黏膜、人工听骨材料、鼓膜张肌腱、听骨链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听骨链病变、镫骨仅剩底板、咽鼓管不通畅、人工听骨材料为生物陶瓷、无鼓膜张肌腱是听力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UO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听力。听骨链病变、镫骨仅剩底板、咽鼓管不通、人工听骨材料为生物陶瓷、无鼓膜张肌腱为听力恢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程度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医师对分泌性中耳炎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239例住院手术切除腺样体的儿童,常规行鼻咽侧位片、声导抗检查;部分伴耳部症状、声导抗显示C型曲线或查体可疑鼓室积液征者行颞骨CT检查或术中行鼓室穿刺。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分泌性中耳炎与腺样体肥大程度及咽鼓管咽口情况的相关性。结果:在239例腺样体肥大儿童中,经鼓室穿刺证实合并分泌性中耳炎者34例(63耳,14.2%),其中鼓室曲线呈B型者33耳(52.4%),C型(-200 dapa)者10耳(15.9%),C型(-200 dapa)者20耳(31.7%)。结果表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腺样体肥大程度及咽鼓管园枕受压迫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声导抗检查不能作为分泌性中耳炎诊断的金标准,必要时可行颞骨CT明确诊断;对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为其主要疗法,配合鼓室穿刺多可治愈,对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行鼓室置管术,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慢性中耳炎细菌学动态及在细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30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60例纳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组和140例纳入中耳胆脂瘤组,对中耳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分析中耳分泌物的细菌学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情况。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时间段的主要致病菌分布变化情况、分析慢性中耳炎细菌生物膜形成与细菌培养结果之间的关系、分析细菌生物膜形成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进行排序。结果显示,300例患者中共检出240耳病原菌,占80.00%(240/300);160例纳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组检出率与140例纳入中耳胆脂瘤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组和中耳胆脂瘤组病原菌中所占比例最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绿脓杆菌、表皮葡萄球菌,两组患者的病原菌构成比总体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检出率显著高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慢性中耳炎患者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胶原生物膜在耳内镜下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 2月收治的51例中耳胆脂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研究组27例患者予以胶原生物膜修复皮肤缺损,对照组予以颞肌筋膜修复术腔皮肤缺损,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手术时长,术腔完全上皮化时间、干耳时间及术前术后听力改变。结果:研究组术后患者因外耳道进水,存在感染及肉芽生长者1例,予以清理后未再次生长;对照组术后发生1例外耳道口狭窄的情况,予以橡胶扩张管进行扩张并后并定期清理术腔肉芽、脱落痂皮,患者外耳道恢复良好。两组术前耳闷、耳痛、耳鸣及术后耳痛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耳闷及耳鸣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长、术后术腔完全上皮化时间及平均干耳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气骨导差(ABG)、平均气导听阈(A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术区移植物,胶原生物膜应用于耳内镜下中耳胆脂瘤乳突根治术可加快创面术腔的修复,减少局部创伤与操作步骤,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术腔完全上皮化时间及获得干耳时间,可作为临床上有效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耳炎围术期应用黏液促排剂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中耳炎患者80例,均为我院耳鼻喉科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手术(对照组,n=40)与围术期取黏液促排剂应用(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恢复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胆脂瘤型中耳炎恢复情况组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主观症状恢复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80%(P0.05)。结论:中耳炎围术期采用黏液促排剂治疗,可促咽鼓管功能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留植物神经的扩大根治术的相关问题,旨在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分别从植物神经的解剖、生理、手术方法及效果等方面,结合我院的经验与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分析总结功能性直肠癌扩大根治手术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其疗效等。结果:136例功能性直肠癌扩大根治手术与一般根治手术相比,术后排尿,性功能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而没有增加术后局部复发率及降低生存率。结论:功能性扩大根治手术明显降低了男性直肠癌患者的术后排尿和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并且没有增加局部复发率及降低生存率。合理选择手术指证下应用功能性扩大根治手术,适合于DukesA、B、C期的病人,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功能性扩大根治手术是治疗直肠癌最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及对咽鼓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地氯雷他定。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咽鼓管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咽鼓管功能不良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咽鼓管功能恢复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后气骨导差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1周及1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可减少渗出和中耳积液潴留,有效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咽鼓管功能,促进听力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