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白鱼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和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特异性引物对白鱼(Anabarilius grahami)DNA进行PCR扩增,获得了白鱼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全序列(930bp)。控制区T、C、A和G碱基组成为29.8%、22.5%、33.0%和14.7%。对照其他已报道的鱼类控制区结构,对白鱼控制区结构进行了分析,识别了其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找到了终止相关的序列TAS以及保守序列(CSB-F、CSB-D、CSB-1、CSB-2、CSB-3)。同时运用DNA分析软件对白鱼一个驯养种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珍稀鱼类繁育中心)及两个自然地理种群(江川县明星鱼洞、江川县牛摩村)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自然种群存在较强基因交流,未出现遗传分化;人工驯养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高,种群复壮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2.
白鱼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和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特异性引物对白鱼(Anabarilius grahami)DNA进行PCR扩增,获得了白鱼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全序列(930 bp)。控制区T、C、A和G碱基组成为29.8%、22.5%、33.0%和14.7%。对照其他已报道的鱼类控制区结构,对白鱼控制区结构进行了分析,识别了其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找到了终止相关的序列TAS以及保守序列(CSB-F、CSB-D、CSB-1、CSB-2、CSB-3)。同时运用DNA分析软件对白鱼一个驯养种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珍稀鱼类繁育中心)及两个自然地理种群(江川县明星鱼洞、江川县牛摩村)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自然种群存在较强基因交流,未出现遗传分化;人工驯养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高,种群复壮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3.
鱇[鱼良]白鱼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和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特异性引物对鱇(鱼良)白鱼(Anabarilius grahami)DNA进行PCR扩增,获得了鱇(鱼良)白鱼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冈全序列(930bp).控制区T、C、A和G碱基组成为29.8%、22.5%、33.0和14.7%.对照其他已报道的鱼类控制区结构,对鱇(鱼良)白鱼控制区结构进行了分析,识别了其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找到了终止相关的序列TAS以及保守序列(CSB-F、CSB-D、CSB-1、CSB-2、CSB-3).同时运用DNA分析软件对鱇(鱼良)白鱼一个驯养种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珍稀鱼类繁育中心)及两个自然地理种群(江川县明星鱼洞、江川县牛摩村)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两个自然种群存在较强基因交流,未出现遗传分化;人工驯养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高,种群复壮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鲤(Cyprinus carpio)和鲫(Carassius auratus) mtDNA上的基因分布特征,丰富鱼类mtDNA数据库。本研究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了鲤和鲫mtDNA基因组序列,经比对分析表明,鲤和鲫的mtDNA序列全长均为16 596 bp,共有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D-Loop区。鲤和鲫的mtDNA序列中(A+T)百分含量分别为57.2%和57.1%,其碱基组成均具有一定的A/T碱基偏向性。N-J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鲤和鲫与琵琶湖鮈亲缘关系最近,与达氏深水尾魟亲缘关系最远。本研究揭示了鲤和鲫mtDNA遗传变异特征及基因分布规律,为鱼类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口白甲鱼都柳江种群mtDNA D环的序列变异及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结合DNA测序技术,测定分析了易危鱼类小口白甲鱼(Onychostoma lini)都柳江种群36个个体mtDNA D环约470bp序列的变异及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36个个体中,该序列的长度为469~475bp,其碱基组成为A+T的平均含量(68.4%)高于G+C(31.6%)。共检测到25个多态位点,其中转换19个、颠换6个。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575,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2.695。36个个体分属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为0.260,单倍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P)为0.026。5个单倍型构建的UPGMA系统树聚为2个分支。目前小口白甲鱼都柳江种群mtDNA D环序列存在着较丰富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鲹科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及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9种鲹科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3种鲹科鱼类的相应序列采用ClustalW排序后,对控制区结构进行分析,识别了其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3个区域,指出了终止相关序列的主体是TACAT与其反向互补序列ATGTA以及一系列保守序列(CSB-F、CSB-E、CSB-D和CSB-1、CSB-2、CSB-3),并给出了它们的一般形式,同时在康氏似鲹控制区的5′和3′两端发现重复序列。以尖吻鲈作为外类群,应用邻接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鲹科鱼类分为鲹亚科、鰤亚科、鲳鲹亚科和鰆鲹亚科4个亚科,各自形成单系群;鲹亚科与鰤亚科形成姐妹群,鲳鲹亚科再与他们聚在一起,鰆鲹亚科处于鲹科鱼类的基部,与前面3个亚科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鲹科鱼类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及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9种鲹科鱼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3种鲹科鱼类的相应序列采用Clustal W排序后,对控制区结构进行分析,识别了其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3个区域,指出了终止相关序列的主体是TACAT与其反向互补序列ATGTA以及一系列保守序列(CSB-F、CSB-E、CSB-D和CSB-1、CSB-2、CSB-3),并给出了它们的一般形式,同时在康氏似鲹控制区的5′和3′两端发现重复序列。以尖吻鲈作为外类群,应用邻接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表明:鲹科鱼类分为鲹亚科、鰤亚科、鲳鲹亚科和鰆鲹亚科4个亚科,各自形成单系群;鲹亚科与鰤亚科形成姐妹群,鲳鲹亚科再与他们聚在一起,鰆鲹亚科处于鲹科鱼类的基部,与前面3个亚科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都柳江流域南方白甲鱼种群种质资源现状。本研究以采集自都柳江的40尾南方白甲鱼个体为实验样本,使用mtDNA D-loop分子标记技术,得到了长度近700 bp的南方白甲鱼D-loop序列。经分析序列中碱基A、T的含量高于碱基C、G,识别了序列的保守序列区、终止序列区和中央保守区以及相关的核心序列。都柳江南方白甲鱼群体D-loop序列有变异点13个,变异类型包括缺失、插入、转换和颠换。多态位点11个,其中单突变点和简约信息点分别有3个和8个。碱基转换颠换比为4.5∶1,变异尚未达饱和。确定了15个单倍体型。都柳江南方白甲鱼群体D-loop序列单倍型多样性度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77 7和0.003 3。都柳江南方白甲鱼群体近期可能存在扩张现象,但其核苷酸多样性较低,需要开展其种质资源研究和保护。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为都柳江南方白甲鱼种质资源的评价、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红鲫19尾个体的线粒体tRNA-Thr基因、tRNA-Pro基因和部分控制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测定.获得19条长度为836~837bp的同源基因序列,共发现18个变异位点.定义了4种单元型.在红鲫4种单元型中确认了DNA复制终止相关的序列TAS、中央保守区序列(CSB-F、CSB-E和CSB-D)和保守序列CSB1.在18个变异位点中,除一个缺失外,序列变异全部为转换,无颠换发生.4种单元型之间的序列差异在0.1%。1.7%之间.结果显示,红鲫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因而暗示了它具有较强的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同时说明它是鱼类遗传育种的较好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0.
辽东湾斑海豹(Phoca largha)线粒体D-loop区异质型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CR技术和DNA克隆测序技术,随机测定了3头斑海豹mtDNA控制区(D-loop区)csn-3上、下游1000bp左右的序列,每头斑海豹任选14个克隆菌斑进行测序,结果所得序列均无重复,得到42个单倍型.结合GenBank已发表的斑海豹mtDNA控制区序列(Phoca largha,AM181031),通过Clusta1X1.83、MEGA3.1和FastPCRv3.6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发现我国珍稀保护动物斑海豹个体内线粒体DNA(mtDNA)的控制区CSB-3之后存在异质型现象,且存在数目不等的串联重复序列.从分子水平进行了不同类型重复序列变化规律的研究,初探了mtDNA控制区异质型在斑海豹中的存在情况.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技术获得了贵州7个南蝠(Ia io)自然种群4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长度为1256~1340 bp.对控制区结构进行分析,识别了其延伸的终止结合序列区(包括ETAS1和ETAS2元件)、中央保守区(包括F、E、D、C、B元件)和保守序列区(包括CSB1、CSB2和CSB3元件);同时,在延伸的终止结合序列区还发现了若干能形成发夹结构的主体序列TACAT—ATGTA.在7个自然种群42个个体中共定义了16个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贵州南蝠种群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0.945)和中等的核苷酸多样性(π=0.012).基因流、AMOVA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贵州这7个南蝠自然群体间没有发生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地中华鳖的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分析及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特异引物,扩增了两产地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个体的mtDNA控制区(CR)及其邻近片段,测序获得了长度分别为1830bp和1630bp的序列。结合GenBank中已发表的韩国产中华鳖mtDNA的CR区序列,比较了3个产地中华鳖的CR区结构。分析显示:中华鳖不同产地mtDNA CR区DNA中的A+T含量分别为60.5%、63.6%和64.8%,它们的5′、3′末端以及CSB1-CSB2之间均存在丰富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s oftandem repeats,VNTR)。基于mtDNA CR区序列和结构分析,显示中华鳖不同产地的野生个体中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洱海鲤属鱼类同域分化形成的分子遗传学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洱海的 3种鲤鱼———洱海鲤 (C .barbatus)、春鲤 (C .longipectoralis)和杞麓鲤 (C .carpiochila)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RFLP)分析和mtDNA控制区 (D loop)序列测定。RFLP分析结果表明 ,16种酶在洱海鲤、春鲤和杞麓鲤 3个种共 14个个体上 ,仅DraⅠ在春鲤的一个个体上检出一个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独立为单倍型Ⅱ ,3个种的其余 13个个体共享单倍型Ⅰ ,种间遗传距离为 0 %~ 0 0 0 75 % ,此种间差异值比已报道的鱼类的种间差异甚至种内差异都低得多。D loop区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长为 4 4 9bp的序列共显示有 7个变异位点 ,均为碱基替换 ,变异比例为 1 5 6 % ,在 14个鲤鱼个体中共检出 6种单倍型 ,种间的遗传距离为 0 0 82 %~ 0 171% ,与已研究的其他几种异域分布的鲤鱼相比 ,也至少小一个数量级。mtDNA的RFLP及D loop区的序列比较都揭示出洱海 3种鲤鱼之间的遗传差异远小于异域分布的鲤属鱼类物种之间及其他鱼类的同属种间的遗传差异。对洱海鲤属鱼类种间如此小的遗传差异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 :它们确是由同域分化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邻近水域刀鲚的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变异与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经克隆测序获得了采自长江口九段沙、钱塘江口、舟山等3个地点35尾刀鲚(Coilia nasus)的mtDNA控制区全序列,分析了控制区序列的变异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长江口邻近水域刀鲚的mtDNA控制区序列具有长度多态性,全长为1214~1291bp,主要是在第358位点处有以"CTA TGT ATT ATA TTA CAT ATA TTA TGG TAT AGT ACA TA"38bp为单位的1~2次片段重复。种群遗传结构分析显示,长江口邻近水域刀鲚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为0.9983,3个群体的平均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262,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较高的进化潜力。3个刀鲚群体间的分化指数FST仅为0.012~0.053,而基因交流值Nm却达9.90~40.62。群体间K2-P遗传距离与AMOVA分析结果也表明,长江口及毗邻地区的刀鲚没有发生地理分化。以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构建的NJ树揭示,3个群体的个体组成了2个谱系,但这2个谱系与地理分群并不相关。依据分子钟理论,推测这两个谱系的分化发生在更新世末期。  相似文献   

15.
洞庭青鲫与其他六个鲫鱼品系线粒体DNA控制区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PCR扩增、克隆、测序等技术,在获得洞庭青鲫和彭泽鲫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的基础上,对洞庭青鲫、彭泽鲫、普通鲫、红鲫、白鲫、A系和D系银鲫等7个鲫鱼品系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碱基组成、变异情况、序列结构和系统进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7个鲫鱼品系线粒体DNA控制区碱基的平均组成为A:(32.7±0.16)%,C:(20.4±0.37)%,G:(14.1±0.08)%,T:(32.8±0.36)%,序列分歧率为0—5.7%,其中红鲫和白鲫的分歧率最大(5.7%),彭泽鲫、A系和D系银鲫之间最小(0)。洞庭青鲫与白鲫的分歧率为5.6%,与彭泽鲫、A系和D系银鲫为2.2%,与红鲫和普通鲫分别为0.8%和0.7%。对比哺乳动物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并参照其他鱼类序列,将7个鲫鱼品系的控制区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三个区域。同时识别了7个鲫鱼品系中一系列保守序列,并给出了它们的一般形式。序列差异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在7个鲫鱼品系中,洞庭青鲫与普通鲫和红鲫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彭泽鲫、A系和D系银鲫亲缘关系次之,与白鲫的亲缘关系最远,而彭泽鲫、A系和D系银鲫三者在线粒体DNA控制区的相似性和分歧率上则表现为是同一个鲫鱼品系。    相似文献   

16.
罗非鱼mtDNA D-loop区部分序列结构和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扩增和测序的方法获得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埃及品系(简称AJ,22尾)、88品系(简称XH,26尾)和奥利亚罗非鱼(O.aureus)(简称ALY,28尾)"夏奥1号"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的部分序列(575~581 bp)。对照其他已报道的鱼类控制区结构,对序列结构进行分析,成功识别了罗非鱼mtDNA D-loop区序列的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找到了4个特征序列(CSB-D、CSB1、CSB2、CSB3)。76个个体共检测出28个单倍型。AJ群体有12个单倍型,XH群体有10个单倍型,ALY群体存在9个单倍型。其中,3个群体共享1个单倍型(XH06),AJ和XH群体共享一个单倍型(XH10),其他为各个群体独有。AJ和XH(Nm=0.77)、AJ和ALY(Nm=0.02)、XH和ALY(Nm=0.02)之间均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AJ和XH的核苷酸多态性(Pi)值(分别为0.042 4、0.031 1)明显高于ALY的Pi值(0.001 2)。本实验中的ALY品种纯度高,AJ和XH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mtDNA D-loop区能反映出罗非鱼群体的种质特征,适用于罗非鱼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郭新红  刘少军  颜金鹏  刘筠 《遗传》2004,26(6):875-880
采用质粒克隆测序方法,获得了异源四倍体鲫鲤5个个体、异源四倍体鲫鲤雌核发育二倍体后代2个个体、三倍体湘云鲫2个个体及红鲫、湘江野鲤和日本白鲫各1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的全序列。经对比发现,异源四倍体5个个体共享2种单元型,异源四倍体鲫鲤雌核发育二倍体后代2个个体、三倍体湘云鲫2个个体以及红鲫、湘江野鲤和日本白鲫各1个个体分别共享1种单元型。用MEGA 1.0 软件分析了它们的碱基组成和核苷酸序列差异,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它们间的序列同源性在95%~99%之间,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和它们母本(分别为红鲫和日本白鲫)之间的序列同源性大于异源四倍体鲫鲤、三倍体湘云鲫和它们父本(分别为湘江野鲤和异源四倍体鲫鲤)之间的序列同源性,结果表明:异源四倍体鲫鲤和三倍体湘云鲫在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上具有母性遗传特征。本研究另一值得注意地方的是异源四倍体鲫鲤经过9代(F3-F11)繁殖后,在5个个体中发现了2种单元型,说明在四倍体基因库中存在遗传多样性,为四倍体基因库的繁殖、保护和种群复壮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首次测定大趾鼠耳蝠(Myotis macrodactylus)10个个体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全序列,并进行了结构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大趾鼠耳蝠的控制区结构与其他哺乳动物相似,可分为一个中央保守区(包括F、E、D、C、B元件)和两个外围结构域:延伸的终止结合序列区(包括ETAS1和ETAS2元件)和保守序列区(包括CSB1、CSB2和CSB3元件),其中最为保守的是中央保守区(核苷酸变异度为1.8%)。大趾鼠耳蝠控制区核苷酸全序列具有丰富的长度多态性(1778~2048bp),主要是由在碱基组成、重复数目和排列方式上异质的串联重复序列造成的。在ETAS内发现了TACAT及其反向互补序列ATGTA,支持滑移错配模式(slipped mispairing model)。本研究为该物种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提供基础遗传数据。  相似文献   

19.
齐口裂腹鱼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佳燕 《动物学杂志》2011,46(2):97-101
利用直接测序法对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线粒体DNA控制区进行了测序,并对其序列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齐口裂腹鱼线粒体控制区碱基组成中碱基A和T的含A明显高于G和C的含量,所有类型碱基组成中碱基G的含量最低,这与其他硬骨鱼类控制区碱基组成一致.通过与哺乳类和鲤形目鱼类控制区序列进行对...  相似文献   

20.
江西井冈山地区灰胸竹鸡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a是我国特有鸟类.本文采用聚合链式反应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井冈山地区灰胸竹鸡3个种群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1142 bp的序列,分析其序列变异和种群遗传多样性.30个样本共发现16个变异位点和10种单倍型,其中hapl广泛分布,占所分析样本的23.33%,是其祖先单倍型.3个种群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15和0.00243.青原区种群与其它两个种群遗传分化显著,基因交流受限制.受隔离影响,青原区种群遗传多样性最低.在系统发生树上,10种单倍型形成两支,井冈山种群和永新县种群聚在一起,与其地理位置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