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封面说明     
肖蘅 《生物学通报》2013,(1):1-M0002
福建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中等大小,剧毒。具颊窝,成体全长750mm左右,雌性稍大于雄性:尾长140mm左右。体背绿色或墨绿色:腹面灰绿色或灰白色,前后差异不大。雄性两侧第l行背鳞上常有白色、红白或红色线纹,雌性线纹为白色或淡黄色;头背部绿色,与体背差异不显著;尾尖常为红棕色。栖于山林中,  相似文献   
2.
广西金线鲃属一新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描记采于广西凌云县泗城镇沙洞地下河中的金线属 1新种 ,以采集地县名命名为凌云金线Sinocyclocheiluslingyunensissp nov 。新种以侧线鳞 71~ 78对 48~ 5 0 ;背鳍最末不分枝鳍条下半部为硬刺 ,后缘有锯齿对纤细柔软 ,光滑无锯齿等特征区别于相近种季氏金线S jiiZhangetDai。  相似文献   
3.
洞穴鱼类眼部退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娴  宁眺  肖蘅 《动物学研究》2012,33(4):409-415
黑暗环境中的洞穴鱼类眼部结构发生了退化,但不同洞穴鱼物种眼部退化程度存在差异,从眼部结构的部分缺失到完全消失的情况均存在。目前研究表明,不论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还是木村资生的中性进化理论均不能很好地解释洞穴鱼类眼部退化的产生机制。洞穴鱼类眼部退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若要揭示其机制需汇集多个学科的研究优势。该文介绍了国内外洞穴鱼类眼部退化研究领域的形态解剖学、发育生物学、动物行为学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并对洞穴鱼眼部退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肖蘅 《生命世界》2007,(7):25-29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端,以境内保持着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而举世闻名,其森林覆盖率达63.68%,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圈之一。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又有被美誉为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云南基诺族、布朗族和拉祜族各100人的BO、Rh、MN和P血型系统。结果表明,ABO血型系统中p基因频率拉祜族最高(0.2420),基诺族最低(0.0779),布朗族居中(0.2144),r基因频率是基诺族最高(0.6971),拉祜族最低(0.5288),布朗族居中(0.5964)。Rh血型系统中,基诺帮拉祜族都是以CCDee和CcDE-为常见类型,而且都是CCDee最高,CcDE-次之。拉  相似文献   
6.
洱海鲤属鱼类同域分化形成的分子遗传学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洱海的 3种鲤鱼———洱海鲤 (C .barbatus)、春鲤 (C .longipectoralis)和杞麓鲤 (C .carpiochila)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RFLP)分析和mtDNA控制区 (D loop)序列测定。RFLP分析结果表明 ,16种酶在洱海鲤、春鲤和杞麓鲤 3个种共 14个个体上 ,仅DraⅠ在春鲤的一个个体上检出一个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独立为单倍型Ⅱ ,3个种的其余 13个个体共享单倍型Ⅰ ,种间遗传距离为 0 %~ 0 0 0 75 % ,此种间差异值比已报道的鱼类的种间差异甚至种内差异都低得多。D loop区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长为 4 4 9bp的序列共显示有 7个变异位点 ,均为碱基替换 ,变异比例为 1 5 6 % ,在 14个鲤鱼个体中共检出 6种单倍型 ,种间的遗传距离为 0 0 82 %~ 0 171% ,与已研究的其他几种异域分布的鲤鱼相比 ,也至少小一个数量级。mtDNA的RFLP及D loop区的序列比较都揭示出洱海 3种鲤鱼之间的遗传差异远小于异域分布的鲤属鱼类物种之间及其他鱼类的同属种间的遗传差异。对洱海鲤属鱼类种间如此小的遗传差异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 :它们确是由同域分化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广西金线Ba属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维贤  肖蘅 《动物学研究》2000,21(2):155-157
描记采于广西凌云县泗城镇沙洞地下河中的金线Ba属1新种,以采集地县名命名为凌云金线BaSinocyclocheilus lingyunensis sp.nov.。新种以侧线鳞71-78对48-50;背鳍最末不分枝鳍条下半部为硬刺,后缘有锯齿对纤细柔软,光滑无锯齿等特征区别于相近种季氏金线BaS.jii Zhang etDai。  相似文献   
8.
17种金线鲃核DNA含量及倍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血涂片、Feulgen染色和显微分光光度技术 ,测定了金线属 (Sinocyclocheilus) 17个种的核DNA含量。结果显示 ,除侧条金线 (S .lateristritus)中采自云南沾益炎方山那边的样本之 2C值为 7 79pg外 ,其余的核DNA 2C值都集中分布在 4 19~ 4 86pg范围 ,大体与其近缘四倍体种 2C值相同或相近 ,是其近缘二倍体种 2C值的大约 2倍。据此我们推断 ,这 17种金线很可能都是四倍体 ,个别种还含有八倍体的类型 ,金线属可能是整属的四倍体起源。  相似文献   
9.
热带雨林奇观之奇花异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双版纳素有“植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之称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至今尚保存着中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热带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非洲  相似文献   
10.
2006年8月1日在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段的澜沧江水域采集到鱼类标本1尾,经鉴定为中国澜沧江水域鳗鲡科鱼类一新记录种--二色鳗(AnguilIa bicolor McClelland,1844).本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背鳍起点位于排泄孔上方.二色鳗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地区沿岸的江河口及淡水内,为夜行性动物,喜食甲壳类动物和软体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