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利亚罗非鱼与鳜杂交的受精细胞学及胚胎发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奥利亚罗非鱼(♀)和鳜(♂)杂交的受精细胞学观察发现:异源精子入卵后产生星光,并核化成雄性原核,与雌原核互相靠近,接触最终完全融合为一个合子核,合子核继续分裂。分析比较了奥利亚罗非鱼,鳜以及奥鳜杂种胚胎发育情况,发现杂种胚胎的发育速度在囊胚早期与母本奥利亚罗非鱼基本一致,到囊胚后期速度有所减慢,但与鳜胚胎发育速度相差很大。这表明奥利亚罗非鱼和鳜虽属不同科间的远缘杂交,但有正常的受精细胞学程序和常规的细胞分裂(卵裂)方式。  相似文献   
2.
科尔沁沙地生态防护体系防护效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科尔沁沙地乌兰敖都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6类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6项评价指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对研究区6类土地利用类型生态防护体系防护效应进行科学评价.防护效应得分情况为:乔木林地0.263、灌木林地0.170、草场0.206、固定沙丘0.169、半固定沙丘0.103和流动沙丘0.088,以不同土地利用 类型占全区总面积的比例为权重,计算研究区生态防护体系防护效应总体得分为0.133,仅为乔木林地生态防护体系防护效应得分的50.6%,通过绿化造林和防风固沙等措施,研究区相对防护效应理论上可提高至67.2%.而受气候、土壤和人类干扰等多种因素影响,科尔沁沙地生态防护体系防护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面临生态环境建设与国家政策和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提高沙地防护体系防护效应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四个罗非鱼选育品种抗链球菌病能力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抗病力优良的罗非鱼品种, 以奥利亚罗非鱼“夏奥1号”、尼罗罗非鱼“99”埃及品系、吉富罗非鱼“中威1号”和奥尼罗非鱼为研究对象, 33℃水温暂养7d后分别进行无乳链球菌人工感染实验, 连续7d统计累计死亡率, 并于人工感染后0、24h、48h和72h采集血液和组织样本, 研究这4个罗非鱼选育品种抗链球菌病能力的差异。结果显示: 感染7d后奥尼罗非鱼的累计死亡率最低; 奥尼罗非鱼的谷草转氨酶(AST)感染前后始终都低于其余3个品种罗非鱼(P<0.05); 埃及尼罗和奥尼在感染72h后球蛋白(GLO)分别显著升高1.13倍和1.41倍; 奥尼罗非鱼白蛋白/球蛋白(A/G)在感染前后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 而其余3个品种罗非鱼A/G比值在感染后都显著性降低(P<0.05); 埃及尼罗的碱性磷酸酶(AKP)在感染72h后显著降低(P<0.05), 奥利亚和吉富的AKP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 奥尼的AKP感染前后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 各品种罗非鱼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感染后都显著升高(P<0.05); 奥利亚、吉富和奥尼罗非鱼的超氧化歧化酶(SOD)感染48h时都显著升高(P<0.05); 奥尼罗非鱼在感染前后溶菌酶(LZM)活性都显著高于其余3个品种罗非鱼(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吉富和奥尼肝细胞水肿变性, 而奥利亚和埃及尼罗出现大面积肝细胞脂肪变性; 每个品种罗非鱼均呈现严重的脾炎, 奥利亚、埃及尼罗和吉富的脾脏中大量铁血黄素沉积; 每种罗非鱼呈现不同程度的肾小球萎缩, 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研究表明奥尼罗非鱼抗链球菌病能力最强, 感染后血清中AST水平与肝受损程度呈一定的正相关, LZM水平和罗非鱼抗链球菌病能力呈一定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是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世界推荐的适宜养殖鱼类之一。其后,世界各国都相继引进并试养,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养殖,总产量达20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北坡阔叶红松林和暗针叶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对长白山北坡阔叶红松林和暗针叶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观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容重和各种孔隙度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趋势相同,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容重和毛管孔隙度逐渐增加,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逐渐降低;两种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比较明显,阔叶红松林0~10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1.41 g·cm-3、52.31%、46.11%和6.20%,暗针叶林地土壤分别为0.98 g·cm-3、50.65%、40.32%和10.33%;阔叶红松林和暗针叶林地土壤100 cm土层贮水能力相差较大,分别为619.89和1 033.05 t·hm-2.两种森林类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一般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在1990~1992年和2003年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水分动态进行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年内变化可划分为5个时期:春季聚水阶段、旱季耗水阶段、雨季蓄墒阶段、秋季失墒阶段和冬春土壤水分相对稳定阶段.利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进行分层,得出土壤水分剖面分布分为速变层、活跃层和次活跃层,并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层次间土壤水分及其与其间降水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运用微卫星标记对江苏境内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一个野生群体(邗江群体)和两个养殖群体(淡水中心群体和无锡前洲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在10个座位中,每个座位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2~8个。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期望杂合度、平均表观杂合度均以邗江草鱼野生群体最高,分别为3.9、0.506 8、0.693 9、0.7;无锡前洲草鱼养殖群体最低,分别为2.2、0.179 6、0.523 5、0.528 6;淡水中心草鱼养殖群体各参数均介于两者之间,分别为3.5、0.290 2、0.541 8、0.542 9。以上结果表明:草鱼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而草鱼养殖群体存在杂合度降低,遗传多样性下降的现象。邗江草鱼野生群体与淡水中心草鱼养殖群体和无锡前洲草鱼养殖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219和0.246,而两个草鱼养殖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34。这表明草鱼野生群体与草鱼养殖群体间分化严重,而草鱼养殖群体间分化微弱。各座位分化程度的χ2检验结果表明,10个座位中有GM18、MFW1-1、MFW1-2三个座位群体间分化达到极显著水平,GM03-2、MFW5两个座位群体间分化差异显著,其他座位分化不显著。针对每个座位对各群体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发现:由于草鱼养殖群体在GM03-1、GM03-2、GM18三个位点杂合子缺失,草鱼野生群体在位点GM19杂合子过剩而严重偏离平衡。实验表明:近交容易引起草鱼遗传多样性下降,纯合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8.
草鱼野生和养殖群体间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运用微卫星标记对江苏境内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a)一个野生群体(邗江群体)和两个养殖群体(淡水中心群体和无锡前洲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在10个座位中,每个座位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2~8个。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期望杂合度、平均表观杂合度均以邗江草鱼野生群体最高,分别为3·9、0·5068、0·6939、0·7;无锡前洲草鱼养殖群体最低,分别为2·2、0·1796、0·5235、0·5286;淡水中心草鱼养殖群体各参数均介于两者之间,分别为3·5、0·2902、0·5418、0·5429。以上结果表明:草鱼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而草鱼养殖群体存在杂合度降低,遗传多样性下降的现象。邗江草鱼野生群体与淡水中心草鱼养殖群体和无锡前洲草鱼养殖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219和0·246,而两个草鱼养殖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34。这表明草鱼野生群体与草鱼养殖群体间分化严重,而草鱼养殖群体间分化微弱。各座位分化程度的χ2检验结果表明,10个座位中有GM18、MFW1-1、MFW1-2三个座位群体间分化达到极显著水平,GM03-2、MFW5两个座位群体间分化差异显著,其他座位分化不显著。针对每个座位对各群体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发现:由于草鱼养殖群体在GM03-1、GM03-2、GM18三个位点杂合子缺失,草鱼野生群体在位点GM19杂合子过剩而严重偏离平衡。实验表明:近交容易引起草鱼遗传多样性下降,纯合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9.
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是TLR(toll-like receptor)信号通路的关键接头蛋白,在先天性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RACE-RCR技术克隆了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MyD88基因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JN032017)。序列分析表明,奥利亚罗非鱼MyD88 基因全长为1 611 bp,其中包括155 bp的5’非编码区,589 bp的3’非编码区和867 bp的编码区,编码288个氨基酸残基。MyD88蛋白N端具有死亡结构域,C端具有TIR结构域。同源性分析表明,奥利亚罗非鱼MyD88氨基酸序列与鳜鱼(Siniperca chuats)相似性最高,为85.8%,与其他鱼类相似性为70%~82%,与哺乳动物相似性为63%~66%;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奥利亚罗非鱼MyD88与同属鲈形目的鳜鱼、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聚在一起。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yD88在奥利亚罗非鱼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yD88在所有被测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表达量最高的是卵巢,其次在小肠、脾、肝、肾、鳃和血液中有较高的表达量,肌肉、精巢组织中表达量最低。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探讨MyD88在奥利亚罗非鱼TLR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土壤温度变化及热传递是影响土壤和大气水热交换的重要过程,而植被是决定这种变化和影响的环境因子之一。通过比较林地与裸地土壤热特性的差异分析植被对土壤热扩散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观测2007年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区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以及同期土壤含水量和叶面积指数。分析不同深度林地与裸地土壤温度年周期特征,根据热传导方程估算各土壤层温度的阻尼深度和热扩散率,并探讨引起林地与裸地土壤热特性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林地与裸地的土壤温度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年周期的振幅逐渐减小、相位逐渐增大、平均值逐渐升高。林地土壤温度年平均值低于裸地,表层年平均温度相差约0.8℃;地表以下相同深度处,林地土壤温度年周期的振幅约低于裸地2.6—2.9℃,相位约小于裸地0.2—0.24 rad(角速度),这表明林地土壤温度极大值和极小值出现的时间比裸地滞后约11—14d。土壤温度阻尼深度和热扩散率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在1.6—3.2m则略有降低的趋势。林地与裸地土壤温度和热特性的时空特征和差异可能与土壤含水量和叶面积指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