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源吲哚乙酸、脱落酸和赤霉酸与棉铃发育及脱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相色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开花后5~6天,不受精即将脱落棉铃里IAA和AB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GA_3处理的铃中IAA和ABA的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IAA和GA_3含量在开花后第10天达到高峰,以后迅速下降,至第30天。又出现第二峰胚珠和纤维里尤为明显。ABA含量在开花后第15天达得高峰,以后下降,到第30天,又逐渐上升。棉纤维伸长及干重增加的最快速率与这三种激素的含量高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缺钙诱发大白菜干烧心与细胞壁结构组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缺钙培养诱导大白菜干烧心发生 ,测定心叶组织细胞壁各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随着缺钙天数增加 ,果胶、半纤维素 1(HC1)和纤维素的含量呈平稳上升 ,到缺钙处理后第 2 4天时达到高峰 ,随后急剧下降 ,而半纤维素 2 (HC2 )的含量变化不大 ;醛酸在果胶中的含量逐渐呈下降趋势 ,在HC2中的含量先升后降 ,而在HC1和纤维素中的含量变化不大 ;总糖在HC1和纤维素中的含量呈下降趋势 ,在果胶中的含量先升后降 ,而在HC2中的含量变化不大 ;葡聚糖含量也是先升后降 ,在缺钙处理后第 8天有一高峰值 ;尤其是蛋白质在果胶和纤维素部分中的含量较低且变化不大 ,在HC1中的含量极明显减少 ,而在HC2中的含量却极显著增加。同时 ,细胞壁结构发生相应变化。可见 ,大白菜干烧心的发生与细胞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3.
小麦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质、核酸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每胚总核酸、RNA 和每细胞 RNA 含量均随胚的发育而增加,直到开花后21天达到高峰。每胚蛋白质和每细胞蛋白质含量也相应增加,但每胚蛋白质含量的增加持续到开花后24天。每毫克胚干重为单位的 RNA 含量在胚发育早期有下降,在后期有增加,每毫克胚干重的蛋白质含量也相应变化。每胚 DNA 含量在胚发育早期有增加,但之后即相对稳定。作者对 RNA 含量的变化与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和胚胎发育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柿果实采后软化过程中细胞壁组分代谢和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柿果实采后果胶酯酶活性迅速上升,其活性与果实硬度的下降呈明显的负相关。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增加缓慢,但其活性与果实硬度的下降无明显相关性。β-半乳糖苷酶活性迅速增加,其活性与果实硬度的下降呈明显的负相关。纤维素酶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与果实硬度的下降也呈明显的负相关。伴随着细胞壁水解酶活性的增加,果实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迅速下降,而水溶性果胶含量则迅速上升。柿果刚采收时细胞壁结构完整,3d后细胞壁中胶层基本被溶解,甚至初生壁也局部发生降解。  相似文献   

5.
在开花后6~15天稻胚分化过程中,胚内淀粉、总糖和非还原糖含量逐渐地增加,但在胚器官原基分化完成后淀粉含量明显下降。胚分化期淀粉酶活力增加显著,尤其是β-淀粉酶活力较高,变化幅度大;胚器官原基分化完成后酶活性亦下降。以单位胚干重或每胚细胞计算的结果基本上亦表现了相似的趋势。稻胚分化发育过程中淀粉是处于不断被贮存同时不断被利用的状态,它积极参与了胚胎发育的代谢过程。至于β-淀粉酶可能在降解淀粉、提供能源,为合成蛋白质及纤维素等物质提供碳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胚分化完成后胚乳中淀粉含量仍有少量增加。在胚乳中α-淀粉酶活力低,变化幅度小,而β-淀粉酶活力在发育初期很高,以后下降,但活力仍比α-淀粉酶高,可能它在发育前期亦有类似在胚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缺钙诱发大白菜干烧心与细胞壁结构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钙培养诱导大白菜干烧心发生,测定心叶组织细胞壁各成分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缺钙天数增加,果胶、半纤维素1(HC1)和纤维素的含量呈平稳上升,到缺钙处理后第24天时达到高峰,随后急剧下降,而半纤维素2(HC2)的含量变化不大;醛酸在果胶中的含量逐渐呈下降趋势,在HC2中的含量先升后降,而在HC1和纤维素中的含量变化不不大。总糖在HC1和经纱中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在果胶中的含量先升后降,而在HC2中  相似文献   

7.
应用微量生化分析的方法测定了开花后6~30天水稻幼胚分化过程中的DNA、RNA,蛋白质、类脂和干重的动态变化。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25℃,10小时光照)培养的水稻,在开花后第6~15天,即从第一叶原基形成至胚分化完成期间,每胚总核酸含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在胚发育的早期阶段,DNA、RNA含量迅速增加。此后,在开花后18~30天,核酸含量的增加逐趋减缓。在此过程中,每胚蛋白质、类脂含量和干重也相应增加。然而,以胚干重为单位的DNA、RNA含量却随胚的发育而减少。同时,蛋白质含量仍不断增加。所以,DNA、RNA相对含量的减少,可能是由于细胞内含物和结构物质的增加而引起的。至于平均每个细胞的DNA含量,在整个胚发育过程中几乎稳定;而RNA含量,在胚发育的早期阶段有所增加,以后则基本保持同样水平。在胚发育早期RNA的强烈合成可能与细胞的分化和器官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10±1)℃下贮藏的‘福眼’龙眼果实果肉自溶指数和自溶程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果肉细胞壁干重、原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细胞壁蛋白含量不断减少。果肉果胶酯酶(PE)活性下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在贮藏6~12d以及纤维素酶活性在贮藏0~12d期间均明显增强,到第12天达到活性高峰,之后下降。但在贮藏0~24d期间,PE、PG和纤维素酶仍然保持较高活性,贮藏24d之后快速下降。β-半乳糖苷酶活性在贮藏0~24d期间略有下降,而在贮藏24d后,活性增强,尤其是贮藏30d后,活性急剧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前人们仍不清楚温度是如何影响发育中的大豆(Glycine max L.)种子蛋白质和脂肪积累过程以及基因型不同的大豆是否对温度具有相同的反应。研究拟通过对3个基因型大豆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积累模式研究,以了解温度对种子组分的调节机理。3个基因型大豆品种(Evans,PI132.217,和Proto)种子盆栽在温度为27/20%(中温)的生长箱中生长到开花。在开花后第10天,将其中的一个生长箱的温度调节到35/27℃(高温);另一个调到20/12℃(低温)。生长在高温和中温条件下的大豆,在开花的第21天开始收集豆荚,每3d取1次样。生长在低温条件下的大豆,在开花的第25天开始收集豆荚,每5d取1次样。结果表明,3个基因型大豆种子均在高温下生长快,成熟早,在中温下生长速率最大,低温下生长速率低但种子生长期延长。当种子获得60%-70%总干重时种子脂肪含量达到最大(中温),高温使其提前出现,低温则被推后。在低温下,种子中蛋白质和脂肪两者积累模式相同,但蛋白质积累速率低。在高温和中温条件下,种子蛋白质和脂肪的积累模式不同。在种子获得60%~70%的总干重之前,蛋白质和脂肪积累模式相同,但在种子获得60%~70%的总干重之后,蛋白质积累呈上升趋势,而脂肪积累停止或下降。同时在种子发育的晚期伴随着蛋白质含量增加,淀粉和蔗糖含量快速下降。虽然3个基因型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和脂肪积累模式均明显受温度影响,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和不同生长阶段中高蛋白质品种Proto和PI132.217(蛋白质稳定型)蛋白质含量总是高于低蛋白质品种Evans,而且两者差异显著。这一研究表明温度不能改变品种在蛋白质和脂肪合成上的遗传特性。遗传育种在提高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上仍起决定作用,但是合理的播种时期在提高大豆种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上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雨花三号’水蜜桃果实为试材,分别在5℃(低温)和20℃(常温)贮藏一段时间后,研究桃果实采后细胞壁多糖降解、硬度以及乙烯释放速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乙烯释放高峰明显滞后于果实采后硬度的快速下降期。不同温度下贮藏过程中果实细胞壁多糖变化的对比表明,低温抑制了细胞壁果胶和细胞壁其余组分的变化,从而抑制了果实的软化。富含半乳糖醛酸的果胶主链断裂。果胶和细胞壁其余组分也发生了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等中性糖的损失,说明果胶和细胞壁其余组分的增溶及其侧链中性糖的降解也是桃果实采后软化的重要因素,这可能是由多种相关多糖降解酶的作用所导致的。但半纤维素多糖中中性糖的降解对桃果实采后软化的进程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取食蜂蜜对棉铃虫齿唇姬蜂体内主要代谢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南  罗梅浩  刘鹏  段继伟 《昆虫知识》2008,45(2):204-210
为揭示食物在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生命中所起的作用,测定分析饱食蜂蜜和只取食清水的齿唇姬蜂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随日龄增加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取食蜂蜜对齿唇姬蜂体内主要代谢物质影响显著。10%蜂蜜水和清水饲养的齿唇姬蜂的雌蜂和雄蜂在刚羽化时体内都含有较高水平的糖原、总糖、脂肪和蛋白质。但随着日龄的增加,用清水饲养的雌、雄蜂体内的糖原和总糖含量迅速下降并达到最低水平;而用蜂蜜水饲养的雌、雄蜂随日龄的增加体内的糖原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并且与清水饲养的雌、雄蜂相比,其体内总糖含量反而有所上升。用蜂蜜水饲养的齿唇姬蜂的寿命显著长于用清水饲养的齿唇姬蜂。由于蜂蜜中含有丰富的果糖,所以冷蒽酮反应测定显示,用蜂蜜水饲养的齿唇姬蜂体内果糖含量较高,但却不能在清水饲养的齿唇姬蜂体内测出。2种食物处理的齿唇姬蜂在羽化后体内脂肪含量均有下降;并且随日龄的增加,清水饲养的齿唇姬蜂体内脂肪含量的下降速度明显快于蜂蜜水饲养的齿唇姬蜂。取食蜂蜜水的齿唇姬蜂体内蛋白质含量随日龄无显著变化;而用清水饲养的齿唇姬蜂在羽化后体内蛋白质含量随日龄的增长迅速下降并达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
刺梨果实是优质膳食纤维的良好来源。该研究以‘贵农5号’刺梨果实为材料,测定了果实发育过程中膳食纤维的含量、组分变化及其对光照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在刺梨果实的整个发育过程中,总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在花后40 d之前的幼果期更高,并随着果实的快速发育持续下降,至成熟时分别约占果实干重的24%和16%,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变化平稳,一直维持在干重的8%左右。(2)果胶在花后20 d之前有一快速积累过程,至果实成熟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为膳食纤维主要组分,约占总膳食纤维的60%;花后60 d之前是刺梨果实膳食纤维积累的主要时期。(3)刺梨果实总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中单糖组分主要以半乳糖、葡萄糖为主,而可溶性膳食纤维中单糖组分主要为甘露糖,两类膳食纤维间表现出较大差异。(4)果实套袋遮光不同程度促进了刺梨果实总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总果胶、原果胶的积累,尤其是100%遮光的效应更明显,但对果实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纤维素、木质素、可溶性果胶的积累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常与退变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中生化成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工作测定了椎间盘的髓核和纤维环中的生化成份,结果提示在退变的椎间盘中,糖醛酸,总己糖胺、半乳糖胺均明显下降,而羟脯氨酸的含量明显增加。在退变的纤维环中尚有组成硫酸角质素的主要成份葡萄糖胺量的明显下降。在退变的髓核和纤维环中,总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水的含量呈下降趋势。提示退变椎间盘中蛋白多糖含量降低,组成改变及胶原蛋白的增加可能是诱发椎间盘突出症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罗汉果果实生长发育与内含物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新能  李锋  蒋汉明   《广西植物》1990,10(3):223-227
罗汉果开花授粉后果实体积不断地增大。纵径在授粉后1至3天生长最快,以后逐渐减慢:横径以授粉后9至15天生长最快,30天果实体积停止增长。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含量由低到高变化,总糖含量由低到高不断增加,但还原糖与非还原糖含量的变化有所不同,维生素C含量在生长发育前期最高,随果实发育,其含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5.
五、摘要棉花叶子内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淀粉,占干重的10—13%,绿色幼鈴内也含有较多的淀粉,大约是干重的5—6%。幼鈴内还原糖比叶子多一些。开花后第一天到第二天叶内及幼鈴内淀粉含量下降,而其还原糖则增加,这和幼鈴开始合成纤维素需要糖类作原料有关。幼鈴内合成纤维素的原料主要来自叶内淀粉。根据实验可以认为,硼不仅促进淀粉的合成,还能加强淀粉的水解,所以硼能加速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硼处理叶子时,不仅引起叶内淀粉及还原糖的增加,同时引起鈴内还原糖含量的增加,这说明了硼有促进糖类运输的功能。硼的这些生理功能在处理后24小时就已充分地表现出来。根据实验可以认为硼能减少棉鈴脱落是有生理依据的。根外施硼的适宜浓度为200—400ppm。  相似文献   

16.
鉴测了粳稻胚的发育进程及不同分化发育时期中DNA、RNA、蛋白质、淀粉含量和鲜重、干重、细胞数的变化。 开花后6~13天(胚分化第一到第四叶原基期间)胚细胞数增加时,DNA、RNA含量迅速上升。此后细胞数和DNA、RNA含量都趋于稳定,但RNA在18~25天再次增长。每胚蛋白质和干重基本上随RNA含量相应地变化。 每毫克胚于重的核酸和蛋白质含量在13天出现明显的转折。平均每细胞的DNA含量在整个发育期保持稳定,RNA第一阶段的增长只持续到分化完成的前夕,而蛋白质在25天以前一直增加。 胚内淀粉的累积在整个胚形成期呈现三段斜率不同的直线。以单位干重表示时则在8天左右和21天出现两个高峰,先于RNA和蛋白质两次积累的高峰。 在大分子物质的变化与胚胎发育进程相互关系并与籼稻比较的基础上,将稻胚发育划分为原胚期、分化期、成熟期和休止期。  相似文献   

17.
以两个在自然条件下难开花的甘蔗品种‘ROCl6’和‘ROC22’为材料,研究经光周期诱导甘蔗花芽分化和成花逆转过程中叶片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未分化前,两品种经光周期诱导后叶片可溶性总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从花芽分化诱变期开始,两品种叶片可溶性总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迅速增加,明显高于对照(未分化)。随着花芽进一步分化,其叶片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逐渐降低并低于对照,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蛋白质含量始终高于对照。成花逆转植株在花芽分化前期叶片可溶性总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也高于对照,但低于正常抽穗开花植株;之后随着花芽分化的停止,其叶片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一直保持较稳定的水平,仅蛋白质略有降低。说明甘蔗花芽分化期间大量的基因表达并且合成各种蛋白质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中测定了黄花烟草(Nicotiana rusticaL cv.Gansu yellow flower)愈伤组织生长和由碳水化合物亏缺引起的衰老过程中多聚核糖体类群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以期查明衰老的烟草愈伤组织中蛋白质合成速率与蛋白质含量变化的相关性。 继代培养的烟草愈伤组织经过约5d的生长迟滞期,进入指数生长期,第20天后生长停止,干重缓慢下降;第25天出现类似果实成熟时的呼吸跃变现象,呼吸商(RQ)开始下降,呼吸底物由糖转向游离氨基酸,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烟草愈伤组织在培养20~25d后由生长转向衰老,这时蛋白质含量(占细胞总蛋白的90%~95%)立即降低,第35天降低了26%。代表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多聚核糖体相对含量和总核糖体的相对含量在培养20d后开始减少;两者的比值也降低,这与植物衰老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降低基本一致,表明烟草愈伤组织衰老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降低.与蛋白质合成能力的下降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多聚核糖体的解聚并不伴随有单核糖体的增加,也暗示衰老过程中单核糖体被迅速破坏。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秸秆是纤维组分含量很高的农作物残留物,利用纤维素分解菌生产发酵饲料是当前饲料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它可将纤维素分解为牲畜可利用的糖,同时增加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试验从微生物丰富的土壤中分离到10株能分解纤维素的菌株,分别测定滤纸分解度、CMC酶活、FPA酶活和天然纤维素酶活,筛选出6株对天然秸秆纤维素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通过改变其培养基中天然纤维素的含量,发现随着培养基中天然纤维素含量的增加,酶活力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20.
柿果实采后胞壁多糖代谢及其降解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赵博  饶景萍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6):1199-1202
以富平尖柿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室温下柿果实硬度和细胞壁组分及其降解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柿采后后熟期间果肉硬度持续下降,平均日下降3.1%,其中第7天到第16天下降最快,平均日下降6.9%。碳酸钠可溶果胶(SSP)和24%KOH可溶组分含量持续下降,与果肉硬度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9698和0.8084);而水溶性果胶(WSP)和4%KOH可溶组分含量不断上升,与果肉硬度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566和-0.9392),螯合剂可溶果胶(CSP)与24%KOH不溶组分含量变化缓慢。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Cx)活性均在采后第16天达最高值。相关性分析表明,PG活性上升可能是导致柿SSP含量下降和WSP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而Cx活性则可能引起纤维素以及难溶性的半纤维素(24%KOH可溶组分)向易溶的半纤维素(4%KOH可溶组分)转化,从而导致了柿果肉硬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