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探讨表达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粘附素保守区(AB)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X4072(pYA248-AB)的免疫治疗效果,以及可能的免疫治疗机制,以确定X4072(pYA248-AB)在Hp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建立Hp感染小鼠模型,在该模型中评价X4072(pYA248-AB)治疗Hp感染的效果,运用细菌培养法观察Hp根除率及定植量的改变,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后小鼠脾细胞亚型,IL-2和IL-4细胞依赖株的细胞测活法检测细胞因子,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及肠液中抗AB抗体产生情况.结果表明,免疫治疗后疫苗治疗组根除率为53.3%,显著高于X4072(pYA248)和PBS对照组(P<0.01).未根除Hp的小鼠,疫苗治疗组Hp的定植密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免疫小鼠脾CD4+/CD8+ T淋巴细胞的比值时,发现疫苗治疗组和鼠伤寒菌对照组的比值均显著高于PBS对照组(P<0.05),而疫苗治疗组的比值又显著高于鼠伤寒菌对照组(P<0.05).进一步对细胞因子进行分析发现,与PBS对照组相比免疫治疗组和鼠伤寒菌对照组IL-2和IL-4明显升高(P<0.05).同时,免疫治疗组与鼠伤寒菌对照组相比,IL-4增高明显(P<0.05).针对AB的抗体测定结果发现,仅在免疫治疗组的小鼠肠液中检测到了IgA抗体.免疫治疗组IgG抗体滴度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第二次加强免疫后2周即上升至1∶10 000.动物实验表明,X4072(pYA248-AB)能根除或显著降低Hp在小鼠胃内的定植,其可能的免疫治疗机制包括提高CD4+/CD8+比值,诱导Th1和Th2反应以及产生针对AB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2.
双歧杆菌在冷冻乳中存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冷冻温度、冷冻时间、基质pH以及培养基组成、培养温度、菌龄对两歧双歧杆菌在冷冻乳中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与-35℃冷冻对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0.05);冷冻起始至完全冻结,细胞存活率差异显著(<0.05),而冻结后细胞存活率并不随冷冻时间延长而存在显著差异(>0.05)。冷冻基质最适pH值为5.5~8.0;培养基组成中,吐温80、甘油、蛋白陈、酵母粉可极显著提高细胞抗冷冻性(<0.01)。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筛选出抗冷冻培养  相似文献   

3.
采集全中国 2 7个省、自治区及 4个直辖市昆虫孳生地粉尘、土壤等样品 1 0 80份 ,在其中的40 6份中分离到苏云金芽孢杆菌 965株。镜检可观察到大菱形、小菱形、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镶嵌形和不规则形等 8种主要形态的伴孢晶体 ;采用cryⅠ、cryⅡ、cryⅢ、cryⅣ和cryⅤ基因的通用引物对 2 2 1株Bt分离株进行的PCR检测结果表明 :各类基因的含量依次为cryⅠ >cryⅡ >相似文献   

4.
探讨Listr1遗传位点影响小鼠对疟原虫易感性的可能性及其初步作用机制。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17XL)感染C.B6By Listr1小鼠(BALB/c小鼠基因背景下引入C57BL/6小鼠Listr1遗传位点的同类系小鼠)和BALB/c小鼠,分析二者生存率和感染率的差异;HE染色分析P.y17XL感染后第5天C.B6By Listr1小鼠和BALB/c小鼠肝脏组织损伤情况;定量PCR法检测P.y17XL感染后小鼠肝脏组织第1、2、5天IL-1β、IL-6、TNF-α、IFN-γ的表达含量。结果显示,P.y17XL感染后4~8 d C.B6By Listr1小鼠虫血症水平显著高于BALB/c小鼠(P<0.05)。C.B6By Listr1小鼠于感染后7~9 d全部死亡;而半数BALB/c小鼠于感染后8~9 d死亡,其余BALB/c小鼠至感染后第13天仍存活,两种小鼠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B6By Listr小鼠P.y17XL感染后第5天肝组织HE染色可见到明显的疟色素沉积;而BALB/c小鼠全片基本未见到疟色素的沉积。P.y17XL感染后第2天BALB/c小鼠肝组织IL-6(P<0.05)、TNF-α(P<0.05)mRNA水平显著高于C.B6By Listr1小鼠。结果表明Listr1遗传位点可以影响小鼠对疟原虫的易感性,与肝脏固有免疫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牛源近平滑念珠菌(Candida parapsilosis)为试验菌株,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PCR扩增测序检测ERG11基因突变,Realtime PCR检测ERG11、CDR1、MDR1、MRR1基因的mRNA表达量,探讨耐药相关基因在牛源近平滑念珠菌耐唑类药物中的作用,为牛源近平滑念珠菌的耐药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近平滑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均高于75%,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50%,其中对氟康唑的耐药率最高,达58.3%;所有菌株的ERG11基因中均检测出错义突变A395T,耐氟康唑和剂量依赖菌株的ERG11基因中检测出同义突变T591C;氟康唑耐药组ERG11、CDR1、 MDR1、MRR1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敏感组(P<0.05)。牛源近平滑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具有多重耐药性。牛源近平滑念珠菌ERG11基因中的T591C突变以及ERG11、CDR1、MDR1、MRR1基因的高表达都可能在其对氟康唑耐药性的产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酿酒酵母转座子文库筛选线粒体镁代谢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镁离子对于维持细胞正常功能十分重要,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呼吸道疾病、骨质疏松、心律失常等多种疾病都与镁代谢失衡有关.MRS2 基因编码线粒体镁离子转运蛋白,MRS2缺失会导致酵母线粒体镁离子浓度下降、线粒体内Ⅱ型内含子剪接缺陷和非发酵碳源培养基上的生长缺陷.为了增进对线粒体镁离子代谢调控基因的了解,利用酿酒酵母mTn-lacZ/LEU2转座子文库筛选MRS2的抑制基因,发现线粒体载体家族成员YMR166C基因的缺失可以挽救MRS2基因缺失突变体的生长缺陷、Ⅱ型内含子剪接缺陷,并可以调节线粒体镁离子浓度,首次发现YMR166C是线粒体镁代谢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7.
根据硫色曲霉木聚糖酶基因xynAxynB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获得574 bp、594 bp的目的基因片段.两段DNA分别用EcoRⅠ/BamHⅠ、BglⅡ/HindⅢ酶切后,连接到载体pET-28a(+)的多克隆位点,构建了xynAxynB融合表达载体pET-xynAB,即在木聚糖酶A和B之间引入了7个氨基酸的寡肽序列(GlyGlyGlySerGlyGlyGly).将pET-xynAB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SDS-PAGE检测到了一条约50 ku的特异性表达条带.Ni-NTA柱纯化后的特异性蛋白经8 mol/L脲素变性,梯度透析使蛋白质复性.酶学性质分析表明,该重组木聚糖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4.4.在pH 2.4~5.4范围内,酶的相对活性都在75%以上,重组酶在80℃保温30 min还有近50%的残余酶活.不同种类的金属离子对重组酶的活力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8.
用PCR方法从海洋单细胞蓝藻聚球藻7002(Synechococcus sp. PCC 7002)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藻蓝蛋白β亚基基因(cpcβ)的上游序列(Pcpcβ),及编码谷氨酰胺合成酶的glnA基因片段.以Pcpcβ作为启动子、以glnA基因片段作为整合平台,构建含有小鼠金属硫蛋白-Ⅰ(mMT-Ⅰ)cDNA的同源整合表达载体pKGC-MT.通过自然转化法将整合表达载体导入聚球藻7002中,经氨苄青霉素筛选,得到遗传性状稳定的转基因藻.PCR检测证明mMT-Ⅰ基因已整合到蓝藻基因组DNA上;蛋白质印迹表明mMT-Ⅰ已在蓝藻中表达;ELISA结果显示mMT-Ⅰ在蓝藻中的表达量约为800 μg/g.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明确miR-23b-3p对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并确定这种作用是通过靶向基因PDE4B来实现的。基于实验室前期转录组测序结果,以筛选得到的山羊肌内脂肪细胞分化前后差异表达的miR-23b-3p为切入点,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技术检测miR-23b-3p在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从形态学水平和分子水平确定miR-23b-3p对脂肪分化及脂肪分化标志基因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以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确定miR-23b-3p的下游靶基因,明确miR-23b-3p与预测靶标基因的靶向关系。结果表明,过表达miR-23b-3p后山羊肌内脂肪细胞脂滴积聚减少,成脂标志基因AP2、C/EBPαFASNLPL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C/EBPβDGAT2、GLUT4和PPARγ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干扰miR-23b-3p表达后,山羊肌内脂肪细胞中脂滴积聚增多,ACCATGLAP2、DGAT2、GLUT4、FASNSREBP1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C/EBPβLPLPPARγ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PDE4B可能为miR-23b-3p的靶标基因,且过表达miR-23b-3p后极显著降低PDE4B的mRNA表达水平(P<0.01),干扰miR-23b-3p后PDE4B的mRNA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结果表明,miR-23b-3p与PDE4B基因存在靶向关系。miR-23b-3p通过靶向PDE4B基因调控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能够携带较大外源基因的犬2型腺病毒E3区缺失性载体,以犬2型腺病毒全基因组质粒pPolyⅡ-CAV-2及E3区重组质粒pVAX-E3为基础,缺失1381bp的E3区片段(92.6%的E3区全序列),插入Linker-NF(内含NotⅠ、ClaⅠ、FseⅠ多克隆位点),获得重组载体质粒pPolyⅡ-CAV-2-ΔE3(NF)(31.9kb)。以AscⅠ和PmeⅠ双酶切,游离重组基因组,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下,转染MDCK细胞系,获得了E3区缺失的重组病毒CAV-2-ΔE3(NF)。通过病毒的形态学观察,血凝性、生长特性、感染性实验证明,该重组病毒与母源病毒没有差异。重组病毒CAV-2-ΔE3(NF)可以作为载体表达外源基因,其外源基因插入片段不小于3.3kb。  相似文献   

11.
FabB 和FabF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粪肠球菌基因组中有2个与大肠杆菌fabF同源的基因:fabF1fabF2,缺少与fabB同源的基因. 用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V583总DNA为模板,PCR扩增 fabF1fabF2基因, 以pBAD24为载体,构建了重组质粒pHW13(fabF1)和pHW14(fabF2). 体内体外研究显示: fabF1基因能互补大肠杆菌fabB突变, FabF1具有β酮脂酰ACP合成酶Ⅰ(FabB)活性;fabF2能互补大肠杆菌fabF突变,FabF2 具有β酮脂酰ACP合成酶Ⅱ(FabF)活性. 同时发现粪肠球菌FabF2不同于大肠杆菌FabF,它还拥有微弱β酮脂酰ACP合成酶Ⅰ(FabB)活性,可使大肠杆菌fabB突变株产生少量的不饱和脂肪酸. 上述结果表明,FabF类酶 (FabF like enzyme) 同样可以具有β酮脂酰ACP合成酶Ⅰ(FabB) 活性.  相似文献   

12.
SQUAMOSA启动子结合蛋白(SBP box)是植物特异性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不同‘铁观音’、‘黄棪’、‘舒茶早’和‘龙井43’茶树基因组的SBP基因进行鉴定和比较,通过qRT PCR技术分析CsTGY_SBP家族成员在不同茶树品种中的表达模式,为探究SBP基因在茶树杂种和亲本上的遗传规律提供参考。结果显示:(1)在茶树品种‘铁观音’、‘黄棪’、‘舒茶早’和‘龙井43’基因组中分别鉴定出21个、25个、24个和23个SBP家族基因。(2)系统进化树将其分为8个亚家族,共线性分析发现茶树和拟南芥、葡萄的SBP基因共线性关系与水稻相比更强,同物种内发现‘铁观音’与‘黄棪’的共线性关系更显著。(3)qRT PCR结果表明,CsTGY_SBP5、CsTGY_SBP9和CsTGY_SBP14在F1‘金观音’中呈中亲表达的模式;大部分CsTGY_SBPs基因在F1‘黄观音’呈低于双亲表达模式,CsTGY_SBP5和CsTGY_SBP8在F1‘金牡丹’中显著高于亲本;CsTGY_SBP5、CsTGY_SBP7、CsTGY_SBP12、CsTGY_SBP16和CsTGY_SBP18在F1‘紫玫瑰’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亲本,呈超高亲表达的模式;CsTGY_SBPs基因在F1‘紫牡丹’中整体表达趋于亲本铁观音,在F1‘瑞香’中整体呈现低于亲本‘黄棪’的表达模式。研究表明,CsTGY_SBP5在F1‘金牡丹’和F1‘紫玫瑰’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亲本,推测CsTGY_SBP5可能是茶树杂种优势的重要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3.
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植物抵御生物压和非生物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利用RACE-PCR技术从玉米体内克隆得到一个编码谷胱甘肽转运蛋白的基因ZmGT1.利用缺失谷胱甘肽转运子基因的突变型酵母菌(hgt1Δ)研究ZmGT1基因的生理功能发现,ZmGT1基因能够修复hgt1Δ突变型酵母菌在谷胱甘肽(GSH)作为唯一硫源的培养基中的生长,并且具有调控谷胱甘肽轭合物GS-N-ethylmaleimide (GS-NEM)吸收的功能.ZmGT1基因在玉米幼苗的各个不同器官均有表达,其中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更高.玉米ZmGT1基因能够被除草剂阿特拉津强烈地诱导,经过阿特拉津处理96 h后,玉米叶片中ZmGT1基因的表达量提高约4~5倍,该结果表明,谷胱甘肽转运蛋白在玉米解毒外源有害物质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摘要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探讨Hp感染对糖脂代谢和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胃泌素17(G-17)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Hp检查的117例健康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Hp感染情况,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的影响因素。将体检者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对比两组血糖、血脂指标以及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结果:117例受试体检者中Hp阳性49例,阳性率为41.88%,其中男性感染率为50.85%(30/59),显著高于女性感染率的32.76%(19/58)(x2=10.537,P=0.001)。不同年龄体检者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体检者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经常喝生水、经常在外就餐、经常吃辛辣食物、有家人Hp感染史是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Hp阳性组的空腹血糖(FPG)、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高于Hp阴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则低于Hp阴性组(P<0.05)。Hp阳性组的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均高于Hp阴性组(P<0.05)。结论:饮酒、经常喝生水、经常在外就餐、经常吃辛辣食物、有家人Hp感染史是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的危险因素,糖脂代谢及血清PGⅠ、PGⅡ、G-17水平变化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6.
LCRG1基因( laryngeal carcinoma related gene1,LCRG1 )是一个新的喉癌候选抑瘤基因,其转录调控机制一直未被阐明.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介导对LCRG1基因 (-169~+127)区域进行剪切体分析,将LCRG1基因最小启动子定位于-169~-57.应用连接体扫描突变体分析,将关键顺式作用元件确定在-137~-122.生物信息学提示该区存在SP1、E2F1/DP1、EKLF和ZF9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利用已知反式作用因子与报告基因质粒进行共转染,提示Spl为有效的反式作用因子,且能上调LCRG1基因的表达.凝胶迁移阻滞实验确定LCRG1基因关键的顺式作用元件区域具有Spl结合位点.LCRG1基因启动子-137~-122片段在该基因表达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为LCRG1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螺旋霉素(SP)为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含有螺旋霉素Ⅰ、Ⅱ和Ⅲ个组分,其结构的差异为16元内酯环的C3上分别连接羟基(SPⅠ)、乙酰基(SPⅡ)和丙酰基(SPⅢ);SPⅡ和SPⅢ是在相同的3-O-酰基转移酶催化下SPⅠ进一步酰化的产物。SPⅠ、SPⅡ和SPⅢ在生物学活性方面无大差异。为简化螺旋霉素组分,便于今后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改造,根据碳霉素和麦迪霉素生物合成中的3-O-酰基转移酶序列,设计了简并性PCR引物,并采用SON-PCR(single oligonucleotide nested PCR)方法,从螺旋霉素产生菌S. spiramyceticus F21中进行特异性扩增,获得了螺旋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sspA)及其侧翼序列,共约4.3kb(其中的3457nt DNA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DQ642742)。采用DNA同源双交换技术对S. spiramyceticusF21中的sspA进行了删除。对螺旋霉素原株和sspA缺失变株进行发酵产物提取和HPLC分析表明:原株中SPⅠ、SPⅡ和SPⅢ的相对含量分别为7.8%、67%和25%,变株中则分别为72%、18%和9.6%;变株主要组分为SPⅠ。螺旋霉素sspA缺失变株的获得为螺旋霉素组分简化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改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螺旋霉素(SP)为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含有螺旋霉素Ⅰ、Ⅱ和Ⅲ个组分,其结构的差异为16元内酯环的C3上分别连接羟基(SPⅠ)、乙酰基(SPⅡ)和丙酰基(SPⅢ);SPⅡ和SPⅢ是在相同的3-O-酰基转移酶催化下SPⅠ进一步酰化的产物。SPⅠ、SPⅡ和SPⅢ在生物学活性方面无大差异。为简化螺旋霉素组分,便于今后对其结构进行进一步改造,根据碳霉素和麦迪霉素生物合成中的3-O-酰基转移酶序列,设计了简并性PCR引物,并采用SON-PCR(single oligonucleotide nested PCR)方法,从螺旋霉素产生菌S. spiramyceticus F21中进行特异性扩增,获得了螺旋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sspA)及其侧翼序列,共约4.3kb(其中的3457nt DNA序列已被Genbank收录,DQ642742)。采用DNA同源双交换技术对S. spiramyceticusF21中的sspA进行了删除。对螺旋霉素原株和sspA缺失变株进行发酵产物提取和HPLC分析表明:原株中SPⅠ、SPⅡ和SPⅢ的相对含量分别为7.8%、67%和25%,变株中则分别为72%、18%和9.6%;变株主要组分为SPⅠ。螺旋霉素sspA缺失变株的获得为螺旋霉素组分简化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改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番茄复三螺旋基因响应外源激素和非生物胁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三螺旋(double trihelix)基因在植物形态建成和植株抗逆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该研究以番茄自交品种AC++为试验材料,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与qRT PCR技术对5个复三螺旋成员(SlGTL1~SlGTL5)在番茄体内不同器官的表达模式、以及基因对激素与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进行表达分析,以探讨番茄复三螺旋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番茄中含有5个复三螺旋基因(SlGTL1~SlGTL5);进化树分析表明,番茄复三螺旋基因具有物种特异性。(2)qRT PCR分析显示,番茄SlGTL3基因在根和茎中特异表达,其他4个基因均在果实中较高表达,表明不同番茄复三螺旋基因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3)激素诱导表达结果显示,SlGTL1只响应ABA(1种)激素,而SlGTL5基因可响应4种激素,且速度较快。(4)非生物胁迫诱导证实,SlGTL3、SlGTL5基因可响应盐胁迫,SlGTL3~SlGTL5基因可响应极端温度,SlGTL3和SlGTL4基因可响应机械损伤;SlGTL1、SlGTL4和SlGTL5可响应脱水胁迫。研究认为,SlGTL3的功能可能与植株形态建成和非生物胁迫有关,其他4个基因的功能可能与果实的发育有关;推测SlGTL1可能与ABA信号途径有关,SlGTL5快速响应多种激素,可能位于信息传递的节点,其功能可能与信号传递有关。  相似文献   

20.
高亲和性K+转运蛋白(high-affinity K+ transporter,HAK)是植物中最重要的K+转运蛋白家族之一,在植物K+吸收和转运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为探究甜菜BvHAK基因家族成员生物学功能及基因表达模式,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保守基序、三维结构、互作网络、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并通过qRT-PCR分析了盐胁迫下BvHAKs基因在甜菜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共鉴定出10个甜菜BvHAK基因家族成员,含有8-10个外显子、7-9个内含子;平均氨基酸个数为778.30,平均分子量为88.31 kDa,等电点为5.38-9.41,跨膜区为11-14个。BvHAK4-5-7-13定位在质膜,而其余定位在液泡膜。系统进化分析发现,高等植物HAK可分为5个簇,分别为Ⅰ、Ⅱ、Ⅲ、Ⅳ和Ⅴ簇,其中Ⅱ簇成员可进一步分为Ⅱa、Ⅱb和Ⅱc等3个亚簇;BvHAK家族成员则分布在前4簇,分别含有1、6、1和2个成员。甜菜BvHAK基因家族主要含有胁迫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和生长发育响应元件。进一步对BvHAK基因在盐处理下甜菜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50和100 mmol/L NaCl不同程度地诱导甜菜地上部和根部BvHAK基因家族成员的表达;高盐(150 mmol/L)则下调了其在地上部的表达水平。这些结果表明,BvHAK基因家族在响应盐胁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