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保守区(AB)蛋白的体外安全性、免疫原性和黏附作用,以确定AB在Hp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ELISA法测定Hp感染者血清中抗AB抗体,四唑盐比色法(MTT)测定T细胞对AB的增殖反应,流式细胞术检测AB致T细胞表达FasL的作用,二苯胺(DPA)法测定AB致T细胞凋亡率,光镜计数法研究AB抗体对Hp与胃癌细胞黏附的影响.ELISA法共检测了55份血清,以快速尿素酶实验(RUT)作为平行对照,两法的评价判断一致性程度的指标卡帕系数为0.76. 同时,低剂量AB即可刺激Hp+T细胞的增殖.体外安全性实验表明,AB无明显调节T细胞表达FasL的作用以及无明显致HpT细胞凋亡的作用. AB抗血清能部分阻断Hp与胃癌细胞系的黏附,在光镜下表现为经抗AB兔血清预处理后,每细胞周围黏附的细菌数较免疫前兔血清预处理组显著减少(P<0.05).研究表明AB是安全的、具有免疫原性的Hp菌体成分,既可以刺激体液免疫,又能够提高细胞免疫,并且其抗体还可防止Hp与胃上皮细胞的黏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基因探针应用于微生态研究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制备双歧杆菌属和部分种的地高辛标记16S rRNA寡核苷酸探针,初步应用于微生态制剂鉴定和临床肠道微生态检测,评价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在肠道微生态研究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探针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地高辛标记的双歧杆菌属和种的共6种寡核苷酸基因探针与标准菌株杂交后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属探针95%、75%,青春双歧87.5%、90%,两歧双歧87.5%、87.5%,短双歧87.5%、92.5%,婴儿双歧75%、95%,长双歧75%、100%。结论寡核苷酸基因探针用于肠道细菌的鉴定显示出一定前景,加大探针的种类与扩大调查范围有可能使该技术替代现有细菌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表面抗原免疫保护作用的体外与活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调查幽门螺杆菌(Hp)几种表面蛋白体外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在小鼠体内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评价Hp全菌抗原、尿原酶(Urease)、黏附素(hpaA)、外膜蛋白25(Hop25)和38(Hop38)对人外周血T细胞及小鼠CD4^ T细胞增殖的影响;与佐剂合用,评价上述重组蛋白对小鼠Hp感染的免疫预防作用。结果:Urease和Hop25可刺激人及鼠T细胞增殖,hapA只能刺激Hp^ PBL增殖,而Hop38则有毒性作用;Hop25和Hop38均可产生60%的完全保护,hpaA可产生100%的部分保护即降低细菌定植密度,而Urease只能产生40%的部分保护。结论:外膜蛋白可能是一组高效的Hp疫苗免疫原;其长期免疫效果及对T细胞功能的活体调节作用尚需进一步评价。国际上尚未见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Thl细胞因子IFN-γ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对胃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胃上皮细胞经IFN-γ处理后,流式细胞术测定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和Hp的黏附,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对Hp致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IFN-γ可诱导胃上皮细胞表达MHCR类分子,进而增加Hp的黏附。IFN-γ本身即可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并可促进Hp诱导的胃上皮凋亡。结论:Thl细胞因子IFN-γ参与并加剧了Hp感染所致的胃黏膜炎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感染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 pylori)SS1株BALB/c小鼠感染模型 ,研究H pylori胃内定植及胃黏膜病理变化。 方法 :BALB/c小鼠胃内分别接种体外培养的H pyloriSS1株 (实验组 )或PBS(对照组 ) ,组织学方法评价H pylori定植及胃黏膜病理变化。结果 :所有对照组小鼠胃组织未见H pylori定植 ,胃组织也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 ;而所有实验组小鼠在感染H pylori 12周后 ,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及胃小凹顶端可见大量H pylori,胃体及胃窦交界处、胃体及胃底交界处最多 ;胃组织可见到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 ,感染H pylori 2 4周后 ,胃组织炎性反应加重。结论 :用胃内接种方法建立了小鼠H pylori感染及其相关性胃炎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原位杂交及原位PCR检测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建立了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原位杂交和原位PCR技术,采用PCR掺入的方法标记原位杂交的生物素探针,6份HP阳性胃活检组织冰冻切片杂交均为阳性,6份阴性对照组织为阴性。9/12份HP阳性对照组织石蜡切片杂交阳性,2份阴性对照切片为阴性。3份阳性对照猫胃粘膜冰冻切片杂交也是阳性。原位PCR的引物来自HP的16srRNA基因,在扩增过程掺入生物素基因。4/4例HP阳性人胃粘膜冰冻切片原位扩增阳性,2/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非小细胞性肺癌的P53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P53蛋白半衰期短,用普通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出。而突变后的P53蛋白主要通过与病毒蛋白结合使其稳定性增强,延长其半衰期,从而细胞内P53蛋白增多,使用普通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即可检出。Iggo等通过对P53蛋白和p53基因的检测分析,发现p53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可以预示p53基因产生了点突变,从而可以采用较简便的方法来对  相似文献   
8.
探讨幽门螺杆菌重组蛋白脂质体疫苗的免疫预防作用及可能的免疫机制.用逆向蒸发法制备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组分包裹的重组蛋白和/无免疫佐剂的口服疫苗,并用透射电镜测定其粒径.BALB/c小鼠分为6组,分别通过灌胃方法给予PBS、空白脂质体、UreB重组蛋白 CT、脂质体包裹UreB重组蛋白、脂质体包裹UreB重组蛋白和CT、脂质体包裹(UreB Kat CT),每周1次共4次,末次攻击2周再用活幽门螺杆菌(Hp)攻击3次,5周后处死小鼠,行胃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Hp的定植半定量、炎症程度及其炎症活动度的评分.RT-PCR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γ-干扰素(INF-γ)和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脂质体疫苗电镜下负染,显示粒径为(0.7±0.2)μm.PBS组、空白脂质体组、UreB重组蛋白 CT组、脂质体包裹UreB重组蛋白组、脂质体包裹UreB重组蛋白和CT组、脂质体包裹(UreB Kat CT)组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0(0/11)、0(0/11)、58.3%(7/12)、54.5%(6/11)、63.6%(7/11)、75.0%(9/12),UreB重组蛋白 CT组免疫保护率与脂质体包裹UreB重组蛋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脂质体包裹UreB重组蛋白 CT组免疫保护率与脂质体包裹(UreB Kat CT)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疫苗组Hp定植评分均明显低于PBS和脂质体对照组(P<0.01),且UreB Kat双价疫苗组较三个单价疫苗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疫苗组不仅能降低Hp的定植,而且能减轻Hp造成的小鼠胃黏膜的局部慢性炎症反应(P<0.05),但各疫苗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Hp攻击后,与对照组比较,各疫苗组脾淋巴细胞INF-γmRNA水平较低(P<0.05),而IL-4mRNA水平则较高(P<0.05),各疫苗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在小鼠Hp感染模型中脂质体能部分代替霍乱毒素的免疫佐剂作用,在Hp攻击后,未经免疫小鼠体内诱导以Th1为主应答,免疫小鼠体内则诱导以Th2为主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
贝飞达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贝飞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观察益生菌制剂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将贝飞达1 260 mg(治疗组)、柳氮磺胺吡啶1 g(对照组),溶解于100ml生理盐水中,睡前排便后保留灌肠每晚1次,1个疗程2周。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电子结肠镜。结果 χ^2统计2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贝飞达灌肠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直肠炎有效。  相似文献   
10.
双歧杆菌寡核苷酸探针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人类肠道微生态中 ,双歧杆菌是仅次于类杆菌和优杆菌的第三大菌属。双歧杆菌可能占全部可培养肠道菌群总数的 2 5 % ,所以是肠道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由于双歧杆菌能提高肠道微生态的定植抗力 ,有效拮抗致病菌的侵入 ,并被认为是基本不致病的微生物 ,所以已成为应用十分广泛的益生菌 [2 ]。成人最常见的分离菌为青春双歧、长双歧、短双歧杆菌等 ,婴儿双歧常见于婴儿。传统的鉴定以形态学和表型 (如胞内和胞外碳水化合物酶的酵解试验 )作为基础 ,不仅耗费大量时间精力 ,而且由于双歧杆菌是专性厌氧菌 ,一般不通过酵解途径获得能量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