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比较桃品种‘双久红’和‘川中岛白桃’果实成熟前后20 d内果肉硬度、细胞壁成分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变化的结果表明,桃果实成熟5 d后,‘双久红’桃果实的硬度、纤维素含量和原果胶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川中岛白桃’:从成熟前15 d开始,‘双久红’的水溶性果胶含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均极显著低于‘川中岛白桃’;整个成熟期间,‘双久红’的果胶甲酯酶活性明显低于‘川中岛白桃’。相关分析表明,果实硬度与原果胶、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可溶性果胶含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比较桃品种‘川中岛白桃’和‘双久红’成熟前后20d内果肉硬度与几种矿质元素之间关系的结果表明:两品种桃在成熟前后20d内,P、Mg、Zn、Cu的含量均持续下降,N、Fe、Mn的含量则均呈上升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果实硬度与P、Mg、Zn、Cu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和Fe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Mn含量与‘川中岛白桃’果实硬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双久红’果实硬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比较桃品种'川中岛白桃'(一般常规桃)和'双久红'(硬肉桃)成熟前后20 d内果肉硬度、乙烯释放量和活性氧代谢有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两品种桃成熟前后20 d内O2产生速率、H2O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脂氧合酶(LOX)活性均持续上升,'双久红'果实明显低于'川中岛白桃';在成熟前20 d内两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POD)活性均呈下降趋势,果实成熟后20 d内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而POD活性则持续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成熟前20~10 d内上升.以后呈下降趋势.果实成熟后'双久红'的SOD、POD和CAT活性均明显的高于'川中岛白桃'.  相似文献   

4.
以优选荔波野生梅单株‘荔波-3’和‘荔波-11’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果梅果实在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荔波-3’和‘荔波-11’果梅果实中柠檬酸和苹果酸主要在果实发育后期积累,花后140d两品种的柠檬酸积累量达到最大,且果实中总酸的积累量也相应的达到最大值。(2)柠檬酸积累量与柠檬酸合成酶(C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荔波-11’因CS活性高于‘荔波-3’,使得其果实成熟时的柠檬酸含量高于后者。(3)苹果酸积累量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和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NADP-苹果酸酶(NADP-ME)活性呈负相关关系;在花后45~100d内,果梅果实中PEPC和NAD-MDH活性迅速升高,而NADP-ME活性相对较低,使苹果酸积累量迅速增加;在花后120~140d,‘荔波-3’果实中PEPC、NADP-MDH活性显著高于‘荔波-11’,而其NADP-ME活性低于‘荔波-11’,导致成熟时‘荔波-11’的苹果酸含量高于‘荔波-3’。可见,果梅果实的有机酸主要在果实发育后期积累,有机酸积累差异受多个酶协同调控;苹果酸的积累差异主要由NAD-MDH、PEPC和NADP-ME活性协同变化引起,柠檬酸积累差异主要受CS活性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前果面喷施钙制剂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北大核心CS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士’、‘金冠’和‘粉红女士’3个苹果品种为试验材料,并用氯化钙、硝酸钙和氨基酸钙3种钙制剂在采前30 d对果实进行喷施处理,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基本果实品质指标,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测定果实香气等13项品质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加权求和等方法对钙制剂处理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以探究比较钙制剂对不同品种苹果果实品质的改进效果,为提高苹果果实品质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采前钙处理对‘富士’和‘金冠’的单果重影响不显著,但‘粉红女士’采用氯化钙和氨基酸钙处理后单果重显著上升。(2)采前用氯化钙处理显著提高了苹果果实的糖酸比和硬度等;硝酸钙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果皮亮度和色泽饱和度等;氨基酸钙处理则显著提升了果实的各类香气物质含量。(3)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经氯化钙、硝酸钙和氨基酸钙处理后,各品种苹果果实品质的综合得分均高于对照,且以氨基酸钙处理后果实的品质综合得分最高。研究发现,采前30 d钙处理可有效提升苹果果实的色泽、糖酸比、硬度以及香气等品质,且以氨基酸钙的处理效果最佳,而且对‘粉红女士’苹果果实品质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不同梨品种果实有机酸含量变化与相关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梨品种‘鸭梨’、‘茌梨’和‘八里香’为试材,对不同品种果实有机酸积累及相关酶活性随发育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探讨果实有机酸含量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果实成熟时的总有机酸含量以‘茌梨’最高,‘鸭梨’次之,‘八里香’最低,且3品种间总酸含量差异显著。(2)果实发育后期,‘鸭梨’、‘茌梨’和‘八里香’的柠檬酸含量几乎相同,而苹果酸的含量差异显著,说明苹果酸是引起品种间总酸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3)在苹果酸代谢中,不同品种间NADP-ME酶活性在果实发育后期差异显著,而NAD-MDH和PEPC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表明NADP-ME酶是引起‘鸭梨’、‘茌梨’和‘八里香’成熟果实苹果酸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4)不同品种的柠檬酸代谢酶CS、Cyt-ACO、Mit-ACO和NAD-IDH的活性变化趋势一致,且成熟时无显著差异,表明它们不是引起梨果实酸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5)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有机酸含量与相关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苹果酸和柠檬酸代谢酶共同影响梨果实的酸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幼果期喷钙对‘黄金梨’采后果实贮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金梨’(Pyrus pyrifolia cv.‘Whangkeumbae’)为试材,研究幼果期喷0.5%氨基酸钙和0.5%硝酸钙对套袋果实采后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旨在为延长‘黄金梨’果实贮藏期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在‘黄金梨’幼果期喷钙可以有效保持贮藏期间果实硬度,降低乙烯释放量;减少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提高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两种钙处理均可以增加贮藏期‘黄金梨’果实中原果胶含量,降低可溶性果胶含量,对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改善了果实的贮藏性能。两种喷钙处理中,氨基酸钙的综合效果优于硝酸钙。因此,在幼果期喷钙(尤其是氨基酸钙)是有效延缓采后‘黄金梨’果实衰老、提升贮藏性能的重要措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梅果实发育进程中的碳水化合物代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乌紫’和‘荸荠’两个杨梅品种为试材,测定了干鲜重、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蔗糖和己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杨梅果实的干鲜重、含糖量的快速增长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快速下降均发生在果实发育后期。成熟‘乌紫’杨梅果实的蔗糖含量约占总糖的2/3以上,而‘荸荠’杨梅仅为总糖的49%。‘荸荠’杨梅的转化酶和蔗糖合酶分解活性随着果实发育呈上升趋势,‘乌紫’杨梅的则变化不大。两个品种的蔗糖磷酸合酶活性随着果实发育呈上升趋势,但蔗糖合酶合成活性到果实发育中期后下降。两个品种的己糖激酶活性变化相似,但果糖激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9.
李泽坤  陈清西 《西北植物学报》2015,35(10):2056-2061
以可溶性总糖含量差异明显的2个橄榄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蔗糖、葡萄糖、果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并对果实糖积累与酶活性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明确不同橄榄品种果实糖积累差异的生理基础,为进一步在代谢与分子水平探讨橄榄果实糖积累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蔗糖快速积累期是橄榄品种间果实蔗糖积累差异的关键时期,并影响成熟时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的高低,其中‘马坑22’蔗糖快速积累期较长,增长幅度较大,成熟时可溶性糖含量高;成熟时‘马坑22’、‘檀头23’果实内己糖与蔗糖比分别为0.668、0.904。(2)在蔗糖快速积累期内,‘马坑22’酸性转化酶(AI)活性低于‘檀头23’,为其蔗糖积累创造条件,而中性转化酶活性高于后者则有利于其增加果实库强;两品种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变化差异不大,说明SPS不是蔗糖积累的关键酶;‘马坑22’蔗糖合成酶(SuSy)合成方向活性在花后144~186d增幅显著高于‘檀头23’,说明SuSy为果实蔗糖积累的关键酶。(3)‘马坑22’蔗糖快速积累主要依靠SuSy合成方向活性变化促进蔗糖合成,‘檀头23’蔗糖快速积累主要依靠SuSy分解方向活性变化促进蔗糖直接进入果实。  相似文献   

10.
研究粒重差异较小、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差异大的小麦品种‘川麦107’和‘川麦36’籽粒发育过程中激素含量变化与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之间关系的结果表明,‘川麦36’蛋白质含量一直高于‘川麦107’的,而其淀粉含量一直低于‘川麦107’;‘川麦36’籽粒中ZR初始含量和IAA峰值高些,开花后5~20d籽粒中ZR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IAA峰值与此期的蛋白质积累速率跃变相对应。两品种籽粒中GA峰值与蛋白质含量的低谷相对应,开花后5~30d的籽粒中GA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川麦107’籽粒中GA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以‘金冠’苹果及其优系‘SGP-1’为试材,测定果实发育期间有机酸组分、含量和苹果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以探索苹果有机酸积累的关键时期和关键酶,揭示果实低酸成因。结果表明:(1)苹果果实发育期间,‘SGP-1’的有机酸含量显著低于‘金冠’,成熟时仅为‘金冠’的二分之一,且主要由苹果酸、奎宁酸、酒石酸和柠檬酸组成,幼果期以奎宁酸为主,成熟期以苹果酸为主。(2)‘SGP-1’的苹果酸含量显著低于‘金冠’,其在幼果期和膨大期变化规律与‘金冠’相反,且积累关键时期和快速下降期早于‘金冠’;‘SGP-1’果实其余酸组分含量变化趋势与‘金冠’基本一致,但在幼果期显著高于‘金冠’,在成熟期与‘金冠’差异不显著。(3)‘SGP-1’的苹果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在幼果期均显著高于‘金冠’,成熟期持平或显著低于‘金冠’;幼果期MDH活性和成熟期ME活性在两材料间变化规律相反。(4)‘SGP-1’的幼果期苹果酸积累与PEPC和VHA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同期‘金冠’则与MDH、PEPC和VHA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SGP-1’膨大期苹果酸积累与MDH、PEPC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PEPCK和VHA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同期‘金冠’则与PEPC、ME和VHP活性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二者成熟期苹果酸积累均与MDH、PEPC、ME和VHP活性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SGP-1’是以苹果酸为主的低酸型‘金冠’苹果变异优系,对苹果酸积累起主要调控作用的酶种类和活性与‘金冠’不同,导致了‘SGP-1’的低酸品质,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索果实低酸形成机理和培育高糖低酸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桃果实采后微粒体膜Ca2+-ATPase活性与膜脂过氧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常温(25℃)和低温(4℃)贮藏的迎庆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其果实硬度、呼吸强度进行了测定,并对微粒体膜Ca^2+-ATPa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自由基变化和膜的伤害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桃果实衰老,常温贮藏的果实硬度迅速下降、微粒体膜上的Ca^2+-ATPase活性、SOD活性和O2-产生速率均呈跃变式变化,先升高后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逐渐增加;与常温相比,低温可以抑制果实硬度的下降、呼吸速率、Ca^2+-ATPase和SOD活性的下降及推迟峰值的出现,同时降低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以上结果表明,桃果实衰老与细胞质内Ca^2+稳态的破坏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加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串番茄果实硬度、果肉硬度和有机酸含量均下降,糖酸比升高,风味由酸变甜,但这些指标的变化幅度均小于普通番茄。贮藏前、中期,两种番茄果实的还原糖含量变化较一致;贮藏末期,普通番茄的还原糖含量急剧下降,而串番茄则略有回升。不同品种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Vc)含量变化差异较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普通番茄及串番茄品种‘ST03’的Vc含量变化幅度较小,而串番茄品种‘ST02’和‘ST04’变化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
用电镜和细胞化学技术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节部“韧皮部结”发育过程中Ca^2+-ATP酶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在“韧皮部结”形成期,仅细胞质膜和细胞核上具有很高的Ca^2+-ATP酶活性;随着“韧皮部结”的发育,发育期细胞质膜上的Ca^2+-ATP酶活性较形成期有所降低,而细胞核上仍保持较高的Ca^2+-ATP酶活性,胞间连丝、运输小泡膜上都具有Ca^2+-ATP酶活性;发育后期,液泡膜及内质网上也开始出现Ca^2+-ATP酶沉积物;成熟期的“韧皮部结”细胞质膜上的Ca^2+-ATP酶活性较发育期有所升高,并且在“韧皮部结”成熟的过程中,细胞核、内质网、胞间连丝、质体膜和细胞质降解物上始终都有较高的Ca^2+-ATP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韧皮部结”细胞具有活跃的生理代谢以及频繁的共质体运输和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5.
黄果柑为桔和橙的天然杂交种。以5年生黄果柑果树为材料,设置9个不同钙处理,研究钙对黄果柑果实成熟后期3种抗氧化酶(CAT、POD和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果面喷钙后增大了黄果柑成熟后叶片、果皮和果肉中钙的含量,且显著高于CK。钙处理后黄果柑果实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CK,果实成熟后10 d CAT和SOD活性出现一个高峰,之后迅速降低。果实成熟后P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但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表明钙能有效地调控黄果柑果实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增强黄果柑果实活性氧清除能力。综合比较不同钙处理对黄果柑果实SOD、POD和CAT活性影响可见,以1.0 g/L氯化钙对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调控作用最有效。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黄花梨经浸钙处理后,果实钙形态转变及果胶含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甲酯酶(PME)活力的变化,以及果实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浸钙处理的果实总钙含量显著提高,其硬度明显高于对照,且有利于细胞膜透性的保持;梨果实中的NaCl溶性钙最多,其次是水溶性钙,醋酸溶性钙和HCl溶性钙含量较少。在果实贮藏21d时,水溶性钙含量有一个上升的过程,而NaCl溶性钙则有一个下降的过程。浸钙处理后,除醋酸溶性钙外,果实中的水、NaCl和HCl溶性钙含量均有显著的提高。浸钙处理明显抑制了果胶的降解进程与PG的活力,但对PME抑制作用不明显。浸钙处理能提高果实硬度可能与浸钙处理抑制了PG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以红色晚熟苹果新品种‘瑞阳’及其母本‘秦冠’、父本‘富士’为试验材料,分析各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生长动态、色泽变化以及采收期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品种栽培管理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在果实生长发育期,‘瑞阳’单果质量的变化与双亲接近,单果质量的日增长高峰出现在花后105d,果实发育前期纵径增长较大,果形指数大,在发育后期果形指数降低,至成熟时果形指数达到0.86,介于父母本‘秦冠’和‘富士’之间。(2)套袋处理使果实着色期的色泽参数a*值和花青苷含量上升,但品种间存在差异,套袋处理对‘瑞阳’的色泽参数a*值和花青苷含量影响不大。(3)随果实采后天数的延长,各采收期‘瑞阳’果实淀粉指数逐渐上升,硬度和可滴定酸逐渐下降,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瑞阳’果实在花后174d采收时,果实的硬度和可滴定酸下降均较少,且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能较好地维持该品种的果实品质。研究发现,‘瑞阳’苹果果实膨大期出现在花后105d前后,果实套袋对其表面色泽和花青苷含量影响不大,在陕西渭北以花后174d前后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18.
以‘台农1号’芒果为材料,测定了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淀粉、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以及淀粉酶、蔗糖代谢相关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活性,并对果实中糖组分与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台农1号芒果果实属于单S型生长曲线,发育前期主要积累淀粉、葡萄糖和果糖,果实成熟软化时,淀粉酶活性降至最低,淀粉水解,蔗糖快速积累.(2)酸性转化酶活性在果实整个发育过程中维持最高,完熟时略有降低;蔗糖磷酸合成酶在果实发育前期略有降低,完熟时升至最高;蔗糖合成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在整个发育期一直很低且较稳定.(3)淀粉含量与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SPS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蔗糖、葡萄糖含量均与SPS、SS呈显著、极显著的正相关;果糖含量与S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研究表明,芒果成熟时淀粉分解、酸性转化酶活性的降低,且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增加是引起果实蔗糖积累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果实品质差异的原因,以厚肉型种质‘LX1-3’和薄肉型种质‘ZK54’为材料,对果实发育过程中细胞壁组分含量及相关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后17 d,‘LX1-3’果实的横径(FD)、腔径(FLD)、果肉厚度(PT)、单瓜鲜质量(FFW)和干质量(FDW)均超过‘ZK54’。细胞壁组分和酶活性表现品种间差异,水溶性果胶含量整体水平表现为厚肉型高于薄肉型,且与PT、FFW和FDW呈显著正相关;花后17~23 d ‘LX1-3’的半纤维素(HCE)和纤维素(CE)含量均高于‘ZK54’;花后3 d,两种质的β-半乳糖苷酶(β-Gal)和β-木糖苷酶(β-Xyl)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个时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β-Gal和果胶酶变化趋势与离子型果胶和共价型果胶含量的变化一致。β-Gal、β-Xyl和纤维素酶活性与5个生长性状间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PG与FD、FLD和PT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因此,细胞壁组分和酶活性与果实发育密切相关,β-Xyl和β-Gal在苦瓜早期发育中发挥主要效应,而HCE和CE对果实中后期发育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焦锑酸钾沉淀-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方法, 观测了采前喷施草酸或钙后采收期芒果(Mangifera indica)果实细胞钙含量和分布情况, 探讨钙含量和分布变化对果实成熟和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采前经草酸或钙处理的果实果皮和果肉细胞排列较规则且致密, 淀粉粒分布较多。采前草酸或钙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芒果果皮和外果肉组织的钙含量;疏松结合态钙均匀分布在果皮和果肉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和质体中, 并在液泡内堆积; 而对照果实的液泡膜模糊, 钙颗粒较少。实验证明采前喷施草酸或钙能维持果实细胞的形态, 提高果实细胞的钙含量, 影响钙的分布, 有利于保持果实的硬度并可增加果实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